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经期妇女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茂欣  张俊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232-3232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雌二醇,白介素-6等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30-40岁妇女血清30例,绝经2年以上50-59岁妇女血清30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促卵泡生成素,雌二醇,白介素-6,钙,磷等指标并与全国13省市骨矿含量调查合作组测定的健康女性腰椎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绝经后妇女雌二醇水平显下降,白介素-6水平显上升,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升高,骨密度显下降,血钙,血磷与绝经前妇女无显差异,结论:雌二醇与白介素-6是影响骨密度的两个重要因素,绝经后妇女血清白介素-6水平升高促使其骨质疏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绝经前与绝经后妇女血清硬化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各30例,检测其血清硬化素水平、相关血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和骨转换生物标志物。采用双能X线进行股骨颈,腰椎和髋骨骨密度检测。结果:与绝经前比较,绝经后妇女雌二醇(P<0.01)、雌激素(P=0.01)、游离雌激素指数(P=0.01)和各部位骨密度均显著下降;绝经后妇女与绝经前妇女相比血清硬化素水平升高(P=0.02);由于绝经前妇女多口服避孕药,故后续数据分析仅限于绝经后妇女。绝经后妇女血清硬化素水平与游离雌激素指数(r=-0.57,P=0.01),甲状旁腺激素(r=-0.48,P=0.03)及股骨颈骨密度(r=-0.49,P=0.01)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游离雌激素指数(β=-0.63,P=0.01)和甲状旁腺激素(β=-0.56,P=0.01)是血清硬化素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硬化素水平高于绝经前妇女。血清硬化素水平可能受到雌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女性骨密度与外周血E2、ALP、IL-6及骨胶原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女性骨密度(BMD)变化与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ALP及骨胶原酶(06tase)的关系。方法对100例绝经前妇女和95例绝经后女性同时测定骨密度(BMD)、血IL-6、E2、ALP及ostase等指标,分成绝经前组、绝经后非骨质疏松(NOP)组和绝经后骨质疏松(0P)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绝经后女性E2和BMD显著下降,而且OP组低于NOP组,ALP、IL-6及ostase显著上升,OP组较NOP组明显升高。结论E2下降伴随IL-6升高可能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机制,ostase可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预后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水平及其与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8例48~65岁绝经后妇女的血清MMP-2, 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粗隆的骨密度(BMD),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钙(Ca)、血清骨碱性磷酸酶 (AKP)和血清磷(P).将骨密度检测正常的30例妇女列为正常组,有骨质疏松症(OP)的48例为OP组.结果:①OP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1388±121)μg/L高于正常组(1126±141)μg/L(P<0.01).②OP组血清MMP-2与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呈负相关,在校正年龄和体重指数后,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性消失.③OP组血清MMP-2与血清Ca负相关(P<0.05),与血清AKP和P无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MMP-2与骨密度和Ca呈相关性,血清MMP-2水平升高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随骨代谢转换过程增快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IL-6、TNF-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骨密度(BMD)检查结果,将72例受试妇女分为三组,即绝经前育龄妇女20例(A组),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组19例(B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组33例(C组),采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IL-6、TNF-α、雌二醇(E2)和骨钙素(BGP)水平。结果绝经后妇女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绝经前育龄妇女,骨质疏松组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绝经后妇女血清BGP水平高于绝经前育龄妇女,骨质疏松组高非骨质疏松组;相关分析示IL-6、TNF-α与BMD呈负相关,与BGP正相关。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高水平血清IL-6、TNF-α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和骨量正常妇女中的差别,探讨其与骨密度和部分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4/06居住于广州市海珠区绝经1年以上妇女120例,年龄49~69岁,闭经年限1~25年。排除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和3个月内服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者,纳入92例,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受试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组40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②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92例绝经后妇女的第1~4腰椎、股骨颈、转子间、大转子的骨密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及骨钙素、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和甲状旁腺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钙、磷、碱性磷酸酶。③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处理采用person相关分析。结果:绝经后妇女9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质疏松组血清雌二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均低于无骨质疏松组(t=2.720,4.610,3.231,P<0.01)。甲状旁腺素、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水平高于无骨质疏松组(t=2.323,-2.413,P<0.05);两组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和血骨钙素水平差异不明显。②在92例绝经后妇女中,年龄与骨密度和雌二醇呈显著负相关(r=-0.651,-0.601,P<0.01)。骨密度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雌二醇和骨钙素呈正相关(r=0.271~0.569,P<0.05~0.01),与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和甲状旁腺素呈负相关(r=-0.238,-0.178,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两者均与骨密度、雌二醇呈显著正相关(r=0.271~0.569,P<0.05~0.01),与年龄和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呈显著负相关(r=-0.186~-0.538,P<0.05~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下降存在关联,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更加准确而且易于检测的骨代谢标志物预测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国汉族绝经后妇女血清血清组织蛋白K(cathepsin K,CTSK)水平与骨密度、骨转换指标的关系, 方法:研究中共纳入590名绝经后妇女,年龄范围为50.0-84.0岁,检测其血清CTSK、PTH、25(OH)D、β-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1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等指标,并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腰椎1-4(L1-4)、左侧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全髋部骨密度。 结果:在本研究中,血清CTSK水平与绝经后妇女年龄、BMI、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中国汉族绝经后妇女血清CTSK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骨转换指标无明显相关性,血清CTSK水平可能不适合作为一项新的骨转换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的变化与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OH)2D3及相关生化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用放免法检测患者血中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结果绝经后妇女各部位骨密度均下降( P<0.05);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 P<0.05);降钙素水平有下降趋势;血钙、血磷均无明显变化( P>0.05);血中ALP水平较绝经前升高( P<0.05).结论妇女绝经后,骨代谢激素分泌发生紊乱,骨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和骨量正常妇女中的差别,探讨其与骨密度和部分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4/06居住于广州市海珠区绝经1年以上妇女120例,年龄49~69岁,闭经年限1~25年。排除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和3个月内服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者,纳入92例,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受试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组40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②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92例绝经后妇女的第1~4腰椎、股骨颈、转子间、大转子的骨密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及骨钙素、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和甲状旁腺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钙、磷、碱性磷酸酶。③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处理采用person相关分析。 结果:绝经后妇女9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质疏松组血清雌二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均低于无骨质疏松组(t=2.720.4.610。3.23l,P〈0.01)。甲状旁腺素、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水平高于无骨质疏松组(t=2.323,-2.413,P〈0.05);两组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和血骨钙素水平差异不明显。②在92例绝经后妇女中,年龄与骨密度和雌二醇呈显著负相关(r=-0.651,-0.601,P〈0.01)。骨密度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雌二醇和骨钙素呈正相关(r=0.271~0.569,P〈0.05-0.01),与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和甲状旁腺素呈负相关(r=-0.238,-0.178,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两者均与骨密度、雌二醇呈显著正相关(r=0.271~0.569,P〈0.05~0.01).与年龄和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呈显著负相关(r=-0.186~0538,P〈0.05-0.01)。 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下降存在关联,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更加准确而且易于检测的骨代谢标志物预测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9例绝经后T2DM患者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并测定部分实验室相关指标,记录年龄、病程、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及计算体重指数(BMI)等,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与非骨质疏松组(NOP组)进行对比分析,另测定正常健康51例绝经后女性(对照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BMD及血清IL-6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t=2.636,P=0.009),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2.127,P=0.035;t=-2.026,P=0.045);OP组与NOP组比较IL-6升高(t=2.117,P=0.038),左股骨颈及腰椎(L1~4)BMD均下降(t=-7.274,P<0.001;t=9.213,P<0.001).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IL-6水平升高,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股骨颈BMD的降低与IL-6水平升高可能有一定的关系,IL-6水平升高对腰椎、股骨颈BMD的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的变化与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 1,2 5 (OH) 2 D3 及相关生化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 ,用放免法检测患者血中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水平 ,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 (ALP)。结果绝经后妇女各部位骨密度均下降 (P <0 .0 5 ) ;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 (P <0 .0 5 ) ;降钙素水平有下降趋势 ;血钙、血磷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血中ALP水平较绝经前升高 (P <0 .0 5 )。结论妇女绝经后 ,骨代谢激素分泌发生紊乱 ,骨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雌激素是否影响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水平的调节。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196例包括绝经前 (5 2例 ,年龄 18~ 40y)、绝经后妇女 (87例 ,年龄 61~ 81y)及围绝经期妇女 (5 7例 ,年龄 41~ 60 y)的血清雌二醇(E2 )、促卵泡生成激素 (FSH) ;自制CETP单抗建立的ELISA法测定CETP水平 ,同时测定血脂类指标。结果 绝经后妇女CETP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前和围绝经期妇女 (P <0 0 0 0 1) ,E2 水平较绝经前和围绝经期妇女显著下降 (P <0 0 0 0 1) ,而FSH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0 0 1) ,各组血脂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CETP与E2 呈正相关 (r =0 .2 4,P <0 0 0 1) ,与FSH呈负相关(r =- 0 .2 7,P <0 0 0 1) ,与年龄呈负相关 (r=- 0 .3 1,P <0 0 0 0 1)。结论 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影响绝经后妇女血清CETP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不同骨密度条件下的变化,为临床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选择绝经后妇女64例,分为正常对照组21例(骨密度正常)、低骨量组20例、骨质疏松组23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浓度。结果:绝经后女性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随骨密度的降低呈现升高趋势;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比率依次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比率失调。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升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比率失调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监测的临床指标之一;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与骨密度的关系来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变化与血清激素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单光子法测定绝经后妇女骨密度,观察其变化规律,并观察其血清内分泌激素与性激素的浓度变化。以探讨其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文收集128例已绝经妇女行骨密度(BMD)测定,年龄47~82岁,按绝经年限分为5组,绝经1~5年组29例,6~10年组23例,11~15年组30例,16~20年组31例,绝经≥21年组15例。随机抽取88例绝经妇女行血清激素浓度测定,选取对照育龄组70例,年龄18~25岁,为医专临床医学班实习生,均经询问病史体检排除代谢性疾病。1.2 方法绝经后妇女和正常育龄组妇女(于月经周期第17~19天)均于清晨空腹后取静脉血…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丢失的初步探讨及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不同年龄及不同绝经年限骨丢失的特点及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362 例绝经后妇女( 均为自然绝经) 分别超声测定右下肢胫骨中点骨密度。结果 ①绝经后骨密度在45 ~50 岁时最高,50 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明显下降,70 岁以后趋于平稳。②骨密度在绝经后1 ~4 年内下降幅度较小,5 ~7 年下降幅度较大,7 ~10 年较平稳,10~20 年再次下降,20 年以后下降幅度较小。③当体重指数< 30 时,骨密度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上升,> 30 时,骨密度下降。结论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与绝经年限呈非线性相关,呈两次下降,适当的体重对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2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97名48~80岁女性志愿者的血清MMP-1、MMP-2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OC)及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正位1~4总体、股骨颈、华氏区、髋部总体的骨密度。结果MMP-1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MMP-2与骨密度呈较弱的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重指数后,MMP-2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消失;MMP-2与BAP、OC、NTX正相关(P<0.0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MP-2水平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MMP-2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相关联,血清MMP-2水平升高可能为高骨代谢转换过程(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一种伴随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骨疏散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应用自拟中药骨疏散治疗;对照组应用福善美(阿伦磷酸钠)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及第二腰椎骨密度值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腰椎骨密度值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腰椎骨密度值(g/cm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中药骨疏散及福善美均能提升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增加腰椎骨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微烟药条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12月龄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补肾微烟药条组,采用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造模3个月后治疗3个月,观察补肾微烟药条对骨代谢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骨小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补肾微烟药条或雌二醇治疗后,尿Ca/Cr、HOP/Cr较模型组分别有所下降;血清雌二醇(E2)、血清骨钙素(BGP)较模型组升高(P<0.05~0.01);骨小梁与髓腔的宽度比值,补肾微烟药条组和雌二醇组较模型组接近正常;30例骨质疏松患者腰椎L1~4和股骨Neck骨密度治疗后分别提高1.31%和0.95%。结论补肾微烟药条和雌二醇的作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择50~75岁、绝经5~30年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妇女62例,随机分为骨疏康冲剂加钙剂联合用药组、单用骨疏康冲剂组和单用钙剂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用DEXA监测髋部骨密度,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结果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组服药后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1),其骨密度也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5),但骨代谢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单用骨疏康冲剂有着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OP)妇女外周血瘦素、雌激素及骨转换指标表达.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就诊的35例绝经后OP患者(绝经后OP组)和30例同龄、同性别及正常骨密度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接受血清瘦素(LE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测定.结果 绝经后OP组的外周血LEP、E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BGP和AKP浓度则明显高于后者(P均<0.01~0.05),两组间血清FSH浓度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绝经后OP妇女存在着明确外周血瘦素及雌激素低水平表达,骨转换指标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