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受血者输血前或手术前常见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结果分析其必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2年9月~2005年5月患者输血前或手术前常规备血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4.28%,抗一HCV阳性率0.73%,抗-HIV阳性率0.22%,梅毒抗体阳性率1.16%。结论 对患者输血前或手术前进行常见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既避免或减少了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有重要保护意义,因此常规备血标本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郑冬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503-3503
目的了解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2 990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HBsAg、抗HCV、抗HIV、梅毒TRUST检测结果。方法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对术前及输血前患者进行了HBsAg、抗HCV、抗HIV、梅毒TRUST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10.43%,抗HCV阳性率0.67%,抗HIV阳性率0.13%,TPPA阳性率1.10%。结论对术前及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掌握患者术前输血前的资料,对于减少因输血后感染、院内感染等引起的医源性感染,防范因非医源性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的发生以及对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19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检测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试验.结果 HBsAg阳性率12.01%、HCV阳性率0.36%、HIV阳性率0.06%、TRUST阳性率1.09%.结论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及其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解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B 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结果 该院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阳性率为10 . 5 1% ,其中HBsAg阳性率为7. 2 5 % ,抗 HCV阳性率2. 2 1% ,抗HIV阳性率0 .0 3% ,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 .0 2 % ,且抗HIV及梅毒阳性率逐年增加。结论 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加强操作隔离保护,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举证倒置留下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3467例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南平地区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情况,以防范患者、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467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同时用梅毒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初筛,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试验(TPPA)确证。结果HBsAg阳性率14.74%(511例),梅毒抗体经TRUST法检测阳性率2.11%(73例),再经TPPA确诊阳性率1.90%(66例)。抗-HCV阳性率0.40%(14例)、抗-HIV阳性率0.09%(3例)。结论本地区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性疾病指标有0.09%~14.74%的阳性率;HBV、HCV、TP感染率高于其他地区;HIV感染率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6.
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 245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TP-ELISA)试验.结果 HBsAg阳性率9.2%,HCV阳性率0.62%,TP-ELISA阳性率0.55%,HIV为0%.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接受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本院295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4项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36%,抗-HCV阳性率1.76%,抗-HIV阳性率0.03%,梅毒抗体阳性率1.18%。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对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降低院内感染,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探讨其检测的意义。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患者10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乙型性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1+2抗体)。结果HBsAg的阳性率为4.83%,抗HCV-IgG的阳性率为0.87%,梅毒的感染率为0.39%,HIV抗体的阳性率为0%。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是必要的,它可以避免和预防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也可以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颖  李彬  朱艳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4):275-276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019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检测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试验。结果 HBsAg阳性率12.01%、HCV阳性率0.36%、HIV阳性率0.06%、TRUST阳性率1.09%。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建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4):1943-1943,1946
目的探讨患者在术前(包括输血前、产前)进行4种传染性病原体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手术和输血患者2 010例的术前4项检测结果,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抗艾滋病病毒(HIV)1/2、梅毒螺旋体(TP)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每项结果都用酶标分析仪进行判定。另外,抗HIV1/2初筛阳性送南通市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确证。结果 2010份标本中,HBsAg阳性率9.20%,抗HCV阳性率0.75%,抗HIV1/2阳性率0,TP抗体阳性率0.40%。4项标志物总阳性208例次,总阳性率10.35%。结论在手术、输血、产前对患者进行术前4项检测对于预防感染、及时治疗患者和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及术前(包括产前)的身体状况,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医疗纠纷,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0 91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同时应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筛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认.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74%(1 063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44%(4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34%(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5例).结论 对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手术患者感染的防控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 092例患者,分析所有研究对象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情况。结果 1 092例患者中抗HIV阳性者5例,阳性率0.46%;抗TP阳性者8例,阳性率为0.73%;抗HCV阳性者19例,阳性率为1.74%;HBsAg阳性者127例,阳性率为11.63%。结论通过对手术患者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可能的医疗纠纷,防止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输血前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3月本院16512名患者术前、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原(TRUST)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5.06%,抗-HCV阳性率0.18%,TRUST阳性率0.15%,未检测到抗-HIV阳性。[结论]患者术前、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和减少因输血后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莉  吴书笔  朱合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2):2789-2789,2791
目的探讨拟受血者输血前各项血液传播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情况。方法对15 055例拟受血者血液传播疾病血清指标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拟受血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梅毒螺旋体(抗-TP)检测采用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3种方法检测。结果抗-HCV阳性率为1.67%,抗-HIV阳性率0.03%。单独ELISA检测抗-TP阳性、ELISA和RPR检测抗-TP均阳性、单独RPR检测抗-TP阳性率分别为2.76%、0.58%和0.03%。15例同时抗-HCV和抗-TP阳性。结论做好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不仅可以了解该地区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情况,还可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及医源性感染,保证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状况,预防因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5293例儿童患者进行输血前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以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对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5293例儿童患者输血前HBsAg阳性率为o.78%;抗-HBs阳性率为54.68%;HBeAg阳性率为0.45%;抗-HBe阳性率为0.23%;抗-HBc阳性率为0.57%;HIV抗体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68%。临床调查发现,梅毒抗体和HIV抗体阳性均由垂直传播引起。结论儿童患者相关输血传染性指标阳性率均低于一般人群,对其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患儿传染病的早期诊治,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儿童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预防和避免因临床手术或输血引起医疗纠纷和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生物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14 266例输血前患儿血清,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采用明胶颗粒凝集(TPPA)法进行梅毒螺旋体(TP)特异抗体检测.结果 14 266例儿童患者输血前HBsAg阳性率为1.05%;HBsAb阳性率为86.32%;抗-HCV阳性率为0.196%;抗-HIV阳性率为0.021% ;抗-TP阳性率为0.161%.结论 儿童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阳性率均低于一般人群,母婴垂直传播是儿童感染这些传染病的重要途径,患儿输血前相关指标检测有利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对于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2006-01/2008-12输血患者输血前的血液感染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的情况。方法:检测2805例输血前患者的4项血液标志物参数(乙肝三系、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源性疾病标志物总阳性率67.66%,而除去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单项阳性33.05%后,尚有34.61%的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合并其他标志物阳性397例(14.15%);抗HCV阳性63例(2.25%);梅毒阳性45例(1.60%);抗HIV阳性并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4例(0.14%)。结论:强化检测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ALT、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需要输血的6953例患者,进行输血前ALT、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检测阳性率为:HBsAg 10.96%;抗-HCV 2.01%;抗-HIV0.07%;抗-TP1.25%;ALT大干40U13.84%。结论: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可为血源性感染诊断提供依据,为保证输血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患者输血及手术前相关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输血及手术前患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项血源性传染病病毒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 13 013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14.00%、0.60%、0.26%、1.41%,总阳性率为16.27%。结论输血及手术前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水平较高,强化检测可以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增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减少医疗纠纷,因此对患者进行输血及手术前相关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拟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分析相关性传染病感染情况,以减少和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32 418例拟输血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的检测,采用胶体金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以及梅毒抗体(抗-TP)进行检测。结果在接受检查的患者中共查出阳性标本4 863例(15.0%),其中HBsAg阳性4 460例(13.9%),抗-HCV阳性265例(0.82%),抗-TP阳性401例(1.24%),抗-HIV阳性67例(0.21%)。在HIV阳性标本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叠感染情况,并以HCV的重叠感染率最高。另外抗-TP阳性率呈现逐年大幅上升趁势,而且感染人群中大部分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结论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对减少医疗纠纷及加强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危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