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由异形牙构成的牙列、咬合,具有鲜明的个体化特征。前、后牙的形态区别突出表现为后牙具有承载食物的咬合面,这是咀嚼运动的主要功能部位。咀嚼肌收缩产生的咬合力,不仅嚼碎后牙面上的食物,而且还通过承载食物的牙列面,对牙施加负荷。加载到牙齿上的咬合负荷,在牙面形态的制导下,传导至牙体、牙周膜以及牙槽骨、颌骨等部位。1 后牙面承载特点咀嚼大致包括切割、捣碎和碾磨等过程,其中切割食物的功能由切牙完成,其形态学基础是下切牙的切缘和上切牙的凹形舌面形态;捣碎和研磨食物则主要由后牙完成,捣碎食物的结构基础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正常青年女性浅层咬肌在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超声形态的正常值,为评价正畸患者咬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了31例正常青年女性下颌处于姿势位、最大紧咬位、最大前伸位时浅层咬肌横截面的面积、周长、横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得出各指标均值,并比较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浅层咬肌形态的差异。结果:下颌处于3种功能位时各测量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最大紧咬位浅层咬肌收缩,最大前伸位咬肌牵张,姿势位时浅层咬肌的各项指标则介于两者之间。结论:超声成像技术是检测浅层咬肌形态以诊断其下颌功能位置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Edgewise技术越来越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应用。利用摇椅弓、长臂弓、阶梯或水平曲等方法,使打开前牙咬牙合的效果越来越好,但对于深覆牙合达Ⅲ°,甚至Ⅲ°以上的患者,打开前牙咬牙合仍较为困难,作者在Edgewise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前牙平导”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正常青年女性浅层咬肌在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超声形态的正常值 ,为评价正畸患者咬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了 31例正常青年女性下颌处于姿势位、最大紧咬位、最大前伸位时浅层咬肌横截面的面积、周长、横径、平均厚度、最大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 ,得出各指标均值 ,并比较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浅层咬肌形态的差异。结果 :下颌处于 3种功能位时各测量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最大紧咬位浅层咬肌收缩 ,最大前伸位咬肌牵张 ,姿势位时浅层咬肌的各项指标则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超声成像技术是检测浅层咬肌形态以诊断其下颌功能位置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是用声音传递系统测量咀嚼时的(牙合)力。该系统的优点是不用口内系统装置来测量全部牙的(牙合)力。所测验力与咀嚼运动之间的时间值达15毫秒的精确度。本研究选择了咬(牙合)良好的20名受试者,女性7名、男性13名,年龄在17~55岁。所收集的资料为左侧或右侧单侧咀嚼奶酪、葡萄干、面包、牛肉、红萝卜和口香糖,每一个受试者平均有266次咀嚼。根据受试者的咬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三十年来有关与颞下颌关节形态关系的文献资料。内容包括:与髁状突改建的关系、与关节窝和关节结节改建的关系、与关节盘改建的关系及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关系及其对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存在着操作比较复杂,易出现并发症等缺点。因此,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方法,如1973年Gow—Gates提出髁状突颈内侧注射法,1978年Akinosi提出结节阻滞麻醉法,这些方法各具优缺点。1982年徐俊武提出了低咬(牙合)线下颌麻醉。我科进行了重复应用100例,效果良好,特此报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70例82件可摘部分义齿的164个(牙合)支托及支托窝,对支托窝底的斜度、支托窝形、支托大小及162个基牙健康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临床实践,提出能够而必须达到的要求。本文重点调查探讨(牙合)支托窝底的倾斜度,调查结果与传统观点不一致,未发现与基牙长轴呈90°或小于90°,平均与长轴垂线呈20°正夹角,据用有限元法应力分析的进一步理论性探讨,证实前磨牙15°、磨牙25°为最佳支托窝斜度,基牙受力最均匀,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通过比较天然牙和全冠牙咬硬物和软物的最大力,以证实牙髓含有高阈值机械刺激感受器。 材料和方法 在金属压舌板一端的一侧粘2 mm厚的橡皮(软物),另一侧粘2 mm厚的丙烯酸(硬物),状如“三明治”,用装饰纸包裹后作为测试物。15名受试者(21~36岁)均接受两次实验。测(牙合)力大小和方向的U形传感器置于下切牙上,中心在上中切牙间,水平板平行下平面,形似上切牙的丙烯酸嵴粘于上表面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髁突形态与不同覆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者、开畸形患者、覆正常的错畸形患者和深覆畸形患者各 5 0人 ,均为 18至 2 6岁成人。应用曲面断层片研究左右两侧的髁突形态 ,分别测量并计算上部髁突高度 /升支高度比 (UCH/RH)和髁突高度 /宽度比 (TCH/CW)。将髁突形态分为四种类型 :直立型 (类A) ,前倾型 (类B) ,后倾型 (类C)和尖型 (类D)。结果 :开组的上部髁突高度相对升支高度明显小于其他各组 (p <0 .0 0 1)。正常组的髁突形态比较粗壮 ,高度宽度比明显小于其他各组 (p <0 .0 0 1)。类A和类B属于正常髁突形态 ,占正常组的 99%。类C和类D属于异常髁突形态 ,且在开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覆组或深覆组。另外 ,只有开组中显示上部髁突高度两侧不对称 (p <0 .0 5 )。 结论 :开组与其他各组相比 ,髁突形态明显不同 ,这一差异可能与开者易患颞下颌关节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髁突形态与覆深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髁突形态与不同覆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者、开畸形患者、覆正常的错畸形患者和深覆畸形患者各 5 0人 ,均为 18至 2 6岁成人。应用曲面断层片研究左右两侧的髁突形态 ,分别测量并计算上部髁突高度 /升支高度比 (UCH/RH)和髁突高度 /宽度比 (TCH/CW )。将髁突形态分为四种类型 :直立型 (类A) ,前倾型 (类B) ,后倾型 (类C)和尖型 (类D)。结果 开组的上部髁突高度相对升支高度明显小于其他各组 (P <0 0 0 1)。正常组的髁突形态比较粗壮 ,高度宽度比明显小于其他各组 (P <0 0 0 1)。类A和类B属于正常髁突形态 ,占正常组的 99%。类C和类D属于异常髁突形态 ,且在开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覆组或深覆组。另外 ,只有开组中显示上部髁突高度两侧不对称 (P <0 0 5 )。结论 开组髁突形态与其他各组相比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有关不同覆(?)深度者的解剖形态和肌肉功能差异的研究,已有诸多文献报道。曲面断层片是正畸诊断中最常用的X线检查手段之一。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覆(?)深度者的髁突形态在曲面断层片中有何差异,不同髁突形态类型在正常(?)和不同覆(?)错(?)畸形患者中的分布如何。  相似文献   

13.
青年女性咬肌B超形态与面颌形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肌肉功能与颅颌面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作用模式,探讨错He畸形的形成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31例正常He青年女性其浅层咬肌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平均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并将其与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紧咬位浅层咬肌厚度与上颌骨长度、后面高成正相关关系;长度与下颌升枝与SN平面的前下交角、下颌体长度、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全前面高、磨牙区牙槽高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浅层咬肌的厚度、长度对颅颌面垂直向形态有显著影响,同时厚度影响面中份深度。  相似文献   

14.
尖牙保护(牙合)和组牙功能(牙合)的概念和检查方法缺乏一致性,且评估和分类(牙合)接触类型的有效体系尚未建立。本研究调查4种侧方(牙合)位的不同(牙合)接触类型,评估了尖牙保护和组牙功能(牙合)作为(牙合)导分类的有效性,对如何改进分类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40例前牙重度深覆患者的薛氏位X线片进行了测量分析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关节弹响率为72.5%,牙尖交错时髁突不在关节凹中央者为81.2%,关节骨质改变率为51.2%。深覆患者的关节结节高度和斜度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前牙的覆、覆盖与关节凹宽度和关节结节高度无相关性。提示前牙的覆、覆盖与颞颌关节的骨性解剖形态之间无直接的相关性,深覆是不良型容易出现颅颌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治疗性咬保持器常提到的有咬性夹板、咬板、夜磨牙保护器、咬保护器,这些都可用于纠正髁突与关节凹的关系,缓解肌肉的痉挛,随着干扰的消除建立平衡的正中颌关系,阻止牙齿的磨损,恢复最大的开口度。本文对患有颞颌关节(TMJ)或面部疼痛的12名女病人和5名男病人进行了研究。用自凝塑料给每个病人制作了上颌牙列的治疗性保持器,由于自凝塑料的Knoop硬度指数比热凝塑料、牙质、釉质和骨组织低,因此,这种保持器在功能条件下的改变比口腔  相似文献   

17.
对安氏Ⅱ1分类深覆错患者来说 ,如何整平上下曲线至正常 ,也就是打开咬 ,是整个治疗过程的重点。打开咬的方法有平导摇椅弓等 ,而作者采用多用唇弓。咬打开后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 ,结果显示多用唇弓有压低上下前牙 (p <0 0 1)而后牙升高不明显 (p >0 0 5) ,适宜曲线过大的深覆。材 料 和 方 法1 病例选择 :  51例前牙覆 Ⅱ°~ Ⅲ°的安氏Ⅱ1分类拔除 4 444 患者 ,年龄 11~ 30岁。其中 15例SN -MP >4 0°、FH -MP >32°为高角。牙周情况良好 ,无正畸史 ,无口腔功能障碍及不良习惯。2 治疗方法 : 首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浅层咬肌形态及功能与颅颌面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作用模式,探讨错畸形的形成机制。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31例正常青年女性浅层咬肌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平均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并将其与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浅层咬肌纵截面的长度与下颌升支与SN平面的前下交角、下颌体长度、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全前面高、磨牙区牙槽高成正相关关系。浅层咬肌横截面的平均厚度和最大厚度与上颌骨长度、下颌升支高度、后面高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浅层咬肌的厚度、长度对颅颌面垂直向形态有显著影响,同时浅层咬肌厚度也影响面中份深度。  相似文献   

19.
肌肉功能与颅颌面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并且存在一定的作用模式,咀嚼肌的形态,功能不同,可使骨骼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异常的肌肉作用力将导致错He畸形的发生。现就肌肉功能与面颌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肌肉功能与颅颌面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并且存在一定的作用模式。咀嚼肌的形态、功能不同,可使骨骼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异常的肌肉作用力将导致错(牙合)畸形的发生。现就肌肉功能与面颌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