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首次化疗后给药,剂量15mg/kg,1次/3周,每次间隔3~5d再给药,共治疗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康莱特注射液,200mL/次,1次/d,连续滴注21d,21d为1个周期,1个周期结束后间隔3~5d进入下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和糖类抗原125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8+、CD3+、CD4+和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25水平、CD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来那度胺胶囊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予以5 mg·kg-1贝伐珠单抗,每2周1次,静脉输注+来那度胺每次25 mg·d-1,qd,口服,第1~21天。所有患者每个周期均为28 d,均治疗至疾病进展。评价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9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7.93%(11例/29例),疾病控制率为93.10%(27例/29例),平均用药疗程为6.25个周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68个月。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血液系统损害、肾功能损伤和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来那度胺胶囊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患者均可耐受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在化疗结束后第2天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5 mg/(kg·d),持续时间90 min以上,1次/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华蟾素胶囊,0.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8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细胞因子水平、肿瘤标志物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RR)为37.84%,临床获益率(CBR)为70.27%,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54.05%、89.1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生存质量改善率为72.97%,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1.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子因子-β1(TGF-β1)、骨桥蛋白(OP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199(CA19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尚丽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6):117-119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80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进行一线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肿瘤标志物(癌抗原、多肽特异性抗原、癌胚抗原)水平及无疾病进展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57.50%、疾病控制率85.00%均高于对照组的35.00%、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20.00%、蛋白尿发生率15.00%均高于对照组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癌抗原125(36.50±10.50)KU/L、多肽特异性抗原(132.80±80.50)U/L、癌胚抗原(18.13±8.80)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55.30±11.20)KU/L、(278.30±90.60)U/L、(33.90±9.50)μg/L,无疾病进展时间(10.30±1.5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6...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53例,其中试验组27例,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及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伊立替康及卡培他滨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近期疗效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CR+PR(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4.15%,21.91%, P>0.05),疾病控制率(CR+PR+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30%,61.24%,P<0.05)。远期疗效比较,两组TTP分别为10.3个月、6.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2个月、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没有差异,但试验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7%,表现为舒张压升高,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及卡培他滨方案较单纯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且疾病控制率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 Bev)联合化疗治疗复治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Bev联合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的mCRC 60例。采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版评价疗效, 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60例mCRC,9例部分缓解(PR),36例稳定(SD),客观缓解率(ORR)为15%,疾病控制率(DCR)为75.0%。二线治疗的39例中PR 5例,SD 23例,ORR 12.8%,DCR 71.8%。三线治疗的28例中PR 4例,SD 16例,ORR 14.3%,DCR 71.4%。三线以上治疗的9例中PR 0例,SD 6例,DCR 66.7%。二线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总生存(mOS)分别为3.4月和10.2月;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的mPFS分别为4.8月和2.8月,mOS分别为9.4月和10.9月。Bev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蛋白尿、出血、高血压,均为1~2级。结论:Bev联合化疗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mCRC展现了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获益,且在初次Bev治疗进展后更改化疗方案继续使用Bev仍可临床获益。多线及后线应用Bev联合化疗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可耐受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种危险因素可使其发生风险增加,临床中应注意对高危患者的识别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35):4995-4997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LMs)的疗效及肝脏毒性反应。方法:12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54例)和联合组(72例)。化疗组患者使用FOLFOXIRI化疗方案:伊立替康165 mg/m2+奥沙利铂85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氟尿嘧啶2 g;联合组患者在FOLFOXIRI方案基础上于化疗前1天加用5 mg/kg贝伐珠单抗。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学应答、生存率及化疗引起的肝脏毒性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病理学完全应答率、肿瘤消退等级(TRG)4~5、患者比例、肿瘤坏死率≥50%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患者TRG 4~5、TRG 1~3生存率显著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肝脏实质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病理学应答和CLMs的坏死程度,且不会增加肝脏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各种不良反应的总体风险。方法 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CBM以及万方数据库,纳入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n=3 493),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1 889例,单纯化疗组患者1 604 例。比较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mCRC患者患高血压(RR=3.93,P<0.001)、蛋白尿(RR=3.76,P=0.009)、胃肠穿孔和瘘管(RR=4.10,P=0.02)、3~4级的出血(RR=1.94,P=0.01)和血栓栓塞(RR=1.33,P=0.008)的危险性增高;肺栓塞(RR=0.78,P=0.44)、中性粒细胞减少(RR=1.15,P=0.14)和腹泻(RR=1.17,P=0.09)等风险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别。所有3~4级的不良反应(RR=1.16,P<0.001)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轻度增加。两组mCRC患者中治疗相关的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RR=1.09,P=0.74),贝伐珠单抗治疗组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RR=1.25,P=0.003)的风险更高。结论 与单纯接受化疗相比,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mCRC患者出现高血压、蛋白尿、胃肠穿孔、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危险性更高,但并未增加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