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为94.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缓患者反复发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3.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新组 2 1例 ,给予康复新液 50ml稀释混合成 1 0 0ml灌肠液保留灌肠。对照组 1 0例 ,用云南白药 1 .0g ,锡类散 1 .0g混合成 1 0 0ml灌肠液保留灌肠 ,每天 2次。治疗 6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康复新组显效率 62 .5 % ,总有效率 95 .2 % ;对照组显效率 2 0 % ,总有效率 80 .0 % ,康复新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药物保留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和精神因素有关。病程和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慢,易复发,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药物保留灌肠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其目的是利用肠粘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但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时如果肠腔不清洁,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为促进药物充分吸收,我科对20例患者在药物保留灌肠前先行清洁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保留灌肠药液温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药液温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渍疡性结肠炎需实施保留灌肠的病人,A组采用37℃灌肠药液,B组采用40℃灌肠药液.观察灌肠时有无胀、痛及立即便意感.并于4周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A组病人于灌肠时无局部灼热感.立即有便意者2例;B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灼热感,立即有便意者12例;纤维结肠镜提示:A组痊愈者4例,好转14例.而B组好转仅5例.[结论]37℃灌肠液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保留灌肠,对肠黏膜刺激性小,肠腔内保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药液温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溃疡性结肠炎需实施保留灌肠的病人,A组采用37℃灌肠药液,B组采用40℃灌肠药液,观察灌肠时有无胀、痛及立即便意感,并于4周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A组病人于灌肠时无局部灼热感,立即有便意者2例;B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灼热感,立即有便意者12例;纤维结肠镜提示:A组痊愈者4例,好转14例,而B组好转仅5例。[结论]37℃灌肠液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保留灌肠,对肠黏膜刺激性小,肠腔内保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方法灌肠)和对照组(传统方法灌肠)各60例,比较两组药物在肠内的保留时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溃疡面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疗效也优于后者;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镜检溃疡面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改良方法灌肠使灌肠液顺应人体解剖特点,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利于肠黏膜的愈合,明显提高了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85例分为药物保留灌肠组和口服药物组 ,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9.
选择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A组(10例)采用37℃灌肠药液,B组(10例)采用40℃灌肠药液,结果:A组患者于灌肠时无局部灼热感,立即便意者1例;B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灼热感,立即便意者6例。纤维结肠镜示,A组痊愈者2例,好转7例,而B组好转仅3例。 相似文献
10.
保留灌肠药液温度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选择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A组(10例)采用37℃灌肠药液,B组(10例)采用40℃灌肠药液,结果:A组患者于灌肠时无局部灼热感,立即便意者1例;B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灼热感,立即便意者6例,纤维结肠镜示,A组痊愈者2例,好转7例,而B组好转仅3例。 相似文献
11.
A simple modification of a caulking gun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high-viscosity barium during small-bowel enteroclysis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易患因素、体征、结肠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87.3%(55/63);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下腹痛以及便血;易患因素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人群;内镜分型均为非坏疽性,未发现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内镜下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分界较明显,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红斑,点状糜烂及浅溃疡,多呈纵行或不规则形.2周后59例复查结肠镜患者病变54例(91.5%)痊愈;5例(5/59,8.5%)患者病变明显减轻,有黏膜红斑,轻度充血、水肿;2例(3.1%)出现肠腔局部狭窄4例肠镜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症状缓解,未复查肠镜;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下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组采用先开塞露灌肠.再进行药物保留灌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可延长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组采用先开塞露灌肠,再进行药物保留灌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可延长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结肠镜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及结肠镜特征.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有相关基础疾病,女性多于男性(2.5%vs 1.4%,P<0.05),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便血及腹泻.结肠镜检查:结肠脾曲、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最容易受累.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分界清楚,表现为黏膜苍白水肿、瘀斑、黏膜下出血、糜烂以及溃疡.多表现为一过性,若能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具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便血、腹泻,应考虑可能合并缺血性结肠炎,及时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和易患因素。方法 6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50例(年龄≥60岁)和对照组14例(年龄<60岁)。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多数患者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三联征,两组腹痛、血便、腹泻症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②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两组间病变部位比较无显著差异;③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患者,多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④老年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老年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便血、腹泻;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左半结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是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好发因素。贫血、低白蛋白血症是缺血性结肠炎重要的危险因素。CRP增高提示炎症反应也可能是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以减少该病的误诊和漏诊.方法 收集2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症状出现后近期内行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2、3周内复查结肠镜,部分病例在痛变肠段再次病检,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内镜下特点、病理改变.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大多数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及腹部手术史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及腹泻、腹胀等.内镜下突出特点是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变部位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病理改变非特异性.B超可见肠壁增厚,彩色多普勒可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的情况、血流量.结论 对伴基础疾病或存在诱因的中老年患者,剧烈左下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早期和动态的结肠镜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钡剂结肠造影、腹部CT等是比较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IC病情预后与患者的年龄、伴随疾病、病变程度及是否早期诊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溶液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充分肠道清洁后,患者行磁共振小肠造影前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2000 m L,肌内注射山莨菪碱。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图像质量和小肠扩张效果。结果本组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100.0%。2例出现轻度恶心。结论在充分肠道清洁后,行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前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可使小肠充分扩张,使造影图像达到满意的成像效果,从而提高小肠病变的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9.
The timing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as well as the optimal method of radiologic investigation for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open loop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has chang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role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enteroclysis i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The technique of examination is described
and an overview 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imaging controversy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兴城矿泉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的适宜温度。方法1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5组进行对比观察,5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分期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了25℃、30℃、35℃、40℃及45℃5个温度条件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兴城矿泉浴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重点关节运动计分、ADL能力评分、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及双手握力等康复指标的变化。结果水温25℃矿泉浴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重点关节运动计分、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4项康复指标数值增加(P<0.05)。水温30℃矿泉浴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重点关节运动计分、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4项指标数值增加(P>0.05)。水温35℃矿泉浴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重点关节运动计分、晨僵时间4项指标数值下降(P>0.05)。水温40℃、45℃矿泉浴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重点关节运动计分及晨僵时间4项指标数值下降(P<0.05)。结论水温25~45℃范围内,矿泉浴时水温愈高,其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晨僵和增加关节活动度的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