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媛  樊金莲  肖海 《内科》2013,(2):109-110,106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早期(发病~7d内)治疗组及高压氧晚期(发病8~14d)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康复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高压氧治疗,1次/d,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每组均观察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采用改良的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NFD。结果治疗2个月后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1);三组患者NFD比较,高压氧早期治疗组〈高压氧晚期治疗组〈对照组(P〈0.05或P〈0.01)。高压氧早期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时机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
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洁  陈红  李汶霞  孙保亮 《山东医药》2007,47(13):99-100
2005年3月~2006年5月,我们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发病后2d内)脑梗死患者(皮质及基底节区),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原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常常造成医生和患者对脑血管病就诊上缺乏急症意识,使治疗延误。近年来,随着溶栓和脑保护治疗的发展,开始认识到早期就诊和超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这里就超早期治疗作一综述。一、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1-超早期的概念:目前普遍认为超早期为缺血性脑梗死发病后3~6小时内。重组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试验发现在3小时内的疗效比较好,并且与病理生理试验发现的治疗时间窗吻合[1],而3~6小时内的脑组织仍然存在一些可能…  相似文献   

4.
40例脑梗死早期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一悦 《山东医药》2006,46(20):92-93
脑梗死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相当一部分患者无定位体征,临床上极易忽视,不能及时作出诊断。2004年7月~2005年6月,我们对40例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病后24h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43例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3例)于48小时神经体征平稳后即给予康复治疗,3周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及合并症的预防均优于对照组(37例)。两组有显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的早期康复是必要的,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并使治疗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急性脑梗死一直是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脑梗死的治疗也获得了飞速发展,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都认为,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我院自2004~2006年应用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于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院内发生的或6小时内到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统计,并对原因进行对策分析。结果1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42例接受溶栓治疗,占24.41%。溶栓患者平均到院时间(4.00±1.61)小时。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132例脑梗死患者未接受溶栓治疗,其原因有醒后卒中,完成评估后超过时间窗,患方拒绝或犹豫,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年龄不符等。结论加强对醒后卒中的研究,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了解,优化院内卒中流程,更新我国溶栓指南等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溶栓治疗比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1989年12月-1992年12月,应用尿激酶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3例的临床疗效。结果:73例患者中,发病时间≤6小时者69例,发病时间>6(7~12)小时者4例。发病时间≤6小时组中,判断冠状动脉再通者45例,占65.2%(45/69),发病时间>6小时组中,判断冠脉再通1例,占25%(1/4)。结论。早期、大剂量和短时间应用溶栓剂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各95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疗程30天,药物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及出院后随访2个月时分别用简式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 index(BI)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康复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单纯药物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显示脑梗死患者于起病后72小时内进行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而求诊于基层医院的脑梗死患者常因起病已超过6小时而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而对已失去溶栓治疗机会的急性期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用克林澳联合血栓通治疗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34例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到就医时间(onset-to-door,OTD)、就诊到溶栓时间(door-to-needle,DTN)、溶栓治疗早期有效性及溶栓治疗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OTD在1.5小时内有26例(26.47%),DTN在1小时内仅3例(8.28%)。溶栓后早期有效者18例(52.94%)。出血转化13例(38.23%)。结论县级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目的是再通闭塞的血管,从而恢复血流,降低患者脑部神经功能损伤我院急诊近年来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了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1],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我院急诊的脑梗死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37~74(57.12±10.56)岁,发病时间平均2.9小时。对照组38例,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早期评估病情中的意义。方法:根据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型组(0~20分)36例,中型组(20~30分)14例,重型组(30~45分)9例。测定各组患者入院时、治疗第5天和第10天血浆BNP、ET水平,并与40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重型脑梗死组血浆BNP、ET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组(均P〈0.01);入院时急性脑梗死组血浆BNP、ET水平开始升高,治疗第5天达高峰,治疗10d后明显下降。结论:BNP和ET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可作为早期判断脑梗死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石冬梅  谭兰 《山东医药》2014,(23):45-4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04例发病72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血清葡萄糖测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进行评分,运用改良Rankin残障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结果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3例(41.3%)出现高血糖,高血压(OR=3.655,95%CI:1.218~10.969,P<0.05)、糖尿病(OR=17.714,95%CI:3.568~87.939,P<0.05)、NIHSS评分(OR=2.731,95%CI:1.637~5.458,P<0.05)为急性脑梗死后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 NIHSS评分(OR=0.322,95%CI:0.181~0.572,P<0.05)、高血糖(OR=6.782,95%CI:1.654~26.373,P<0.05)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升高,高血糖为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8月~2005年4月黑龙江一重集团公司医院12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常规治疗,均在发病6~48h内给药。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治疗组75%,对照组4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中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1例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在入院24h内,治疗后3d,8d及2周的变化,并且以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常规治疗作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4小时内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较正常人均明显升高(p〈0.01);第3d,第8d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纳洛酮组比常规治疗组血浆内皮素下降更快(p〈0.05);两周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均升高,与病情轻重及病情进展相关,纳洛酮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更迅速地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梗死的治疗分为超早期(指发病3~6h以内),急性期(指发病48h之内)和恢复期3个阶段,特别要重视超早期的处理。在没有溶栓禁忌证的情况下,尽早进行溶栓治疗,可明显恢复缺血区的供血,改善微循环,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改善神经功能障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采用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同期因急性脑梗死(发病48 h以内)入本院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9~80(58.7±5.7)岁;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9(57.6±6.5)岁。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9月,我们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65例、女35例,年龄46~76岁,均于发病后72h内入院。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病情为轻度34例,中度56例,重度10例;按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为(9.0&#177;4.3)cm^3。均无明显心、肝、肾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袁锐三  王志清 《山东医药》2006,46(16):64-64
2004年1月~2005年11月,我们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明显改善了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其中男130例、女70例,年龄38~76岁,均为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且有肢体功能障碍,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患。脑梗死发病1~18d.生命体征稳定。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