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类健康状态的认识,认识到在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亚健康状态,或疾病前状态。由于地球环境的破坏、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正日益增多。亚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及人类健康需求新形势下所无法回避的新课题。动物实验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有关亚健康的医学研究同样离不开动物实验。为了解近年来亚健康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现将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胡元骏 《东方养生》2011,(4):98-101
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仅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而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若把健康和疾病看做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健康评定量表的判定标准及广东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对广东省6个地区的问卷调查,根据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作为筛选标准,筛选出亚健康状态的低危人群,以其低危人群的问卷得分为基础,根据问卷得分的分布情况确定亚健康状态的判定标准,并对广东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亚健康划线分数分别为68、67、67分。不良生活方式是亚健康发生的危险因素。亚健康者发生率达46.82%。健康人群中平和体质占大多数,亚健康人群中偏颇体质占大多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亚健康人群较易具偏颇中医体质倾向。结论:改善健康人群的偏颇体质状态,有利于预防亚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危害健康的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本世纪备受关注的“亚健康”人群。是介于患者(约占人群15%)和健康者(也占15%)之间的大多数,有轻度身心失调,和前临床状态。对他们不要等到疾病发生后奢望医学的救助。而必须是通过营养、保健和生活调理来回到健康。尤其是饮食防治。  相似文献   

5.
从健康到疾病的发生必然经历:健康→体质偏颇→亚健康→疾病的过程,体质偏颇是亚健康状态和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现将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思想有机结合,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健康到体质偏颇的预防,预防的关键是调理体质,以降低偏颇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二是从体质偏颇向亚健康和疾病转化的预防,预防关键是改善病理体质、辨识易感人群,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分型调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深刻。而人类生命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又缓慢渐进的过程,即健康-亚健康-疾病-死亡,其中亚健康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因此亚健康状态更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状态居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若能调理好,会使亚健康状态往健康方向进行。而饮茶又十分方便,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何调理首先要了解茶的性味、功能及其作用,运用茶文化和茶药膳来防治亚健康是很理想的方法。因为亚健康状态多表现为肾虚或肾病的前期症状,所以本文以防治肾病为目的阐述茶药膳,可供亚健康状态人群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及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使更多的人面临亚健康,亚健康是疾病与健康的中间状态,WHO调查显示,全球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高达75%;亚健康常常出现失眠,其表现为睡眠结构、睡眠质量紊乱~([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龄30~50岁是亚健康失眠症状高发人群~([2]),表现为  相似文献   

9.
正体质、气质、亚健康、证候与疾病的关系至为密切。亚健康这一概念系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Barkman氏提出,他认为除了健康与疾病状态外,尚有另一种状态,即第三种状态,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我国逐步接受了这一概念,且近年来引起广泛的注意,WHO全球性调查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疾病的人也只占20%,而其余的75%属于亚健康状态[1]。因此,亚健康问题,可以说是全世界医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亚健康,是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也就是说指肌体虽无明显的疾病,经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检验无阳性结果,却呈现出生命活力降低,与生活、社会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于心理、社会、生物等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1~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占65%左右,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可以说,亚健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困扰人们健康生存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中医对亚健康问题的认识可以说历史…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状态中西医干预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由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数量庞大,加之亚健康状态虽然可以向健康状态转化,但如果调治不当也可以发展为疾病,因此对亚健康的防治研究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目前中西医干预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概况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界定亚健康是开展研究的前提,而界定人群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把握中间人群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内涵是亚健康人群界定的基本思路。通过近10年文献研究,回顾了中西医学对健康与疾病的描述与界定,介绍了亚健康人群界定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长歌 《养生月刊》2007,28(3):273-275
健康是长寿的基础,而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目前人们把人群分为三类:一类是健康者占有5%,一类是患者占有15%,而约80%的人群是亚健康人群,这样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就是没有具体的疾病外在表现,即一种无大碍的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14.
宋为民 《养生月刊》2007,28(2):100-103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生活方式病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2005年5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养生大会指出,北京有三分之一的市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生活方式疾病。在我国死亡率居前几位的疾病中,有40%以上的患病人群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所致的。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者仅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85%左右。相当多的年轻人患腰椎、颈椎、心血管等在中老年人才出现的疾病,中小学生体能体质也有所下降,小胖墩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这一切都说明对不良的生活方式,除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以外,还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昂 《养生大世界》2005,(6B):20-20
本刊讯医学研究发现,在慢性病的诱因中,个人的生活方式占60%。在中国,死亡率居前十位的疾病中,有44%以上的患病人群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所致。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方式病”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尤其是它的“前奏”——亚健康。这是记5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养生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16.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才提出的一个健康概念,由于是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潜伏期长,不易被察觉,往往被人们忽视,但人类却有75%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通过对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探讨中医学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旨在引起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中医工作者能发挥中医学的优势,研究和调治亚健康,使广大患者能远离亚健康,提高国民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阶段我国主要人群而言,亚健康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已经严重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整个社会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有75%,其中失眠的人占据42.6%。对于这种社会状况,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根治。西医主要是针对亚健康中的失眠使用镇静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更有甚者使用抗精神等药物对起睡眠质量进行改善,这种治疗手段会对药物产生依赖,而且还会使身体受到损伤。相比之下,中医对亚健康的治疗就显得健康的多了。其针对性强,可以配合着中医针灸、气功以及中药等进行综合的治疗,再加上中医养生的方式,可以使我国亚健康人群减少或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北京市部分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分布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为制订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15家单位中筛选出一年内进行过健康体检的非疾病人群,采取问卷调查与中医临床专家现场访谈后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结果应用EpiData2.0进行数据录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 北京部分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67.6%.亚健康人群身心症状以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等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其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脏、肾脏、心脏.结论 了解和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预防、干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亚健康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中医学虽没有亚健康的概念,但"治未病"观念已深入人心。中医学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特点,关注人体的整体生命状态,历经千年实践,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医学体系,其中中医药技术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四诊合参"与"辨证论治"充分体现了中医在辨识和诊断亚健康状态的优势,文章通过概述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医证候及体质特征等方面与亚健康状态相关性的研究现状,发掘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辨识研究的巨大潜力,展现其临床应用的广阔发展前景。随着医学模式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近些年提出"精准医学"的理念,医学研究的焦点开始聚集个体化诊疗方案,这与中医一贯遵循的辨证论治,三因治宜等治疗原则相契合,可见亚健康状态的辨识及其研究必将为中医学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  相似文献   

20.
林德云  熊玉芳 《河北中医》2012,34(9):1407-1408,1414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医学教授布赫曼提出,人体健康为第一状态,疾病为第二状态,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者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这个观点一提出迅速引起全球关注,并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有关亚健康的成因、表现、分型、诊断、预防以及治疗有诸多论述。调查显示,全世界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