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COX-2与MMP-9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乳腺癌组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23例,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中COX-2与MMP-9的水平。结果 (1)乳腺癌组血清COX-2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乳腺癌组血清MMP-9也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两者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75.2%。结论血清COX-2与MMP-9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对乳腺癌的辅助诊断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浆标本中miR-205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为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0例为乳腺良性病变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抽取血浆标本,检测并观察三组miR-205的水平,分析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影响乳腺癌预后因素。结果:乳腺癌组血浆中miR-205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miR-205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842,特异性为92.3%、灵敏度为84.6%;miR-205水平与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miR-205水平均与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中miR-205呈较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关系密切,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且是影响腺癌预后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樊瑞年 《中国民康医学》2023,(24):137-139+143
目的:分析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Janus激酶蛋白2(JAK2)水平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设为良性病变组,再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不同病理学特征乳腺癌患者血清TPS、CXCL8、JAK2水平,分析血清TPS、CXCL8、JAK2水平与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PS、CXCL8、JAK2水平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效能。结果:三组血清TPS、CXCL8、JAK2水平比较,乳腺癌组>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学特征乳腺癌患者血清TPS、CXCL8、JAK2水平比较,G3>G2>G1;Ⅲ~Ⅳ期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PS、CXCL8、JAK2水平与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环氧化酶-2(COX-2)的水平,探讨COX-2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乳腺癌组30例、腺病组13例及对照组13例血清COX-2水平,分析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血清COX-2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术前及术后组患者血清COX-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腺病组(P<0.01);乳腺癌术前组患者血清COX-2水平明显高于术后组(P<0.01)。乳腺癌患者术前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COX-2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ER阴性的患者血清COX-2水平明显高于ER性患者(P<0.01),HER-2阳性患者血清COX-2水平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OX-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腺病组,血清COX-2水平的检测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一项筛选指标,也可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血清水平及其与乳腺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乳腺癌患者、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以及健康人体血清中TGF-β1、VEGF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GF-β1、VEG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肿瘤组和健康组(P0.01)。另外,TGF-β1、VEGF的水平随肿瘤体积增大、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进展而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清TGF-β1、VEGF的水平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Li EX  Shi F  Wu YY  Wu Y  Guo JJ  Dong DF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88-9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sVEGF-C)水平、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乳腺癌患者、35例乳腺良性病术前以及12名健康女性sVEGF-C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相应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COX-2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sVEGF-C、COX-2及LM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1)乳腺癌患者术前sVEGF-C水平(49±8)pg/ml显著高于健康女性志愿者(5±3)pg/ml和乳腺良性疾病者(8±4)pg/ml;(2)乳腺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44.1%)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11.4%)(P=0.002);LMVD主要位于癌旁组织,癌巢中少有表达;癌旁组织中LMVD(8.7±4.7)较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表达(1.8±1.7)显著增多(P=0.002);(3)在乳腺癌患者sVEGF-C水平增高者中,不但COX-2的表达显著高于sVEGF-C水平正常者COX-2的表达(P=0.024),而且LMVD(8.7±3.9)也显著高于sVEGF-C正常者的LMVD(5.6±3.3)(P=0.039);(4)乳腺癌患者COX-2表达阳性组LMVD(9.5±3.7)明显高于COX-2表达阴性组LMVD(6.0±3.8)(P=0.012);(5)在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sVEGF-C水平、COX-2及LMVD表达均高于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值分别为0.025,0.022和0.002).结论 sVEGF-C、COX-2及LMVD在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估计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TK1和CA15-3在乳腺肿瘤诊断、临床分期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80例乳腺良性疾病、8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K1水平,同时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CA15-3含量。比较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疾病及对照组的TK1和CA15-3水平的差异,分析乳腺癌组患者血清CA15-3和TK1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TK1和CA15-3含量明显高于乳腺的良性肿瘤以及健康人群组(P〈0.01),乳腺的良性肿瘤组与健康人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A15-3和TK1能够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血清TK1含量与乳腺癌分期相关,术后2年复发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TK1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价值,与CA15-3联合检测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清miR-141和miR-195-5p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26例,作为乳腺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活组织检测为乳房良性病变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良性病变组(75例)和对照组(45例)。用q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141和miR-195-5p水平。并用miR-141和miR-195-5p质粒转染到人乳腺癌细胞MX-1中,观察其增殖和迁移能力。观察各组血清miR-141和miR-195-5p水平变化,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miR-141和miR-195-5p水平变化,乳腺癌患者血清miR-141和miR-195-5p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miR-141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良性病变组血清miR-14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乳腺癌组血清miR-195-5p水平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良性病变组血清miR-195-5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手术后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血清miR-141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miR-195-5p水平较手术前明显升高(P<0.01)。乳腺癌患者血清miR-141和miR-195-5p水平与年龄和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 receptor,PR)、人类表皮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TNM分期、分子分型和组织分型有明显相关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41和miR-195-5p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R、TNM分期和分子分型呈线性相关(P<0.05)。MX-1细胞转染miR-141和miR-195-5p质粒后,miR-141促进MX-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1),而miR-195-5p抑制MX-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1)。在乳腺癌诊断方面,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8.1%,特异性为92.0%,AUC为0.964,明显优于单个指标miR-141(Z=3.413,P<0.01)和miR-195-5p(Z=3.426,P<0.01),而血清miR-141和miR-195-5p的AUC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141和miR-195-5p参与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密切相关,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OX-2及MU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10例良性乳腺纤维腺瘤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标本作COX-2及MUC-1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并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OX-2和MUC-1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65.79%、68.42%,乳腺导管原位癌分别为66.67%、80.00%,乳腺良性纤维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90%,正常乳腺组织均为阴性表达。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d、、组织学分级及免疫组化(ER、PR和Her-2)表达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MUC-1蛋白强阳性表达与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免疫组化(PR和Her-2)表达情况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ER表达有关(P〈0.05)。COX-2和MUC-1在乳腺癌组织、导管原位癌、乳腺良性肿瘤组织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乳腺良性肿瘤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及MUC-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非一致性相关,二者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及MUC-1和乳腺癌的发展和浸润转移有关,检测COX-2及MUC-1对乳腺癌预后、治疗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人乳腺珠蛋白(hMAM)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诱惑因子(CD147)水平及阳性表达率,阐明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2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21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乳腺纤维腺瘤组)和16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MAM和CD147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hMAM和CD147水平及阳性表达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乳腺癌患者血清中hMAM和CD147的cut-off值,确定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清中hMAM和CD14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乳腺纤维腺瘤组(P<0.05)。乳腺癌组患者血清中hMAM和CD14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乳腺纤维腺瘤组(P<0.01);乳腺癌组患者血清中hMAM联合CD147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乳腺纤维腺瘤组(P<0.01)。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hMAM和CD14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5,P<0.01;χ2=15.556,P<0.01)。不同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D14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7,P<0.05;χ2=6.035,P<0.05;χ2=5.385,P<0.05)。随着TNM分期增加,乳腺癌患者血清中hMAM和CD147阳性表达率均呈递增趋势。hMA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95% CI:0.703~0.916;CD147的AUC为0.721,95% CI:0.582~0.861。hMAM的cut-off值为6.51 μg·L-1,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1%和87.5%;CD147的cut-off值为144.92 ng·L-1,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6%和68.7%;二者联合检测时AUC为0.880,95% CI:0.798~0.962,诊断乳腺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81.2%。结论:血清中hMAM水平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hMAM与CD147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IR)、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envision两步法对50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IGF-IR和C0Ⅺ2的表达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1)IGF—IR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表达率分别为80.00%、50.00%,乳腺癌组织中IGF-IR的表达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GF-I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有淋巴结转移组IGF-IR的表达率为92.59%(25/27),无淋巴结转移组IGF-IR的表达率为65.22%(15/2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IGF_IR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块大小和ER、PR、HER-2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COX-2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表达率分别为98.OO%、65.0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IGF-IR、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IGF—IR、COx-2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IGF—IR、cox_2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IGF-IR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生存素(Survivin)在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67%,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50.00%)和乳腺导管原位癌(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0.0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41.67%)和乳腺导管原位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有关(P<0.05),而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孕激素受体(PR)情况、患者是否绝经无关(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患者是否绝经无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阳性表达与Survivi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COX-2与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OX-2与Survivin阳性表达密切相关,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女性乳腺疾病蜡块标本(乳腺良性增生26例和乳腺癌44例)和15例正常女性乳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并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正常乳腺、乳腺良性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0(0/15)、26.92%(7/26)和70.45%(31/44),呈逐渐上升趋势(χ2=27.25,P<0.01)。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6.73、7.74,P<0.01)。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Survivin蛋白阴性表达组(χ2=5.81,P<0.05)。结论 Survivin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不同阶段呈进行性上升趋势,且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在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发展、浸润和转移等活动中可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OX-2和整合素α5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COX-2和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乳腺癌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织分化低密切相关;②乳腺癌中整合素α5β1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织分化低密切相关;③乳腺癌中COX-2的表达水平与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OX-2和整合素α5β1的表达可作为早期识别具有高浸润和转移潜能的乳腺癌并判断其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中COX-2与P300/CBP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核蛋白P300/CB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P300/CBP的表达变化。结果:(1)COX-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37.8%,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0.0),P<0.05;在低分化型胃癌阳性率为56.1%,明显高于高中分化型胃癌组织(8.0%),P<0.05。(2)P300/CBP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10.6%,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72.2%),P<0.05;在低分化型胃癌阳性率为4.9%,低于高中分化型胃癌组织(20.0%),但P>0.05,差异无显著性。(3)COX-2表达阳性率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组和远处转移组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P300/CBP表达阳性率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组和远处转移组均低于非转移组,但P>0.05,差异无显著性。(4)胃癌组织中COX-2和P300/CBP表达呈现负相关倾向。结论:COX-2和P300/CB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分化程度和转移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MMP-2和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9(MMP 2、MMP 9)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2例乳腺良性病变及 32例乳腺癌组织中MMP 2和MMP 9的表达。结果 :MMP 2和MMP 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组织 ,且乳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MMP 2、MMP 9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MMP 2和MMP 9在乳腺癌组织中有高表达且在乳腺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外扩散、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与了乳腺癌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结肠癌、结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蛋白激酶C(PKCβ1)、环氧化酶-2(COX-2)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5例结肠癌、16例结肠腺瘤和8例癌旁结肠粘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KCβ1、COX-2及nm23-H1的表达。结果:PKCβ1表达在结肠癌与腺瘤和正常黏膜差异显著(P〈0.01),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依次递减。COX-2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nm23-H1的表达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肠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但与其它临床病理资料无关。结论:PKCβ1可能与结肠黏膜上皮增生有关,可能参与了结肠的癌变过程,并可能在癌变早期发生改变。COX-2异常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nm23-H1的表达下调,可促使结肠癌细胞获得进一步恶性分化及远处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在乳腺癌患者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52例乳腺癌、36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6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的TuM2-PK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uM2-PK在乳腺癌组阳性率为76.92%,乳腺良性病变组为16.67%,健康对照组为20.00%,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后两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TuM2-PK阳性率(81.2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45.00%)(P〈0.05)。结论:TuM2-PK对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对判断淋巴结转移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