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卫华 《北方药学》2015,(1):186-186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肢周径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2周后观察组膝上10cm周径及膝下10cm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满意度及治疗前后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0%,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3例(56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27例(29髋)和低分子肝素组26例(27髋)。利伐沙班组术后每天予利伐沙班片10mg口服,持续2周;低分子肝素组每天予低分子肝素钠4100IU皮下注射,持续2周;治疗2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状况,同时检测手术前后APTT、PT、PLT的各项指标并记录手术后的引流量。结果利伐沙班组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1例(3.7%),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4例(1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14d的APTT、PT、PL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肺动脉栓塞事件或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汪祺  付伟标  李云 《上海医药》2016,(11):32-35
目的:探讨活络骨康丸联合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9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用活络骨康丸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仅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HCT、E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这些指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PLT、PT、APTT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围术期出血量与引流量治疗前后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骨康丸联合利伐沙班可显著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稍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1例85髋,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41例43髋)和低分子肝素组(40例42髋)。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分子肝素钠4100IU/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mg/d口服,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APTT、PT、PLT各项指标和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12.5%),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9%),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预防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钠皮下注射,给予观察组利伐沙班口服,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两组术后d3、d10的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0mg/d;低分子肝素组肌注低分子肝素钠,4100IU/d.记录并比较凝血指标、DVT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PLT和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形成DVT发生率5.0%,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10.0%(P<0.05).结论:就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而言,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总体疗效相当,能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郑鹏  蒋冬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9):2841-2842,2872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6h给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每天1次,给药14天,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未给予该药物治疗;术后14天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使用利伐沙班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和2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伤口引流量分别为(375.2±22.3)ml和(393.5±25.1)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利伐沙班预防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高(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22.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区别(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有一定的临床成效,但利伐沙班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配合利伐沙班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将9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治疗组口服利伐沙班后配合口服桃红四物汤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预防性治疗。结果治疗组DVT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利伐沙班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高凝、高黏状态,可以更有效降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5 m L溶于0.9%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患肢膝上差、膝下差、静脉血流速度、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膝上差、膝下差、FIB均显著降低,患侧血流速度、APTT、PT、TT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THR)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取80例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T,APTT及P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IB,D-D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泌尿感染、术后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THR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的依从性,改善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邓平征  陶丽娟  周龙殿 《药品评价》2023,(10):1236-1238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采用自制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利伐沙班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自制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1 d纤维蛋白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及D-二聚体(D-D)水平均比术前高,观察组术后7 d及术后14 d的D-D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术后14 d时,两组PT及AP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asmussen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采用自制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风险,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0例,利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患肢与健侧周径差值、血清炎性因子及凝血指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患肢与健侧周径差值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凝血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值得在临床中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5年4月,80例患者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依据术后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应用利伐沙班。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0.0%,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2.5%,满意度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使用利伐沙班,可以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提高预后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赵伯贤  张健  潘杰  魏强  魏锋 《江苏医药》2021,47(7):677-680
目的 观察溶栓疗法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PICC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溶栓+利伐沙班治疗(治疗组,40例)和单纯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凝血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D-D和纤维蛋白原均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延长,肘上、下各15 cm处患肢与健侧周径差值均降低;治疗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 vs.81.25%)(P<0.05).治疗期间,两组出血、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和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纯溶栓治疗比较,溶栓疗法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肿瘤患者PICC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更好,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师永祥 《海峡药学》2012,24(8):98-100
目的观察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0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每组各88例。在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口服利伐沙班(1日10mg)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日100Axa IC.U.kg-1)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8.0%和18.2%,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相近(P>0.05),两组均无严重大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疗效可靠,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相当,口服治疗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02月—2011年05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100例,术前68 h给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d,连续14 d;低分子肝素组100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1次/d皮下注射,连续14 d。术后14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两组用药期间有无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6%,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10%(P<0.05),两组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利伐沙班较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二者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对比抗凝血药物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长垣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5月入院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实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观察组口服利伐沙班,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静脉再通率、凝血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利伐沙班治疗后皮肤色泽、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与阿司匹林相比明显改善(P<0.05);利伐沙班治疗后静脉再通率与阿司匹林相比趋于正常水平(P<0.05);利伐沙班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抗凝药物利伐沙班不良反应率为3.64%,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率为5.46%,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者安全性良好。结论 与阿司匹林相比利伐沙班可以高效预防深静脉血栓,显著降低凝血功能指标和静脉再通率,抑制血液凝滞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23):3247-3250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行TH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 L,qd;观察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qd。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血肿、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TT、D-D水平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ib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VT、PE发生率分别为8.00%、7.50%,与对照组的12.00%、4.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298.31±52.18)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40±54.2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肿及胃肠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凝血状态,预防THA后DVT的形成;利伐沙班还能缩短患者疼痛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