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血管病 (acutecerebrovaseulardisease ,ACVD)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塞。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可伴有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升高。本组报道我科近一年收治的 1 5 0例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情况 ,以推断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1 临床资料1 1  相似文献   

2.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WBC、血液流变性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 (WBC)、血液流变性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对 46例脑出血患者、5 0例脑梗塞患者和 40例正常人 ,测定外周血WBC计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脑出血组WBC、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脑梗塞组 ,同时亦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WBC增多及血液流变性异常 ,后者是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二者发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156例急性脑血管病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临床分析杨秀玲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是当今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探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变化与本病的关系,我们对15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外周血WBC变化进行临床...  相似文献   

4.
蓝顶琴  蓝壁幸 《临床荟萃》1994,9(7):317-318
为探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WBC)增多与本病的关系,我们对300例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外周血WBC变化作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乃耀  王大力  张海霞 《临床荟萃》2004,19(11):631-632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出现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但动态测定外周血白细胞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判别分析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对47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WBC计数的动态变化在预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时的临床意义。建立判别方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病(ACVD)包括脑出血(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缺血(脑血栓、脑梗)。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可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一系列变化[1]。本文分析了我科一年来检测的我院神经科、老年病等科收治的200例急性脑血管病人静脉血白细胞变化情况,以推断静脉血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的连续测定对临床确诊的指导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均选自2006年1月4日至2006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科、老年病科、心血管科I、CU病房收治的急性脑血管住院病人共200例,其中男133例,女67例,临床诊断均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腰穿、CT、MR确诊,符合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动态变化的规律及白细胞变化与发病时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记录外周血白细胞及亚型细胞变化、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200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升高52例(26%),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分别为86例(43%)和39例(19.5%)。根据发病时间的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0~3 h组,3~5 h组,5~8 h组和8~24 h组,4组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3 h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8~24 h组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0~3 h组和5~8 h组(P0.05),8~24 h组淋巴细胞比例低于0~3 h组和5~8 h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发病时间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人急性期应激状态的机制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血管病194例的心电图、心肌酶、血压和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脑血管病人急性期(发病48h之内)心电图发生改变,血压、心肌酶、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均增高。结论:积极调控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应激反应,对于提高脑血管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士学  侯清奎 《临床荟萃》1995,10(5):212-213
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可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但有关白细胞计数与脑血管病近期预后关系的报道较少。本文对50例白细胞升高及50例白细胞正常的脑梗塞患者近期预后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病人均为我院1990~1994年住院病人,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且经CT证实。根据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分为两组:甲组(白细胞升高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63.5岁;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20.2×10~9/L,平均13.1×10~9/L。乙组(白细胞正常组):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5~80岁,平均64.2岁;早期外周白细胞4.0~9.9×10~9/L,平均8.4×10~9/L。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病病后多出现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 473例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探讨WBC计数的动态变化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测价值 ,建立预后判别方程式 ,以供临床参考。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473例 ,男 2 73例 ,女 2 0 0例 ,年龄 ( 6 4 .3± 1 1 .0 )岁 ,均为发病后 3天内住院且经头颅CT证实。诊断标准、既往史评分、伴发疾病评分符合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标准。入院时APACHEII积分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积分 ) ( 1 4.3± 6 .6 ) ,格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增多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50例ACVD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CSF)白细胞计数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ACVD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和CSF中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外周血和CSF中白细胞计数在病后48小时开始升高,72小时达高峰;随着病情改善,白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且白细胞计数与ACV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r=0.395,P<0.01);病变部位不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明显不同〔基底节出血(或梗死)>脑叶出血(或梗死)>其它部位出血,P<0.01或P<0.05〕。结论:外周血和CSF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作为判断ACVD病情、病变部位及预后的辅助指标;白细胞参与了ACVD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在其发病和脑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及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的变化农少云韦永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PMN)数发生变化〔1〕,并与自由基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2,3〕。我们观察ACV...  相似文献   

13.
周俊山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2):915-916
白细胞介素 - 2 (IL- 2 )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广泛免疫调节活性的糖蛋白 [1 ] ,它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检测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的白细胞介素 - 2及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 IL- 2 R)水平 ,以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理。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病例组 :30例系 1996~ 1999年初次发病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45~ 78岁 ,平均 6 0 .1岁 ,按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 [2 ] ,全部病例均有眼底动脉硬化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血有核细胞Toll受体-4(toll like recepter-4,TLR-4)mRNA在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引发伞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病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15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来自2005年10月争2006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二、四医院神经内科及ICU住院患者,于发病3 d内入院,经过头部CT或MRI榆查确诊.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为单纯ACVD组60例,ACVD引发SIRS组45例,ACVD引发MODS组48例,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第四届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发病前两周内有过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病史;(2)部分心脏疾患,包括急性心肌炎、急性冠状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及心脏瓣膜病等;(3)近期使用过激素;(4)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肝脏、肾脏、血液疾病等.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TIB-4 mRNA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凶素方筹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患者发病第3日TLR-4 mRNA表达明显升高;对于TLR-4 mRNA的表达,ACVD引发SIRS组与单纯ACVD组相比(P<0.01),ACVD引发MODS组与ACVD引发SIRS绀相比较(P<0.01),而且其表达升高的程度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升高趋势;MODS积分越高,TLR-4 mRNA的表达也越高,且 P<0.01;ACVD引发MODS患者中,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较,死亡绀的血清TLR-4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 ACVD这一外源性非感染疾病可以引发SIRS和MODS的机制可能与机体过度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5.
谭威明 《山西临床医药》2009,(20):1862-1864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我科117例急性脑血管病的回顾。结果:痊愈52例(44.4%),好转58例(49.6%),无效4例(3.42%),死亡3例(2.56%)。结论:掌握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规律,对降低发病率、减少致残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胃肠道出血的原因及出血部位和临床结局。方法 以 82例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病历和尸检资料为基础 ,分析胃肠道出血患者食管、胃和小肠的病理改变。结果  82例中胃肠道出血 2 4例 (2 9.3% ) ,其中 2例伴有大量柏油样便 ,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2 4例病理表明 ,引起胃肠道出血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是胃和近端小肠粘膜的糜烂和出血 ,其他出血原因还有胃溃疡、胃癌和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结论 消化道出血不构成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死因。急性胃肠粘膜病变是引起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胃肠道出血的主要病理变化。对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 ,应常规给予抑酸剂 ,积极防治胃肠道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TNF-α及IL-6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53例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演变特点分为3组:急性单纯脑血管病组(ACVD)、急性脑血管病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组(ACVD引发SIRS组)、急性脑血管病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组(ACVD引发MODS组),采用ELISA测定ACVD患者外周血TNF-α及IL-6表达。结果(1)患者发病第3天TNF-α及IL-6表达明显升高;(2)对于TNF-α及IL-6的表达,ACVD引发SIRS组与单纯ACVD组相比较,P<0.01,ACVD引发MODS组与ACVD引发SIRS组相比较,P<0.01,而且其表达升高的程度均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升高趋势;(3) MODS积分越高,TNF-α及IL-6的表达也越高,且P<0.05;(4)ACVD引发MODS患者中,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较,死亡组的血清TNF-α及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 IL-6与TNF-α在ACVD发病的急性期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现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脑血管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引起脑血管病的致病机制及酒精导致脑血管病的原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出血性卒中组与缺血性卒中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和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饮酒组和非饮酒组.分别比较白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浆Hcy水平。结果:HH组与Hcy正常组相比白细胞及单核细胞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饮酒组血浆Hcy含量明显高于不摄人酒精者(P〈0.05)。结论:Hcy可以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研究还发现酗酒患者可通过增加血浆Hcy水平而增加脑血管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背景白细胞和血糖升高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生时的一种应激性反应,常出现在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临床阶段.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早期的白细胞、血糖水平,并探讨其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预后分析.单位青田县人民医院.对象选择2000-05/2002-05青田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血管患者235例.其中脑出血患者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63.13±9.55)岁;脑梗死145例,男73例,女72例,年龄(71.22±8.00)岁.病程≤1个月.按白细胞数分为正常白细胞组167例及白细胞增高组68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146例与高血糖组89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刻行头颅CT检查,并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白细胞和空腹血糖.采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变类型与年龄的关系.②急性脑血管病病变类型、病情、预后与白细胞及血糖的关系.结果①年龄比较脑梗死组明显高于脑出血组[(71.22±8.00,63.13±9.55)岁,t=6.90,P<0.001].②病变类型的百分率比较白细胞增高组中,脑出血明显高于脑梗死(66%,34%,x2=31.47,P<0.005);高血糖组中,脑出血高于脑梗死(51%,49%,x2=9.12,P<0.005).③重型百分率比较白细胞增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白细胞组(26%,6%,x2=21.12,P<0.005);高血糖组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27%,5%,x2=21.70,P<0.005).④死亡百分率比较白细胞增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白细胞组(31%,6%,x2=26.15,P<0.005);高血糖组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26%,5%,x2=20.02,P<0.005).结论白细胞及血糖升高均损伤脑组织,可用其判断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估计预后并指导其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背景:CD34+细胞是一种新的血管内皮标志物,通过检测CD34+细胞水平可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目的:分析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纳入观察对象110例,分为4组,2型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各3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ProCOUNT方法测定外周血CD34+/外周血单核细胞值,分析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4组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经过方差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高于2型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P<0.01),2型糖尿病组高于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单核细胞值与空腹血糖和收缩压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呈正相关,与舒张压、吸烟、胆固醇、三酰甘油无相关性。提示CD34+细胞可能使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受到影响从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监测CD34+细胞水平变化也许能用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