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动力学测定法张一兵,张淑琴(附属第一医院检验中心)曾艳华(锦州市太和区妇幼保健所)王炎(北宁市第二医院检验科)GPDA于1966年由NOPSu──HaVu首次被发现,已知此酶主要分布于肝、肾、结缔组织、唾腺以及血清,唾液等体液... 相似文献
2.
肖波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3):21-22
本文通过对69例健康人体检和132例各类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的测定,发现69例健康人的GPDA为66.7±20.3 u/L(-X±S),35例肝癌组为196.6±132.1 u/L(-X±S)、12例肝硬化组为155.8±62.9 u/L(-X±S),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31例胃癌和28例肠癌、26例食道癌分别为30.9±13.4 u/L、40.3±22.6 u/L、41.2±25.9 u/L,明显低于健康人组(P<0.01). 相似文献
3.
4.
肝癌相关性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进一步探讨血清肝癌相关性GPDA同工酶分离检测条件,提高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分离血清肝癌相关性GPDA同工酶电泳体系的凝胶浓度及梯度、缓冲液的pH及离子强度、电泳的环境温度、标本 用量以及呈色条件等进行了逐项摸索,建立了稳定且分离效果好的GPDA同工酶检测方法。结果:采用三层阶段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体系将血清GPDA分为肝癌相关性的快带(GPDA-F)和相关性的慢带(GPDA-S),肝癌相关性GPDA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肝癌相关性血清GPDA检测法稳定可靠、敏感,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与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联合检测76例经内镜活检及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血清中的GPDA及胆碱酯酶含量(选50例正常人血清作对照),并对胃镜检查及外科手术中癌肿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6例胃癌患者中,血清GPDA值较平均值明显下降者60例(79%),与未下降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碱酯酶值较平均值明显下降者65例(86%),与未下降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66%胃癌患者血清中GPDA及胆碱酯酶含量同时明显降低,与未同时下降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正常对照组几乎正常或仅轻度降低.胃镜检查中发现,血清中GPDA及胆碱酯酶明显降低的患者癌肿多浸润超过一个解剖分区,且手术中发现,胃癌浸润深度多已超过浆膜层,并多有局部及(或)远处淋巴结转移.结论:血清中GPDA及胆碱酯酶可作为胃癌的标志物,对胃癌的筛查及胃癌患者预后的判定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对良、恶性腹水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6 9例良、恶性腹水中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GPDA)进行检测 ,并与 Tch、CEA检测比较。结果显示腹水 GPDA在恶性腹水组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 ,分别为 5 5 .2± 30 .0 u/ ml和 19.8± 17.3u/ ml,P<0 .0 1。以 >35 u/ ml为界值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 94.4%,特异性为 96 .9%与 Tch相似 (P>0 .0 5 ) ,而明显优于 CEA,(P<0 .0 1)。研究表明 :腹水 GPDA为恶性腹水的新标记 ,其价值不亚于甚或略优于腹水总胆固醇 相似文献
7.
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测定对诊断2型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性肾病 (DN)是糖尿病 (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几乎所有DM患者随病情的发展 ,病程的延长 ,终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病变 ,继而发生肾脏的损害。当常规出现尿蛋白时 ,肾脏病变往往不可逆转 ,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是导致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因此 ,早期发现DM患者肾脏受损 ,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阻止或延缓DM的并发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996年国外学者在鼠肝、肾中发现了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Glycyl - prolinedipeptidylaminopeptidase,GPDA) ,并提纯和建立了检测方法[2 ] 。国内学者探讨了血清GPDA活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含量.方法: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分析法测定各种肿瘤患者以及1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GPDA含量.结果:69.9%的肺癌,78.2%的胃癌患者血清中GPD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78.4%肺癌肝转移,77.7%胃癌肝转移,81.4%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GP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肝血管瘤患者血清中GPDA活性在正常范围(P>0.05).结论:GPDA含量检测可以为胃癌,肺癌以及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对监测恶性肿瘤肝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83例原发性肝癌(PHC),82例其他肝病和60名正常人作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GA)总活性测定,结果显示:PHC患者血清GPDA总活性增高,并明显高于非癌性肝病及正常人组,对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8%和92.9%。在AFP阳性与阴性的PHC,血清GPDA总活性无显著差异;小肝癌与中晚期肝癌患者,血清GPDA总活性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血清总GPDA总活性测定对诊断PHC(包括早期和AFP阳性的PHC)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和甲胎蛋白(AF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生化法和放免法对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GPDA和AFP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DA和AF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GPDA与AF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815,P〈0.01)。结论: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DA和AFP水平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 ADA)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8例ALL患者( ALL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 ADA、谷草转氨酶( AST )、丙氨酸转氨酶( ALT )、谷氨酰转肽酶( GGT)、白细胞( WBC)、淋巴细胞百分比( Lymph%)和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ph#),并分析ALL组患者ADA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LL组患者ADA、AST、ALT水平、GGT、WBC、Lymph%及 Lymph#均高于对照组(P <0.05)。 ALL组ADA水平与WBC、Lymph%、Lymph#呈正相关(P<0.05),与 AST、ALT、GGT无相关性(P>0.05)。结论 ALL患者血清ADA水平高于正常健康者,且随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升高而升高,联合检测ADA和血常规可对ALL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及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不同发展阶段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探讨这些活性物质在A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AL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其血清MMP-2及MMP-9水平并对结果比较分析,并对A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原始加幼稚细胞比例.结果:①AL组初诊时血浆MMP-2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L组初诊时血浆MMP-9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时,血清MMP-2及MMP-9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A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清MMP-2及MMP-9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 0.05,r =0.618和P<0.05,r=0.368).结论:动态监测AL患者血清MMP-2及MMP-9水平,可作为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血浆及脑脊液可溶性L 选择素水平 (sL selectin)与急性白血病发病及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测定 4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浆及 2 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中sL selectin ,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初治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的sL selectin水平较缓解者及正常对照者均显著增高 (P <0 .0 0 1)。且sL selectin水平与临床过程有关 ,随着病情缓解和复发 ,sL selectin水平也随之变化。结论 :监测患者血浆和脑脊液sL selectin水平对早期诊断急性白血病的复发及脑膜浸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血浆及脑脊液可溶性L-选择素水平(sL-selectin)与急性白血病发病及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浆及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中sL-selectin,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初治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的sL-selectin水平较缓解者及正常对照者均显著增高(P<0.001)。且sL-selectin水平与临床过程有关,随着病情缓解和复发,sL-selectin水平也随之变化。结论:监测患者血浆和脑脊液sL-selectin水平对早期诊断急性白血病的复发及脑膜浸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血液系统肿瘤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PA,观察32例影像学有肝脏浸润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后PA的变化,并与47例无肝脏浸润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PA基本正常;21例有肝脏浸润的白血病、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患者的前白蛋白值(PA)明显降低,而11例有肝脏浸润的何杰金淋巴瘤(HD)患者PA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21例有肝脏浸润的血液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清前白蛋白降低,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恢复正常,11例何杰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前PA升高,治疗后PA恢复正常,治疗前后PA不同。结论血清前白蛋白(PA)是判定肝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与恶性血液肿瘤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及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30例ACS患者、2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以及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显著性。ACS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ACS组高敏C反应蛋白[(4.336±1.334)mg/L]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2.205±0.458)mg/L]和正常对照组[(1.625±0.434)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4例据临床资料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共53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1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1例,检测各组血管内皮功能(FMD、ET、NO)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S组FMD以及血清ET、cTnT显著高于SAP组(P<0.05,P<0.01);NSTEMI组血清ET、cTnT显著高于UAP组(P<0.05),血清NO显著低于UAP组(P<0.05);ACS组及SAP组血清ET、NO与cTnT正相关。结论:ACS的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70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该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初发患者12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组9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33例],复发患者64例(AML组45例,ALL组19例)。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病人骨髓细胞表面P-170的表达,并计算各组病人P-170的表达率。此外,对所有初发患者进行正规化疗,比较P-170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治疗的完全缓解率。[结果]初发AML组P-170表达率为(18.34±12.19)%,P-170阳性患者率为12.7%(12/94);初发ALL组P-170表达率为(16.25±11.47)%,P-170阳性患者率为15.1%(5/33)。与初发组病人相比较,复发AML和ALL组P-170表达率和P-170阳性患者率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初发组[复发AML组(35.29±16.82)%,68.8%(31/45),P〈0.01;复发ALL组(38.24±12.17)%,68.4%(13/19),P〈0.01]。无论初发AML或ALL,正规化疗后,P-170阴性患者完全缓解率[AML:86%(74/86);ALL:85%(24/28)]明显高于P-170阳性患者[AML:16%(2/12);ALL:0%(0/5)]。[结论]P-170可作为临床判断急性白血病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