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活体小动物内窥镜进行原位注射人源性结肠癌细胞系建立原位结直肠癌模型的技术方法。方法:6~8周龄BALB/c雌性裸鼠20只,异氟醚气体持续麻醉,通过小动物结肠镜的引导,使用30G注射针将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注射到裸鼠肠黏膜下,在肿瘤细胞注射3、7、10、15天进行小鼠内窥镜检查,观察裸鼠结直肠的成瘤情况。结果:利用小动物内窥镜行黏膜注射肿瘤细胞建立结直肠癌模型的技术成功率达100%。在注射肿瘤细胞时未出现穿孔,在小鼠内窥镜第7天随访时有1例裸鼠在肠镜通过肿瘤时出现肠壁穿孔。本研究中,没有出现因内窥镜注射导致的裸鼠死亡,所有19例存活裸鼠在第15天随访时均形成原位结直肠肿瘤,使用该方法建立裸鼠原位结直肠癌的建模成功率为95%。结论:通过小鼠内窥镜引导行肠黏膜下注射肿瘤细胞建立结直肠癌原位模型是一项快速而且有效的建模技术,该模型可更好地用于药物检测、基因功能评估和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镜引导下置入肠管支架辅助治疗结肠癌并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7例左侧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对其中25例Ⅱ~Ⅲ期患者先行肠管支架置入解除梗阻,后择期行I期根治性结肠癌切除吻合术,对22例Ⅳ期患者置入永久性支架并局部穿刺予氟尿嘧啶缓释剂姑息疗法,观察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及序贯治疗效果。结果 (1)支架一次性置入成功率为95.7%,置入后4~6h肠梗阻症状解除;(2)择期手术组I期结肠癌根治术成功率为100%,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4.0%);(3)姑息治疗组置入支架后出现再次梗阻2例(9.1%),支架位移1例(4.5%),平均生存时间为(8.2±2.5)个月。结论肠镜引导下置入肠管支架治疗结肠癌性梗阻无需造瘘便能迅速改善肠梗阻症状,为择期手术者降低根治术并发症争取了先机;对姑息治疗者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非血管性空腔脏器狭窄,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非血管性空腔脏器狭窄行自膨式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并通过多种分析来评价本治疗的疗效.结果自膨式金属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食管良、恶性狭窄病例行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吞咽困难明显好转,由术前的Ⅱ-Ⅲ级改善为0级,胆道的恶性狭窄病人术后,黄疸症状逐渐减退.食欲增加.胆红素水平下降,平均生存时间为9.5个月.大气管狭窄病人,放置气管支架后,病人通气情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自嘭式金属内支架用于非血管性空腔脏器狭窄病人,是一种疗效明显、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组织裸小鼠脑内移植及其MR显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RJ  Diao Y  Huang Q  Shen JK  Lan Q 《癌症》2007,26(9):937-941
背景与目的:文献报道的胶质瘤动物原位移植模型,大多数是将细胞悬液立体定向接种于鼠脑内,操作繁杂,耗时长,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批量实验.本研究接种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组织于裸小鼠脑内,探讨建立人脑胶质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及其MR活体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在套管针内,置入位于裸小鼠皮下生长的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组织2 mm3,经微型颅钻钻颅孔后经套管针推入裸小鼠右尾状核内,第30天在配有小鼠专用micro-23微线圈的1.5T MR机上进行头颅扫描和专用软件测量显像的肿瘤体积.继而取全脑作连续冰冻切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病理特征,在体视显微镜目镜下用测微尺测量肿瘤.然后将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荷瘤鼠活体MR显像计算肿瘤体积的可行性.结果:经MR扫描的15只颅内接种肿瘤的小鼠,有14只的尾状核区域见到肿瘤显像;在脑切片上,与MR像相同部位见到了肿瘤组织.经脑切片测得的肿瘤体积[(23.19±10.18)mm3]和经MRI测得的肿瘤体积[(23.45±11.64)m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模型制作成功率为93%(14/15),肿瘤模型MR显像成功率为100%(14/14).结论:经套管针定量植入胶质瘤组织于裸小鼠尾状核,制作可移植性裸小鼠人脑胶质瘤原位模型,具有操作便捷、省时、便于批量制作、致瘤率高等优点.配有小鼠专用微型线圈的1.5T MR机可用于荷瘤裸小鼠的头颅成像、在活体上对移植瘤进行定位和体积测量等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携带sTie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研究其抑制结肠癌细胞成瘤的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皮下成瘤模型,待到移植瘤肿瘤长至60mm3大小后,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慢病毒进行基因治疗2周后,处死小鼠并取下瘤组织检测其质量、体积,并包埋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1的表达.结果:pLenti-sTie2抑制结肠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并能有效促进肿瘤组织中Tie2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enti-sTie2慢病毒可以显著抑制BALB/C结肠癌小鼠移植瘤内微血管的减少,从而抑制肿瘤增殖,为基因治疗结肠癌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白术多糖(polysaccharide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PAM)对小鼠结肠癌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荧光酶标记的1×107个结肠癌细胞(HT-29)注射到小鼠结肠浆膜层,建立结肠癌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待瘤体积达到约230 mm3时,小鼠采用连续10 d 灌胃给药30 mg/kg PAM(PAM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肿瘤活体成像技术检测PAM对小鼠体内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AM对瘤体组织中粒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MHCII以及IL-12 的表达、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CD4+和CD8+细胞分泌IFN-γ 功能的影响。结果:PAM可显著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体内结肠癌细胞生长(P<0.01)。PAM可通过增加MHCII 和IL-12 在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P<0.01),PAM可显著增加瘤体组织中CD8+细胞、NK细胞、CD44+/NK细胞和CD44+/CD4+细胞比例以及提升单位组织体积中CD8+细胞和NK细胞细胞数量(均P<0.01),PAM可显著增加CD4+及CD8+细胞分泌IFN-γ 的能力(均P<0.01)。结论:PAM可通过激活结肠癌模型小鼠原位移植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来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7.
傅剑华  戎铁华  杨名添  李小东  马国伟 《癌症》2001,20(11):1289-1291
目的:探索难治性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方法,评价食管支架置入术对其的疗效。方法:应用自制塑料食管支架10个、Celestin管8个及自扩金属支架14个共32个食管支架治疗难治性颈部吻合口狭窄患者25例,其中合并吻合口瘘5例。吻合口狭窄0.00~0.60cm,平均0.26±0.13cm(95%可信限0.23~0.29cm)。食管支架置入术前吞咽功能分级平均2.56±0.58级。无合并吻合口瘘者在支架置入术前2月内已行食管扩张术2~5次无效或效差,合并吻合口瘘者在支架置入术前未行食管扩张术治疗。结果:支架置入术成功率100%。随访时间4.0~36.0月,平均13.48±8.55月。全组支架置入术后吞咽功能分级平均为0.32±0.48级,平均提高2.24±0.78级,吞咽功能明显改善(t=14.378,P=0.000);吻合口瘘口全部被阻断、愈合。15例初次置入的支架脱落,脱落时间平均2.95±1.98月,其中14例为管型支架,1例为不带膜金属支架,5例发生再狭窄;10例未脱落,其中金属支架7例、管型支架3例。8例局部疼痛,4例出现明显胃食管反流,2例出现支架腔内粘膜生长引起再狭窄。结论:食管支架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狭窄方法简单,疗效确切;选择支架时,应首选塑料支架或Ce-lestin管,放置金属自扩支架要慎重。  相似文献   

8.
裸小鼠人侵袭性结肠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裸小鼠人结肠癌高侵袭模型,为侵袭性结肠癌的治疗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动物。方法:将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小鼠脾包膜下和BALB/c nu/nu小鼠皮下,以前者肝转移肿瘤组织和后者皮下肿瘤组织作为移植瘤材,通过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分别种植于实验组和对照组BALB/c nu/nu小鼠盲肠浆膜下层,比较两组小鼠在原位成瘤率、肝转移率、淋巴转移率、腹腔种植率及脾、肺转移率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第14日,实验组原位成瘤率和肝脏转移率(100%、65%)高于对照组(75%、30.8%)(P<0.05);术后第21日,实验组原位成瘤率、肺脏转移率及脾脏转移率(100%、5%、15%)与对照组(85%、0、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肝脏转移率、淋巴转移率以及腹腔种植率(90%、65%、60%)均高于对照组(41.2%、23.5%、23.5%)(P<0.05)。结论:将免疫功能正常小鼠筛选出的结肠癌肝转移组织用于建立裸小鼠的原位移植癌模型,能够模拟高侵袭性结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溶瘤Ⅱ型单纯疱疹病毒(oHSV2)诱导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产生的脾淋巴细胞对结肠癌肺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18只6周龄BALB/c雌性小鼠, 取对数生长期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细胞, 分别接种于小鼠右侧背部(2×105/只)和脾(1×105/只), 肿瘤细胞通过脾静脉血行转移至肝, 构建CT26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HSV2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 每组9只;oHSV2组采用100 μl oHSV2(感染复数为1)进行皮下瘤内多点注射, PBS组采用100 μl PBS进行皮下瘤内多点注射;隔1 d注射1次, 共6次;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小鼠存活情况,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荷瘤后第20天处死两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小鼠, 分离其脾淋巴细胞。摸索结肠癌肺转移瘤CT26细胞株最佳接种数量和最适观察时间点;选择9只正常的6周龄BALB/c雌性小鼠,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每组3只。实验组小鼠尾静脉同时接种oHSV2诱导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产生的脾淋巴细胞(4×107/只)和CT26细胞(2×105/只), 阴性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同时建立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和异位皮下移植瘤模型,对比两种模型小鼠,以期发现它们在整体和肿瘤局部的生物学差异。方法将稳定表达虫萤光素酶的鼠Lewis肺腺癌细胞(ll2-luc-m38)与Matrigel胶的混悬液注射于C57 BL/6小鼠左肺建立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与生理盐水混悬注射于C57 BL/6小鼠右侧腋后线皮下建立异位皮下移植瘤模型,定期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小鼠肿瘤形成及转移情况,记录小鼠生存时间,对小鼠肿瘤组织和肺部组织取材,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做出病理学诊断。结果皮下移植瘤和肺原位移植瘤的成瘤率均为100%,肺原位移植瘤转移率为100%,小鼠出现了胸膜转移、心包转移、胸骨柄转移,其中1只小鼠出现了肾脏转移;皮下移植瘤转移率为70%,小鼠出现肺部转移。HE染色证实了两组均为肺腺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肺原位移植瘤VEGF表达高于异位皮下移植瘤。结论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虽然操作复杂,小鼠生存期较短,但在转移率和肿瘤生物学特征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研究者可根据不同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带膜镍钛记忆合金网格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价值。方法 采用在X线电视监控下介入法、内窥镜直视下置入法或术中向食管内放置带膜记忆合金支架53例。其中41例采用介入法、内窥镜法放置;12例开胸探查肿瘤不能切除者术中放置。吞咽状况按Neuhaus分级标准评估,并随访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全组患者放置内支架均一次成功。内支架置入后吞咽功能明显改善,狭窄食管段直径由2~4 mm扩张至16~20 mm,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食管内放置带膜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及食管瘘,简单易行、损伤小,近期疗效明显,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G-CSF基因治疗及配合大剂量化疗对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具有明显的促进粒系造血祖细胞分化成熟、有效地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作用;体内单独应用还具有抑制肿瘤的生长、抗肿瘤转移的作用。为了探讨G-CSF基因治疗及其配合大剂量化疗后的体内抗肿瘤效果,我们以C-26结肠癌小鼠为模型,研究腹腔内移植成纤维细胞介导的G-CSF基因治疗,rhG-CSF直接注射治疗,以及分别配合化疗后对肿瘤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rhG-CSF直接注射疗法可明显抑制早期结肠癌小鼠肿瘤的生长(P<0.01),明显延长早期荷瘤小鼠的存活期;G-CSF基因治疗可明显抑制早期、中期结肠癌小鼠肿瘤生长(P<0.01),明显延长早期、中期结肠癌小鼠的存活期(P<0.01)。配合大剂量化疗后,rhG-CSF注射疗法及G-CSF基因疗法可更明显地抑制结肠癌小鼠肿瘤的生长,更明显延长结肠癌小鼠的存活期。结果表明,G-CSF基因疗法可有效地延长结肠癌小鼠的存活期,配合大剂量化疗能更有效地发挥抗肿瘤作用,提高结肠癌小鼠的存活期;同时表明,G-CSF基因治疗具有比应用rhG-CSF更显著的体内抑制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刚  毕聪  潘鑫 《现代肿瘤医学》2020,(12):2075-2079
目的:探讨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置入钛镍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120例符合条件的晚期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其中60例在DSA引导下行永久性支架植入姑息治疗(支架组),另60例行常规急诊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支架组手术成功率为93.3%,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术后发生支架再狭窄3例,肠穿孔2例),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不需人工肛门,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为96.7%;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1.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例,肺内感染8例,腹腔感染3例),术后1年随访生存率为95%,所有随访患者均未进行放化疗。术后两组患者肠梗阻症状均明显缓解,但支架组与对照组相比,肠梗阻症状缓解更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住院费用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左半结肠癌合并梗阻的患者,DSA引导下置入的钛镍记忆合金支架可迅速缓解梗阻症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并且患者生存时间与外科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残胃、胃肠吻合口恶性病变引起的狭窄支架置入术要点。方法:对我院17例残胃、胃肠吻合口恶性病变引起的狭窄支架置入术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结果:本组17例,一次性支架置入成功率(10/17)59%,二次置入成功率(13/17)76%;有效率(12/17)70.5%;并发症包括单纯腹痛发生率为70.6%,不包括单纯腹痛并发症发生率为52.9%,死亡率11.8%。结论:支架置入术一次性成功率较低,并发症多,死亡率偏高。但对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有效的手段。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中正确判断解剖结构,注意输入段的引流,选择合适的裸支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裸小鼠人结肠癌高侵袭模型,为侵袭性结肠癌的治疗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动物。方法:将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小鼠脾包膜下和BALB/c nu/nu小鼠皮下,以前者肝转移肿瘤组织和后者皮下肿瘤组织作为移植瘤材,通过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分别种植于实验组和对照组BALB/c nu/nu小鼠盲肠浆膜下层,比较两组小鼠在原位成瘤率、肝转移率、淋巴转移率、腹腔种植率及脾、肺转移率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第14日,实验组原位成瘤率和肝脏转移率(100%、65%)高于对照组(75%、30.8%)(P〈0.05);术后第21日,实验组原位成瘤率、肺脏转移率及脾脏转移率(100%、5%、15%)与对照组(85%、0、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肝脏转移率、淋巴转移率以及腹腔种植率(90%、65%、60%)均高于对照组(41.2%、23.5%、23.5%)(P〈0.05)。结论:将免疫功能正常小鼠筛选出的结肠癌肝转移组织用于建立裸小鼠的原位移植癌模型,能够模拟高侵袭性结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食管腔内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狭窄的临床经验 ,探讨食管癌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置入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癌狭窄 15例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病人接受食管腔内记忆合金支架置入后 ,均解除了食管狭窄 ,恢复了正常饮食 ,部分病人术后几日有胸骨后疼痛及胃酸返流症状 ,亦经药物治愈。结论 :食管腔内记忆合金支架置入能有效解除食管癌狭窄 ,维持经口途径进食 ,提高了病员的生活质量。掌握好适合证 ,这是一种治疗食管癌狭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剑浩 《肿瘤学杂志》2011,17(5):353-355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在结肠腺瘤和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100A4在15例正常肠黏膜、80例结肠腺瘤和60例结肠癌中的表达。[结果]S100A4蛋白在正常肠黏膜中无表达,在结肠腺瘤中阳性率为16.25%,在结肠癌中阳性率为56.67%。[结论]S100A4与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预测结肠肿瘤进展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小肠黏膜下层(SIS)吸附磁颗粒作为热疗介质,研究靶向磁热疗对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模型的作用.方法:选择Balb/c雌性小鼠66只,4~6周龄,体质量22~25 g,CT26结肠癌细胞皮下注射建立小鼠模型.将磁流体颗粒沉淀于置备好的SIS上,手术植入实验组小鼠结肠癌组织周围进行包裹.每24 h将实验组小鼠暴露在突变磁场下60 min,共3次.对应设置空白对照组,SIS对照组,磁流体对照组,磁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每组11只.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和小鼠生存时间,检测各组小鼠各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磁热疗作用后,实验组肿瘤中心温度在15 min后稳定在43℃,而正常组织温度则始终稳定在24℃.病理检测显示,各组小鼠各主要脏器未见明显结构异常.与各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以SIS吸附磁颗粒作为热疗介质的靶向磁热疗能显著抑制小鼠结肠癌模型的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靶向磁热疗的进一步研究有可为结肠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小鼠结肠癌肝转移发生之前,门静脉中的肿瘤可溶性产物IL-10、TGF-β1水平与肝脏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盲肠肿瘤块(CT26细胞)种植法建立原位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为试验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2周后提取门静脉血及肝脏标本,ELISA方法检测门静脉血IL-10、TGF-β1及肝脏组织IFN-γ、IL-110浓度,比较两组间差异并计算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小鼠肝脏Th1/Th2(IFN-γ/IL-10)比值较对照组降低,且与门静脉IL-10和TGF-β1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小鼠结肠肿瘤可释放IL-10、TGF-β1入门静脉,导致肝脏Th1/Th2样细胞因子(IFN-γ/IL-10)出现漂移现象,可能会促进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8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比较支架置入前后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前以3级吞咽困难(77.55%)为主,支架置入后以1级吞咽困难(89.80%)为主。支架置入前后患者的吞咽困难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间为1~29个月,失访4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75个月(95%CI:4.287~6.713),6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5.92%、20.41%和6.12%。合并食管瘘、肿瘤分化程度低及肿瘤浸润深度深均是影响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对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的疗效较好,合并食管瘘、肿瘤分化程度低及肿瘤浸润深度深是影响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