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颞叶癫痫是人类最为常见的癫痫类型.大约有50%~75%的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在各年龄组的顽同性颞叶癫痫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颞叶内侧硬化.以往对颢叶癫痫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形态结构的定性分析上,体视学概念的提出使病理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做了极大地转变.目前体视学已广泛应用于颞叶癫痫形态学的定量研究上.本文就颞叶癫痫病理学改变的体视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颞叶癫痫病理改变的体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叶癫痫是人类最为常见的癫痫类型.大约有50%~75%的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在各年龄组的顽同性颞叶癫痫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颞叶内侧硬化.以往对颢叶癫痫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形态结构的定性分析上,体视学概念的提出使病理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做了极大地转变.目前体视学已广泛应用于颞叶癫痫形态学的定量研究上.本文就颞叶癫痫病理学改变的体视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颞叶癫痫是人类最为常见的癫痫类型.大约有50%~75%的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在各年龄组的顽同性颞叶癫痫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颞叶内侧硬化.以往对颢叶癫痫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形态结构的定性分析上,体视学概念的提出使病理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做了极大地转变.目前体视学已广泛应用于颞叶癫痫形态学的定量研究上.本文就颞叶癫痫病理学改变的体视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颞叶癫痫与海马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颞叶癫痫与海马硬化有关,海马硬化的形成可能是一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本文就两者的因果关系加以探讨,并对海马硬化的病理及有关命名、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海马硬化MRI 诊断标准。强调指出,MRI 是诊断海马硬化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马苔藓纤维发芽与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颞叶癫痫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最主要类型,约有40%的人类癫痫起源于颞叶,这与海马结构独特的神经元环路及纤维联系有关。海马结构中异位突触的形成被认为与颞叶癫痫发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海马结构的突触重排中,研究最多而且被充分证明的就是苔藓纤维发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现就海马MFS的形态学特性、诱发因素、出芽机理及其与颞叶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颞叶癫痫多伴发海马病变,有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多属难治性癫痫范畴,对经典的抗痫药物反应不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对此类癫痫进行广泛基因水平的研究,以进一步探求分子水平癫痫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本就最新研究热点和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之一,具有产生癫痫发作的持久易患性和出现相应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后果的特性,约1/3的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其中颞叶癫痫最为常见。既往研究已经证实颞叶切除性手术可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常用术式可分为前颞叶切除术(ATL)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SelAH)。本文围绕两种术式对颞叶癫痫发作控制的有效性及术后神经心理功能改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颞叶癫痫的切除性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儿顽固性颞叶癫痫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方法 80例小儿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术后随访1-5年,根据Engel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切除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单纯海马硬化(26例)、良性肿瘤(20例)、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10例)和海马硬化合并颞叶其他病变(9例)四大类型为主.癫痫发作控制结果提示EngelⅠ级58例,Ⅱ级11例,Ⅲ级6例,Ⅳ级5例.结论 小儿顽固性颞叶癫痫病理表现多样,以海马硬化、良性肿瘤和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最常见;颞叶切除疗效肯定;病理类型与手术效果之间的关系仍待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伴海马硬化性内侧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癫痫综合征之一,发病人数日益增多,但其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阐明其发病机制有利于对颞叶癫痫的理解,并为癫痫的早期风险评估、诊断、预后和治疗的临床工具开发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对其基本病理组织学特征,与癫痫相关基因,及其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40例儿童颞叶癫痫行颞叶切除术,其中16例在颞叶内有肿块病变。分别为12例肿瘤,3例血管病变,1例蛛冈膜囊肿。其中14例在海马处未受肿瘤侵犯,证实有8例存在有内侧颞叶硬化。15例门诊随访2.5年以上,11例无癫痫发作;2例尚须服药,2例有抽搐减少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外科手术切除致灶的大力开展,为难治性癫痫的神经病理学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病例资源。近年来,国际上关于皮质发育畸形和海马硬化的分类均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和共识,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探索为我们认识癫痫相关病变的疾病谱系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未来几年,关于致灶的分子病理学及其致性的研究将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颞叶癫(癎)大鼠海马组织中miRNA分子表达谱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相关miRNA在颞叶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 对同一父系和母系的子代大鼠,利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化学诱导方法制备慢性颞叶癫(癎)大鼠模型.分别提取1只正常和3只颞叶癫(癎)大鼠海马组织的miRNA,采用高通量的miRNA微阵列芯片杂交,筛选颞叶癫(癎)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内源性miRNA.结果 在大鼠海马组织中共检测到125个miRNA基因.与正常大鼠相比,颞叶癫(癎)大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有23个,其中有5个miRNA下调,18个miRNA上调.结论 与正常大鼠相比,颞叶癫(癎)大鼠海马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可能参与癫(癎)的发病过程,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基础内侧颞叶癫癇患者异常脑功能活动分布模式的差异,探讨异常活动脑区在内侧颞叶癫癇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的静息态f MRI技术,分别对30例单侧海马硬化性内侧颞叶癫癇(m TLE-HS)和30例单侧占位性内侧颞叶癫癇(m TLE-OL)患者进行研究,并与30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经代价函数预处理图像后,REST软件计算全脑低频振幅均值并作归一化处理获得m ALFF值,两样本t检验依次对3组被试m ALFF值进行比较,对比m TLE-HS和m TLE-OL颞叶外脑区m ALFF值变化,并分析m ALFF值改变脑区与癫癇病程之间关联性。结果静息态下,m TLE-HS组和m TLE-OL组患者均呈现颞叶外m ALFF值改变,但异常脑区分布模式不同。与m TLE-HS组相比,m TLE-OL组患者m ALFF值增强区域位于双侧顶下叶、楔前叶、角回、扣带中后回和对侧颞中回;m ALFF值减弱区域为对侧中央后回、双侧枕中回和小脑(均P〈0.05,Alpha Sim校正),提示m TLE-HS较m TLE-OL脑默认网络受抑制程度更为严重。m TLE-HS患者局部m ALFF值与癫癇病程无明显关联性,而m TLE-OL患者双侧扣带中后回m ALF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r=0.687,P=0.000),双侧前扣带回与病程呈负相关(r=-0.621,P=0.000)。结论不同病理基础内侧颞叶癫癇存在不同的异常脑功能活动分布模式,提示二者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不同,验证了m TLE-HS是一种特异性癫癇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对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TBPM)的影响,验证颞叶参与前瞻性记忆的神经机制假说.方法 采用McDaniel等建立的前瞻性记忆神经心理学试验方法,测试62例颞叶癫痫患者(33例服用抗癫痫药物和29例未服用药物,颞叶癫痫组)和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EBPM和TBPM.结果 颞叶癫痫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数字广度测试(DS)、词汇流畅性测试(VFT)的成绩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MMSE、VFT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 EBPM测试(6.83±1.34)分,TBPM测试(5.00±1.70)分]相比,颢叶癫痫组的EBPM测试[(3.95±2.77)分]和TBPM测试[(3.08±2.42)分]的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4.39,均P<0.01),且TBPM测试得分均低于EBPM.其中服药和未服药两组间EBPM测试成绩[(3.82±2 70)、(4.10±2.9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P >0.05),两组间TBPM测试成绩[(2.55±2.20)、(3.69±2.55)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90,P>0.05).结论 颞叶癫痫患者存在前瞻性记忆损害,提示颞叶参与前瞻性记忆的神经机制过程;与EBPM相比,TBPM损害更明显,提示TBPM需要更多的自我发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18F-FDG-PET在颞叶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发作间期 18F-FDG-PET进行颞叶癫痫灶定位的方法,探讨发作间期18F-FDG-PET在颞叶癫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 18F-FDG-PET检查、手术后随访效果达到 Engle Ⅰ级的82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18F-FDG-PET在颞叶癫痫灶中定位敏感率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并与脑电图监测和MRI进行比较.结果 发作间期 18F-FDG-PET检查中癫痫灶表现为低代谢灶,其中68例位于癫痫灶侧颞叶或以颞叶为主合并其它区域,9例位于癫痫灶侧颞叶以外,5例未见低代谢灶.18F-FDG-PET对癫痫灶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2.9%(68/82),显著优于MRI和脑电图(P<0.05),且在MRI阴性和需要埋置电极进行脑电图检查定位的患者中分别有77.4%(41/53)和75%(15/20)可以达到准确的定位癫痫灶.病理阳性者18F-FDG-PET定位准确率显著高于病理阴性者(P<0.05).结论 18F-FDG-PET定位颞叶癫痫灶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特点,对MRl阴性和需要埋置电极进行检查的颞叶癫痫灶也有良好的定位价值,合理的应用还可能进一步提高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应用脑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技术植入海马电极监测颞叶内侧癫痫的效果.方法 13例耐药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主要表现为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及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根据临床症状、MRI等资料初步确定癫痫灶位于海马区域,在脑立体定向仪引导下于双侧海马植入8-触点深部电极,监测24 ~ 72 h,从而确认癫痫灶是否位于海马区域.结果 13例患者经过72 h监测,共监测到7例有29次临床发作,发作期脑电变化表现为在背景波形基础上出现阵发性高幅慢波或棘尖慢复合波,从某个电极点开始,迅速扩展到同侧其他电极点甚至对侧电极;头皮脑电在延迟1~2s后出现3~4 Hz的高幅δ节律.6例未监测到临床发作的患者,海马电极监测到发作性局灶性高幅慢波或尖慢综合波,而头皮电极未监测到明显异常.13例患者中6例接受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或立体定向病灶损毁术,随访3~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脑立体定向植入海马电极监测颞叶内侧癫痫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判断癫痫病灶的起源,为外科进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提供有力依据,对于视频脑电图或其他手段难以记录到癫痫样波形或难以判断癫痫样放电起源的患者可进行脑立体定向深部电极脑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癎)(MTLE)患者影像学异常及发作间期放电(IEDs)优势侧对近期记忆损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我院癫(癎)中心门诊就诊的难治性MTLE患者50例,根据MRI海马像检查将其分为左侧MRI(+)组、右侧MRI(+)组、MRI(-)组及双侧MRI(+)组.综合多次IEDs结果进行评定,若一侧独立IEDs≥75%,则判为IEDs优势侧.采用临床记忆量表(CMS)对患者进行记忆评定.结果 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是否来自农村、病程、发作情况、药物治疗各因素在4组间的分布相匹配.各组记忆商(MQ)及分量表的年龄量表分比CMS正常均数差(P<0.05).右侧MR[(+)组无意义图形再认得分(9.42±7.46)相对于左侧MRI(+)组(16.26±4.43)和MRI(-)组(18.26±5.49)低(F=4.281,P<0.05).MRI(-)者中左侧IEDs、右侧IEDs、双侧IEDs 3组间MQ及各分量表的年龄量表分值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侧MRI(+)MTLE患者在空间图形记忆方面的损害更加显著,无意义图形再认对于非语言记忆的评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