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3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胃痛、(吐酸、嘈杂,噎膈的范畴。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将232例患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例分为四型: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寒型、痰气交阻型。其中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占大多数(90.5%)。同时将232例中医辨证分型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肝胃不和型和肝胃郁热型以Ⅰ级、Ⅱ级多见。脾胃虚寒型以Ⅲ级多见,痰气交阻型以Ⅳ级多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反流性食管炎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予以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对照组102例给予西药莫沙必利和雷贝拉唑药片口服,观察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2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食管炎症程度,总有效率治疗组93.7%、对照组88.1%,2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治疗组在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方面要明显优予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81.9%、对照组50.9%,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西药相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周明霞  孙志广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41-842
根据临床特征,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吞酸”“嘈杂”“呕吐”“胸痹”等范畴。类似此病的文献记载,最早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医学心法·吞酸》认为肝气郁滞是发病的关键。《四圣心源》指出“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升,则肝气不升,然非胃气之不降,则胆火不降”,认为脾胃升降失调是本病的关键。《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述:“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而酸”。说明反流性食管炎与肺脏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吴茂林 《河北中医》2001,23(8):599-599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炎性改变的疾病。其发病率高,治疗棘手,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笔者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就中医论治思路浅析如次。1 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是反流牲食管炎的主要病机基础 目前我国尚缺乏反流性食管炎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综合近代文献,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烧心感,泛酸,嗳气,反食等,且以食后及夜间或无规律发作为主。现代医学多从典型症状、胃镜检查、食管24h pH监测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祖国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虽在食管,但其…  相似文献   

5.
6.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性改变,严重者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RE是是十分常见的消化动力性疾病,关于其发病率尚不清楚,有报道国内普通人群胃镜检出率为5%。临床上多表现为烧心、胸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学将之归属于“胸痛”、“反胃”、“嘈杂”、“泛酸”、“胃痛”、“噎膈”等范畴。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仍局限于抑酸药加食管动力药,而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功能,抑制反流,促进食管受损粘膜修复等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RE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实验研究等均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RE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性改变,严重者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RE是是十分常见的消化动力性疾病,关于其发病率尚不清楚,有报道国内普通人群胃镜检出率为5%。临床上多表现为烧心、胸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学将之归属于“胸痛”、“反胃”、“嘈杂”、“泛酸”、“胃痛”、“噎膈”等范畴。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仍局限于抑酸药加食管动力药,而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功能,抑制反流,促进食管受损粘膜修复等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RE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实验研究等均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RE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海石 《光明中医》2011,26(9):1811-18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并予以临床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治疗、中药药效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中医药防治反流性的食管炎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红玉 《中医杂志》2005,46(2):93-94
反流性食管炎根据其症状特点,属于中医的"胃脘痛"、"吐酸"、"噎膈"等范畴.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与肝胃相关.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其基本病机为肝胃气滞、痰热互结、胃气上逆.  相似文献   

11.
洪流 《河北中医》2001,23(9):680-681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食管反流病 ,是指由于胃和 (或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现代医学认为其与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 ,以及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由气、血、寒、热、痰、食、湿等致中焦失衡以致升降失常或寒热不适或虚实错杂所致。临床中笔者常宗《温病条辨》“治中焦如衡 ,非平不安”之旨 ,用平衡中焦法辨治 ,疗效显著 ,体会于下。1 升降并调 ,以通降为主反流性食管炎病位…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痛、反酸、嗳气、恶心、腹胀等症状。从症状上看,RE属中医"吐酸"、"嘈杂"、"噎膈"、"胃痛"、"胃痞"、"胸痹"、"梅核气"、"胸痞"等范畴。近年来国内学者对RE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3.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吐酸"、"胃痛"、"胃痞"、"反胃"等范畴,其发病与感受外邪、素体脾胃虚弱、情志不畅、饮食不洁等因素有关,病位在食道,与肝脾胃有关。痰气交阻证治化痰理气散结;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理气和胃;肝火犯胃证治以清泄肝火;脾胃虚寒证治以健脾散寒,降逆止呕;阴虚血淤证治以养阴活血。  相似文献   

14.
李垚 《中医研究》2009,22(11):39-41
反流性食管炎的证候分型目前多分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热气逆、痰气郁阻、脾胃湿热、胃阴不足7类,尚有一些相对少见的证型。本文就诊治这些少见证型的体会和对该病证候学方面的思考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4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48例,收效佳,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机及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反流性食管炎(RE)在不同患者中临床主症不尽相同,但用“吐酸”病来概括RE的中医诊断既可反映RE的致病机理,又可突出其临床特点。RE主要与胃、肝、肺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机关键于胃气上逆、酸水泛溢。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逆宜根据偏寒、偏热、偏虚、偏实之不同,采取相应的降逆制酸方法并针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同时也可配合宣降肺气和疏肝柔肝之品,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常见,有报道成人发病率达2.27%.本组34例反流性食管炎,经中药整体和局部用药相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4例(1995年1月~2000年1月住院及门诊病人),男25例,女9例;年龄26~28岁,平均43岁;病程4月~8a,平均4.5a.以烧心、反食、反酸、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经食道吞钡餐X线检查,食道纤维内镜检查确诊,除外其他食道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4例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86例子奥美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临床疗效、内镜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西药具有同等疗效,但具有副作用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炎症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可伴发食管内外的并发症。此症没有中医病名,属于中医"反酸"、"呕逆"等范畴。通过分析病因病机,辨病辨证相结合,中医药治疗RE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一定的优势,但面临许多问题。希望建立较规范的辨证论治体系,有利于增加中医治疗RE的疗效及机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