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乌头汤治疗痹证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其病程迁延持久,本人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乌头汤加味变通治疗本病,收到较好效果,对痹证病人在用药上很有启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痹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病程长,大部分情况下根据检验结果无法确诊,但临床证候明显。本文通过对4则典型医案的分析,将李志刚教授治疗痹证毒性药的用药原则、生地黄的配伍意义、蛇虫类药的协同增效以及驱邪扶正的用药思想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石氏伤科牛蒡子汤化裁治疗痹证的用药特色.方法:对7例临床病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对药对、主治病症、治法、兼证等进行分类与总结.结果:通过临床验案分析发现,石氏牛蒡子汤化裁治疗痹证疗效显著,远期效果较好.结论:石氏牛蒡子汤能体现石氏伤科理伤特点,证法合参,调治兼邪,治疗痹证,常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治疗痹证代表方中药归经为依据,探讨痹证的疾病归经,指导痹证临床用药,以便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分别统计《中医内科学》中痹证各个证治分型的代表方药的药物归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痹证的药物中,归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经药物的味次分别为20,12,13,12,12次。用药频次分别为131,79,132,105,102次。结论痹证疾病归经为"肝肾"。临床上治疗痹证当以肝肾二经药物为主,同时兼顾脾(胃)经药物,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深入分析了《章次公医案》治痹证用药特色,总结出其辨证首分虚实,善用虫药,法随证变的治疗特色,并对重用西河柳、附子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从药理学角度分析虫类药、西河柳、附子的镇痛作用机理,为现代临床医家治疗本病辨证用药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6.
房杉  房远 《光明中医》2024,(6):1061-1064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痹证的中医证候特征和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分别建立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的数据集,再通过SPSS等相关软件探索其内部规律。结果 本研究共整理相关方案335例:风寒湿性类201案、风湿热性类134案;属风寒湿痹证候128个,用药216味;属风湿热痹证候129个,用药225味。风寒湿痹高频证候38个,高频药物38味;风湿热痹高频证候27个,用药23味。其中,风寒湿痹证候聚类为3类,药物7类;风湿热痹证候聚类为7类,药物6类。关联以金银花-蜈蚣相关性最高。结论 痹证寒热表现各异,用药亦有所不同,但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以金银花-蜈蚣为共同的高度关联组合,体现了痹证“毒瘀互结”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7.
痹证是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渐进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近代名医丁泽周(1865~1926)临证重视邪正关系,每能细审病因,详析病机,脉证合参,化裁古方,灵活用药,重温《丁甘仁医案》及《丁甘仁医案续编》中治疗痹证医案,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8.
孙一奎,明代新安医家,秉承新安医派特色,临证施治注重健脾温肾,调补营卫。其推崇《黄帝内经》等经典对痹证的认识,主张以经为纲立痹名。孙氏治痹特色为从脾立论,认为脾虚是痹证的根本原因,临床辨证用药多注意培补后天,调和气血,强调痰与痹证的联系,善用古方化裁治疗痹证。  相似文献   

9.
痹证辨证用药的思维方法康路景,云玲玲内蒙中蒙医院(010020)1994年2月18日收稿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痹证的临床观察,总结了一些有关痹证辨证用药的思维方法,简述如下。1.痹证多瘀,当以行血通络。正如张景岳所言:“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  相似文献   

10.
李兴培教授问道岐黄40余年,医理精深,治学严谨,经验颇丰,尤擅治疑难杂证。他治疗痹证,辨证贴切,用药灵活,屡奏佳效。笔者有幸随李师学习,临床待诊获益匪浅。现将李师治痹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痹证病性为本虚标实,常寒热并存,辨证及用药较难。导师刘学华教授认为,经脉痹阻,气血不畅,瘀血停滞,为其基本病机,瘀血阻络证几乎贯穿于痹证的始终。因此,通痹活血法是各型痹证的共同治法,同时还应针对不同证型,合理配伍用药,方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痹,“闭阻不通之意”。痹证,“泛指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脏腑所引起的多种疾病”。由此可见,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增生或退行性变、坐骨神经痛、软组织劳损等多种颈肩腰腿痛的疾病。祖国医学治疗痹证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因这方面的药物和方剂很多,病情又错综复杂,故在临证处方用药时,往往无从下手。现根据有关资料,并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就痹证如何选择用药问题,予以浅谈。  相似文献   

13.
何洪阳教授治疗痹证的辨证思想和用药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洪阳教授在临床中擅长对痹证的辨证和用药处方,疗效卓著。本文旨在介绍其治疗痹证的辨证思想和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4.
吴汝彪主任医师,治学严谨,临证四十余载,善于风湿疾病的诊治。吾有幸师从于其左右,深受启迪。现将其临床治痹证的用药宜忌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痹证治疗8法     
苟鼎立 《新中医》1994,26(7):8-10
根据痹证临床发病的一般规律及变化,将痹证的治疗归纳为8法,按邪侵的轻浅到深重,由病变的初期至后期,层次清晰,以法统证统方,便于临床掌握应用。  相似文献   

16.
谈痹证用药     
谈痹证用药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0017)路笑梅关键词痹证用药痹证是临床最多见的病证之一,其轻则累及肌肤、经络,重则损伤筋骨、脏腑。现代医学所述的各种关节炎(主要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肩、腰腿痛(主要是指风湿寒...  相似文献   

17.
痹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中医证候,其发病率高,可好发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刘军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药对治疗痹证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疗效独特。笔者在跟师过程中总结了刘军教授在治疗痹证中常用的5个药对,并分析其中药配伍规律,以指导专科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CKD)3期肾络瘀痹证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临床病理表现。方法:①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②研究对象: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CKD3期)、中医辨证为肾络瘀痹证(瘀痹证)。合并证有肾气阴(血)虚证(肾虚证)、风湿内扰证(风湿证)、湿热内蕴证(湿热证)。③分析瘀痹证发生率、中医证候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①慢性肾小球肾炎(CKD3期)肾络瘀痹证发生率74.2%,其中瘀痹肾虚风湿三联证最多见,瘀痹肾虚二联证次之,单独瘀痹证少见。②瘀痹证中尿血积分值最高,且尿血与UPro/24h、UAlb/Cr呈正相关性。⑧瘀痹证肾脏病理半定量评分(Andreoli评分):慢性损伤评分为6.08±1.38,急性损伤评分为3.60±0.82,急慢性损伤并存,慢性损伤明显高于急性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瘀痹证在肾间质炎细胞浸润程度、慢性损伤总分、硬化肾小球比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上均重于非瘀痹证(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肾络瘀痹证并不少见,并常常与其他中医证候并存。瘀痹证各症状中以镜下多形性红细胞尿持续存在最具特征,在中医辨证中引入尿象检测将有助于提高辨证精准度。CKD3期肾病理急慢性损伤并存,慢性损伤积分重于急性损伤;瘀痹证肾病理与临床辨证相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痹证越来越普遍发生。通过对伍炳彩教授辨证治疗痹证临床验案的研究,阐述痹证的临床证治,其中就大补阴丸合当归四逆汤验案的举例,阐述其在临床运用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姚新苗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9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姚新苗专家门诊的505例痹证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并使用Excel 2013建立病例资料信息库,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工具(V2.3.5),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及用药频数、属性、聚类等数据分析。结果:505例患者共涉及中药255种,从用药频数看,姚新苗治疗痹证多选用甘草、生姜、桂枝、白芍、牛膝、大枣、柴胡、黄芩、茯苓、白术、姜半夏、当归等中药,其功效主要为调和营卫、温通经脉、缓急止痛等。从药性频数和归经频数看,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肝、肾、胃经为主。结论:姚新苗治疗痹证以调和营卫为治法,并根据辨证分清本虚标实,邪有异同,选方用药,逐层深入治疗痹证,做到祛邪不伤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