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导赤散方出《小儿药证直诀》,为清热利尿剂。由生地黄、木通、甘草稍、竹叶组成。临床多用治心火旺盛或心火下移于小肠,以致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口舌生疮溃烂,小便赤涩,溲时刺痛,舌红,脉数。“诸病疡疮皆属于心火。”是中医外科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辨证依据。笔者运用加味导赤汤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三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8 6年以来 ,笔者用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38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8例 ,男 1 5例 ,女 2 3例 ;年龄在 3个月~ 1岁者 2 5例 ,1~ 3岁者 1 1例 ,4~ 7岁者 2例 ;中医辨证分型属外感内热型者 7例 ,脾胃虚寒型者31例。治疗方法外感内热型者表现为发热 ,体温 38℃以上 ,口干唇红 ,渴欲饮水 ,大便溏稀 ,色黄或黄绿 ,气味腥臭 ,日行 3次以上 ,尿少短赤 ,舌红脉数 ,肛门周围水渍潮红。予解表清里 ,方用葛根 6g,黄连 9g,黄芩3g,肉桂 1 g。共为细末 ,以藿香正气水调为糊状敷脐部 ,绷带固定 ,每日换 1次。脾胃虚寒型…  相似文献   

3.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7,22(2):29-30
储某某,男,10岁.患儿发热二日(体温39.5度).对症给予解热药未效,至第二日清晨,诊见遍身红疹,如铺似盖,融合成片,状若涂丹.咽喉疼痛红肿,有少量灰白色渗出物.微咳喷嚏,面色潮红,口干,不思纳谷,口略苍白,舌尖红赤,脉浮数.  相似文献   

4.
五脏之中,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在“阴平阳秘”的常态下,心火下行于肾,使火能归元,肾水得温而不寒,犹如日照中天,肾水上济于心,使心阴充足,心火得以制约而不亢,犹如河贯九土。从而保持着阴阳平衡。中医学将此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心火炎上,何以下行?假肺气肃降之力也;肾水趋下,何以上腾?赖肾阳蒸化之力也。今若心火不能下暖肾水,或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就会导致心肾(水火)失于交济。此之谓“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从临床上看,心肾不交多表现为心火亢盛、心阳不振、肾阴亏虚和肾阳不足四者: 若心火亢旺,过乘肺金,肺气肃降不利,则心火难以下行归元而独亢于上,表现为心烦不寐、多梦、口舌生疮糜烂、舌尖红赤、脉数,或小便赤涩热痛、尿血等。若心阳不振,不足以下暖肾水,肾水独寒不化,上凌于心,则出现心慌、心悸、水  相似文献   

5.
舌衄五则     
一、邹某某,女,2/12岁。1989年4月15日初诊。患儿10天前舌尖出现散在白色糜点,1周后,遍及整个舌体及口腔,吃奶则哭闹,伴舌衄。诊见舌质红嫩,苔黄,小便短赤频繁,指纹平。此乃心移热于小肠。当清心导赤。药用黄连、竹叶各3克,生地9克,银花、连翘各6克,木通、甘草各1.5克,水灯芯少许,2剂而诸症大减,5剂而愈。按:《证治准绳》云:“心脉布舌心,若心火上炎,熏蒸于口,则口舌生疮。”此病舌衄,乃由口舌生疮而起,故用清心导赤之黄连导赤散加银花、连翘、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惊风是一种险症,发病突然,如不及时抢救常致生命危险。此症内因于痰热积滞,外因于感受时邪、暴受惊恐。其临床表现,多为高热轴搐,两目直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吸迫促,肚腹胀满,便秘溲赤,舌尖舐唇,甚至唇青而颤动,口吐白沫,脉多浮数,指纹青紫相兼。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凡高热啼哭无  相似文献   

7.
赵××,女,38岁。1983年3月7日诊。患者素有失眠,时急时缓。近三月来加重,常整夜不能眠,伴口干口苦,不欲饮食,头晕耳鸣,面色无华。舌质红,舌尖部有一瘀斑,舌苔黄而腻,脉细涩而数。证乃痰热瘀阻,心血瘀滞。治宜活血祛瘀、清热化痰。拟血府逐  相似文献   

8.
<正>心火亢盛型。该类人群常情绪激动,易致肝火妄动,母病及子而引发心火亢盛(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发作时以舌尖、舌边溃疡为特征,并伴随心烦失眠、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脉数,可选用导赤汤加味(生地、木通、竹叶、生甘草梢、龙胆草、黄连)。平时当自我调节情绪,协调心态,间  相似文献   

9.
妊娠齿衄案     
李××,女,23岁。门诊号:472。1986年5月22日诊。患者妊娠四月,齿龈赤肿,流血,血色鲜红,伴心烦,口干,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此乃心胃火  相似文献   

10.
刘××,29岁,干部。因受惊恐后出现神志恍惚,语无伦次,精神失常,时哭时笑。经某精神病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药2周后无效,即转中医诊治,余见患者在床上手舞足蹈,狂乱不知,不食不眠,两足跟因敲打床板而变青紫。舌质红,苔厚腻黄白相兼,脉弦滑数。此为惊恐肝气被郁,气郁痰结,痰热互结,蒙蔽心窍所致。宣直泻心火,清热涤痰,宜窍安神为治。拟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黄连15g、黄芩15g、大黄(后下)10g、胆星10g、节菖蒲15g、郁金15g、法夏15g、茯神15g、青木香6g、天竺黄10g、远志15g、鲜竹沥100ml。服药3剂后诸症大减,继服原方3剂,患者安然入睡。醒后知饥能食,诉心悸口干,察其舌质红,苔腻已净,唇红,脉细弦数。痰浊已化,火盛伤阴,宜降火滋阴、安神定志  相似文献   

11.
陈××,男,2月。1987年3月21日诊。患儿口腔及舌面布满白屑十余日,不易擦去;或擦去后,其下面的粘膜则潮红且粗糙。面赤唇红,烦躁不宁,每饮乳及热开水则啼哭。舌质红,指纹紫。证属胎热内盛,或感染秽毒之邪,蕴积心脾,热毒循径上  相似文献   

12.
小儿急惊风是一种险症,发病突然,如不及时抢救常致生命危险。此证内因于痰热积滞,外因于感受时邪、暴受惊恐。其临床表现多为高热抽搐,两目直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吸迫促,肚腹胀满,便秘溲赤,舌尖舐唇,甚至唇青而颤动,口吐白沫,脉多浮数,指纹青紫相兼。笔者的临床经验发明凡患儿临床出现高热啼哭无泪,目光直呆,拇、食指做交叉形,四肢逆冷,或昏沉嗜睡等症时,多为惊风之先兆。急惊风发作时可采用掐指甲法,常可立即生效,止住抽搐。其具体方法是:施术者用手大拇指甲掐患儿中指甲根部,停留片刻,即可定惊、开窍。典型病例患儿马某,男,1岁3个月。…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本院门诊口腔溃疡患儿[1]46例,年龄3~9岁,以3~5岁居多;病程1~3天39例,4~6天5例,7天以上2例。本组风热乘脾型患儿31例,症见满口糜烂,周围焮红,疼痛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伴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心火上炎型患儿15例,症见舌上、舌边溃疡,色赤疼痛,饮食困难,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  相似文献   

14.
梦语     
周×,女性,22岁,工人。自1975年始,每入寐即梦语,声高音晰。严重时惊叫并作,唤醒方休,历时五年。前医投黄连温胆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大补阴丸及重镇安神之品,罔效,患者头昏心慌,心烦易怒,口干,面赤,尿黄便结,苔薄黄,舌尖红,舌边生疮,舌生裂纹。脉数有力。证属心火炽盛,扰乱神宫。治拟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相似文献   

15.
口疮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儿发热烦躁,口痛拒食。我们曾以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病患儿2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组男11例,女14例。1岁以下8例,1~3岁9例,3~5岁5例,6~12岁3例。其中最小8个月,最大12岁。25例均见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其中17例溃疡波及整个口腔(包括舌、颊粘膜、齿龈、咽峡部等)。溃疡大小多为直径2毫米左右,最大的超过5毫米。7例患儿作溃疡面培养,未见细菌生长。患儿症见发热烦躁,口痛拒食,口舌糜烂,唇红面赤,便秘溲赤,舌红苔腻脉数。经辨证,均属心脾积热实证。  相似文献   

16.
黄连6g 菖蒲3g,水煎服或研末冲服。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窜于口舌,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胆、胃、大肠经;菖蒲为引心经之要药,引黄连专入心经,直达病所,故收效迅速。  相似文献   

17.
27.杜某,女,54岁。心烦,情绪低落,叹息不止。胸闷,整夜不眠,时有汗。神差,手足麻木颤抖,舌淡、脉数大。2周前因受刺激后而现此症。症属阳气虚极,心阳危急之症。用桂枝甘草汤加味处之。又防其奔豚发作,加山茱萸以防脱,可谓大包围了:桂枝50g,炙甘草50g,龙骨30g,牡蛎30g,茯苓40g,五味子15g,山茱萸30g,大枣15g,4剂。  相似文献   

18.
例1.依××,男,45岁。1982年4月2日诊。患阳萎六年余。近来心悸烦躁,彻夜难寐,纳谷不馨,溲黄口干,屡投补肾壮阳之剂,未见效验。诊其脉寸部洪数,舌质绛红,舌尖尤  相似文献   

19.
陈××,男,4个月。1986年5月12日诊。患儿4天以来,入夜啼哭不已,哭声响亮,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大便干,舌尖红,指纹红紫,体温正常。余认为此乃心经有热,扰动神明所致。治宜清心泻火,方用导赤散加减:生地、木通、淡竹叶各3克,黄连、生大黄(后下)、蝉蜕各2克,2剂。两天后复诊,患儿夜啼已止,但大便清稀。仍用前方,去黄连、大黄,加麦冬、茯苓各3克,2剂而愈。  相似文献   

20.
刘以敏认为"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以心脾火旺立论,清心泄热,升阳散火,以导赤泻黄散化裁(生地黄3~10g,灯芯1~3g,生甘草梢3~6g,竹叶3~6g,藿香叶3~10g,山栀仁1~4g,石膏10~20g,升麻3~10g,柴胡6~10g,大青叶4~6g,神曲6~10g),发热重用柴胡、石膏,惊厥加全蝎、僵蚕,伤阴加沙参、天花粉,大便干结,腑气不通,加大黄、枳实,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不宜一味清热解毒,注意升阳散火,单纯清里,易引邪内行,邪传心包,发生心悸;清热不宜过于苦寒,小儿脾常不足,苦寒败胃,易伤及小儿脾胃,"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始终要顾护脾胃,"留得一份胃气,便有一分生机"。避免使用西药抗病毒药引起肝肾损伤,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