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数量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实验动物后在其体内存活和粪便排卵状况,为了解低水平流行态势下血吸虫低感染度动物传播能力奠定基础。方法取新鲜逸出的尾蚴2、4、6、8条,分别感染小鼠和家兔,饲养至感染后42d收集小鼠和家兔粪便,连续收集3d,利用浓集法镜检计数每克小鼠粪便虫卵数量(EPG),尼龙袋集卵孵化法观察家兔粪便毛蚴孵化率,以判定粪便中血吸虫卵排出情况。解剖全部实验小鼠与家兔,灌注法收集成虫,计算小鼠和家兔的感染率、体内合抱成虫检获率及虫负荷水平;同时观察小鼠和家兔肝脏表面虫卵结节,并收集家兔血清进行血吸虫抗体检测。结果小鼠感染尾蚴数量为2条时,其感染率、体内合抱成虫检获率、肝脏虫卵结节率和粪便排卵率分别为66.67%、58.33%、58.33%和58.33%,随感染尾蚴数量的增加四者趋于1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55,3.135,3.135和3.135,均P>0.05);小鼠体内平均虫荷和粪便平均EPG随感染尾蚴数量增加而增加(r值分别为0.588和0.533,均P<0.01)。家兔尾蚴感染数量为2条时,其感染率、体内合抱成虫检获率、肝脏虫卵结节率、血检阳性率和粪便孵化阳性率均为40%,除粪便孵化阳性率外(χ^(2)=0.003,P>0.05),其他指标均随感染尾蚴数量的增加趋于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73,4.473,4.473和6.758,P<0.05或P<0.01);随着感染尾蚴数量的增加,家兔体内虫荷增加(r=0.421,P<0.01)。结论感染一对日本血吸虫的小鼠和家兔即可检测到粪便排卵,提示小型适宜哺乳动物宿主传病能力强,应加强监测与控制,消除潜在的传染源隐患。  相似文献   

2.
以20条/只和100条/只剂量的尾蚴感染家兔,并于第9wk用吡喹酮对约半数家兔进行一次性灌胃治疗,依此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用分别定位于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肠道上皮和虫卵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并应用该法分别检测感染家兔血中3类循环抗原、膜相关抗原(MAA),肠相关抗原(G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观察循环抗原滴度水平和日本血吸虫感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用Dot-ELISA法检测3类循环抗原时,20条尾蚴感染组与100条尾蚴感染组家兔不论治疗与否,血中3类循环坑原滴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因此Dot-ELISA法检测循环抗原不适宜于作为日本血吸虫感染度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家兔血清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的血清免疫反应。方法 对不同孕期的怀孕母兔分别感染3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仔兔出生后37-46d后收集母兔和仔兔血清84份,以ELISA检测家兔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10份母兔血清均为阳性(OD=1.42-1.82),74份仔兔血清均为阴性(OD=0.04-0.60);其中怀孕中期感染日本血吸虫母兔所产仔兔(52份)和怀孕晚期感染所产仔兔(22份)血清,OD均值分别为0.19和0.36,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同一怀孕期感染日本血吸虫母兔所产仔兔,检到虫体与未检到虫体血清检测,OD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日本血吸虫经胎盘传播后,所产仔兔在短期内可能产生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宿主的血清免疫反应。方法 5只怀孕晚期母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500条/只,仔兔出生后43d起,每隔2周采集血清1次,至仔兔发育到成兔(出生后13d),然后以ELISA检测仔兔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IgM抗体。结果 60%(12/20)仔兔经胎盘感染日本血吸虫,其中双性感染4只,肝脏均见虫卵结节;单性感染7只,仔兔血清IgM抗体均为阴性(A值为0.02-0.28,阳性对照为0.40-0.57);仔兔血清IgG抗体,肝脏有虫卵结节的5只双性感染仔兔中,1只出生后57d起,2只出生后71d起,1只出生后85d起呈阳性,其余仔兔IgG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经胎盘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其所产仔兔在短期内可产生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免疫耐受性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索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的免疫耐受性.方法对不同孕期的怀孕母兔分别感染3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5天后收集母兔和仔兔血清84份,在检测家兔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抗体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以ELISA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M抗体.结果10份母兔血清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OD=0.82~1.51),74份仔兔血清均为阴性(OD=0.01~0.49);怀孕中期感染日本血吸虫母兔所产仔兔(52份)和怀孕晚期感染所产仔兔(22份)血清,OD均值分别为0.23和0.28,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同一怀孕期感染日本血吸虫母兔所产仔兔血清,OD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经胎盘传播后,所产仔兔在短期内产生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评估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的早期诊断效果。 方法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模型,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及基于该试剂盒所使用的血吸虫天然蛋白抗原X的ELISA法 (抗原X-ELISA法) 检测感染前及感染后第1、2、3、4、5、6周兔血清,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早期诊断效果。 结果  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检测感染前及感染后第1、2周兔血清的阳性率均为0,从感染后第3w开始阳性率均达到100%;抗原X-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前正常兔血清的假阳性率为30.77%,检测感染后第1、2周兔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16.67%,从感染第3周开始阳性率也达到100%。两种方法检测同一时间点兔血清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IHA法)在早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确定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作为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检测用抗原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收集尾蚴 ,制备可溶性尾蚴抗原 (SCA) ,建立应用 SCA为抗原检测家兔血清抗体的 ELISA法 ,并以此法检测 2 8只低度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的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期的血清 ,并与常规 SEA-ELISA法比较。结果 用 SCA检测时 ,感染后 15 d有 2 /2 8只家兔血清开始出现抗 SCA抗体阳性 ,2 0 d已有 2 0只阳性 ,阳性率为 71.4% ,3 0 d 2 8只全部阳性 ,阳性率为10 0 % ,而抗 SEA抗体在感染后 2 0 d开始出现 ,3 4d有 2 1只阳性 ,阳性率为 75 .0 % ,3 7d阳性率为10 0 %。平均出现抗体的时间 SCA-ELISA和 SEA-ELISA分别为 (2 1.2 5± 4.0 7) d和 (3 1.5 0±5 .12 ) d,前者比后者早 10 d。结论 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检测血吸虫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血吸虫循环多糖抗原(CSA)的血清水平与虫负荷和病程的动态关系,我们对日本血吸虫轻感染家兔进行了慢性病期及化疗前后的追踪检测。家兔20只常规经肤接种50条尾蚴,每周耳静脉取血至30周剖杀计虫为动态组;另12只兔同法接种100条尾蚴为化疗组,感染后8周,随机分为全量(120mg/kg)5只,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度家兔血清抗体水平与肝脏病理的变化.方法 1号和2号家兔分别感染600± 10条和1200±1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第70天,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检测抗体水平;显微镜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1号兔和2号兔IHA滴度分别为1:2 560和1:10240;环沉...  相似文献   

1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DNA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核酸检测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日本血吸虫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日本血吸虫的成虫、虫卵、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的肝组织、粪便、外周血清标本中的DNA进行扩增,并将虫卵和粪便的模板DNA倍比稀释后进行扩增,以测定PCR扩增法的敏感性。结果从日本血吸虫的成虫、虫卵、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的肝组织、粪便和外周血清中均扩增到分子量为230bp的阳性条带,扩增产物经测序并在基因库中匹配,证实为日本血吸虫基因中的一个片段,其同源性为98%。其PCR扩增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0.021个虫卵DNA模板即可扩增出该特异性阳性条带。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DNA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能从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DNA,具有潜在的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MPAIA)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的效果。方法用MPAIA测定日本血吸虫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结果用MPAIA检测384例非血吸虫病流行区阴性血清,均为阴性;检测61例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788例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32例晚期血吸虫病人血清其阳性率分别为100%、94.2%、90.6%;检测14例并殖吸虫病人、13例囊虫病人、9例旋毛虫病人血清,均未发现交叉反应。结论MPAIA检测日本血吸虫血清抗体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诊断和现场疫情监测,该方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及虫卵的早期诊断组分抗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寻找具有血吸虫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方法以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和虫卵中的可溶性抗原的成分进行免疫分析.结果可溶性尾蚴抗原(SCA)94、48、41、40 kDa和38 kDa组分抗原最早出现免疫印迹反应,能被感染后2周兔血清所识别,可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识别的SCA 71、23 kDa组分抗原反应最强.可溶性成虫抗原(AW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71、58 kDa,能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所识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270、151、73、69、50 kDa和24 kDa,能被感染后4周兔血清所识别.结论 SCA 94、71、48、41、40、38、23 kDa,AWA 71、58 kDa和SEA 270、151、73、69、50、24 kDa能被急性感染兔血清所识别,是具有潜在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探究炎症调节基因miR?155和miR?146a及炎症相关基因在小鼠血吸虫病及吡喹酮治疗中的表达特征, 为 进一步阐明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方法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动物模 型; 小鼠随机分为4组: 正常组、 感染6周组、 感染12周组和吡喹酮 (PZQ, 300 mg/kg 1次灌胃杀虫治疗) 治疗组。以HE染色 观察肝脏病理变化; 以Real?time PCR检测肝脏miR?155和miR?146a及炎症相关基因TNF?α、 IL?1β和IL?6的mRNA水平。 结果 结果 感染6周组小鼠的肝脏miR?155、miR?146a及TNF?α、 IL?1β和IL?6的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感染12周组 (P<0.05); 与感染12周组小鼠相比, PZQ治疗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反应减轻, 且肝脏miR?155、 miR?146a及TNF?α、 IL?1β 和IL?6的mRNA水平有所升高(P<0.05)。结论 结论 本研究发现miR?155和miR?146a可能与血吸虫病肝脏炎症的发生发展 有关, 并且参与了吡喹酮对炎症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用于疫区现场快速诊断家畜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 方法 设计重组蛋 白G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得到重组蛋白。对重组蛋白G进行胶体金标记并制备金标垫, 分别用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 和重组蛋白G划线, 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采用组装的试纸条检测标准阴、 阳性BALB/c鼠与新西兰大白兔血清, 以及粪 检阴、 阳性的绵羊与水牛血清, 评估其灵敏度和特异度; 利用组装的试纸条检测前后盘吸虫病病牛血清, 评价其交叉反应 性。结果 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蛋白G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重组蛋白G制备的试纸条可用于检测日本 血吸虫感染BALB/c鼠、 新西兰大白兔、 水牛、 绵羊血清抗体。该试纸条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与兔血清的灵敏度、 特 异度均为100%; 检测绵羊血清的灵敏度为100%, 特异度为88.46%; 检测水牛血清的灵敏度为94.44%, 特异度为100%; 其与前后盘吸虫交叉反应率为5.88%。结论 结论 成功研制能检测多种家畜血吸虫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其检测家 畜血吸虫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中核酸的来源,为血吸虫病核酸诊断方法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考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PCR法检测单、双性感染小鼠1w~12w血清中的特异的日本血吸虫DNA片断。结果在单性感染小鼠1w~4w的血清可通过PCR扩增到特异性DNA片段,感染小鼠5w后的血清中则未能测出阳性结果;在双性感染小鼠组中,应用PCR从1w~12w的血清中均可扩增到特异的阳性条带。结论在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小鼠血清中的核酸可能主要来自在体内移行的日本血吸虫童虫及虫体在发育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在感染的急性期和慢性期,血清中的核酸则可能主要来自小鼠体内崩解死亡的虫卵组织。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的组成及免疫反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的组成及其与血吸虫感染兔疗前、疗后配对血清的免疫反应特征。方法采用7cm(pH5~8)的IPG和12%SDS-PAGE对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的组成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并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排泄分泌抗原各蛋白点与疗前、疗后血清的反应性;采用PDQuest8.0图像分析软件对二维图像斑点进行分析,寻找差异反应蛋白点。结果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主要由215个蛋白斑点组成,其中16个斑点大、染色深,可能为高丰度的循环抗原;免疫印迹显示可被感染6周兔血清识别,但不能被治疗12周兔血清识别的蛋白斑点有84个,与感染6周兔血清的反应强度比与治疗12周兔血清的反应强度高2倍的蛋白点有38个。结论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中存在高丰度的能被短程抗体识别的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17.
The IEST using both liver tissue-egg frozen section of mice infected with Schistosoma japonicum and adult worm frozen sectio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TEFS-IEST and AWFS-IEST)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dynamics of specific antibodies in sera from rabbits infected with unisexual and bisexual cercariae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Both peaks of specific antibodies appeared at the 10th week after infection. The levels of specific antibodies were much higher in bisexual infection than in unisexual infection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infection. The levels of anti-egg antibodi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anti-adult worm antibodies. The serological reactivity of egg antige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dult worm antigen. TEFS-IEST shows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an AWFS-IEST and DGS-COPT for the diagnosis of schistosomiasis.  相似文献   

18.
单性和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兔特异性抗体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鼠肝组织内虫卵及血吸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试验(TEFS-IEST及AWFS-IEST)均能显示单性和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特异性抗体的动态,滴度高峰均在感染后10wk。特异性抗体水平与感染度及感染期密切相关,抗虫卵抗体水平高于抗成虫者,双性感染抗体水平高于单性感染者,TEFS-IEST的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AWFS-IEST及双面胶纸条法环卵沉淀试验。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血清中CAb CAg及CIC水平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感染10条与50条单、双性血吸虫的4组家兔,在感染后2—18wk,连续检测了血吸虫CAb、CAg及CIC水平,并与正常对照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Ag在感染早期显示高水平,CAb在感染中期呈现明显高峰,而CIC在感染后期也有较高水平.阐明了血吸虫感染宿主血清中CAb、CAg和CIC水平的消长规律,也提示了感染宿主CAb、CAg及CIC水平与感染度和单、双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病宿主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29细胞杀伤法,对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和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wk、16wk及杀虫后8wk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能力和血清TNF活性测定。晚血患者PBMC的TNF诱生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而血清中TNF活性明显增高(P<0.01)。感染8wk和16wk兔PBMC的TNF诱生能力较正常兔显著增高,尤以感染8wk时为甚,血清TNF活性亦相应增高(P<0.01);在杀虫治疗后8wk,其PBMC的TNF诱生能力和血清TNF活性均降至正常。晚血患者血清TNF活性的增高可能参与肝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