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60例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期组(34例)和哮喘缓解期组(26例),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高渗盐水诱导儿童吐痰,瑞氏染色法进行痰液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结果:3组最大呼气流量(PEF)下降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痰液细胞总数(TCC)、嗜酸性粒细胞数(E0)、中性粒细胞数(N)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痰液诱导法简便、安全、准确,通过痰液诱导分析哮喘患儿痰液细胞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痰液中炎性细胞的变化。方法留取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检测其细胞成分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液的中性粒细胞数较其缓解期和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巨噬细胞数与哮喘各期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哮喘病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不同发病时期气道内的炎性细胞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气道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对34例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及25例正常儿童进行痰液诱导,对痰液中炎性细胞、IL-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组中性粒细胞数超过总细胞数50%以上5例、嗜酸性粒细胞数超过总细胞数50%以上2例。哮喘急性发作组IL-8与中性粒细胞水平正相关。结论:哮喘急性发作儿童气道炎症呈多样性。IL-8可能通过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诱导痰液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的变化,探讨T细胞及NKT细胞在儿童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例哮喘急性发作,21例哮喘缓解期及12名正常儿童的痰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各组儿童诱导痰液CD3、CD4、CD8、NKT(CD3+、CD56+)百分比及CD4/CD8比值.  相似文献   

5.
哮喘儿童诱导痰液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诱导哮喘儿童痰液的安全性.方法:52例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37例,缓解期15例)及1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高渗盐水痰液诱导,测定诱导前、诱导后20min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观察患儿出现的不适反应.结果:各组儿童诱导前后PEF、FEV1、HR、RR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不适反应发生率低,仅为6.5%.结论:对哮喘儿童进行高渗盐水痰液诱导是一种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液IL-5对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作用.方法 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所处疾病时期分为急性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每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痰诱导,并进行痰液标本的细胞定量、分类及IL-5浓度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EV1%及FEV1/FVC自急性发作期组至正常对照组逐级增高(P均<0.01);急性发作期组、缓解期组痰液中细胞总数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IIL-5自正常对照组至急性发作期组均呈依次递增趋势(P均<0.01).结论 IL-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41例,以同期健康36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痰液以痰液诱导法获得,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析痰液EOS总阳性率及出现EOS百分比。结果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液EOS总阳性率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及缓解组的21.1%(P〈0.05或P〈0.01)。结论 EOS是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诱导痰液的EOS计数检查是判断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痰液中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59例,临床缓解期67例,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肺功能仪检测肺通气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E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色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测诱导痰液中TLR2、TLR4表达量,分析IgE、TLR2、TLR4表达水平与肺通气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痰液TLR2和TLR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FEV1、FVC、FEV1/FVC、PEF、痰液TLR2和TLR4水平明显低于临床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gE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负性相关(r=-0.632、-0.470、-0.753、-0.610,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液TLR2、TLR4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正相关(r=0.526、0.427、0.614、0.596,P0.05;r=0.649、0.502、0.769、0.621,P0.05)。结论 IgE水平升高及TLR2、TLR4水平降低是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重要的免疫因素,推测三者有望成为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82例患者,同时期健康成人7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痰液以痰液诱导法获得,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同时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和肺功能最高峰值流速。结果: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液EOS总阳性率2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及缓解组的16.2%(P〈0.05);患者缓解及发作期FEV1与诱导痰中EOS百分比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EOS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诱导痰液的EOS计数检查是判断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哮喘儿童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儿童的改变及其对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哮喘儿童8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50例,缓解期33例.同时选择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患儿7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鼻咽分泌物EOS检查.另外,对其中28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同时进行痰EOS检查.结果:哮喘患儿鼻咽分泌物EOS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鼻咽分泌物EOS阳性率显著高于其缓解组;哮喘(急性发作期)鼻咽分泌物EOS阳性率与痰EO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S作为儿童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鼻咽分泌物EOS检查可作为儿童哮喘诊断及判断病情转归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与痰液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组)36例和观察组(氨溴索组)36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与痰液细胞因子及其他炎性介质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5d及7d的血清与痰液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他炎性介质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3、5d及7d的检测水平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与痰液炎性介质的影响相对更为积极,更有助于患者炎性状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嗜酸细胞阳离子(ECP)及IgE的水平变化,观察其在CV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CVA患儿30例(急性发作期组18例,缓解期组1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0例,正常健康儿童20例血清IL-5、ECP及IgE指标的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比较。结果:CVA患儿发作期血清IL-5、ECP及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组IL-5及ECP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发作期与哮喘发作期组血清IL-5、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患儿血清IL-5和ECP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ECP和IgE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IL-5与IgE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05,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5、ECP及IgE水平对CV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验证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痰细胞学检查对疾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AECOPD患者进行痰液中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并于治疗前后完善肺功能检查。结果:AECOPD患者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为主。轻度与中度COPD患者痰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淋巴细胞及嗜酸细胞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嗜酸细胞比例升高(P〈0.05),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FFV1明显改善(P〈0.05)。吸烟与不吸烟患者比较未见痰细胞学差异(P〉0.05)。结论:AECOPD患者痰细胞分析以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为主.随疾病程度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嗜酸细胞比例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G5振动排痰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入选患者均给予氧疗、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A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将特布他林雾化液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 ml溶液加入德国PARI(百瑞)雾化吸入器内吸入,雾化时间20 min,3次/d,5 d为1个疗程;B组在此基础上采用G5振动排痰仪治疗,选择频率15~30 Hz,每次15 min,3次/d;C组采用特布他林雾化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雾化后间隔30 min应用振动排痰仪治疗,3次/d。结果:C组与A组和B组患者的排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排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G5振动排痰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排痰效果明显,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对哮喘急性发作期60例患者治疗前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降钙素原(PCT)、CRP水平,并进行痰细菌培养;根据痰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组)、无细菌感染组(B组)。临床缓解期时重复上述指标检测。急性发作期时患者FeNO值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A组FeNO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A组血PCT、CRP显著高于B组(P均〈0.05);A组临床缓解期血PCT、CRP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P均〈0.05);B组临床缓解期血PCT、CRP与急性发作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缓解期,A、B两组血PCT、CRP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住院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有效控制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及江津区人民医院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共193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进行分析。随机选择门诊随访3个月,接受正规维持治疗的无哮喘发作慢性持续期维持控制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分析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道感染为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占85.5%(165/193)。未规范使用控制性药物者达71.5%(138/193),包括既往未诊断哮喘102例和已诊断哮喘但未用药的36例,与维持控制治疗组未规范用药(21/110,19.1%)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哮喘急性发作第二重要因素。各种过敏原诱发哮喘急性发作也较常见,占9.3%(18/193)。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在急性发作组与维持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为重庆地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次为未及时诊断哮喘、未正规使用哮喘控制药物,各种过敏原诱发哮喘急性发作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蔡泽民  杨云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059-106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发作期诱导痰Th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72例哮喘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分别测定IFN-γ、IL-12、IL-4、IL-10、IgE以及嗜酸细胞计数。结果①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12)在变态反应哮喘患儿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②哮喘组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变化;③EOS%和IgE哮喘组高于正常组。结论儿童哮喘发作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Th2亚群免疫应答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气道重塑、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氨茶碱组)42例和观察组(多索茶碱组)42例,然后将两组中轻度与中度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气道重塑、呼吸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轻度与中度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d及7d时的气道重塑、呼吸功能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更有助于患者气道重塑及呼吸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支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度)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呼吸流速与诱导痰ECP浓度变化关系,以及急性发作期诱导痰ECP浓度与PEF(%)的相关性,为指导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敏感指标,为进一步评估哮喘病情、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疗效提供价值更好的指标.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期(中度)的患者60例,经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3个月前后进行肺功能PEF测定及诱导痰ECP浓度测定.结果 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P<0.05);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后较治疗前ECP浓度水平降低;哮喘急性发作ECP浓度与PEF(%)者有相关性(r=-0.813,P<0.01),呈负相关.结论 根据ECP浓度变化能评估哮喘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联合使用ECP、PEF%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及对治疗疗效进行判定及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