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自 1997~2000年 3 a间,共施行剖宫产术 170例,占同期手术总数的7.7%,现总结其麻醉处理并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70例中,年龄 22~30岁者147例,30~40岁者23例。头盆不称76例,胎儿宫内窘迫35例,过期妊娠19例,胎位不正11例,滞产8例,前置胎盘7例,妊娠毒血症7例,瘢痕子宫3例,胎盘早期剥离2例,骨盆异常2例。1.2 麻醉方法 常规禁食。术前30 min肌注鲁米那和阿托品。留置导尿管。8例用局麻结合氯胺酮 Ketamine静脉麻醉;162例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微量泵给药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微量输入泵给药对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3年12月间,剖宫产术后留置硬膜外麻醉管,微量输入泵给药镇痛者50例为研究组,同期剖宫产术后常规哌替啶镇痛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阴道流血量及新生儿抑制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率达960%,明显优于传统的哌替啶镇痛组300%(P<001),且下床活动时间早。阴道流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麻醉微量泵给药镇痛效果肯定,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新式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式剖宫产术[1](The-Misgav-Ladach-MethodofCaesareansection)具有手术时间短,自切皮至胎儿娩出仅需约5min,全过程约30min,因此对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麻醉诱导迅速,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无痛,而且对母婴安全。根据这些特点和要求我们对比研究了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spinalandepiduralanesthesia,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continuousepiduralanesthesia,CEA)应用于新式剖宫产的麻醉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0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给予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法,给予对照组硬膜外麻醉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5.7%,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的麻醉时间快、肌松较好,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幼保健》2020,(2)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拟在该院行剖宫产术的高龄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5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40例。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组产妇行硬膜外麻醉。记录产妇麻醉前(T0)、麻醉起效即刻(T1)、胎儿娩出即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评价术中麻醉效果并记录两组产妇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各时点SBP、D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效果评级为Ⅰ级的产妇比例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硬膜外麻醉组麻醉效果评级为Ⅳ级的产妇比例明显高于腰硬联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能够为高龄产妇提供更为良好的麻醉效果。受研究局限性影响,所得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在行剖宫产术时最佳的麻醉方法进行选择,并总结麻醉体会,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择期行剖宫产手术孕妇102例,将其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而后对这三种麻醉方式的显效时间、阻滞效果以孕妇的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孕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起效时间较其他两组长(P<0.05),Bromage评分较其他两组低(P<0.05);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MAP较其他两组低(P<0.05),低血压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总体而言,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好,阻滞完善等优势;而针对各种原因而导致的未能成功实施椎管内麻醉者可采取静脉麻醉方式,以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召宇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46-47
目的:比较单纯硬膜外麻醉(EA)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在基层医院剖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单胎足月初产妇7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E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CSEA组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CSEA组(P<0.05或P<0.01),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P<0.05),但低血压发生率较EA组高(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新生儿A-pgar评分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比EA起效快,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是基层医院产妇剖宫产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产科手术属急症性质,麻醉医师首先应详细了解产程经过,对母亲和胎儿情况做出全面估计[1],保证手术效果,提高母婴安全,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在剖宫产中我们探讨了腰麻与硬膜外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母婴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估计分级Ⅰ~Ⅱ级剖宫产120例,年龄21~33岁,体重62~75kg。随机分为腰麻和硬膜外组各60例,两组产妇妊娠期间无任何疾病,有宫缩,但不强烈。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针100mg、阿托品针0.5mg。 2.麻醉方法:产妇入… 相似文献
9.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优点,扬长避短[1].剖宫产手术往往比较紧急,麻醉方法要求起效快,以便能迅速解除胎儿宫内窘迫状况,又可用于术后止痛,免除患者的术后痛苦.CSEA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院2005-11/2007-12应用CSEA 210例,效果满意,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本文对镇痛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并进一步观察其对初乳、产后恢复、肛门排气等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对象 选择健康足月产妇100例,孕周37~41周,年龄23~37岁,无产科并发症,内科及内分泌疾病。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经L(腰椎)_(1~2)穿刺置管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术毕分两组,镇育组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连接,镇痛泵采用韩国产Accufuser镇痛泵,药盒内配制的镇痛液由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中输注不同剂量的缩宫素对产妇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孕足月剖宫产的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三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胎儿娩出后均在子宫肌肉注射缩宫素10 U,继之A组5U、B组10U、C组20 U缩宫素加入500 m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以10 ml/min的速度静脉输注,根据手术医师的判断,对子宫收缩不良者舌下含服0.2 mg米索前列醇,出现严重低血压者给予5 mg麻黄碱静脉注射,于麻醉前(T0)、胎儿娩出后(T1)及输注缩宫素后5 min(T2)、10 min(T3)、30 min(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麻黄碱和米索前列醇用量.结果 A组和B组各时间点MAP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和T3时MAP明显低于A组和B组,心率明显快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有7例、B组有2例、C组有1例患者因子宫收缩不良而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 mg;A组有1例、B组有3例、C组有8例患者因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20%而静脉注射麻黄碱5 mg.结论 剖宫产术中于胎儿娩出后在子宫肌肉注射缩宫素10U,继之将10U缩宫素加入500 m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中以10 ml/min的速度静脉输注对产妇血压及心率的影响较小,并能达到满意的子宫收缩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剖宫产术麻醉孕妇200例,病例ASAⅠ~Ⅱ级,术前没有胎儿宫内窘迫,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和B组(硬膜外麻醉)各10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MAP、HR、SpO2均较硬膜外麻醉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作用迅速、阻滞满意、镇痛肌松效果确切的优点,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剖宫产的产妇186例。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背景输注加病人自控镇痛,镇痛效果不满意的产妇可求助麻醉医师补救镇痛。转行剖宫产时,直接经硬膜外镇痛导管行硬膜外麻醉,若麻醉效果不能完成剖宫产手术,需辅助局麻或全麻则定义为硬膜外麻醉失败。将产妇分为硬膜外麻醉成功组和失败组。结果:硬膜外麻醉失败率为15.6%。两组镇痛前及镇痛30 min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要求补救镇痛的次数增加、分娩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妇要求补救镇痛的次数增加以及分娩镇痛持续时间延长是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识别危险因素以便采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对于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推注布托啡诺治疗硬膜外剖宫产术中寒颤的最少安全有效剂量。方法 60例ASA-I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标准I级麻醉后出现寒战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布托啡诺A组0.5mg、B组1mg、C组1.5mg,3组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为2ml。所有患者均监测ECG、Sp02、BP、MAP。记录用药后5min、10min寒战治疗效果,30min内寒战复发率及用药不良反应(头晕、嗜睡、呼吸抑制、胸闷、恶心呕吐)。结果 A组与B、C组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后抗寒战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后抗寒战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头晕、嗜睡B、C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B组胸闷、呼吸困难导致Sp0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推注布托啡诺0.5mg治疗硬膜外剖宫产术中寒颤的效果欠佳;静脉推注布托啡诺1.0mg治疗效果佳,不良反应小,对剖宫产的产妇胎儿娩出后轻微头晕嗜睡可以缓解对手术的紧张和焦虑;1.5mg布托啡诺治疗寒颤效果虽然好,但不良反应较大,胸闷和呼吸抑制明显。所以治疗硬膜外剖宫产术中寒颤的布托啡诺推荐剂量为1.0mg。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妇泌乳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方式行剖宫产术后镇痛 ,对疼痛及泌乳的影响 ,以探讨剖宫产术后最佳镇痛方法。方法 :选择孕足月剖宫产 16 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 :一组术前麻醉同时行蛛网膜下腔小剂量吗啡镇痛 ;二组术前行蛛网膜下腔小剂量吗啡镇痛 ,术后硬膜外 2 4h后追加一次吗啡镇痛 ;三组术前麻醉同时行蛛网膜下腔小剂量吗啡镇痛 ,术毕行硬膜外吗啡加氟哌利多镇痛 ;四组未行术后镇痛。另选 40例足月正常分娩产妇作为对照。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产后血清泌乳素。结果 :产后 5 min、 2 4h、 48h PRL 值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剖宫产术后疼痛平均出现时间第一、三组间差异无显著 (P>0 .0 5 ) ;第四组出现时间最早与第一、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第二组出现时间平均大于 48h,与第一、三组间及第四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或 0 ,0 1)。术后肛门排气、乳胀出现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初次哺乳时间、日哺乳次数及新生儿体重下降情况第四组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 ,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第四组有 11例乳汁分泌不足或严重不足 ,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或 0 .0 1) ,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剖宫产术后镇痛不影响产后泌乳 ;术前蛛? 相似文献
16.
预充万汶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预充新一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万汶)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拟在CSEA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万汶组(V组)和乳酸林格氏液组(L组)各20例,在麻醉前30min内分别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及万汶500ml,监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的血糖(BG)变化及麻醉前、麻醉后3min、5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麻醉后3min、5min时BP、HR及麻黄素平均需要量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中BG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预充万汶可以改善在CSEA下剖宫产母体血流动力学,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同时两组产妇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和布比卡因重比重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患者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和蛛网膜下隙阻滞组,每组40例。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硬膜外或蛛网膜下隙给药后各时点SBP、DBP、MAP、HR、SpO2的变化。记录硬膜外或蛛网膜下隙给药后药物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评价两组患者肌松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新生儿Apgar氏评分以及麻醉并发症。结果:SB组药物起效时间较EB组显著缩短(P<0.01)。EB组患者给药后10~30min患者MAP有明显下降(P<0.05),而给药后60~180min MAP水平与给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SB组患者给药后3~10min患者MAP较给药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给药后30~180min患者MAP与给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SB组肌松效果明显较EB组好(P<0.01),两组新生儿Apgar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B组患者术中有牵拉反应,而且术后出现腰背部疼痛;SB组并未出现此类症状。结论:针对剖宫产手术采用布比卡因重比重蛛网膜下隙阻滞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的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医院就诊行剖宫产术的1 5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前)751例,研究组(实施后)779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3%、对照组为7.99%,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5);共检出病原菌68株,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5.29%、19.12%、17.65%、10.29%、8.82%;阶段性分析显示,随着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产妇的切口感染率逐渐降低,从3.39%降至0,甲级愈合率从96.61%升至100.00%。结论 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剖官产术中碘伏擦拭宫腔对预防术后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住院待产妇16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碘伏擦拭宫腔,术后静滴青霉素,对照组术后静滴头孢哌酮。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术后病率、发热持续时间、术后白细胞最高值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术后病率、白细胞最高值、切口感染方面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但切口感染、低热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剖宫产术中碘伏消毒子宫,可减少感染机会,避免滥用抗生素,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亚太生殖杂志》2014,3(1):53-56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anexamic acid in reduction of blood loss during and after cesarean section.MethodsWomen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double 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ere recruited from women attending for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and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study group: received tranexamic acid with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plus 10 IU of oxytocin injection after delivery of the baby.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oxytocin 10 IU injection after delivery of the baby.ResultsTwenty four hours post-operative hemoglobi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tudy group (11.2 ± 1.5 mg/dL) compared to control (9.6 ± 1.2 mg/dL), also 24 hours post-operative hematocr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tudy group (30.2 ± 6.6) compared to control (29.2 ± 2.8). Calculated total blood loss from placental delivery till end of cesarean s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study group compared to control (369.5 ± 198.0 versus 606.8 ± 193.0 mL; respectively), also, calculated vaginal bleeding during first 6 hours post-operativ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study group compared to control (85.0 ± 30.7 mL versus130.8 ± 49.3 mL,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study group compared to control (31.1% versus 63.2%; respectively), also the need for iron replacement 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less frequent in study group compared to control (0.9% versus 6.6%, respectively).ConclusionsTranexamic acid can be used safely to reduce blood loss during cesarean section. Reduced blood loss after tranexamic acid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post-operative hemoglobin, hematocrit and with reduction of post-partum need for iron replacem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