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是国内发病率及死亡率都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约7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晚期肝癌的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2008年国内批准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靶向药物,开启靶向治疗时代,然而疗效不尽人意,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延长了近3个月,客观缓解率仅为2%。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快速发展,晚期肝癌治疗迎来免疫新纪元。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上公布了IMbrave150研究,探索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索拉非尼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发现中位生存期延长近6个月,且亚组分析发现中国人群中位生存期达到24个月,延长近13个月。2020年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被国内外各大指南列为一线推荐。IMbrave150研究拉开了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序幕,同时也推动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开启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探索的新征程。本文旨在探讨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应用范围、不良反应、发展趋势及挑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及对肝癌免疫微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导向的新型系统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除此之外还有免疫治疗方法如肿瘤疫苗、溶瘤病毒、细胞因子等传统免疫方法也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一定作用。而基于当前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肝癌的免疫治疗更多强调联合治疗,目前免疫联合治疗的方向主要有: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联合放化疗、免疫检查点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等。对于肝癌的免疫治疗呈现了多方案的局面。因此,本文就肝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前景进行综述,以期助于临床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转移性或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一线治疗或治疗后出现进展的患者。通过联合治疗提高疗效已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对于没有驱动基因突变或对靶向治疗无效的患者,这种探索尤为迫切。有证据表明促血管生成因子具有免疫抑制活性,这使得研究人员开始评估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协同作用。本文就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020年新增病例数108.9万例,居第5位,死亡约76.9万例,居第4位,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占全球40%以上。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低,以往单纯化疗中位生存期不超过1年。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改变了晚期胃癌系统治疗的格局,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突破治疗瓶颈,线数前移逐渐成为一线标准治疗药物。随着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各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推陈出新或联合靶向治疗、化疗的新模式不断探索,是当前胃癌领域的研究热点。全文回顾了当前晚期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归纳总结了当前免疫治疗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临床决策和未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21年胃癌药物治疗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免疫和靶向治疗取得诸多进展.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正在不断优化之中,免疫耐药后的治疗和二线后治疗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胃癌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亦继续往前推进,作为研究也处热烈探讨中.此外,胃癌的新药研发层出不穷,新型药物不断涌现,包括抗体偶联药物、双特...  相似文献   

6.
上皮性卵巢癌目前治疗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大多数患者不可避免会复发。近年来,靶向治疗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多线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多项研究提示以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为主的靶向药物用于维持治疗能显著性延缓复发并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此外,用于多线治疗后复发患者的单药治疗也初显疗效。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效果有限,但联合其他靶向或化疗药物可不同程度提高免疫活性。全文主要针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这些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免疫系统与血管生成系统相互作用可以增加抗肿瘤活性。例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AD)批准阿维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用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尽管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肾癌治疗方面取得了不错成果,但同时也加重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虽然大多数患者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间歇期出现了与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但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并未加重与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而是与抗血管生成药的毒性反应有关。因此,本文旨在总结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肾癌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癌常常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疾病发现时常常已经丧失手术机会,全身治疗效果相对不理想。直到2015年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临床研究陆续公布结果,为肝癌治疗开辟了新的方法,Nivolumab及Pembrolizumab相继获批用于肝癌二线治疗,免疫联合治疗在各临床研究中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免疫治疗过程中也出现超进展、免疫耐受等棘手问题,本文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种类及免疫联合治疗等角度介绍了原发性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原发性肝细胞癌免疫疗法在免疫治疗的超进展、冷热肿瘤转换以及效果预测等方面的潜在挑战。  相似文献   

9.
胆道系统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预后很差。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治疗以姑息性化疗为主。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治疗靶点被识别,迅速改变了胆系肿瘤治疗现状。10%~20%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存在FGFR融合和IDH1/2突变。此外,其他通路的研究也在进行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免疫、靶向联合化疗方案相关临床研究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此,本文概述了晚期胆系肿瘤的治疗现状,详细讨论其在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方面的临床进展以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0.
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高复发风险使得患者长期生存面临挑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使得许多恶性肿瘤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晚期的一线治疗,但其在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描述尚不多见。早期的临床试验已经初步证实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益处,进一步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相关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是病死率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且进展迅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常规化疗、放疗效果 不佳,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0%。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精准治疗的热门方向,主要包括过继性细胞治疗、肿瘤疫苗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基因指导下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是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法。在众多致病因素中,KRAS突变 是胰腺癌发生发展和耐药的主要驱动因素,接近90%的胰腺癌患者存在KRAS突变,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针对KRAS突变 的靶向药物或者免疫治疗获得大样本临床研究阳性数据。近几年随着免疫学机制和免疫治疗基础研究的深入,针对KRAS突变 的个体化免疫治疗获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包括TIL、TCR-T、CAR-T、个体化肿瘤疫苗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本文就近几年 针对KRAS突变的个体化免疫治疗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郭帅  马锐 《现代肿瘤医学》2019,(18):3333-3337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肺鳞癌(squamous-cell lung cancer,SQCLC)为一种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肺鳞癌的靶向药物与免疫制剂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及临床试验,EGFR单克隆抗体、VEGFR的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多种药物已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对晚期肺鳞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行系统性的阐述,通过分析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取得的实质性研究成果,探讨目前临床上晚期肺鳞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辉  施俊 《现代肿瘤医学》2021,(23):4226-4229
目前,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仍以化疗为主,但其效果并不让人满意,近年来,出现了新的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如三氟吡啶/替普拉西酯、FLOT化疗方案等。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在胃癌的治疗中被证明有效,如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抗VEGFR-2抗体雷莫芦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法替尼等。免疫治疗也是胃癌综合治疗的热点之一,主要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单抗、派姆单抗等。新药物的出现给晚期胃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将对目前晚期胃癌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庄蕾  盛李明  杜向慧 《肿瘤学杂志》2022,28(11):902-907
摘 要: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使食管癌的治疗步入了新的阶段。既往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晚期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放射治疗相结合可更好地发挥局部治疗作用,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围手术期、局部晚期和晚期食管癌的各项临床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全文对近年来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晚期胃癌预后较差,传统化疗疗效有限,未能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改变晚期胃癌治疗格局,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及化疗已分别成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或阳性晚期胃癌一线治疗选择,其他免疫检查点分子抑制剂和癌症疫苗、过继性细胞输注等疗法的研究均在进行中。如何通过生物标志物筛选免疫治疗最佳获益人群,是近期研究热点。除肿瘤突变负荷、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微卫星不稳定性等,新兴标志物如循环肿瘤DNA、肠道微生物组学和细胞因子等均值得关注。本文就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马迪  李琳 《癌症进展》2021,19(10):991-996
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世界首位,传统放化疗的有效率十分有限,靶向治疗普遍存在耐药问题.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主的肿瘤免疫治疗在抗肿瘤治疗领域发展迅速.其中,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为代表的ICI在晚期肺癌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并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格局.如何更加精准地使用免疫治疗、选择真正可能获益的患者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进行探索,本文对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旨在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系统和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以及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疗效仍待进一步提高,而联合治疗是当前研究热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广泛,不仅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还能使血管正常化,调节肿瘤微环境,从而与其他抗肿瘤治疗方式协同增效,共同抑制肿瘤生...  相似文献   

18.
免疫检查点的研究在近几年实现突破性进展,PD-1/PD-L1信号通路与免疫逃逸机制密切相关,针对阻断PD-1/PD-L1 通路免疫检查点的治疗在肺癌中取得明显效果。从Checkmate-017、Checkmate-057研究到KEYNOTE-010研究和OAK研究,逐 步奠定了PD1/PD-L1抑制剂作为化疗失败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的地位;PD-1/PD-L1抑制剂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放疗、 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其他免疫治疗等方式,在肺癌综合治疗中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带来了肺癌治 疗模式的改变,也对肿瘤疗效评价模式、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带来挑战。另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也有力地推动了精 准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晚期胃癌治疗方法有限,预后较差。2017 年,针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晚期胃癌治疗,提示胃癌免疫治疗时代已经到来。然而,相对于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尚未获批用于胃癌一、二线治疗。目前,大量胃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其模式还在进一步优化,包括免疫联合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其他免疫治疗及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等,同时寻找合适的肿瘤标志物,筛选优势人群用于胃癌精准免疫治疗。本文着重讨论晚期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以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晚期NSCLC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仍然较低。免疫治疗主要通过特异性地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来杀伤肿瘤细胞。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原特异性肿瘤疫苗等为代表的多种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在近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从而使得NSCLC的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免疫治疗将成为NSCLC重要的治疗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