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长期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的症候群,经检查又未发现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肠IBS全球患病率很高,各地发病率在10%--20%之间,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占所有年龄组患病率的20%~30%,占成人组的15%~20%,意大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异常伴腹痛、腹胀、黏液便的综合征,缺乏可解释的形态学、生化学、影像学及内镜改变。其国外发病率为10%~15%,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其发病率为5.6%。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的因素包括胃肠道动力和肠平滑肌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异常、内脏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慢性疾病。其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涉及的因素较多,可能与肠道感染、胃肠运动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心理障碍有关。李定国等旧0对54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对主要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饮酒、吸烟、辛辣食物、痢疾史、腹部手术史、服用大量抗生素史、受凉、疲劳、心情焦虑、心情压抑及内向性格共u种因素最为有意义,其OR值均〉1。为了进一步认识本病,笔者现就近年来IBS的病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特异的人格异常、心理障碍、负性情绪、心理健康状况差等精神心理因素,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提供良好的医院社会支持,鼓励患者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等心理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颜君  朱高莉 《医学综述》2013,19(7):1272-127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与生物生理心理等有关的综合征,多见于女性,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因其在现代社会中发病率高,症状顽固,治疗花费巨大,住院病例逐年增加,已引起广泛重视,IBS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肠道的传输改变、内脏敏感性增加、神经免疫机制、精神心理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随着人们对心身疾病的认识,精神心理因素在IBS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阐述IBS的概念、诊断及发病机制,为IBS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晶新 《中级医刊》1991,26(6):17-19
  相似文献   

7.
胡莹 《安徽医学》2010,31(5):547-54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慢性或者反复发作的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并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标志的异常。根据发达国家的统计,在消化科专科门诊的患者中IBS占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达一半以上。虽然IBS不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巨大消耗。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一些关于IBS流行病学方面的报道,现将国内外近年有关IBS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有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并伴随排便习惯的改变。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治疗状况并不乐观。IBS本身具有慢性、复发性的特点,且相当一部分IBS患者并未选择前往医院进行系统治疗,这又给IBS的治疗增加了难度。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疾病模式的发展,精神心理因素对IBS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肠黏膜低度炎症及免疫因素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诸多研究表明肠道粘膜免疫异常与IBS发病相关,有报道称IBS胃肠功能紊乱由肠道免疫系统紊乱导致。本文就近年来关于IBS与肠粘膜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状群。西方统计约占消化科病人的20%~40%[1],但是IBS的治疗效果却难尽人意。由于尚缺乏客观、可靠的病生标志,IBS的诊断主要建立在症状学基础上(疼痛、肠功能紊乱、腹胀)。直到1962年,Chaudhary和Truelove等[2]才第一次尝试规范IBS的诊断。1978年,Manning等[3]通过前瞻性的问卷调查较系统地归纳了IBS的主要症状,发现其中的6个症状在IBS较其他器质性胃肠疾病常见,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病因及治疗的综合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80例IB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IBS患者性别、年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诱因分类及治疗后效果。结果:男36例,女44例;35~55岁占51%;文化层次以大专及以上最多,为41例;工作性质以科技工作者及行政人员人数最多,为48例;诱因以家庭矛盾引起者居多,为36例,同时发现独居老人18例。70例单用药物或联合治疗效果好,有反复发病,治疗效果不佳占10例。结论:IBS患者以女性、中年、科技工作者及行政人员居多,且患者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同时关注独居老人、减少其发病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用于指导治疗.方法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归纳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结果 通过总结发现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机制与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改变、精神心理因素、性别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及环境因素、急性肠道感染有关,近年研究发现还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明显关系.结论 IBS病因较多,祛除病因可以提高IBS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一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同时伴有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1].据国外文献报道[2,3],全球人群中10%~20%的成人和青少年有IBS症状,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在1∶1~1∶2之间.IBS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西方国家IBS患病率为5%~24%,大洋洲国家11%~17%,非洲国家10%左右,亚洲国家5%~10%.最近日本一个调查表明,医院门诊人群中IBS患病率高达31%[4],很有必要对IBS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一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同时伴有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1].据国外文献报道[2,3],全球人群中10%~20%的成人和青少年有IBS症状,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在1∶1~1∶2之间.IBS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西方国家IBS患病率为5%~24%,大洋洲国家l1%~l7%,非洲国家10%左右,亚洲国家5%~10%.最近日本一个调查表明,医院门诊人群中IBS患病率高达31%[4],很有必要对IBS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曲唑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符合"罗马标准Ⅱ"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曲唑酮25mg,2次/d),对照组31例(复方苯乙哌啶1~2片,3次/d),两组疗程均4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的肠易激综合征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总症状改善率及心理卫生状况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62例患者均按疗程要求完成,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程度评分降低情况、症状改善率、HAMD、HAMA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曲唑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结合心理认知治疗,对IBS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等,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可以引起明显的能力丧失和造成很高的医疗费用。近年来精神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而研究显示约54%-100%的IBS有精神异常。80%以上的症状加重与精神因素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并直接或间接地消耗大量的公共卫生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人们对于IBS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新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作者就近年来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紊乱性疾病。在IBS患者的血液微泡和结肠组织中存在一些失调的microRNA(miRNA)。对于miRNA的研究,最初阶段可能作为一种新的途径用来进一步了解IBS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而最终将使用miRNA作为新的策略思考IB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目前,miRNA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主要对miRNA在IBS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IBS患者以及健康的自愿受试者,依据罗马Ⅲ标准将诊断为IBS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对一般状况、饮食习惯、生活状况、其他等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IBS患者日常饮食中对蔬菜水果、粗粮及高纤维食物、乳制品、生冷食物、高蛋白食物和油腻等食物摄入频率不同与IBS发生密切相关,并且有吸烟、腹部手术史、焦虑及抑郁等因素是加重IBS主要因素。结论:良好的生活状况及合理的饮食习惯、服药情况对控制IBS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