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中HBV-DNA定量与乙肝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1478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含量和HBV-M,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HBeAg(+)模式下的HBV-DNA阳性率和定量值高,HBeAg(-)模式下HBV-DNA阳性率和定量值较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模式下亦可检出HBV-DNA.结论 同时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和HBV-DNA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HBeAg阴性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为48.8%。结论HBeAg阴性乙肝患者中仍有部分病人存在乙肝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HBsAg阴性献血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和HBV-DNA的相关性分析,论证HBsAg阴性血液的安全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3398例HBsAg阴性献血样本,HB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2.73%,其中HBsAb(+)、HBcAb(+)模式组占6.59%,HBV-DNA阳性率为5.80%;HBsAb(+)、HBeAb(+)、HBcAb(+)模式组占4.74%,HBV-DNA阳性率为6.83%;HBcAb(+)组占6.24%,HBV-DNA阳性率为5.19%;HBeAb(+)、HBcAb(+)模式组占5.86%,HBV-DNA阳性率为4.52%;HBsAb(+)模式组占31.99%,HBV-DNA阳性率为1.56%;全阴模式组占44.59%,HBV-DNA阳性率为2.11%。结论HBsAg阴性的献血者仍然存在HBV感染的危险,特别当单独HB-cAb检测阳性或合并HBsAb、HBeAb等阳性标志物时,输血潜在感染的风险增加,应同时检测乙肝其他标志物,推行灵敏度高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可以进一步减少输血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血清学检测与乙肝疫苗接种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乙肝流行和乙肝疫苗接种状况,为制定或调整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两阶段抽样法,抽取8个行政村15岁以下儿童978人,采静脉血3~5ml,ELISA法检测HBVM。结果1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0.92%,与1991年1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10.1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乙肝疫苗接种保护率90.91%。15岁以下儿童HBsAb阳性率40.49%,地区、城乡和性别分布均衡,乙肝抗体水平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但1~5岁组有低峰。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91.82%,报告接种率87.89%,地区差异均有显著性,两者各年龄组之间乙肝疫苗接种率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结论马鞍山16年乙肝防治效果非常显著,要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免费接种,加强流动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乙肝前S1、HBV-DNA,探讨LHBs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以及乙肝前S1,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1)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LHBs与HBV-DNA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与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乙肝前S1的检出低于HBV-DNA的检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可以弥补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乙肝患者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在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数量及免疫指标的准确性,特对614份临床血清标本进行HBV-DNA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深圳流动人口与户籍居民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深圳市居民乙肝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为控制乙肝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7~8月抽取深圳流动人口和户籍居民3 771人(流动人口1 873人,本地户籍居民1 898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 深圳市流动人口HBsAg阳性率为7.05%,略高于户籍居民(6.32%);抗-HBs阳性率为67.16%,低于户籍居民(76.61%);深圳市流动人口与户籍居民HBsAg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 =0.79,P=0.373);深圳流动人口中低文化水平人群(初中及以下)HBsAg阳性率高于高文化水平人群(高中及以上)(x2=7.01,P=0.008);出生在深圳的流动人口HBsAg阳性率远低于出生地在其他省市的流动人口.结论 深圳流动人口乙肝感染情况比深圳户籍居民严重,因此加强深圳流动人口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对控制深圳乙肝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秦竹叶 《中国校医》2005,19(3):289-290
<正>目前,许多科室把HBsAg是阳性还是阴性作为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标,血站也用HBsAg来筛选献血者。测定HHsAg最常用的方法是ELISA法,一般酶标比色常以CO值0.105作为阴阳性判定的临界值,即标本A≥0.105为阳性,A<0.105为阴性。我科室将呈色介于阴阳性对照孔之间,A值0.075-0.135的标本称为弱阳性标本。笔者对来我院体检的200例HBsAg弱阳性标本的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相关乙肝标志物模式及其临床意义作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09年初三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开展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9667名初三学生进行HBsAg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试剂盒(乳胶法)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使用日历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ALT检测。结果9667名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3%,其中男生为1.42%,女生为0.83%,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所有阳性标本中,大三阳占47.71%,小三阳占20.18%。结论朝阳区初三学生乙肝感染率较低,但大三阳比例较高。家庭、学校、社会高度关注,坚持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及早进行一级防御,是进一步降低学生乙肝感染率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HBsAg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相当重要。已有研究证明,HBsAg和HBV DNA水平的结合检测可鉴别非活动性HBV携带者。抗HBV治疗过程中,检测HBsAg定量可反映抗病毒疗效。HBAg水平快速下降可预测持续应答。此文就HBsAg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04 - 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趋势,探索乙肝发病率年龄和地区差异,为进一步探讨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2004 - 2010年乙肝发病趋势,采用动态样品聚类法对乙肝发病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04 - 2010年共报告乙肝发病36557例,平均发病率为113.07/10万,女性发病率(57.20/10万)低于男性(165.34/10万)(x2=52.60,P<0.001),总体发病率略呈下降趋势.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按发病率高低可分为3类:高发地区(进贤县)、中发地区(青山湖区等)、低发地区(东湖区等),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0.63/10万、108.02/10万~125.77/10万、67.19/10万~90.37/10万;乙肝高发年龄为15~59岁.结论 乙 .肝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男性青壮年为乙肝发病的重点人群,预防乙肝应在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人群尤其是男性青壮年人群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市入园、托儿童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在低龄儿童中进行乙肝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2007年9月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的入园、托儿童124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ml,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本次调查的1240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1%、HBsAb阳性率63.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99.6%、首针接种及时率91.8%、全程接种率99.2%,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递减(χ^2=12.94,P〈0.0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儿童HB-sAb阳性率高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接种后HBsAb阳性率逐年降低(χ^2=30.76,P〈0.01)。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高,但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不是很高,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未经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不同病程HBsAg水平变化及其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为慢性乙肝感染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集的380例样本血清分为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hase,IT)89例、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82例、e抗原阴性肝炎期(hepatitis B e antigen negative,ENH)70例、低复制期(low-replicative phase,LR)92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47例,使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值、酶比色法测定AST/ALT值,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较不同分组HBsAg水平及其与HBV-DNA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HBsAg水平中位数不同,IT(4.95 log10IU/ml)、IC(4.46 log10IU/ml)、ENH(2.96 log10IU/ml)、LR(3.22 log10IU/ml)、LC(2.87 log10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程ALT(P<0.001)、AST(P<0.001)、HBV-DNA水平(P<0.001)、基因型B/C分布(P=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IT期(rs=0.482,P=0.004)、IC期(rs=0.734,P<0.001)和ENH期(rs=0.545,P<0.001),HBsAg在不同分期与DNA水平呈正相关、HBsAg水平与年龄、ALT、AST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 不同病程阶段的HBV感染,HBsAg水平有明显差异,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应结合不同指标的动态变化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4.
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人群,来自全国各地,在极短时间内聚集到一起,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为了解高校新生乙肝感染情况,笔者对某校2006级大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进行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教师等重点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乙肝免疫水平,为乙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于2006-2009年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并进行乙肝疫苗的普种、补种及加强免疫工作,现将监测结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戊型肝炎以肠道传播,目前被认为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引起人类戊型肝炎的一种重要病原体。HEV感染后,症状可表现为临床型与亚临床型,成人多见临床型;少数病人可表现为重症肝炎,甚至导致死亡。笔者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大学生乙肝抗体阳性者戊型肝炎感染情况,以便为这一群体戊型肝炎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集美大学2006年即将毕业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乙肝抗体阳性者118名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1.53%,女生占58.47%;年龄为20~23岁,平均(21.00±0.80)岁,其中男、女生分别为(21.98±0.93…  相似文献   

17.
2006、2014和2020年, 560、384和402名1~14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2.6%和2.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抗-HBs阳性率(57.8%)最高, 2006年最低(34.1%)(P<0.05);2006年抗-HBc阳性率最高(15.7%), 2014(7.8%)和2020年阳性率(5.7%)均有下降(P<0.001)。2006、2014和2020年拉萨市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分别为7.7%(43/560)、50.3%(193/384)和94.8%(381/402), 全程接种率分别为15.4%(86/560)、35.2%(135/384)和96.0%(386/402), 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趋势χ2值分别为718.63、589.59, 均P<0.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不同感染模式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了解肝功能损害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b(+)、HBcAb(+)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以研究对象中的内对照作为参照,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检测。结果 207例慢性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者74例(35.75%),HBeAg阴性者73例(35.27%);ALB和TBIL的含量在正常范围内,ALT和AST在两组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标志物的持续存在,会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反应,临床上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及预后判断时,应结合血清生化指标与乙肝标志物,以获得较好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桂琼 《中国校医》2014,28(2):131-132
目的了解通海县高中入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及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产生情况,探讨预防乙肝的对策与措施。方法对2008—2012年新入学5550名高中学生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表面抗体血清学检测分析。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3.39%、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72.81%。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乙肝表面抗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接种以来,有效地控制了乙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