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检测遗传性角膜混浊突变系小鼠(B6-Co)与B6小鼠在胚胎后期眼睑组织中Hspa5、E-cadher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与B6-Co小鼠EOB表型形成的内在联系。方法:取B6、B6-Co胚胎期16.5天(E16.5d)、E18.5d小鼠眼睑,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眼睑中Hspa5、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16.5d,B6-Co小鼠眼睑中Hspa5表达显著降低,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E18.5d,B6-Co小鼠Hspa5表达显著升高,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结论:Hspa5、E-cadherin的基因和蛋白在B6-Co突变系小鼠眼睑中的表达出现明显异常,提示B6-Co小鼠胚胎发育后期Hspa5、E-cadherin表达变化与EOB表型的形成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B6-Co小鼠角膜混浊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乙烷基亚硝基脲(ENU)诱变技术获得的B6-Co小鼠角膜病变的病因。方法:以年龄1~10日的B6-Co小鼠116只为实验组,年龄1日~2个月的88只正常B6小鼠为对照组,取结膜囊和/或角膜病灶刮取物行血平板和营养肉汤增菌培养,并作细菌菌种鉴定。结果:B6小鼠在睁眼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阴性,睁眼后标本68例,阳性59例(86.76%)。共培养出阳性菌株77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5.71%,革兰阳性杆菌13.00%。缓慢葡萄球菌和里拉微球菌的检出率最高均为36.36%,其次为F-1棒杆菌,说明正常小鼠(睁眼后)结膜囊细菌是外界感染所致;B6-Co小鼠共检标本116只,阳性60例(51.72%)。培养出阳性菌株8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1.25%(松鼠葡萄球菌占28.75%,缓慢葡萄球菌占17.50%),革兰阳性杆菌(F-1棒杆菌)12.5%,革兰阴性杆菌25.00%(奇异变形杆菌为12.5%,铜绿假单胞菌为6.25%),说明B6-Co小鼠角膜混浊主要与革兰阳性球菌(松鼠和缓慢葡萄球菌)有关。结论:导致B6-Co小鼠角膜混浊的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松鼠和缓慢葡萄球菌)。小鼠的角膜混浊可能与ENU引起的遗传基因变化导致的抗感染免疫力下降引起感染性角膜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体外组织培养,研究小鼠眼睑体外生长发育情况。方法:剖宫产取18.5dpc胎鼠,分别切取正常彼此融合的上下眼睑及开裂的眼睑,在琼脂小岛上做组织培养,动态观察眼睑外形变化,并作HE染色观察。结果:18.5dpc胎鼠正常眼睑经过14d的培养未发生分离,睑裂沟处的组织松散,细胞凋亡呈无序性;开裂眼睑上皮细胞增殖受阻,周皮与间质部位发生分离。结论:琼脂小岛法体外培养小鼠眼睑,其组织结构及细胞增殖与迁移都不能完全重现体内情况,可能还需要添加多种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B6-Co小鼠Ankrd55和Ddx4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寻找是否存在突变位点.方法 以小鼠Ankrd55和Ddx4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mR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PCR技术分段进行目的基因扩增,将目的片段连接在T载体上,转化至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分子,电泳检测,EooR(E)酶切释放目的片段,测序、分析、比对.结果 Ddx4基因位于小鼠13号染色体第113412349的碱基由C转换成A,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改变,产物脯氨酸(P)变成谷氨酰胺(Q).结论 Ddx4基因发生单碱基突变,表明该突变可能与B6-Co小鼠的EOB表型相关,但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B6-Co角膜病小鼠HSV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ENU诱导遗传性角膜病小鼠角膜混浊的病毒学因素。方法:取不同发育阶段的B6-Co小鼠48只(模型组)和正常B6小鼠16只(对照组)的角膜,提取DNA,运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HSV检测。结果:模型组的角膜中仅2只(4.17%)检测到HSV-DNA。对照组的角膜中均未检测出HSV-DNA,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V与B6-Co小鼠角膜混浊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B6-Co小鼠角膜病的细菌学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6-Co小鼠角膜浑浊形成的细菌学因素.方法 以正常B6和B6-Co小鼠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日龄组的小鼠眼部取角膜分泌物或角膜刮片,分别接种到血平板和营养肉汤上,恒温培养24h.挑取菌落或肉汤管内的悬浮液涂片,革兰氏氏染色,镜检,记录结果.将纯化培养获得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 正常B6小鼠与角膜浑浊小鼠存在角膜细菌学差异.结论 B6-Co小鼠角膜混浊与微生物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LR4和TLR9在B6-Co小鼠感染角膜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小鼠角膜RNA,实时荧光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取小鼠眼球作冰冻切片,进行TLR4/9免疫荧光染色。结果:B6-Co小鼠角膜组织中TLR4/9 mRNA的表达在不同周龄阶段均高于B6小鼠,随着小鼠周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第4周和第8周TLR4表达、第8周和第16周TLR9表达与B6小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B6-Co小鼠角膜上皮层中TLR4/9蛋白表达高于B6小鼠,在第8周荧光信号最强。结论:TLR4/9在B6-Co小鼠感染角膜中的表达上调,提示TLR4/9在角膜感染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混浊角膜的病原菌及其种类。方法:取不同发育阶段的B6-Co小鼠36例(模型组)和正常B6小鼠10例(对照组)的角膜,分别提取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36例模型组的角膜,细菌PCR检测阳性21例,阳性率为58.33%。真菌PCR检测标本36例,7例阳性,阳性率为19.44%。结论:病原菌感染是引起B6-Co小鼠角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将纯系BALB/c小鼠的先天遗传性白内障突变株保种、兄妹交配至24代,其近交系数达98.82%,用裂隙显微摄影及眼球病理切片系列观察,均系典型的白内障变化,并用该突变株小鼠与正常BALB/c小鼠回交第八代,无论是近交或回交,其子代公、母性均有正常的繁殖能力,每代白内障的发生率均为100%,突变白内障基因为纯合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0.
韩英  张继辉 《宁夏医学杂志》2013,(10):1006-1007
眼睑是全身皮肤最薄、皮下组织最疏松的部位之一。在患者手术后,术眼常常会出现青紫、淤血现象,局部肿胀疼痛明显,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为了减轻患者手术后术眼的肿胀和疼痛,我们对120例行眼睑手术的患者术后给予局部冷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小鼠肾脏发育中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不同胚龄和出生后小鼠肾脏做常规电镜标本。结果:凋亡细胞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核染色质固缩边聚或中聚,内质网扩张,还可见细胞质皱缩、线粒体肿体等。结论:凋亡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核变化为,内质网扩张较为常见,线粒体的变化发生在内质网改变之后。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维生素B6治疗毒鼠强中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钱秀琴 《广西医学》2003,25(12):2401-2402
目的研究大剂量维生素B6对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毒鼠强中毒患者115例,其中大剂量VitB6治疗组(观察组)51例,传统治疗组(对照组)64例,观察2组患者发生抽搐病例数、发生呼吸衰竭病例数、死亡病例数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抽搐发生率分别为64.7%和93.7%;呼吸衰竭发生率分别为7.8%和32.8%;死亡率分别为1.96%和14%,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5.1±2)d和(10.6±6.2)d,两组比较P<0.05.结论大剂量VitB6可明显减少毒鼠强中毒患者抽搐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维生素B6软膏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维生素B6的含量进行检测,检测波长291nm。结果:维生素B6在5~25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27+0.0419C(r=0.999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为该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个能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cence protein,EGFP)的裸小鼠近交新品系,供包括人脑胶质瘤在内的所有人类肿瘤移植实验用。方法将雌性C57BL/6-Tg(CAG-EGFP)转基因小鼠和雄性Foxn1nu裸小鼠,按同源导入方法进行杂交和回交,用荧光手电筒和匹配的眼镜、多功能活体成像仪、荧光显微镜对是否表达EGFP进行鉴别,传至F10后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所建品系命名为Foxn1nu.B6-CAGEGFP/SU(Soochow University),14个遗传生化位点中13个表型与BALB/c(Foxn1nu)吻合,唯Pep3(肽酶-3)的电泳为b型,而标准的BALB/c近交系为a型;外周血淋巴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15%,T淋巴细胞仅占0.3%,与亲本的Foxn1nu一致。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既与亲本C57BL/6-Tg N(CAG-EGFP)-样稳定表达EGFP,又与Foxn1nu裸小鼠(BALB/c背景)一样具有T细胞缺乏的荧光裸小鼠新品系-Foxn1nu.B6-CAG-EGFP|SU,Pep3为b型是有别于Foxn1nu裸小鼠的生化遗传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丹酚酸B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1-6的抑制作用及其基本机制.方法 以hepa1-6细胞培养为体外模型,用MTT法检测丹酚酸B对hepa1-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然后以Annexin V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丹酚酸B诱导hepa1-6细胞死亡的机制,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丹酚酸B对hepa1-6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1-2和Bax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 丹酚酸B在12.5ug/ml以上对hepa1-6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其TC50为31.9ug/ml.在25-50ug/ml之间,诱导hepal-6细胞凋亡率为27.58%~74.26%,在37.5ug/ml浓度时可以使抑制凋亡基因Bc1-2mRNA显著降低,使促进凋亡基因BaxmRNA显著升高.结论 丹酚酸B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具有显著体外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