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液、脾脏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A)组,哮喘(B)组,地塞米松1(C)组、地塞米松2(D)组,地塞米松3(E)组。A组第1天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第15~21天每天给予生理盐水雾化。B、C、D、E组用卵蛋白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第1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射抗原1ml(卵蛋白1mg+灭活百日咳杆菌9×10。个+氢氧化铝干粉100mg)混悬液,第15~21天给予1%的卵蛋白雾化30min,C、D、E组于雾化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2mg/kg、1mg/kg、2mg/kg。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法,观察大鼠体内BALF、外周血、脾脏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使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后对其的影响。结果B组BALF、外周血、脾脏CD4^+CD25^+T细胞表达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是(42.21±5.62)%、(12.69±2.70)%、(11.15±1.05)%,A组结果分别是(18.76±5.85)%、(6.21±1.73)%、(7.85±2.13)%。B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C组、D组、E组BALF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表达分别是(10.49±4.03)oA、(13.28±5.12)%、(7.51±5.39)%,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P〈0.01);外周血中,C组(6.03±1.43)%、D组(4.88±0.95)%与A组(6.21±1.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3.49士0.62)%与C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中,c组(7.25±1.82)%、D组(8.63±3.18)%与A组(7.85±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3.38±1.37)%与C组、D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T细胞在哮喘大鼠体内有明显的优势表达,可能是哮喘发病的机制之一。地塞米松可以抑制CD4^+CD25^+T细胞的表达。BALF内CD4^+CD25^+T细胞的变化与外周血和脾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监测外周血或脾脏CD4^+CD25^+T细胞变化可了解肺部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氨茶碱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凋亡的影响.方法 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尼龙棉柱法、磁珠分离法分离出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分小剂量氨茶碱(1.13 mg/L)、及空白组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变化.结果 ①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reg的纯度为77.4%~92.3%,哮喘患者CD4+CD25+Treg的纯度为75.2%~93.8%.②CD4+CD25+Treg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在健康组为4.12%~7.98%,在哮喘组为4.51%~8.6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小剂量氨茶碱均可以诱导健康组及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Treg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 小剂量氨茶碱(1.13 mg/L)可能通过促进CD4+CD25+Treg凋亡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利用卵清白蛋白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制备哮喘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各组IL-4在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0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脾脏单个核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及IL-10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降低(P<0.05),哮喘组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增高(P<0.05).结论 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可能通过上调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亚群失衡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其功能基因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和肾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Foxp3-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CD25-藻红蛋白/CD4-多甲藻叶绿素蛋白(PerCP)/CD3-藻蓝蛋白7抗体组合检测40名健康对照者及42例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补体C3及血清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3)%与(7±4)%,P<0.05],稳定期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CD4+比值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4±3)%,(9±6)%与(5±4)%,(10±6)%,P均<0.05];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0.01,P<0.05);SLE患者并发肾病组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CD4+比值显著低于SLE非肾病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SLEDAI呈负相关(r=-0.5782,P<0.05);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CD4+比值与SLEDAI呈负相关(r=-0.4913,P<0.05),与补体C3呈正相关(r=0.3687,P<0.05);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142,P<0.0l).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和Foxp3 mRNA的变化可能是导致SLE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差异.方法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从缓解期(25例)及急性发作期(35例)从哮喘患者气道获得BALF,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测CD4+CD25+Treg的细胞数目.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BALF中CD4+CD25+Treg细胞数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显著,呈下降趋势.结论 Treg数量及与哮喘病情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增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下调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与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其抑制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CD4+CD25-T细胞合成IFN-γ和IL-4的影响;RT-PCR检测CD4+CD25+Treg细胞中Foxp3的mRNA表达.结果:CD4+CD25+Treg细胞约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14.1±1.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5.3±0.8%(P<0.01),显著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P=0.002),以及合成IFN-γ.CD4+CD25+Treg 细胞高表达Foxp3.结论:持续性HCV感染患者CD4+CD25+Treg细胞表达增加,特异性抑制Th1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颗粒化日本血吸虫Mr22600抗原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及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分别用Sepharose 4B偶联rSj22.6/26GST抗原与可溶性rSj22.6/26GST抗原负载DCs,流式检测DCs表型变化,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DCs功能。将不同抗原负载的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流式检测观察对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的影响。体内试验:将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6组(每组6~8只),A组免疫Sepharose4B偶联rSj22.6/26GST抗原,B组免疫福氏佐剂乳化rSj22.6/26GST抗原,C组免疫rSj22.6/26GST抗原,同时设Sepharose4B对照组(D组),福氏佐剂对照组(E组)和PBS对照组(F组),各组均为皮下多点免疫50μg抗原,隔2周加强免疫,共免疫2次。末次免疫后2周处死,无菌取腹股沟淋巴结,制备细胞悬液,流式检测DCs占淋巴结细胞的比例;同时取脾脏,制备成脾脏单个核细胞,流式检测各免疫组CD4+CD25+Foxp3+T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用免疫磁珠分选各免疫组CD4+CD25+T细胞,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Cs经可溶性抗原刺激后表面分子CD40、CD80、CD86表达率分别为(43.5±6.2)%、(37.7±0.1)%和(71.4±1.4)%,经Sepharose4B偶联抗原刺激后表达率分别为(31.2±5.4)%、(32.0±1.6)%和(63.8±1.0)%,与可溶性抗原相比,Sepharose4B偶联rSj22.6/26GST抗原不能有效刺激DCs成熟。Sepharose4B偶联rSj22.6/26GST抗原负载DCs可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扩增。体内实验结果显示,Sepharose4B偶联rSj22.6/26GST抗原免疫小鼠可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且与可溶性抗原组(cpm值为3558±147)相比,Sepharose4B偶联rSj22.6/26GST抗原组(cpm值为1420±335)来源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能力更强。结论 Sepharose4B偶联rSj22.6/26GST抗原与可溶性抗原相比,更易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诱导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功能,且这一作用可能与不同性状抗原干预DCs的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M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结果:DCM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8.53±1.64)%,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1.4±2.17)%,P0.01;DCM患者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为(0.99±0.54)%,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55±0.55)%,P0.01;且DCM患者心功能越差,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越低。结论:DCM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减少,可能打破了自身免疫耐受,发生了针对心肌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参与了DCM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与哮喘发生的关系及其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相关基因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腹腔及足垫共注射SEA 50μg/只,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然后用卵清白蛋白(OVA)诱导小鼠产生过敏性哮喘。剖杀小鼠,取肺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染色后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提取脾脏RNA,以逆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扩增Foxp3基因,检测脾脏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 SEA免疫并OVA致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较OVA单纯哮喘对照组轻,只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ALF涂片染色检查SEA免疫组BALF中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其中嗜酸粒细胞占总细胞数的(2.22±1.52)%,对照组占(19.93±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组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总数的(32.24±2.19)%,对照组占(27.41...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患者CD4~+CD25~+Foxp3~+ T细胞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OMI组)和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结果 AMI组、OMI组的CD4+CD25+T细胞/CD4+T细胞比例分别为(7.20±1.96)%和(7.55±1.77)%均低于对照组的(8.81±1.50)%(P0.05);CD4+CD25+Foxp3+T细胞/CD4+T细胞比例AMI组为(1.42±0.38)%和OMI组为(1.46±0.55)%均比对照组(1.75±0.58)%低(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可能打破了外周免疫耐受,参与了心肌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DBA/2和BALB/c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在感染后第0d、3d、4d、5d和6d提取脾细胞应为,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小鼠感染不同时间脾细胞悬液中CD4+T细胞和CD4+CD25+T细胞百分含量;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DBA/2小鼠的IFNγ水平在感染后第3d迅速升高后缓慢下降(P<0.01),CD4+CD25+T细胞数仅在感染后第5d出现有意义的升高(P<0.05),而IL10水平和CD4+T细胞数量都无明显改变。BALB/c小鼠的IFNγ水平在感染后第3d出现有意义的升高后迅速下降(P<0.01),CD4+CD25+T细胞数在感染后第3d开始明显升高,于感染后第5d出现下降(P<0.05),而IL10水平自感染后第3~6d持续维持高水平(P<0.05),CD4+T细胞数量于感染后第6天明显下降(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早期可能通过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于建武  孙丽杰  刘伟  康鹏  赵勇华 《肝脏》2012,17(4):237-239
目的 了解胰岛素抵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筛选40例HLA-A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20例合并胰岛素抵抗),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CD4+CD25+Treg细胞占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频率,液闪计数仪检测对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IFN-y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胰岛素抵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9.5±1.9)%,明显低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11.2±2.2)%(t=2.615,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4患者的CD4+CD25+ Treg细胞比例为(9.0±1.8)%,明显低于HOMA-IR<4患者的(10.8±2.3)%(t=2.413,P<0.05).胰岛素抵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 Treg细胞和去除Treg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上清液中IFN-y为(4 050±580) pg/mL,明显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2 005±330)pg/mL(t=13.705,P<0.01).HOMA-IR≥4患者IFN-y为(5 682±986)pg/mL,明显高于HOMA-IR<4患者的(2 819±660) pg/mL(t=7.630,P<0.01).结论 随着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频率减低,对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CD4^+CD25^+T细胞的调节机制,CD4^+CD25^+T细胞与变态反应的关系,以及CD4^+CD25^+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是否增多,这些调节T细胞是否抑制结核的特异细胞免疫反应。方法使用细胞分离、流式细胞分析及体外细胞培养作细胞增殖及增殖抑制等实验方法,对1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及17例健康正常人群胸液及外周血白细胞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的量及特征作研究。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明显高于患者及健康人群外周血。在体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中单核细胞对BCG刺激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明显强于患者及健康人群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把这些调节T细胞从胸液单核细胞中清除,增强了结核患者胸液单核细胞对BCG刺激产生IFN-γ;从结核患者胸液分离的这些调节T细胞能抑制结核患者Th1细胞产生IFN-γ。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增多,抑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Th1细胞免疫反应,从而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尖锐湿疣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收集30例尖锐湿疣患者(复发15例,初发15例)及20例健康者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藻红蛋白(PE)标记抗CD4单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抗CD25单抗,细胞破膜后PE标记的抗Foxp3单抗行细胞内染色,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组间比较采用ANOVA检验.结果外周血中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在尖锐湿疣患者组为(3.4±1.0)%,在复发组为(4.7±1.2)%,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0.5)%(P<0.01).外周血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在初发组为(2.1±1.0)%,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复发组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这种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与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