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左心房自发显影(left atrial spontaneous echocardiographic contrast, LASEC)和(或)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 LA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21年8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96例低CHA2DS2-VASc评分NVAF患者,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将之分为血栓组[包括LASEC和(或)LAT]及非血栓组(无LASEC或LAT)。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探讨低CHA2DS2-VASc评分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  相似文献   

2.
黄锐  雷玉华 《广西医学》2020,(22):2913-2917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与血栓风险评估策略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440例NVAF患者,按CHA2DS2-VASc评分分为0分组(31例)、1分组(73例)、2~4分组(138例)、5~7分组(153例)、8~9分组(45例)。比较各组间心脏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采用混合设计双因子变异数分析NVAF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与CHA2DS2-VASc评分和高血压的关系。以CHA2DS2-VASc评分≥2分为评价NVAF患者存在高血栓栓塞风险的标准,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对NVAF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不同CHA2DS2-VASc评分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左房前后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二尖瓣口充盈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e′、左房体积指数(LA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心脏增强断层扫描(CT)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LAA)大小及形态,并探讨CT在NVAF患者血栓栓塞预防诊疗中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的纳入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189例,同时纳入无并发器官功能障碍的相对正常的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患者作为对照组(52例),术前行CT心脏增强扫描检查。对纳入患者进行包括基本资料、并发疾病、抗凝治疗和心房颤动(AF)持续情况在内的全面的临床评估。采用CHA2DS2-VASc评分标准评价NVAF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并根据CT显像LAA有无血栓形成将NVAF患者分为血栓组(13例)和非血栓组(176例)。比较对照组和不同CHA2DS2-VASc评分血栓栓塞风险亚组以及有无LAA血栓形成亚组之间LAA大小、形态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LAA参数对NVAF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VAF患者具有较大的LAA开口径,对照组风向标及仙人掌型LAA居多,而NVAF患者4种LAA形态大致相等。LAA开口及容积随着CHA2DS2-VASc评分血栓栓塞风险的增加而呈增大趋势,中低危血栓栓塞风险组鸡中翼型LAA居多,而栓塞高风险组菜花型LAA居多。与非血栓组比较,LAA血栓组NVAF患者具有较大的LAA开口、容积和较多的菜花型LAA。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除CHA2DS2-VASc评分外,菜花型及大的LAA开口径可独立预测NVAF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结论 心脏CT增强扫描能很好地分析LAA大小及形态,且相关参数对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HA2DS2-VASc评分及ABCD2评分对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经临床诊断为心源性TIA和非心源性TIA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ABCD2、CHA2DS2-VASc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伴发病及持续时间、临床症状、既往卒中病史等基线特征未发现明显差异,CHA2DS2-VASc评分有显著差异(t=2.70, P<0.05),CHA2DS2-VASc评分诊断心源性TIA ROC曲线下面积为0.682(95%CI:0.526~0.837,P<0.05)。结论 CHA2DS2-VASc评分在临床TIA的实际管理中能够作为参考指标帮助鉴别心源性TIA的可能,从而指导及早院内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CA)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住院并首次行心房颤动CA手术的患者92例。自术后第3~6月每个月固定至心房颤动门诊随访,包括复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了解心房颤动CA术后有无晚期复发,根据复发与否分成未复发组及复发组,比较两组间临床项目资料和评分积分的差异及其对房颤CA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评估两种评分对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收集92例患者,其中3例随访期间失访,89例完成随访,术后晚期复发21例(24%)。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复发患者的年龄、吸烟比例(30%)、合并糖尿病(38%)、合并心衰(29%)、血小板计数、左心房内径(LA)、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积分均升高;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未纳入评分的差异因素分别与两个评分进行逐步分析,CHADS2(OR=13.473,95%CI:3.804~47.713),LA(OR=1.19...  相似文献   

6.
背景 SYNTAX评分是基于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常用的评分系统之一,但临床上需要一种基于一般临床资料的评估方法,以提高其预测效力。目的 探讨CHA2DS2-VASc卒中风险评分在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TVD)或左主干病变(LMD)患者中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09年1月—201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630例TVD/LMD患者,根据SYNTAX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0~22分)276例、中度病变组(23~32分)249例和重度病变组(≥33分)105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探究定量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HA2DS2-VASc和SYNTAX评分是否为TVD/LMD患者3年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HA2DS2-VASc评分预测3年内发生MAC...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短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0例接受PCI的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PCI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MACE将STEMI组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另选取同期68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Gas6水平,计算CHA2DS2-VASc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3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s6水平和CHA2DS2-VASc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3个月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STEMI组血清Gas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220例STEMI患者PCI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置入Watchman封堵器后封堵器相关血栓(DR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转归。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8月—2021年6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就诊的585例应用Watchman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的房颤患者,其中75.04%(439/585)患者完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复查,完成随访患者41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记录左心耳封堵术中参数、术后DRT的发生情况,DRT组患者的抗栓方案和预后。采用Cox回归分析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DRT的危险因素。结果 419例患者中,男222例、女197例,年龄为(73.2±9.2)岁,房颤脑卒中危险评分(CHA2 DS2-VASc评分)为(5.1±1.7)分,房颤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为(2.9±1.2)分。左心耳封堵术后DRT发生率为4.3%(18/419)。根据TEE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无DRT组(401例)和DRT组(18例)。DRT组患者的CHA2 DS2-VASc评分和有缺血性脑卒...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CHA2SD2-VASc和HAS-BLED评分分析患者在临床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情况,根据接受治疗方案情况分为抗凝治疗组(n=74)和未抗凝治疗组(n=226)。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患者认知障碍等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分析抗凝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300例患者的平均CHA2SD2-VASc得分为(3.60±1.87)分,平均HAS-BLED得分为(1.52±0.89)分。CHA2SD2-VASc分值为0、1、≥2分的抗凝治疗率分别为61.53%、40.0%和19.0%。HAS-BLED分值<3和≥3的抗凝治疗率分别为25.6%和13.0%。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appendage closure,LAAC)后器械相关血栓(device-related thrombus, DRT)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8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因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应用Watchman封堵器完成LAAC的患者病史资料,重点分析所有发现DRT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和随访数据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3例患者,手术成功198例(97.5%)。随访时间为(12.2±7.1)个月,左心耳影像学随访82例(42.3%)。随访期间发现DRT 5例,总发病率为2.5%(5/198),占影像学随访的6.1%(5/82)。发生DRT者的共同特征包括持续性房颤、左心房容积增大、左心房内径增大、植入大尺寸的封堵器(4例33 mm,1例30 mm)。5例DRT患者中,4例患者年龄≥65岁,3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3例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评分)≥3分,3例患者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左心耳内自发显影现象。发现DRT的时间为术后(...  相似文献   

11.
王东方  张蕾  王国良  潘庆丽 《热带医学杂志》2022,(9):1235-1238+1269
目的 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AT)发生情况,并对LA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开封市3所三甲医院(开封市淮河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诊疗的1 533例NVAF患者,均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根据是否并发LAT分为LAT组(n=197)和无LAT组(n=1 336)。收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CHA2DS2-VASc评分、生化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开展单因素分析,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VAF患者LAT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危险因素对NVAF患者并发LAT的预测效果。结果 1 533例NVAF患者中,有197例发生LAT,LAT发生率为12.85%;LAT组脑梗死比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比例、CHA2DS2-VASc评分及血小板(PLT)、尿酸、左房内径(LAD)测定值明显高于无LAT组,房颤病程明显长于无LA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程长、CHA2DS2-VASc评分高、尿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HADS2评分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于本院住院的230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RDW,为每位患者计算CHADS2评分。患者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患者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随访满1年则随访结束,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结果脑卒中组患者的CHADS2评分、RDW、中性/淋巴细胞比非脑卒中组患者偏高,肾小球滤过率较非脑卒中组患者偏低。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CHADS2评分、高RDW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CHADS2评分、RDW、CHADS2评分联合RDW预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58、0.842。结论将CHADS2评分与RDW联合可提高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风险;症状性房颤通常由12导联心电图发现。沉默性房颤患者一般无症状,确诊主要依靠起搏器等心电记录仪器;植入性心电记录仪器诊断沉默性房颤的准确率较高,故可穿戴设备及新型智能手表等心电记录仪器将会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沉默性房颤的诊断工具。沉默性房颤的发生率与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房颤发作时长相关,并影响卒中发生风险;目前对沉默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尚无明确结论,仅依靠CHA2DS2-VASc评分指导沉默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可能不合适,应当结合沉默性房颤发作时长等因素决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基线NIHSS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2020年住院的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完整收集所有病人临床资料,按照发病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相关资料的差异,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ROC曲线的结果评估CHA2DS2-VASc评分、基线NIHSS评分、NLR单个指标以及三者联合对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8例病人,其中预后不良组90例,预后良好组148例。2组年龄、性别、合并肺部感染率、基线NIHSS评分、CHA2DS2-VASc评分、NLR、尿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A2DS2-VASc评分、基线NIHSS评分和NLR均为NVAF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三项指标及联合预测对NVAF...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尿白蛋白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83例NVAF患者,根据出院后随访期间有无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分析尿白蛋白对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 结果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2.72%。事件组高血压、CHA2DS2-VASc风险评分、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血清肌酐、尿白蛋白与无事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白蛋白预测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AUC为0.846。高尿白蛋白组(>68.6 mg/L)高血压、CHASDS2-VASc风险评分高危、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尿酸与血清肌酐水平高于低尿白蛋白组(≤68.6 mg/L)(P<0.05)。高血压、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CHA2DS2-VASc风险评分高危、尿白蛋白>68.6 mg/L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尿白蛋白对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自行改良的CHA2DS2-VASc-BLAF评分对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检出左心房血栓/自发显影(left atrial thrombus/spontaneous echocardiographic contrast, LAT/SEC)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住院的79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其中TEE检出LAT/SEC者240例(LAT/SEC组),未检出者550例(非LAT/SEC组)。对患者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临床检验指标和超声影像学指标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将独立预测因素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41.5mm、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93.4pg/ml和非阵发性心房颤动(non-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NPAF)各记为1分,加入CHA2DS2-VASc评分中组成新的评分方案CHA2DS2-VASc-BLAF。评估CHA2DS2-VASc-BLAF评分方案对NVAF患者LAT/SEC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对CHA2DS2-VASc和CHA2DS2-VASc-BLAF两种评分进行ROC曲线检测发现,CHA2DS2-VASc预测价值偏低[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661, P<0.001], CHA2DS2-VASc-BLAF预测价值显著升高(AUC=0.771, P<0.001)。在中危组中,若BNP>93.4pg/ml或LAD>41.5mm或存在NPAF时,LAT/SEC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 CHA2DS2-VASc-BLAF评分较CHA2DS2-VASc评分系统能更好地预测NVAF患者的LAT/SEC形成。在中危患者组中,若BNP或LAD大于阈值,或存在NPAF,LAT/SEC发生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栓栓塞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在老年髋部骨折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围手术期分层抗凝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78例老年髋部骨折伴NVAF患者,根据术前CHA2DS2-VASc评分对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及血管疾病史进行评分,并将患者分成3组:低危组(≤1分,18例)、中危组(>1~2分,36例)、高危组(>2分,24例),3组患者术前5 d均改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术后24~48 h分别予阿司匹林、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分层抗凝.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血红蛋白量、围手术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后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年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结果 低、中、高危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分别为(0.56±0.48)、(1.73±0.23)和(5.62±0.76)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3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危组年龄最小,高危组年龄最大.中、高危组有既往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比例均较低危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组有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的患者比例较中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中危组与高危组有既往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和INR,术后1年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F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3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CHA2DS2-VASc评分可根据血栓风险因素指导老年髋部骨折伴NVAF患者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分级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LA)/左心耳(LAA)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行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4例,删除不符合条件的11例,分为血栓组22例和非血栓组171例。详细记录患者既往病史、实验室检验结果、经胸心脏彩超及经食管心脏超声(TEE)结果,根据患者一般资料,计算其CHADS2评分,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A/LAA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1)入选的193例患者中男116例、女77例,平均年龄(61.38±9.58)岁,阵发性房颤150例(77.9%),持续性/永久性房颤43例(22.1%),经3D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LA/LAA血栓22例(11.4%),非血栓组171例(88.6%)。(2)两组患者年龄、BMI、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TIA病史、房颤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男性、吸烟史、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左房云雾影比例、左房内径(LAD)、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HADS2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OR=1.115,95%CI:1.011~1.011,P=0.029)、持续性/永久性房颤(OR=0.319,95%CI:0.108~0.938,P=0.038)及左房云雾影(OR=0.200,95%CI:0.066~0.602,P=0.004)是LA/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D扩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及左房云雾影是LA/LAA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女性AF的总体发病率低于男性~([1]),但AF与年龄相关,75岁以上女性患者AF患者可能更多。AF患者2年发生的卒中是无AF者的4.8倍~([2])。AF患者发生卒中与血管壁以及内皮或心内膜损伤或功能异常、左房和左心耳血流淤滞以及凝血、纤溶、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导致的容易形成血栓有关~([3])。对于高危患者,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发生~([3])。多种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估非瓣膜性AF(NVAF)患者卒中与系统性血栓栓塞风险。目前指南多推荐的是CHA_2DS_2-VASc评分系统(表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前左心耳封堵术对于非瓣膜性房颤高卒中风险的美国和欧洲患者作为替代华法林预防卒中治疗是合理的选择,但在中国还缺乏大型的临床数据支持,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亚专科行Watchman左心耳封堵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在全麻或经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随访观察术后7 d和6个月的器械或手术相关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发生率及45 d和6个月的左心耳封堵程度。 结果 共入选70例患者,术后7 d内所有患者均无器械或手术相关严重事件、卒中、全身性栓塞及全因死亡发生,6个月随访中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4%(1/70),45 d经食道心脏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提示48.5%(34/70)左心耳完全封堵,6个月TEE有55.7%(39/70)完全封堵,在45 d和6个月的随访中所有封堵器均达到有效封堵标准。 结论 左心耳封堵术治疗高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该研究结果为中国长期需要口服抗凝药物的NVAF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