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颅脑损伤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处于负氮平衡,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交感一儿茶酚胺亢奋,导致严重的营养障碍和免疫功能衰竭,常发生广泛的胃肠粘膜糜烂和出血,从而易发生难以控制的感染和不可逆的细胞功能损失,甚至导致死亡。尽早采取肠内营养(EN)对恢复和维持胃肠生理功能较静脉疗法有效。早期EN支持不仅可提供能量需求,还可改善谷氨酰胺的血液循环,中和胃酸,保护胃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预防菌群失调和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0例颅脑损伤伴有不同程度昏迷不能进食的病人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同时介绍肠内营养及护理方法.结果 50例病人中,除3例出现轻度腹胀,1例腹泻外,其余无便秘、负氮平衡、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结论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是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苑洪玉  于静  朱丽华 《吉林医学》2006,27(4):372-373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及相应的护理。方法:对40例颅脑损伤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不能进食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同时介绍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结果:除3例出现轻度腹胀外,无腹泻、便秘、负氮平衡、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结论:颅脑损伤病人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补充营养的最佳途经是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对92例昏迷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积极做好鼻胃管护理,严格掌握营养液的输入量、速度和温度,切实加强腹泻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结果92例患者中除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外,其余87例各种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预后良好,部分病人出现腹泻、便秘、高血糖症、低血糖症、误吸、堵管等并发症,经处理顺利出院。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维持患者生命和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不失为一种经济、简便、实用的营养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入院的2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瑞先肠内营养乳剂的治疗经验。结果 28例病人中,除1例并发严重应激性溃疡出血,另4例因并发严重感染而在短时间内停止肠内营养支持。结论 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完全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加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能较顺利接受瑞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而昏迷病人为急危重病人,机体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大,抵抗力低,且不能经口进食,导致营养态低下,不能应对疾病的打击。因此,近年来肠道特需营养的补充越来越被重视,尽可能早期恢复胃肠内营养,维持肠屏障功能,预防由于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导致的肠源性感染,并能减少分解代谢激素的过度分泌。因此,我科对危重病人早期开展肠内营养,经过对33例昏迷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体会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林智  周锐先  付圆博  任小江  张跃银 《四川医学》2011,32(10):1575-157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或术后即行肠内营养,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早期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观察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淋巴细胞计数,血糖、血浆清蛋白,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本组存活19例,死亡3例。治疗1周时,血清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下降,血糖控制良好,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未见严重的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即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重要性及效果。方法对脑外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挑选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并将其按肠内营养给入时间随机分为四组,设立对照组。结果对患者进行营养指标评定,应用t检验,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早期(伤后48小时)肠内营养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晚期(伤后48小时后)给入。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非常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而昏迷病人为急危重病人,机体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大,抵抗力低,且不能经口进食,导致营养态低下,不能应对疾病的打击。因此,近年来肠道特需营养的补充越来越被重视,尽可能早期恢复胃肠内营养,维持肠屏障功能,预防由于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导致的肠源性感染,并能减少分解代谢激素的过度分泌[1]。因此,我科对危重病人早期开展肠内营养,经过对33例昏迷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蒋艳华  王国良 《广东医学》2002,23(8):817-818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经鼻饲管法应用全能营养素进行肠内营养,15d后改为“营养素”匀浆饮食,酌情加用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结果 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时的各营养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能较好地维持机体的营养状况,且具有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符合生理等优点,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改善营养状态和促进预后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
12.
彭侠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43(5):101-101,103
目的 为了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能全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并与给予普通流汁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疾病转归 ,并发症的发生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提示能全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笔者医院于1997年2月收治1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经肠内营养称周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恢复较快,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患,20岁,体重60kg,意识不清,两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血压8.0/11.0KPa,血糖4.0mmol/L,血红蛋白130g/L。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结台病情给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实验组在伤后24h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先行肠外营养支持,待伤后6-8d后再逐步过渡到肠内,观察患者营养状况、血生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通过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快纠正负氮平衡,营养状况改善明显,消化道出血及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上,由于疾病治疗的需要,实施管饲营养的病人增多,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仍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其中反流误吸是发生吸人性肺炎最常见的原因。误吸是指异物经喉头进入呼吸道。反流是指胃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咽喉部、口腔等,但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胃肠内营养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瑞霞 《当代医学》2009,15(15):121-121
重症昏迷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病人呈显著的负氮平衡状态,能量储备耗竭,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加重继发性脑损害,早期积极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够增加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能量和氮摄人量,促进蛋白质合成,恢复氮平衡,而且可以降低感染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1]。2005年6月-2008年6月,我们观察护理56例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俊英 《中原医刊》2003,30(12):65-66
营养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 ,在疾病治疗中常被视为治疗方法之一。临床营养支持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大类 ,肠内营养的优点是有食物通过肠道 ,有助于改善门静脉系统循环 ,特别是肠道的血液灌注与氧的供给 ,增进肠蠕动 ,促进肠道激素与免疫球蛋白释放 ,利于肠粘膜的渗透性 ,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 ,减少MODS(多器管功能障碍综合征 )的发生。颅内疾病引起的各种昏迷病人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不能自主进食 ,仅靠静脉途径供给难以补充病人所需全部营养 ,且价格昂贵 ,长期输注易发生感染、菌血症、静脉炎、血栓、空气栓塞 ,发热、过敏等输液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N支持在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颅脑术后昏迷患者36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术后早期给与鼻饲流食,对照组给与传统的牛奶,肉汤等,治疗组给与肠内营养制剂立适康营养流食,鼻饲连续10d,观察支持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在营养支持后TLC显著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并发症的发生少于对照组.结论 颅脑术后昏迷患者进行早期、正规、合理的EN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初诊为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原因分析(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治的GCS13~ 15分初诊为轻型颅脑损伤 2 98例中的 11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为 9例死于伤后早期 (1周内 )的脑干功能衰竭 ,2例死于伤后晚期 (1周后 )的全身并发症 ,病死率为 3.6 9%。认为对初诊为轻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应再分型 ,严密动态监测 ,及时处理继发性损伤 ,积极合理治疗并发症 ,降低此类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结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影响及合理性.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EN+ PN组)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各30例.EN +PN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8天后转为全肠内营养支持.PN组在整个治疗期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第2、8、14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 从第8天起EN+ PN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平均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 PN组在降低并发症和降低住院费用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