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和胆心反射的发生机制及内在联系以及如何降低胆心反射的发生。方法:通过10年间所遇到的胆心综合征84例,胆心反射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手术切除胆囊后,心脏情况明显好转或正常,胆心反射在胆心综合征得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胆心综合征患者,结论:胆心综合征与胆心反射有着本质的区别,胆又有其内在联系,胆心反射有时相当凶险,重在预防,一旦发生严重胆心反射,要尽力抢救。  相似文献   

2.
36例胆心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诊治及外科手术时胆心反射的防治。方法对1996—2004年收治的36例胆道疾病并发胆心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心率减慢发生率为100%,血压下降发生率为75%,心脏骤停两例(5.5%),均抢救成功,所有病人手术后心脏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只有手术才能改善胆心综合征的心脏症状,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防护是预防胆心反射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观察胆心宁汤对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2例 ,对照组 33例观察临床疗效 ,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2 3%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胆心宁汤对胆心综合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朱辉琴  季连逸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467-2467,2543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囊切除术中胆心反射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65例老年人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术中死亡3例,预防有效302例,术中胆心反射得到控制60例,病死率0.82%。结论:术前排除原发性心脏病或对有明确严重胆心综合征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术中监控必要时加以药物干预、手术使用全身麻醉等减少术中胆心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胆道系统手术麻醉中发生胆心反射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和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72-2873
目的对胆道系统手术麻醉中出现的“胆心反射”综合征的患者密切观察,并探讨方便、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我对我院进行胆道手术385例患者观察出现“胆心反射”,并采取防治措施。结果在385例手术中,有105例出现“胆心反射”,占27.3%。结论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发现“胆心反射”并采取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6.
高海拔地区胆囊手术胆心反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系疾病与心脏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早已为临床上所关注和探讨,牵拉胆囊可引起迷走反射导致心率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硬膜外阻滞用于胆囊手术时尤为明显,而高海拔地区在胆囊手术时如何防治胆心反射,尚少人问津。本文作者在观察总结了250例该类患者后提出:①提高阻滞平面不能防止胆心反射发生;②开腹前静脉注入阿托品,较术前肌注或术中牵拉时临时给阿托品为好,可更好发挥阿托品的效用;③高海拔地区因低氧环境影响,可有迷走神  相似文献   

7.
胆系手术麻醉中并发胆-心反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光胜  邓光锐 《吉林医学》2010,31(12):1668-1668
目的:探讨胆系手术麻醉中并发担心反射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胆系疾病患者,经手术剥离胆囊或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等操作时,会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增高,常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胆心反射)。结论:患者轻者,则表现为恶心;重者则会并发心动过缓及血压降低,有时会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以致于心肌缺血及血流动力学的发生剧烈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心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给予消炎利胆、解痉或手术治疗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 胆心综合征常以心脏症状为主诉,临床误诊率高,诊疗工作中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9.
张立军 《当代医学》2011,17(20):59-60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治特点。方法对1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胆道疾病有效治疗前后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随着胆道疾病的控制和治愈,心脏症状及心电图较前显著改善。结论胆心综合征患者应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及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针对胆系疾病的治疗,以使相关症状消失或减轻,心脏功能及心电图得到改善,避免心脏发生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胆心综合征发病机制及特征的研究,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总结2002年以来4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经过及相关资料分析。结果:4例患者胆道疾病治愈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刘卫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25-3326
目的:通过对胆心综合征发病机制及特征的研究,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总结2002年以来4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经过及相关资料分析。结果:4例患者胆道疾病治愈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2.
观察胆心宁汤对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85例患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33例以观察临床疗效,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75.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性差异。表明胆心宁汤对胆心综合征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2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对扩冠、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术后心脏情况和心电图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手术是胆心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与老年前期胆心综合征的诊治经验。 方法 :对 30例老年与老年前期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 ,老年 2 2例 (73.3% ) ,老年前期 8例 (2 6 .7% ) ;2 7例外科胆道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心脏症状消失 ,心电图检查正常 ;3例应用解痉药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 :对老年前期和老年患者诊断冠心病时应注意是否同时患有胆道疾病 ;诊断为胆道疾病时应进一步检查有无冠心病。胆心综合征的治疗要二者兼顾 ,高龄不能视为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5.
陈扬波  罗书裕 《广东医学》2005,26(9):1262-1263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25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和心脏症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正常。结论胆道症状治疗缓解,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是诊断胆心综合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心反射发生率与手术期限、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ECG改变、胆囊床局部封闭、应用阿托品等因素有显著关系.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全麻、术中局部封闭及静注阿托品是预防胆心反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胆心反射是胆道手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易发生于游离胆床、胆囊颈和探查胆总管时,轻者表现为内脏牵拉痛,心动过缓,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严重血压下降,心搏骤停,呼吸停止而死亡.我院自1985~1995年,在实施胆道手术392例中发生胆心反射并发循环骤停患者8例,经抢救成活6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阻滞下再次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后再次胆道手术中胆-心反射的发生及特点。方法:81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发生胆心反射者及未发生胆-心反射者各为一组。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进腹、处理胆道及关腹时BP、HR、SpO2及ECG变化。结果:发生胆-心反射30例(33次),发生率为37%。两组患者处理胆道时BP、HR及SpO2经过t检验统计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再次胆道手术的患者要重视预防胆-心反射发生,对于此类患者以选用气管内全麻为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非手术治疗的胆心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针刺治疗组28例,以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28例以常规西药消炎利胆、对症治疗等措施治疗.结果:针刺治疗组28例中治愈16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28例中治愈12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χ2=6.421,P<0.05.针刺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结论:针刺治疗胆心综合征疗效显著,优于一般西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心综合征手术前临床及心电图变化。方法1500例胆道疾病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对比观察胆心综合征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变化。结果胆道疾病患者合并胆心综合征的发病率为20%,术后治愈率为99%。结论胆心综合征患者经胆囊切除术后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