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范围、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63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且24 h后测血浆脑钠素浓度,其中,62例患者行PCI,1例行CABG治疗.1周后检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血浆BNP浓度与AMI的范围、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浆BNP水平与AMI面积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且血浆BNP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BNP浓度反映了AMI的严重程度;AMI范围越大,左室功能越差,脑钠素的水平越高,且脑钠素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3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观察对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T-proBNP水平术前分别为(776.8±219.2)pg/mL 与(351.2±123.4)pg/mL(P<0.01),术后即刻分别为(963.6±31 5.3)pg/mL与(372.5±142.1)pg/mL(P<0.01),术后7 d分别为(443.7±188.5)pg/mL 与(275.6±98.2)pg/mL(P<0.01);术后即刻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仅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较术前及术后即刻均降低(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基线NT-proBNP≥300 pg/mL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10.6%(7/66)高于NT proBNP<300 pg/mL患者的6.1%(2/33)(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T-proBNP水平存在动态改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其中PCI组52例,在发病后6~12 h内成功行急诊PCI;保守治疗组66例,为同期拒绝急诊PCI或急诊PCI失败者.两组均于入院即刻,12、24、48和72 h以及7、14和28 d测定血浆BNP浓度;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患者人院3~5 d和28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测值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健康者,同组不同时间点BNP浓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保守治疗组血浆BNP水平呈双峰曲线,12~24 h达高峰,7 d时出现第二次峰值.PCI组血浆BNP水平呈单峰曲线,于12~24 h达到峰值.PCI组各时间点BNP水平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均<0.01).两组患者3~5 d的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d时PCI组LVEF值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 急诊PCI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提高LVEF值,从而减轻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当心室壁张力增加时,心室肌细胞受到牵拉刺激,就会以激素原的形式爆发式合成,最后裂解为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BNP分子与76个氨基酸组成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片段,并将2者同时释放人血循环,发挥生物活性。在血浆中NT—proBNP分子与BNP分子以1:1的比例存在于血循环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当心室壁张力增加时,心室肌细胞受到牵拉刺激,就会以激素原的形式爆发式合成,最后裂解为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BNP分子与76个氨基酸组成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片段,并将2者同时释放入血循环,发挥生物活性[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2~12月因胸部疼痛或不适感明显在该院心内科就诊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7例,其中34例非ACS患者纳入对照组,63例ACS患者分别纳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观察各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及NT-proBNP等指标。结果各组患者空腹血糖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而血脂、血压、NT-proBNP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且NT-proBNP水平远高于预后良好的标准(NT-proBNP200pg/mL)。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的各治疗阶段血脂、NT-proBNP水平及血压均明显降低。结论心肌标志物NT-proBNP在ACS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临床疗效监测,指导合理地选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血浆脑钠素 (BNP)浓度变化及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的相关关系 ;明确吗啡干预对AMI大鼠血浆BNP浓度与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吗啡干预组。分别测定 3组大鼠术后 0 5、5、12、2 2h血浆BNP浓度及血清CK -MB浓度 ;并于 2 2h后处死大鼠 ,取心肌标本染色后测定心梗面积。结果 单纯缺血组血浆BNP浓度与血清CK -MB浓度较对照组和吗啡干预组明显升高 (均 P <0 0 1)。吗啡干预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在 0 5、5h无差异 ,在 12、2 2h明显升高 (P <0 0 1) ,升高的BNP与CK -MB呈正相关。吗啡干预组心梗面积较单纯缺血组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AMI后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 ,BNP浓度与血清CK -MB浓度及梗死面积呈正相关 ;吗啡干预可减小心梗面积 ,同时降低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3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急诊PCI组52倒,延迟PCI组42例,未再灌注组40例。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计算E/A比值,测定肺静脉血流频谱Ar波峰,左室舒张早期传播速度Vp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结果:急诊PCI组与延迟PCI组及未再灌注组比较,Ar波峰低,Vp及Em速度增快(P〈0.05),E/A比值比延迟PCI组高(P〈O.05),但与未再灌注组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PCI组与未再灌注组比较Ar波峰低,Vp和Em速度增快,E/A比值低(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有利于保护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雪梅  邱佩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194-2195,2200
目的 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将其纳入AMI常规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4例经确诊的AMI患者,按Killip法将其分为4个心功能级别,检测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cTnT、CK-MB,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作比较,收集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根据手术时间被分为急诊组和择期组,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下降,但急诊组术后明显低于择期组,而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上升,但急诊组术后明显高于择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心输出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介入治疗,可有效预防再梗死和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和预后,其中急诊PCI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魏洪杰  芦涤 《临床荟萃》2011,26(23):2046-204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电图QRS积分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02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分为急诊PCI组(n=52)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组(非PCI组,n=50),发病24小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第7天查心电图测定QRS积分、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分别对血浆NT—proBNP、QRS积分与LVEDD、I,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非PCI组比较。PCI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性降低(693.8±273.3)ng/LVS(378.9±183.7)ng/L(P〈0.05),QRS积分显著性降低(6.4±0.5)分VS(5.5±0.4)分(P〈0.01),LVEDD显著性降低(55.5±6.6)mmvs(47.2±5.2)mm(P〈0.01),LVEF显著性增高(46.5±7.9)%VS(58.4±8.8)%(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QRS积分呈正相关(r=0.428,P〈0.01),与I,VEDD呈正相关(r=0.42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02,P〈0.05)。结论血浆NT—proBNP的增高能预测AMI面积及早期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早期运动耐量的关系.方法 STEMI患者98例,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37例、择期 PCI组32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9例,检测入院即刻、出院前2~3 d、1个月时血浆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1个月后行运动平板试验,评估患者的早期运动耐量.结果 出院前和1个月时急诊PCI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择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三组患者1个月时血浆NT-proBNP水平较入院即刻和出院前均显著降低(P<0.05).急诊PCI组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16.2%)较择期PCI组(31.2%)和药物治疗组(37.9%)明显降低(P<0.05).择期PCI组出院前和1个月时血浆NT-proBNP水平和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与药物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早期运动耐量呈负相关趋势.NT-proBNP水平和运动平板试验可以更好评估STEMI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浆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AMI患者按发病后至急诊PCI时间分组:A组(≤12h)29例,B组(12~24h)3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病死率、血浆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和超声心动图测定的LVEF。结果A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B组明显降低,但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急诊PCI治疗后,入院后24h和7d两个时间点,A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AM/发生后30d时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显示,A组患者的LVEF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是AMI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接受PCI的治疗时间越早,AMI患者术后心肌受损程度越轻,心肌收缩功能改善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ACS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2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于围术期持续微量泵入盐酸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NT-pro 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下降更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全血NT-pro 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关系,分析NT-proBNP对STEMI患者近期(6个月)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STEMI患者212例,入院后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同时采用GRACE评分标准计算患者GRACE积分水平并进行危险分层:低危组68例,中危组78例,高危组66例;住院期间常规治疗.结果 高危组lgNT-proBNP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1),中危组lgNT-proBNP高于低危组(P<0.05).STEMI患者的lgNT-proBNP水平与其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 STEMI患者NT-proBNP水平越高,GRACE积分越高,NT-proBNP的检测在STEMI早期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B型钠尿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入选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即刻,心肌梗死后3天、7天外周静脉血B型钠尿肽(BNP)。检测入选患者入院次日晨检测hsCRP。观察入选患者的TNT和CK-MB的峰值,以及心电图的系列变化。结果①第3天和第7天的BNP显著高于入院即刻的BNP。②BNP与hsCRP无相关性。③第7天的BNP与TNT的峰值呈正相关。④住院期间ST段回到等电位性的患者各时间点BNP显著低于ST段持续抬高的患者。⑤行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中,ST段迅速回落的患者第3天和第7天的BNP显著低于ST段回复不良的患者。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第7天的BNP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89例ACS患者为ACS组,同期非ACS患者215例为非ACS组,采用ELISA法测定2组血浆NT-proBNP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YO)、高敏肌钙蛋白I(high sensitivity troponin I,hs-TnI)水平,并测定血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根据患者hs-TnI水平由低到高排列分为4个百分位组,比较4组间NT-proBNP水平,应用ROC曲线得到NT-proBNP诊断ACS的预测值(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并由AUC综合评价NT-proBNP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2组年龄、性别比例、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合并糖尿病((19.0%)、NT-proBNP((2 035.98±1 701.74)ng/L)、CK-MB((31.16±23.98)μg/L)、MYO((266.34±169.41)μg/L)、hs-TnI((15.29±11.13)μg/L)、谷丙转氨酶((45.42±25.54)u/L)、谷草转氨酶((102.55±72.47)u/L)、血糖((7.92±3.91)mmol/L)与非ACS组(8.8%、(105.81±91.20)ng/L、(1.63±1.51)μg/L、(52.52±37.25)μg/L、(0.21±0.04)μg/L、(39.77±21.54)u/L、(27.11±18.37)u/L、(5.94±2.01)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hs-TnI存在良好相关性;ROC曲线显示:AUC NT-proBNP=0.950,Cut-off NT-proBNP=235.22ng/L,诊断ACS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79.6%。结论 NT-proBNP对AC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界值点的意义。方法采用Roche Modu lar 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292例住院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记录随访10个月间患者再次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NT-proBNP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141例)和低危组(151例)。结果血清NT-proBNP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取608 ng/L,其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61.7%。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54例(38.3%),无事件者为87例(61.7%);而低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1例(7.3%)、无事件者为140例(92.7%)。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P〈0.001,相对危险度(RR):5.25,95%可信区间(CI):2.60-10.59]。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对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为608 n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界值点的意义。方法采用Roche Modu lar 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292例住院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记录随访10个月间患者再次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NT-proBNP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141例)和低危组(151例)。结果血清NT-proBNP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取608 ng/L,其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61.7%。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54例(38.3%),无事件者为87例(61.7%);而低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1例(7.3%)、无事件者为140例(92.7%)。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P<0.001,相对危险度(RR):5.25,95%可信区间(CI):2.60~10.59]。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对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为608 n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