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析急救护理路径(CN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急诊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2019年6-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AIS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照组,均为53例。均开启溶栓绿色通道,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探究组配合急救CNP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探究组医嘱下达-CT登记时间、CT检查-溶栓给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探究组溶栓率为71.7%,高于对照组的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评测,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降低,但探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实施急救CNP护理,可有效缩短溶栓救治时间,提高溶栓率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优化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急诊流程的不同进行分组,即40例实施常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而40例实施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统计两组急诊就诊至应用阿普替酶的时间(DNT)与溶栓前、溶栓后7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在DNT时间比较上,研究组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溶栓后7d,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GCS评分均高于溶栓前,对比发现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GC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优化可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时间,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与意识障碍程度的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流程实施的效果。方法将164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AI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MDT模式下rt-PA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流程实施前34例被设为实施前组,实施后130例被设为实施后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到达医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溶栓流程中各个环节(患者到达急诊至电话启动溶栓流程、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接诊患者、开始CT扫描和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用时情况。结果 DNT均值由标准化流程实施前的111.76±24.84 min缩短到标准化流程实施后的81.31±15.13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实施后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及mRS评分较实施前组明显降低(P0.01)。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急诊至开始CT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后组患者到达急诊至电话启动溶栓流程时间、患者到达急诊至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接诊患者时间和患者到达急诊至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P0.01)。结论 MDT模式下rt-PA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流程的实施有助于缩短DNT,提高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诊电子预检分诊系统管理对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血管再疏通(D-to-B)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本院于2019年3月开始实施急诊电子预检分诊系统管理,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急诊电子预检分诊系统管理收治的194例急诊AMI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再以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常规系统管理收治的179例急诊AMI患者为对照,将其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to-B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统计两组医疗护理风险和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D-to-B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疗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电子预检分诊系统管理能缩短急诊AMI患者D-to-B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可在医院急诊系统中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闭合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经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36 h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出血组26例和未出血组160例。对比2组临床资料、血清闭合蛋白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价血清闭合蛋白水平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预测价值。随访观察90 d,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清闭合蛋白水平与AIS溶栓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出血组心房颤动、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合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未出血组,发病至溶栓时间较未出血组长(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5.475,95%CI:1.317~22.758)、发病至溶栓时间(OR=1.040,95%CI:1.016~1.065)、基线NIHSS评分(OR=1.482,95%CI:1.196~1.838)、血清闭合蛋白(OR=3.565,95%CI:1.959~6.488)为AIS患者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程改进与电子信息智能时间追踪系统对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溶栓治疗的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及溶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其中静脉溶栓患者共243例,优化流程前组有106例,优化流程后组有137例。回顾分析开通绿色通道及智能时间追踪前、后两组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DNT、DNT≤60分钟的比例,以及时间窗内患者溶栓率及总溶栓率进行分析,比较优化流程并采取智能时间追踪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优化流程并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后,年龄80岁的患者比例增高(P0.05),DNT显著缩短(P0.01),且时间窗内就诊的AIS患者溶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P0.01),而总体AIS患者溶栓率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症状性出血转化及死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及智能时间追踪系统可显著缩短DNT,提高时间窗内患者溶栓率及总溶栓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流程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8月本科室收治的静脉溶栓患者70例为对照组,2019年5月至12月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治疗流程后收治的患者7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至抽血检验时间、急诊至CT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高龄AIS患者326例。根据其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51例)和无HT组(275例)。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HT组的心房颤动、尿蛋白阳性、溶栓后24 h收缩压、血糖、国际标准化比值、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明显高于无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后24 h收缩压(OR=1.935,95%CI 1.226~4.162)、血糖(OR=2.240,95%CI 1.638~5.237)、溶栓前NIHSS评分(OR=2.435,95%CI 1.805~5.726)、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OR=3.381,95%CI 2.216~7.250)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 h(OR=2.703,95%CI 1.914~6.116)是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溶栓后24 h收缩压、血糖、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是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时间目标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时间目标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前项目合格率、院内项目(包括急诊准备、CT准备、CT检查、溶栓准备)合格率、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至开始溶栓时间及入院至溶栓时间(DNT)。结果 (1)观察组患者院前项目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急诊准备、CT准备、CT检查、溶栓准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至开始溶栓时间及DNT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间目标管理能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及院内项目合格率,缩短DN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高龄AIS患者326例。根据其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51例)和无HT组(275例)。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HT组的心房颤动、尿蛋白阳性、溶栓后24h收缩压、血糖、国际标准化比值、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4h NIHS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h明显高于无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后24h收缩压(OR=1.935,95%CI 1.226~4.162)、血糖(OR=2.240,95%CI 1.638~5.237)、溶栓前NIHSS评分(OR=2.435,95%CI 1.805~5.726)、溶栓后24h NIHSS评分(OR=3.381,95%CI 2.216~7.250)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h(OR=2.703,95%CI 1.914~6.116)是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溶栓后24h收缩压、血糖、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h NIHS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时间>3h是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胸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予以常规预检分诊方法干预,观察组46例予以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抢救效果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获得时间、肌钙蛋白I获得时间、首次医疗接触(FMC)到球囊开通时间(FMC-to-B)、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开通时间(D-to-B)、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观察组病死率(2.17%)低于对照组(17.39%)(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34%)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 基于MEWS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建立卒中专科护士制度在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病人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2月行静脉溶栓的老年AIS病人574例,按有无卒中专科护士管理分为2个阶段:无卒中专科护士阶段为对照组,有卒中专科护士阶段为观察组,采用前后对照的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建立卒中专科护士制度对AIS救治时间及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入院-影像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团注时间(DNT)少于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后的临床预后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专科护士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优化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提高静脉溶栓病人的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多中心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及院前延迟的情况,并分析影响老年AIS院前延迟的就医行为,为老年AIS的科普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来自3家卒中中心住院的老年AIS患者1867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医疗费用类型、来院方式、独居、转诊、发病地点、危险因素、发病前改良的Rankin量表、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意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等。根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否在4.5 h内分为及时组447例和延迟组1420例。统计老年AIS静脉溶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估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431例(23.1%)使用了静脉溶栓治疗;而在未使用静脉溶栓的原因中,院前延迟1272例(88.6%),占比最大。2组使用急救服务系统、独居、转诊、心房颤动、NIHSS评分、缺乏脑卒中意识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NIHSS评分高(OR=0.876,95%CI:-0.192~-0.07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在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在本中心接诊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收时间段介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间。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纳入实施常规急救流程的40例患者,观察组40例患者则优化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EMS反应时间、EMS现场时间、OTN、DTN、DTI以及DTL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院前急救的实施能够更好地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救治时间,还可提升救治成功率,有助于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远程卒中模拟病(TM)评分和改良简化版急诊室类卒中筛查(sFABS)评分在急诊条件下用于识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类卒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卒中中心实施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患者94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AIS组83例和类卒中组11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类卒中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TM评分、NIHSS评分>14分及面瘫比例明显低于AIS组,sFABS评分明显高于AIS组(P<0.01)。TM评分预测类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95%CI:0.933~1.000,P<0.01),sFABS评分的AUC为0.875(95%CI:0.773~0.977,P<0.01)。结论 2种评分对类卒中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可以为溶栓或介入治疗前识别类卒中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97例,根据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和预后不良组(20例),记录并比较其一般资料、发病至溶栓时间(ONT)、门诊到溶栓开始时间(DNT)、溶栓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方式护理在老年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急诊入院治疗的120例老年多发伤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方式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经验思维方式护理.评估并比较2组预检分诊评估时间、急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2010年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的AIS患者,按照心电图是否有AF表现分为AF组、非AF组2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标准进行溶栓及溶栓后治疗,记录患者就诊即刻、溶栓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电话随访患者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自发性颅内出血(sICH)及死亡情况。结果:共114例患者入选,2组患者年龄及男女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AF合并AIS的患者经过rtPA溶栓治疗,溶栓后24 h及3个月均未获得比非AF患者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而sICH的发生率却显著增加。因此建议急诊医师在AF合并AIS患者的溶栓治疗选择上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预测模型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165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高龄AIS病人(年龄≥75岁),根据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脑CT复查病人是否发生HT分为非HT组(129例)和HT组(36例)。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构建高龄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采用H-L拟合度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有效性、区分度。结果:HT组病人糖尿病史比例、心房颤动史比例、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HT组(P<0.05);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均为高龄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7.977,P=0.436...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时期)就诊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计73例,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设置为对照组。2019年1月我科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针对(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急诊科急诊绿色通道收治另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置为优化组。对照两组患者急诊相关指标(护理质量、急诊停留、分诊评估、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抢救成功率。结果优化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优化组患者急诊停留、分诊评估、转运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优化组与对照组抢救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10.96%,抢救成功率为100.00%、9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在急诊停留,分诊评估与转运上耽误的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