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笔者就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进行对照观察,了解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05—2012-10我院门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各30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1.23±2.57)岁;病程(13.5±8.4)个月;舍曲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9.2±2.3)岁;平均病程(11.4±8.1)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艾地苯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脑卒中后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5)和对照组(n=22),给予研究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艾地苯醌治疗,给予对照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HAMA、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5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艾地苯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心理治疗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口服,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HAMD、NIHSS及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5,P=0.027)。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DCM且伴有抑郁障碍的3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10~20 mg/次,1日1次,连续用药6个月.使用心功能评价指标(HR+LVEF+LVEDD)及HAMD量表、6 min步行试验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HR、LVEF和LVEDD改善更明显,6 min步行距离更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HAMD评分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DCM伴抑郁障碍的患者,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DCM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在治疗DCM的同时调节情绪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致皮疹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1 病例患者,女,35岁,因渐起心情差2个月于2018年4月25日就诊。发病以来无感冒、发烧和抽搐等。个人史,既往史无特殊。患者就诊时,生命体征平稳,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接触可,愁苦面容,主诉2月前因家庭原因出现心情差,无故哭泣、自责,称自己对不起家人,反复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情感协调,未引出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部分完整。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基本正常;心电图示:心率75次/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壮年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的青壮年PSD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38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高频rTMS治疗组(32例)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频rTMS治疗组(36例),经过4 w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及患者健康问卷-9 (PHQ-9)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各组HAMD-17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除单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外,其余两组PHQ9量表抑郁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总体来说,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组评分均低于非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rTMS治疗组与低频rTMS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能够降低青壮年PSD患者HAMD-17评分及PHQ-9评分,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常规药物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未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FD患者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39例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起始剂量10 mg/d,最高剂量为20 mg/d,总疗程8周;对照组采用FD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RSD-24)测评其焦虑抑郁症状水平。结果治疗1、2、4、8周后研究组SAS、SDS和HRSD-24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在治疗1周后SAS、SDS和HRSD-24评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SAS、SDS和HRSD-24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焦虑抑郁和FD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1%vs.71.79%,76.92%vs.53.85%,P0.05)。结论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FD的疗效优于单一常规疗法,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同时加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患者治疗前、治疗4、6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价抑郁状况; 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应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治疗4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P<0.001); 治疗6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治疗6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CSS和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抑郁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11.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帕罗西汀组,疗程8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治疗时出现的反应量表(TESS)为评定工具。随访半年后进行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后6、8周末两组HAMD、HA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后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为79.41%,帕罗西汀组为52.9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疗效好,并且持久。  相似文献   

12.
分析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PSD诊断标准,共纳入102例PSD患者.随机将PSD患者分为研究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和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各51例,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汉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路优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路优泰300mg口服,3次/d,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爱丁堡斯堪地纳维亚神经功能缺失改良量表(NES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8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及NE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优泰治疗PSD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999~2001年神经内科150例脑卒中患者中符合PSD54例随机分为两组:心理治疗联合黛力新组和黛力新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HAMD、日常生活能力BI。结果治疗后两组抑郁焦虑情绪明显改善(P<0.01),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0.05),并且心理治疗联合黛力新组比单用黛力新治疗更有效(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黛力新治疗PSD,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西酞普兰合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酞普兰合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西酞普兰合并认知疗法,对照组单独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12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4,8及12周后,研究组上述治疗时段的HAMD评分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研究组优于对照组(U=2.10,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68例脑卒中进行脑卒中亚型分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汉密尔顿抑郡量表(HAMD)评分:将其中并发脑卒中后抑郁(PSD)的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4周,治疗后进行SSS、HAMD评分并比较。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脑卒中亚型无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帕罗西汀治疗组抑郁和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I))与卒中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通过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200例卒中患者在发病2周和3月进行调查评分。结果急性期和恢复期大脑半球左侧、右侧、双侧卒中PS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周时大脑半球前部与后部卒中病灶两PS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1.9546,P〉0.1)。3月时大脑半球前部与后部卒中痛灶两PSD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x^2=6.04,P〈0.05)。结论PSD的发生无半球偏利性。急性期大脑半球前部卒中病灶与PSD无明显相关性。恢复期走脑半球前部卒中病灶与PSD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心理治疗合并万拉法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单用万拉法新治疗(对照组)、心理治疗合并万拉法新(研究组),共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进行评定,副作用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研究组HAMD、CGI—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治疗合并万拉法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HAMD、MoCA、SAS和NIHSS四项量表综合评价脑卒中后72 h、1和2月发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抗抑郁药物干预效果,为不同时段的PSD药物干预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入选脑卒中病例223例,于脑卒中后72 h予HAMD评分,≥8分者随机分为72 h对照组和72 h治疗组;余患者于脑卒中后1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随机分为1月对照组、1月治疗组;余患者于脑卒中后2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同前再随机分为2月对照组、2月治疗组;各组均予常规药物及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20 mg/d治疗。对以上各组病例于脑卒中后3个月随访,进行HAMD(24项版)量表、SAS量表、MoCA量表及NIHSS量表的评分。结果 (1)72 h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MoCa、SAS和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1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HAMD、SAS和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2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四项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72 h、1月和2月治疗组在第3个月随访时的MoCa、SAS、HAMD及NIHS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脑卒中后不同时间出现PSD患者的抗抑郁干预效果有时间段差异,PSD出现时间越晚,抗抑郁治疗达到明显效果所需的时间越短;(2)脑卒中患者发生PSD后及早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仅可改善抑郁,对焦虑、认知和神经功能康复也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Montgomerg-Asberg抑郁量表(MADS)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与阿米替林组间的HAMD、MAD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