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螺旋刀片发生过度侧方滑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3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79例,年龄50~99岁(平均69.9岁)。测量并收集其影像学指标,包括:股骨近端外侧壁是否破损、小转子是否移位、术后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术后股骨距尖顶距(calcar referenced tip?apex distance,Cal?TAD)、术后即时以及末次随访螺旋刀片相对于主钉中心外露部分长度、断端支撑模式。同时记录患者的Singh指数、AO/OTA分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螺旋刀片过度滑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63例患者中18例出现螺旋刀片过度滑移。单因素分析显示:AO/OTA分型、小转子是否移位和断端支撑情况与螺旋刀片过度滑移有关(P<0.05),而Singh指数、复位等级、外侧壁是否破损、TAD、Cal?TAD、性别、年龄与过度滑移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骨折稳定性和断端支撑情况是刀片过度滑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稳定性骨折和阴性支撑是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螺旋刀片过度侧方滑移的危险因素,使用时需注意延迟下地负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失败预测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0年于我院行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骨折复位情况、尖顶距(TAD)及拉力螺钉在股骨头颈内的位置3个因素对失败预测的有效性。结果:纳入研究的249例病例,失败共21例,失败率为8.4%。切出组患者平均TAD 35 mm,未切出的患者平均TAD 24 mm。TAD是一个比较可靠的预测内固定失败的因素。内侧皮质复位情况及是否髋内翻与内固定失败相关。拉力螺钉置于股骨头颈的中下区域能有效防止螺钉切除。结论:闭合复位时尽量复位内侧皮质并避免髋内翻,将拉力螺钉置于股骨头中下区域能有效预防内固定失败,尖顶距能有效预测术后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手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3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30例获得随访5-1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未见股骨头切割、髋内翻、股骨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手法复位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治疗术后失败患者,对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措施。13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其中出现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7例,髋内翻4例,螺旋刀片退出3例,骨折不愈合2例。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患者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且髋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优良率84.6%。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出现失败的原因有:骨折复位欠佳,内固定物位置不良,患者年龄大,合并内科疾病,骨质疏松,骨折类型,术后负重时间过早等;出现内固定失败,人工关节置换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2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予以皮肤牵引,术中予以闭合复位,小切口植入PFNA,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AD值、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0~102min;术中出血量70~120mL;TAD值23~29mm。25例均获随访,时间7~1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失败、骨不连、感染螺旋刀片贯穿股骨头、退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畸形发生。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4例,中3例,优良率为88.00%(22/25)。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68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18.22±7.49)月,除1例发生髋内翻和1例股骨头坏死外,无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切割等并发症发生。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优37例,良25例,差6例,优良率达91.18%。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快速康复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骨科牵引床设备下,术中使用骨牵引装置辅助下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复位后使用PFNA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均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辅助下使用PFNA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均得到良好的复位,优良率95%。其中2例AO1.3型骨折利用螺旋刀片切口进行撬拨辅助复位,术后2周均可下床部分负重行走,术后4周均有明显骨痂形成,平均13周可达到骨性愈合,21例无髋内翻、无内固定失效、股骨头坏死,其中1例术后8周再次摔伤致髓内钉未端处股骨干骨折,再次手术更换加长PFNA后骨折成功愈合。结论:术中使用股骨髁上骨牵引术辅助下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可在PFNA置入前可成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它操作简便,节约术中复位时间,并能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使不具备骨牵引床等设备的医院可成功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可减少医务人员在C臂X线机下放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5月本科室收住的行PFNA内固定手术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7例,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82例,年龄37-91岁,平均年龄77岁。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OTA)分型:A1型30例,A2型56例,A3型61例。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PFNA治疗。结果:1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良好愈合。无螺钉内固定松动、断钉,髋内翻及肢体短缩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0例,良56例,可11例,优良率为92.5%。术后2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褥疮,经对症治疗患者痊愈。结论:采用牵引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手术技巧易掌握,能降低手术时间,较少术中出血,复位固定满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其中,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创复位术结合加长型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患者各45例,观察手术固定结果并分析影响固定失败的因素。结果:PFNA术组治疗成功率、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与DHS术组患者相比未见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术组内固定失败原因中骨质疏松、顶尖距>25 cm、不稳定型骨折及骨折功能复位与DHS术组患者相比未见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骨质疏松、顶尖距>25 cm、不稳定型骨折及骨折功能复位等,需加大该方面的研究力度,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非病理性或其他类型骨折;患者意识清醒且无精神疾病。对患者临床均给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患者一期愈合。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髋内翻,将患者分为髋内翻组和无髋内翻组。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内固定术、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等因素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59例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24例发生髋内翻,髋内翻发生率为15.1%。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易发生髋内翻,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折分型、小转子复位、负重时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和骨质疏松症的普遍出现造成脆性骨折明显增加。而股骨转子间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移行部,是老年人骨量丢失最严重的部位之一,临床上依据股骨距和(或)后内侧壁有无骨折和移位将该部位骨折进一步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Evans-Jensen分型中Ⅳ~Ⅴ型和R型、AO分型中A2. 2-A3. 3因有后内侧壁骨折,均被列入不稳定型骨折的范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复位困难、复位后位置难以维持,术后易出现内固定失效,导致髋内翻、畸形愈合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故对于股骨后内侧壁这一支撑结构的整复及固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内固定,骨折采用AO分型.结果 31例患者获得6~2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3周,无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褥疮、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刀片切割等并发症.结论 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治疗.观察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4~20个月,20例患者均骨性愈合,股骨干愈合时间为17~24周,平均19周,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时间为14~18周,平均15周.未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5~95分,平均92分;髋关节功能优17例,良3例;术后均未发生脂肪栓塞及深静脉血栓,无螺旋刀片切割、内固定松动、髋内翻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内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并探讨患者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经X线、CT检查和临床症状确诊,且均行髓内固定治疗,并排除不符合本研究的病例。统计患者内固定治疗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并依据内固定效果将患者分为内固定成功组(316例)和内固定失败组(51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统计2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等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3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治疗后,51例患者出现了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为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单因素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髓内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而年龄、骨密度、骨折类型、复位程度、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重视这些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同时,应用空心螺钉固定股骨转子间后内侧臂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例后内侧臂骨缺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应用PFNA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同时,于原有的螺旋刀片切口中,置入直径4. 5 mm行空心螺钉内固定,对术中细节、复位质量、空心螺钉放置的位置、术后并发症和最终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37例患者中,36例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1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35例(94. 59%)患者手术操作置入PFNA顺利,根据后内侧壁骨折块大小分别置入1~2枚空心螺钉进行固定,术后颈干角为(119. 2°±8. 5°)。影像学评价骨折复位优34例(91. 89%)、可2例(5. 41%)、差1例(2. 70%)。35例(94. 59%)患者在术后14周内愈合,2例(5. 41%)延迟愈合。有35例患者获得6个月的随访,颈干角均维持良好,未发生内固定装置从股骨颈切出或刀片进入髋臼的病例。结论 PFNA联合空心螺钉治疗后内侧骨缺损股骨转子间骨折,使后内侧壁骨折块得到整复和固定,避免了因股骨后内侧骨缺损而丧失支撑,并协助PFNA增加在骨质疏松骨骼中的锚固力,防止股骨头切割和旋转及内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2例闭合复位不满意,术中结合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4个月(6~15个月),所有骨折在11~21周愈合,1例发生螺旋刀片轻微切割但未切出股骨头颈,无髋内翻及患肢短缩等并发症。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1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固定方法分为PFNA组38例(AO31-A2.2型19例,AO31-A2.3型19例)及DHS组34例(AO31-A2.2型18例,AO31-A2.3型16例).术前测量X线片上的外侧壁厚度值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中、术后有无并发外侧壁骨折.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DH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FNA组术中4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5例并发外侧壁骨折;DHS组术中10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7例并发外侧壁骨折.5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1年以上者50例,FRS评分:PFNA组(77.5±7.9)分,DHS组(69.3±4.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的手术效果及患者髋部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DH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6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组,每组53例,PFNA组采用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LPFP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3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卧床制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LPFP组(P0.001);PFNA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显著优于LPFP组,优良率显著高于LPF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的疗效及优良率均显著优于LPF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头颈部缩短、股骨头颈切割、髋内翻、内植物失败及股骨干骨折等严重骨科并发症,LPFP组患者中5例出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断裂,引发髋内翻畸形,两组患者骨科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5.248,P=0.022)。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与LPFP手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卧床制动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股骨外侧壁厚度对于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外侧壁骨折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并收集其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指标。随访15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股骨外侧壁骨折将其分为骨折组(29例)和对照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方式、骨折AO分型以及病史等一般资料,及术前股骨外侧壁厚度、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及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等影像学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股骨外侧壁骨折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股骨外侧壁厚度、BMD对于术后外侧壁骨折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外侧壁厚度、BMD、手术方式和AO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侧壁厚度(OR=0.066,P=0.000)、BMD(OR=0.217,P=0.023)和骨折分型(OR=6.393,P=0.003)是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外侧壁骨折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股骨外侧壁厚度对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外侧壁骨折的预测效能显著高于BMD(Z=5.408,P=0.000),其AUC分别为0.972和0.641;Youden指数提示BMD和外侧壁厚度预测外侧壁骨折的最佳截点分别为≤0.795和≤20.285 mm,外侧壁厚度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预测价值显著高于BMD(P<0.01)。 结论 股骨外侧壁厚度,BMD以及骨折分型是股骨近端骨折术后股骨外侧壁骨折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股骨外侧壁厚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FNA治疗的47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除1例发生髋内翻外,无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31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1.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能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患者早期下地行走康复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