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丽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83-2584
目的:研究静脉穿刺角度与进针疼痛的关系。方法200例进行静脉穿刺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与增大静脉穿刺角度的方法,对2组静脉穿刺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静脉穿刺增大进针角度(40°~60°角)可以提高一次成功率;患者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尖经皮下进入血管的距离和时间是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的关键因素,增大静脉穿刺角度,采用40°~60°角、因人而异进行大角度穿刺,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静脉损伤、保障静脉穿刺获得成功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40 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观察组行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45°~50°角,进针尖斜面后再改平行进针穿刺入血管.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与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输液器内负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减少颈外静穿刺失败,以减轻患者痛苦,保护血管和稳定的静脉输液.方法 将1mI注射器接于静脉留置针Y型的另一个接口,当进针有突破感后,用注射器轻轻抽吸,见回血后再降低角度进针,通过充分确认针尖巳在血管内,再接补液.结果 颈外静脉穿刺失败率明显减少,输液3d~7d,未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等症状.结论 掌握置管时间和熟练的操作技术,通过注射器抽吸充分确认针尖已在血管内是颈外静脉留置针成功穿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992年 4月~ 1997年 8月 ,经过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筛选 ,作者对疑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 2 2 8例 (2 89条下肢 )作静脉穿刺造影检查。其中男 15 0例 ,女 78例。病变在左下肢者 93例 ,右下肢者 74例 ,双下肢者 6 1例。年龄 2 5~ 77岁 ,平均 5 9 1岁。病程 1月~ 5 0年 ,平均 13 0 8月。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湿疹、皮炎、色素沉着、肿胀、沉重感或疼痛、溃疡形成等。1 2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 ,足跟足尖并拢。穿刺点选在横纹上动脉搏动外侧 5~ 10mm。 1%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作局…  相似文献   

5.
雷军荣  李辉  王周勤  罗永康  谢飞  黄蕾 《医学争鸣》2001,22(23):2157-2157
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8- 0 7/2 0 0 0 - 12使用 V型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 5 1(男 32 ,女 19)例 ,年龄 14~ 6 2 (平均 38)岁 .每例使用 8~ 32次 .选择颈内静脉留置 V型导管 ,患者仰卧位 ,消毒铺巾后取胸锁乳突肌与喉结水平线交点处为穿刺点 ,摸到颈内动脉后向内推开 ,以 10 g· L- 1 利多卡因 5 m L浸润麻醉 ,30°~ 45°进针 ,穿次针逐层探入颈内静脉 ,如有静脉回血即拔出针芯 ,插入引导钢丝 ,拔出穿刺针 ,沿引导钢丝放入导管 ,深入血管约 10~ 15 cm ,拔出钢丝 ,肝素盐水封管 ,皮肤缝合一针固定导管 ,伤口包扎 .透析时仅需与透析管道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易掌握且患者较满意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校2008级本科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即传统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平行的持针柄法)与传统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度进针);观察组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呈45°角)与增大角度进针法(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并保持该角度将整个针尖斜面快速穿刺入血管,进针深度为2~3 mm,然后放平针头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0.5~1.0 cm)。比较两组学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浅静脉穿刺教学中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与增大角度进针法实用性和可行性较好,能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穿刺前血管的选择,在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将传统的拍打法改为揉搓及按压,尽量使血管充盈,嘱病人手指自然放松,呈半握拳式。主张在静脉正上方直接穿刺进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0°,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送进血管0.2~0.5cm,挤压输液管导管检查回血后打开输液开关,送软管。在穿刺时,如不慎致血管破了,而该血管近心端还完好无损时,建议暂缓拔出留置针,先按压穿刺血肿处一分钟,再退出针芯少许,沿血管走向缓慢送软管。结果: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治疗、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结论:使护士的穿刺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临时性血管通路——股静脉插管的操作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透患者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 ,其中进行股静脉插管术方法操作比较简便 ,术后并发症也较少 ,是临床最常选用的方法之一 ,但该方法易并发感染 ,且活动受限 ,因此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 操作技术  操作时患者需仰卧位 ,下肢略屈曲白外旋 ,局部消毒后 ,选腹股沟韧带下方 2 cm,股 A内侧 0 .5 cm处 ,作 1 %普鲁卡因麻醉后进行穿刺 ,以 45°角进针 ,逐渐深入探查股静脉进针 2~ 4cm,如套管内有静脉回血后 ,针尾稍放平 ,放入引导钢丝 ,拔出套管针 ,沿引导钢丝放入扩张管 ,给扩张后 ,沿引导钢丝放入导管 ,深入血管约 1 0 cm,最后抽出钢丝 ,将导管固…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5岁.诊断:第二胎孕足月,拟行腹膜外剖宫产术,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左侧卧位,取L2~3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后逐层进针,感明显突破后,负压试验阳性,无阻无回流,进针约5cm,顺硬膜外针放入腰麻针,再次有一明显突破后,拔掉针芯,可见清亮脑脊液流出,给布比卡因15mg加10%葡萄糖1ml,患者诉双脚麻木,拔出腰麻针,置管时有阻力,稍退硬膜外针,继续置管,患者诉左下肢过电样感觉,考虑碰到脊神经,向下轻压针尾,置入硬膜外管,置管顺利,患者未诉不适,拔管至8cm,固定硬膜外管,患者翻身,测平面至胸6,准备手术,拟于硬膜外管给予试验量时,回抽可见清亮脑脊液流出,考虑硬膜外管置入蛛网膜下腔,未给药,手术已开始,患者无明显不适,40分钟后,术毕,边拔管,边回抽,至6cm时,回抽无脑脊液流出,给予0.9氯化钠20ml,留管安返病房,给予静脉泵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0.
徐英  安庆洲 《右江医学》2002,30(2):169-169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将静脉穿刺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现分述如下 :一、常用静脉穿刺手法1.下压穿刺法 (压刺法 ) 选择弹性好无瘢痕、走向直的远端静脉扎紧止血带、经无菌消毒以后 ,左手拇指下压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使针尖与静脉处于同一直线上 ,如用眼睛瞄视针头尖在静脉上方。以 2 0°~ 2 5°角度迅速进针 ,见有回血再略进针 1~ 1.5cm ,然后固定。使用此方法可使针尖直接刺入血管 ,较少刺激皮层中痛觉纤维 ,患者仅感短暂疼痛。另外此法进针时针尖走行方向下肌纤维、静脉血管走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一种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方法.方法 CT荧屏上确定胸腰椎骨折的成形平面并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CT光标下定位,局麻下按预设计进针点和进针方向经度穿入手钻,CT证实手钻位置满意后沿手钻置入导针,拔出手钻后沿导针置入工作通道至椎体后壁前方3 mm左右,拔出导针,用钻头通过工作通道于骨折椎体内开一隧道至距椎体前壁3~5mm,通过工作通道于隧道内置入KyphX可膨胀球囊,CT证实球囊位置满意后,向球囊内缓慢注入碘造影荆至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皮质骨壁保持完整或球囊内压力达400Pa,抽出造影剂,拔出球囊,用配套器械通过工作通道于复位后的骨折椎体空腔内缓慢注入骨水泥3~5mL,等骨水泥固化后拔出工作通道,皮肤穿刺口用创可贴封闭.共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5~71岁,平均64岁,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9例,椎体轻度爆裂性骨折3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1侧穿刺成形,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中出血10~20mL,无1例损伤脊髓、脊神经、血管或胸腹腔脏器,无骨水泥渗漏与栓塞;术后1~3 d戴腰围下地行走,除3例有腰背部酸胀外无其它不适.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定位精确、损伤小、恢复快,适应证较广,放射暴露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的最佳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 方法 选择神志清楚的内科病人4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40°、60°角从静脉上方和静脉侧方六种进针方法各进行穿刺输液1次.比较六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输液肿块情况等.结果 静脉穿刺疼痛感与进针角度呈负相关,且从静脉上方进针明显优于从静脉侧方进针(P<0.01);从静脉上方进针的穿刺成功率、引起的输液肿块与进针角度有明显关系(P<0.01),40°角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60°角穿刺成功率最低,角度越大出现的输液肿块越多;从静脉侧方进针出现的输液肿块明显少于从静脉上方进针(P<0.01);从静脉侧方进针的穿刺成功率及输液过程中出现肿块均与进针角度无明显关系(均P>0.05). 结论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血管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1988年以来,改用腰椎穿刺术,采集20人次的脑脊液均1次成功。现将此法介绍如下:方法:1.患者侧卧床上。2.选第2、3、4腰椎间隙近床侧旁开1.5至2cm处为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3.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针尖向椎管方向,进针角度60~75°,慢慢刺入。4.穿刺中途,如触及骨质可将针头稍稍退出,调整进针方向,穿过黄韧带及硬脊膜时常有阻力消失的落空感,此时拔出针芯,即可见脑脊液流出。5.测压,收集脑脊液送检。6.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覆以无菌纱布。  相似文献   

14.
韦桂莲  莫玉珍  邱妮 《右江医学》2012,40(2):223-224
目的比较不同进针角度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抽血化验240例病人进行分组,将单日采血者设为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进针法,双日采血者设为观察组(120例),采用针尖斜面向左60°~70°角直刺进针法。对比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尖斜面向左60°~70°角直刺血管法静脉采血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穿刺前血管的选择,在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将传统的拍打法改为揉搓及按压,尽量使血管充盈,嘱病人手指自然放松,呈半握拳式。主张在静脉正上方直接穿刺进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0°,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送进血管0.2~0.5cm,挤压输液管导管检查回血后打开输液开关,送软管。在穿刺时,如不慎致血管破了,而该血管近心端还完好无损时,建议暂缓拔出留置针,先按压穿刺血肿处一分钟,再退出针芯少许,沿血管走向缓慢送软管。结果: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治疗、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结论:使护士的穿刺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我科于1998~2003年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0~73岁。其中胭静脉以上血栓形成者4例,胭静脉以下血栓形成者19例,血栓形成病程为2~10d,其中左下肢22例,双下肢1例,均以下肢肿胀、疼痛、持续加重就诊。全部经彩色B超及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本院急诊科抢救轻、中、重度休克的成人病人241例。改良法病例选自1997年12月~1999年12月急诊休克病人126例,其中轻、中、重度休克各为63例、38例、25例。传统法病例选自1995年1月~1997年11月,休克病人115例,其中轻、中、重度休克各为61例、31例、23例。 1.2 材料采用美国进口BD公司生产静脉留置针,型号为18G、20G。 1.3 方法传统法: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穿刺者立于病人对侧或头顶侧〔1〕。常规消毒后,助手用手指按压颈静脉三角处,使颈外静脉充盈。穿刺点选在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上1/3处。穿刺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柄与皮肤呈45°角斜刺入皮肤后25°角沿颈外静脉方向穿刺,见回血后置管并固定。改良法:病人卧位及穿刺者站立位置及穿刺点与传统法相同,常规消毒后,穿刺者,左手放在下颌骨处轻轻绷紧颈部皮肤,右手持接上5 ml空针筒的留置针,针杆与皮肤30°~45°刺入皮肤后停止进针,待呼气时颈外静脉显形,看清静脉走向,调整进针深度及角度,待第二次呼气静脉显形时针头伺机刺入血管,进针同时略加负压,见回血后置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改进法以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对170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病人,分别采用改进法静脉留置针穿刺和传统穿刺法的比较,观察操作过程中,统计患者出现的疼痛,皮下瘀斑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造影检查中,18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右侧肘静脉注射,以45° ~60°角度的注射方法和穿刺技巧及拔针方法的改进是检查成功的关键.结论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尽量选择18G直管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从右上肢大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注射.采用快、准、稳法,大角度静脉穿刺技巧,缩短了静脉回血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改进传统的拔针法,用静脉输液贴按压穿刺点及以上部位5min,可减轻病人疼痛,减少拔针后的皮下淤血.提高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成功率,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进针角度对老年患者痛感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60例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采用45°角和60°角两种方法行静脉穿刺各300例次,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患者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采用45°角与采用60°角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而采用45°角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以45°角进针较60°角进针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笔者收治下肢静脉血液倒流性病变患者362例(440条下肢)。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45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分段结扎术;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Ⅰ~Ⅱ°者76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Ⅲ~Ⅳ°者319条下作胭静脉外肌袢代瓣膜术。429条下肢随访4月~9年,平均63月.367条下肢疗效良好.占85.55%。笔者认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分段结扎术仅适宜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Ⅰ~Ⅱ°者首选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Ⅲ~Ⅳ°者首选静脉外肌袢代瓣膜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