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宗国  陈晓蓉  巫善明 《肝脏》2010,15(5):372-374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引起人类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转归有两种,一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HCV,二是机体免疫系统与HCV之间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导致HCV慢性持续感染,即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3%左右的人VI感染HCV,其中54%~86%感染者6个月内HCV感染慢性化,形成持续性感染。后者是发展为慢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HC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全球约1.7亿人感染HCV,约70%转为慢性,其中又有约20%~30%在10~30年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可导致肝细胞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媛媛  聂青和  高禄化 《肝脏》2012,17(6):426-429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全世界超过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污染的血液是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大多数感染者不能清除病毒,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种全身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HCV,我国HCV感染率为2·5%~4·6%[1]。HCV感染后易慢性化,10%~20%的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1%~5%发展成肝癌[2],肝硬化和肝癌是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死因。HCV感染除了造成肝脏损伤外,还可以导致各种肝外疾病,如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唾液腺炎、眼葡萄膜炎等。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干扰素(interferon…  相似文献   

5.
HCV慢性感染被认为是HBsAg阴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HCV感染常进展至为慢性携带状态和肝硬化。HCV阳性肝癌者通常有肝硬化,后者被认为是肝癌的癌前期病变。目前尚不清楚HCV只是造成肝硬化而致癌还是HCV有直接致癌作用。 为探讨无肝硬化的肝细胞癌与HCV感染是否相关,作者选19例HBsAg阴性的肝癌病  相似文献   

6.
苏海滨  程云 《传染病信息》2005,18(3):107-108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7亿慢性感染者。75%左右的HCV急性感染者转为慢性,其中10%~20%慢性患者发展至肝硬化,1%~5%发展为肝癌。目前,对于慢性HCV感染,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有效率仅为50%左右口,结果不令人满意。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预防性及治疗性HCV疫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最常见的慢性血源性感染疾病,估计全世界有1亿7千万感染。大约20%的慢性丙肝感染平均20年后进展到肝硬化,并且5%的患将进展到肝细胞肝癌。在美国,几乎有300万慢性感染,HCV感染是肝移植的主要原因。预期在未来的10-20年由慢性丙型肝炎而导致的死亡率将增加2-3倍。因此,HCV感染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8.
罗生强 《传染病信息》2005,18(3):109-110,11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是肝移植(LT)的主要适应证之一。遗憾的是,LT后HCV感染的复发相当普遍,并处于活动性进展。在LT受体中,慢性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在LT后5年的发生率约为30%,一旦出现肝硬化,1年后发生临床失代偿的概率接近50%,使移植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所以,LT后HCV的预防与治疗一直为各移植中心所关注。本综述将讨论这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慢性丙型肝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肝脏疾病[1].HCV是一种RNA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这种DNA病毒的致病机制不同.目前已经积累的临床与研究资料表明,慢性HCV感染不仅引起CHC、肝硬化、肝细胞癌,而且还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的代谢疾病,我们曾经提出HCV感染引起的多代谢综合征(metabolicdisturbance syndrome))的概念[2].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HCV感染可以引起2型糖尿病(NIDDM)的发生[3].  相似文献   

10.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其中20%~3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危害极大。10多年来,干扰素α曾被选择性地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它对于改善患者肝功能、预防肝纤维化乃至HCV相关的肝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只有10%~15%的患者1能治疗成功。近年,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已被用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国家和日本,慢性HC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慢性HCV感染是引起晚期肝病患死亡的危险因素,而且只有通过肝移植(LT)才能够显增加患的生存率。仅有少量的研究评价了失代偿肝硬化患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在这些研究中,患一直在等待LT且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虽然在这些研究中所使用的治疗策略变化很大,但最后的结果(例如,移植物HCV感染的预防)是十分相似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脏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向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展。HCV基因分型与病情进展和干扰素治疗应答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慢性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HCV的基本分子生物学特性和HC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余佳平 《肝脏》2015,(1):86-88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具有隐匿性,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HCV感染都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急性HCV感染慢性化比率高达50%~85%[1],如不及时治疗,慢性感染可致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将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使治疗成本大幅上升,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慢性丙型肝炎(CHC)主要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39例接受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酒精合并病毒性肝损伤与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和酒精均是肝细胞癌(肝癌)致病的主要病因,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肝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10倍以上, 饮酒引起肝癌危险性近2倍, 病毒性肝炎伴饮酒危险性进一步增大. 病毒和酒精协同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在多数患者, 两种因素均先通过肝硬化再进展为肝癌. 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和控制饮酒是预防肝癌的最好手段, 普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已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对慢性HBV和HCV感染者应抗病毒治疗, 早期戒酒对预防肝癌的肯定有益, 但尚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戒酒可减低肝硬化向肝癌发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寇毅  李彤  庄辉 《传染病信息》2006,19(2):49-50,64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人类丙型肝炎的病原体。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约1.7亿人感染HCV。HCV感染易慢性化,其慢性化率可高达85%,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最终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目前主要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丙型肝炎,但并非对所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全球感染丙型肝炎者大约有1.7亿人,我国丙肝病毒感染率大约为3.2%,估计有4000万以上患者,丙型肝炎极易慢性化,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采用ELISA法对25例慢性肝炎,105例肝硬化,64例肝癌以及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进行了HBV标志物及抗-HCV的检测.结果:HBV感染率为80.6%,抗-HCV检测阳性率为46%,二者均阳性的双重感染率为32%.其中肝癌组双重感染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1.单纯抗-HCV检出率为10.8%,说明HBV是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而HCV感染也是致病因素.对有输血史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100例进行抗-HCV检测,其阳性率59%,而102例无输血史的肝病患者抗-HCV检出率为25%,输血组抗HCV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P<0.001.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输血组抗-HCV检出率亦明显高于无输血组,各组P<0.001.故提示:HCV感染与输血有密切关系.50例HBV标志物阴性的健康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6%.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2005-2008年丙型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一个易被忽视的社会公众问题.HCV感染慢性化程度高,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1]).目前丙型肝炎已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如能及早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2-3]).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是由HCV感染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和注射途径传播,在我国感染率为3% ~ 5%[1];极易转为慢性,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对于筛查HCV的传染源、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HCV)可引起人类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目前全世界HCV感染者约2亿人,80%的成年感染者转变为慢性持续性肝炎.相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更容易慢性化,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治疗更困难,且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对人类危害甚大.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慢性HCV感染是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原因.2010年5月于美国新奥尔良举办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上,慢性丙型肝炎(CHC)的诊治仍是讨论的一个热点,报告了丙肝治疗方面的新发现以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结果,展望了新型抗HCV药物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抗病毒治疗的挑战等.本文对此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