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断流加分流联合手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断流加分流联合手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影响。方法 :观测比较 4 8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联合手术前后PHG、FPP(自由门静脉压 )、PVF(门静脉血流量 )的变化及术后肝性脑病、再出血的发病情况。结果 :术后 ,这些病人的PHG发病率、FPP、PVF均显著下降 ,术后 3例病人发生肝性脑病 ,2例病人出现再出血。结论 :联合手术可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病人PHG的发生率 ,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及再出血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发病机制是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肝性脑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极差[1]。在肝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综合性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2014年收治的肝硬化行TIPS术患者90例,选取穿刺门静脉左、右支各45例,比较术后肝性脑病和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穿刺门静脉左支发生肝性脑病4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发生肝性脑病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门静脉左支发生支架内狭窄3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发生支架内狭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门静脉左支建立分流道可以降低术后肝性脑病及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病因为肝硬化。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并肝性脑病28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新  罗洪娥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1006-1007
肝硬化在临床上较常见,以多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其中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临床上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易与肝硬化并低渗性脑病相混淆,我科于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了肝硬化并肝性脑病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由肝组织及门脉血管和胆管疾患共同引起的综合症。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水、淤血性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以及由此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介入放射治疗、内镜下套扎及药物硬化治疗和原位肝移植治疗等。作为微创治疗的TIPSS技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腹水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性脑病(HE)是急、慢性严重肝病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支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常伴有食管胃静脉的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清除脾亢是临床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目的.PTVE联合PSE治疗既能有效止血,又能保护肝功能和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是一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钟先荣  李金明 《中原医刊》2006,33(18):50-52
门静脉高压症是以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为特点的一组症侯群。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该病症病人晚期致死的直接原因。对此,传统的外科治疗中主要有分流术和断流术。分流手术其术后易并发肝性脑病或(和)吻合口血栓栓塞等,病死率较高,所以原先  相似文献   

10.
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为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者解决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但是术后仍有一定的再出血率。后者降低门静脉高压,却减少门静脉的入肝血流,诱发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仅治疗临床并发症,不能解决肝炎后肝硬化。近几年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器官保存液的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的一组病理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目的是防止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对无黄疸、无明显腹水患者,应积极争取手术,以防再出血和并发肝性脑病,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2例门静脉高压者分别采用分流断流联合术31例和断流术81例,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FPP)变化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 分流断流联合术组FPP下降优于断流术组(P < 0.01);2组术后病死、近期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流断流联合术组远期再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均低于断流术组(P < 0.05),远期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分流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刘澍  张文  张凯旋 《中外医疗》2010,29(27):181-181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由肝脏及其有关血管和胆管疾患共同引起的综合症。其主要的症状是腹水、充血性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炎以及两者共同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后者属于临床急症,其死亡率可高达50%。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都采用外科手术治疗,80年代之后随着医疗条件迅速发展,微创治疗(内镜、药物、介入治疗)手段不断成熟,采用微创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比例已高达90%,只有10%的患者仍然采用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分流断流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庆祥 《吉林医学》2006,27(5):488-489
目的:分析分流术、断流术的利与弊,探讨分流断流联合术式优势互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至2005年4例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进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结果:4例门静脉压术后较术前平均降低0.89kPa,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恢复正常,腹水消失,无肝性脑病和再出血发生,均康复出院。随访期间无再出血、肝性脑病、腹水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开展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二者优势互补,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2月至2003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03例。结果本组共发生术后并发症28例,发生率为13.3%,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中有的与手术方法和技术有关,有的与疾病和患者的机体状况有关。影响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大于50岁、肝功能C级、急诊手术、中度以上静脉曲张。随访时20例已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后并发症、出血、肝性脑病、全身衰竭等。结论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是规范手术操作,注重围手术期处理,尽量避免急诊手术。对年龄较大、肝功能较差、反复出血的患者尤应重视。对术后患者应经常随访,采用各种措施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减少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脐旁静脉开放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依据脐旁静脉宽度分为轻度扩张组和明显扩张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两组70例患者的门静脉、脐旁静脉的内径和血流量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明显扩张组的门静脉、脐旁静脉血流量大,肝性脑病发生率高,胃左静脉扩张率、食管静脉出血率低于轻度扩张组(P〈0.05)。结论:脐旁静脉明显增宽患者的分流量大,肝性脑病发生率高,胃左静脉扩张、食管静脉出血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方法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介入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28例,门静脉通畅患者采用单纯经颈静脉门腔分流术(TIPS)16例,合并有门静脉系统栓塞患者采用经脾静脉门静脉重建及门腔分流术(TPR-TIPS)12例,3个月后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肝功能MELD评分,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和门静脉通畅率方面进行比较,并通过倾向性分析匹配出6对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介入治疗,均未出现介入相关性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肝功能MELD评分及肝性脑病发生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门静脉通畅率及再出血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肝功能MELD评分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门静脉通畅率及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介入途径治疗门静脉高压可以改善门静脉高压症状及消化道出血风险,但患者的预后仍受到肝脏基础情况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邹俊华 《吉林医学》2013,(35):7433-7434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肝硬化患者生存率和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自发性腹膜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Ⅰ型与Ⅱ型以及大量腹水均对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产生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门静脉高压多种并发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会造成显著的影响,其中危险程度最大的为肝性脑病,其次为肝肾综合征Ⅰ型。  相似文献   

19.
朱一宁 《广东医学》2007,28(11):1821-1824
目的 探讨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65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分别行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32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术(33例).结果 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9.4%和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两组术后门静脉自由压下降及门静脉直径缩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lgG,IgM及促吞噬激素(tuftsiu)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O.01);B超显示残脾显像良好,无明显增大.结论 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既能有效地阻止上消化道出血、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又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两组术后门静脉自由压下降及门静脉直径缩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lgG, gM及促吞噬激素(tuftsiu)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O.01);B超显示残脾显像良好,无明显增大.结论 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既能有效地阻止上消化道出血、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又能雏持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  相似文献   

20.
仝现州   《中国医学工程》2010,(1):158-16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膜后单个有核细胞移植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肝炎后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7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病人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的同时在腹膜后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对照组34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观察术后腹膜后血管再生情况及监测门静脉压力变化,对照同期手术再出血、腹水消失情况、低蛋白改善情况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36例在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腹膜后彩超复查侧枝循环开放增加、术后12个月测门静脉压力降低、腹水明显改善、低蛋白血症2例未纠正,随访五年无肝性脑病发生及再出血病例。对照组单纯性断流手术者在术后三年有11例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7例,门静脉压力升高,腹水8例未改善,低蛋白血症2例未纠正。结论肝硬变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行脾切除,门-奇断流的同时,在腹膜后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可以增加门静脉侧枝循环,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