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1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92例健康人的TBA血清含量. 结果 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急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有显著性差异,而急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炎后肝硬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肝炎血清TBA与ALT 及ALB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升高,其上升幅度对判断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38例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46例,B级48例,C级44例)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肝功能、凝血功能和96例青年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 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各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TBA水平随Child-Pugh分级而递增;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与Alb呈负相关,与ALT、TbiL、PT呈正相关;死亡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64例老年肝炎肝硬化好转患者血清TBA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低(P<0.001).老年肝炎肝硬化组和青年肝炎肝硬化组比较,血清TB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的监测,对了解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和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水平在对肝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疾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0例正常对照组及240例肝病患者的TBA,PA,CHE水平,其中急性肝炎90例,轻度慢性肝炎43例,中度慢性肝炎25例,重度慢性肝炎32例,肝硬化代偿期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28例,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肝硬化失代偿期、重度慢性肝炎较为明显,肝硬化代偿期和急性肝炎次之(P<0.05)。结论TBA可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PA,CHE的变化可反映各型肝炎早期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对肝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小平 《九江医学》2004,19(1):16-17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比色法检测 347例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肝癌的TBA、A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慢性乙肝轻度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各肝病间比较 ,肝硬化与肝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慢性乙肝重度与肝硬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各肝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患者中肝功能判定、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38例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作对比分析。结果各疾病组血清PA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急性肝炎组65.2%病例PA值下降,而白蛋白仅4.34%病例下降,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原发性肝癌组的PA和ALB的阳性率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比ALB能更灵敏、快速地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血清胆汁酸、胆碱酯酶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健康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人群血清中TBA、CHE、ALT、AST、TBIL、ALP和GGT.结果:各肝病组血清TBA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以急性肝炎最高,肝硬化次之,即急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另外,慢性肝病组血清TBA异常率显著高于常规肝功指标(P<0.01);血清CHE测定中,肝病组CHE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其活性依次为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癌<急性肝炎,且除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与其余肝病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对各类肝病特别是慢性肝损害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循环酶法检204列住院肝病患者及90例正常对照血清TBA含量,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 结果各肝病组与正常对照比较,血清TB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尤其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度、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升高显著,异常率为100%,明显高于其它生化指标. 结论血清TBA是一项敏感的肝功能指标,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对肝病的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及病情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航 《吉林医学》2013,34(3):420
目的:观察分析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肝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受检者80例,设为对照组,皆进行血清总胆汁酸(TAB)水平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并对观察组中急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TAB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肝病患者血清中TBA水平能够有助于早期筛查肝病。  相似文献   

9.
田斌 《当代医学》2011,17(18):92-9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TBA采用酶比色法,对正常对照组、肝病患者(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进行血清TBA测定。结果各类肝病患者的TB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TBA测定在肝病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出率。方法:AF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不同临床类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AFP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原发性肝癌88.2%;肝炎肝硬化29.0%;亚急性重型20.8%;急性重型18.2%;慢性重型肝炎13.3%;慢性肝炎重度11.5%:慢性肝炎中度2.3%;慢性肝炎轻度2.2%。64.7%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大于400μg/ml,与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1.8%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在正常范围。25.8%肝硬化患者血清AFP低浓度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癌、病毒性肝炎都能检测到AFP升高,但血清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健康者及336例肝病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统一检测血清TBA,ALT,AST及TBIL。结果健康对照组TBA平均(4.2±3.1)μmol/L;各型肝病组TB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非肝病组(P<0.01);急性肝炎组及药物性肝病组TBA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组(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几乎平行升高;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TBA阳性率分别为85.3%和83.3%,显著高于ALT,AST及TBIL,但与ALT,AST及TBIL不完全平行,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时ALT,AST及TBIL升高而TBA反而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TBA测定对于急性肝炎及药物性肝病患者具有高度灵敏性,对ALT,AST及TBIL正常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但单独应用对判断病情有一定的局限性,与ALT,AST及TBIL联合检测能全面反映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血脂变化规律.方法 检测260例肝病患者与57例健康对照者的TG、TC、HDL-C、LDL-C.结果 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组、轻度慢性肝炎组、中度慢性肝炎组、重度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之间TG、TC、HDL-C、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轻度慢性肝炎组TG、TC、HDL-C、LDL-C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慢性肝炎组、重度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TG、TC、HDL-C、LDL-C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慢性肝炎组、重度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之间T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C、HDL-C、LDL-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常合并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且不同肝病的血脂代谢紊乱程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TBA及白蛋白(A)、总胆红素(TB IL)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A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PAB、TBA异常率均高于同组A和TB IL的异常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B和TBA有助于评估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及前白蛋白(PA)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AU-400生化分析仪,对62例健康人和各种肝病患者268例检测TBA、CHE及PA,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各种肝病患者血清TBA与对照组相比,除轻度慢性肝炎外,其它各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CHE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组和肝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中、重度组及肝炎后肝硬化组,其含量明显降低(P<0.01);PA 与对照组比较,除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肝炎轻度组,其它各组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血清TBA、CHE及PA是反映肝脏损害程度的较敏感指标,将其综合评价可提高诊断率,且对肝病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延边地区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肝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延边地区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降低乙肝终末期肝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2015年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的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癌患者共212例,按照2010年《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慢性乙肝肝炎组、乙肝肝硬化组、乙肝肝癌组;其中慢性乙肝肝炎组88例、乙肝肝硬化组71例、乙肝肝癌组53例。结果:肝癌组患者的诊断年龄明显高于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肝癌组中具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多于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2,P=0.007,P<0.01);肝癌组中具有原发性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多于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9、8.073,P=0.00、0.004,P<0.01);肝炎组患者PLT计数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ALT值在肝癌组和肝硬化组低于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1,P=0.033,P<0.05);肝癌组患者的AFP明显高于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09、0.011,P<0.01、P<0.05);肝癌组患者的BMI值<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4,P<0.05、P<0.05);肝炎组患者的病毒载量高于肝硬化组和肝癌组(P=0.02、0.00,P<0.05、P<0.01);肝癌组HBe Ag阳性患者所占比例低于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9,P=0.02,P<0.05);肝癌组中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少于肝硬化组和肝炎组(χ2=5.8、7.383,P=0.016、0.007,P<0.01);肝癌组有饮酒史患者多于肝炎组及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876,P=0.016、0.027,P<0.05);肝癌组吸烟的患者多于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6、8.422,P=0.001、0.004,P<0.01);肝癌组饮用咖啡者明显少于肝炎组及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9.011,P=0.001、0.003,P<0.05、P<0.01)。结论:延边地区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的发生与乙肝患者年龄、感染时间、HCC家族史、血小板计数、ALT、AFP、长期饮酒、吸烟有关,同时伴有糖尿病和未规范系统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发生肝癌的另一种危险因素,而饮用咖啡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TBA、清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A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这种差异随肝病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B、TBA有助于发现肝功能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7.
杨霞  单大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174-2174,2188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PAB)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PAB,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11A)。结果急性乙肝、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性乙肝组患者血清PAB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重型乙肝组PAB降低最为明显,与急性乙肝、慢性乙肝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重型肝炎=肝硬化死亡组的PTA值、血清PA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AB值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PAB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98例肝病患者和55例正常对照血清FN水平,并与ALT、AST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Fn水平高于正常对照;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FN水平均低于正常,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急性肝炎组血清FN水平与ALT、AST水平呈显著相关(r=-0.259,P<0.05),后三种类型肝病血清FN的水平与ALT、AS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51、-0.467、-0.451,均为P<0.001).结论 血清FN水平能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检测血清FN对肝病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慢性乙型肝炎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白酶时间(TT)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慢性轻度肝炎的PT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中度肝炎和肝硬化的PT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性肝炎P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轻度和中度性肝炎的APTT,FIB,TT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的APTT、FIB、TT,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和重型肝炎的APTT、FIB、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上结果能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对肝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通过对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进行检测,为进一步探讨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结果 急性肝炎组患者的IgM水平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另外,慢性肝炎组患者的IgM、Ig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IgM、Ig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肝病中可以作为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之一,对于肝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