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以“厚基础、强能力、重思维、显特色”为特征。为顺应新时代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达到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基于中医思维培养进行了经典与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岭南班一、二年级经典与临床课堂讲座教学和五年级临床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及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推广价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在诊断疾病与施治过程中的核心能力,是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中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中医思维培养方面,许多专家也进行了大量地研究。《中医临床思维》一书中对中医临床思维的特征与特点、思维方式的分类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且列举了从古至今40位名中医对中医思维的贡献,并对中医人才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学的理论根源与精髓,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占有关键性地位。根据中医药专业本科生的实际培养情况,亟待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解决教学模式单一、中医思维缺乏等问题。基于此类问题提出了教、思、练、赛、评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并将该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提高学生对经典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课堂学习效果,从而全面提升中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自2014年之后,中医临床规培教育制度推行以来,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年下滑。现行制度下,学术型研究生面临着较大的科研压力,普遍存在中医专业基础不坚、中医临床思维缺失等问题。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中医学术型研究生也得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导师、学校都意识到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医经典导读课程作为中医学必修课于2008年在本校正式开课,时属国内首创。该课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经典中的内容重新整合,分为总论、辨证、病证、症状、治法、方证六大部分,教学中注意寒温的对立和并立及统一、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的关系、中医外感热病与西医感染病等问题。这门课程承上启下,既巩固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方剂、中药知识,又为中医临床经典原著和中医临床各门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周杰  赵文景 《中医药导报》2013,(11):136-136,139
《内经选读》是中医专业主干课,是基础理论提高课,也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课程将实践教学的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从参观实践、走出课堂,改变主体、自主讲授,名家传授、提升高度,参与科研、拓展思路,见习临床、学以致用5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使实践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相似文献   

7.
自2012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全国开展以来,陆续暴露出多种问题.为强化中医经典知识的学习与临床实践,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科通过开展每日中医经典理论学习、清晨小讲课、名家讲座、疑难病例讨论、基于真实临床病例的以问题为导向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 L)联合研讨会(Semi...  相似文献   

8.
中医经典中蕴含中医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最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个要素。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重要学科门类,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思维可形成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但是,目前中医骨伤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程构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中医思维弱化,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使中医骨伤专业逐渐失去了其特色。因此,此文以紧密结合中医思维模式的中医骨病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中医骨伤教学中,通过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教材与课程建设、师承教育及临床带教等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对培养中医骨伤思维模式,促进中医骨伤科学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 中医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临床方面 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有许许多多的人,学的是今人的理论,用的是古人的验方,根本不会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临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始终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经典导读课程的开设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经典教学改革中一项新的尝试,从中医临床经典导读课程的定位、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考核与评价等方面作了阐述,对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中医院校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出建议,将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设置为过渡或桥梁课程,加强经典著作的学习,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实行本科导师制。  相似文献   

1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和理念缺乏的现象。指出学生缺乏对中医原创思维的理解和感悟,是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出引导学生研读经典,培养原创思维,在夯实和继承中医传统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和精髓,本文分析了中医经典课程的现状和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特点,阐述了经典课程在基础类研究生培养中具有提高对中医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中医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促进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的作用,提出通过调整培养方案、提高师资力量等多种途径,使中医基础类研究生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医教育除开设经典课程外,还开设现代模式的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临床课程。关于经典课程与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关系的探讨,现有研究多以理论探讨或临床经验为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揭示经典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的研究少有发现。  相似文献   

15.
充分肯定中医经典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问题,提出解决中医经典课程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强调以一个核心(中医思维)和五个能力(学生能诵、能解、能别、能明、能彰和教师通文史、精经典、会研究、能临床、擅运用的五种能力)为重点加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1],是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纯理论课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注重对显性知识的记忆、理解,对高阶思维能力(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等)的培养有所欠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创新中医,在中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中医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中医经典课程又称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涵盖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3门课程,其理论丰富,临床实用价值高。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近年启动的"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即是以经典著作学习为依托而制订的,经典学习之重要性可见一斑。因而培养当代名中医必先从中医经典学习入手,本研究以温病学教学为例,探索中医经典案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具有中医思维者方为中医。中医思维即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去感知和认识世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诊治疾病。中医思维是中医学者在学习实践中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思维和意识水平的提高,对中医学这门科学形成的个人的态度、观点和方法模式的整体反映。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是本世纪重要的社会问题,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的10%以上.据来自湖北省民政厅的数据显示,湖北省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约820万,约占全省总人数的14.39%.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2012年武汉社区调查报告中,43.20%的居民需要的服务是针对老年人的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2],而老年大学中医养生保健类课程的设置,正契合了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心理,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中医药大学古代哲学课程教改课程组立足于"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依托教育部国家级"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以培养学生中医思维为出发点,制订了侧重于古代哲学思想、思维方法教学的课程改革方案。从探析中国古代哲学的内涵、构成要素及与中医学关系入手,明确了中国古代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确立了开展课程改革的3大途径和6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形成了符合中医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