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壁间血肿(IMH)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可危及患者生命,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医师对IMH认识的深入,检出率逐年升高,目前较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多层螺旋CT、磁共振及食管超声心动图等,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治疗上包括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腔内支架植入治疗,不同类型及并发症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行积极治疗后转归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王勐  胡何节  王磊 《海南医学》2014,25(6):854-856
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统一,但与主动脉壁内滋养血管自发破裂出血或主动脉壁梗塞等不无关系。本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胸背痛为主,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腹痛或无明显症状。CT主动脉造影常为首选检查方法,螺旋CT平扫及MRI诊断本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治疗上包括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对不同病期及发病特点的患者应采用不同治疗手段,行积极治疗后转归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心包积液的急诊治疗策略选择。方法:7例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伴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积液CT值为(38.6±5.8)HU,怀疑为心包积血,其中3例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其余4例予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结果: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的3例患者均存活,内科药物保守治疗3例患者死亡,1例存活。结论:对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当确认心包积液为心包积血时应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王汝良  魏秀芳  包权 《医学综述》2009,15(13):2066-206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64层螺旋CT扫描证实为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均可见主动脉管腔扩张,管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管腔未见受压变形。主动脉内膜完整,未见内膜破口。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显示主动脉管腔增宽,边缘光滑,管壁内血肿未见增强;多平面重建显示胸主动脉管壁上有局限性溃疡样病变形成。结论CT是诊断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总结11例主动脉壁间血肿行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治疗关键是控制血压和心率。预防主动脉壁间血肿进展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过程中除给予优质的护理,更要警惕心包积液压榨心脏,导致心包填塞而猝死。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危害巨大.现有诊断及预后评估手段主要依赖CT血管成像检查,但该方法对血流成像以及流体力学变化缺乏有效参考,而计算流体力学可以直观、可视化地模拟人体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并进行数值量化,因此,计算流体力学在血流动力学评估、术后效果评价及预测等领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计算流体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进行影像学评估和定量分析。方法: 对61 例主动脉夹层或
主动脉壁间血肿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作出Standford 分型。按穿透性溃疡伴发疾病分两组: 主动脉夹层组和壁
间血肿组,并对溃疡直径和深度分别进行两组间t 检验比较。按假腔厚度是否大于2 mm 分两组,对两组间假腔
管径作t 检验比较。按Standford 分型分两组,对两组间疼痛部位分布做χ2 检验。结果: 对主动脉夹层组和壁间
血肿组合并穿透性溃疡的直径和深度做t 检验比较,两组间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对假腔厚度与假
腔管径做相关分析,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对Standford A 型组和Standford B 型组疼痛部位分布做
χ2 检验发现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 在主动脉夹层与壁间血肿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
断价值,可较为精准地评估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壁间血肿,并对两种疾病作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8月共收治13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入院初始均采用降压、止痛、镇静为主的药物治疗,通过CT血管造影(CTA)严密观察,对于病情发展者选择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果药物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血肿均较稳定,经药物治疗后缓解出院;2例10 d后血肿增大而进行腔内修复术;6例伴发有主动脉溃疡而选择腔内手术。5例药物治疗患者随访3~14个月,CTA示壁间血肿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未再次出现胸背部疼痛症状。8例腔内治疗者随访6个月,血肿大部分已吸收,未发生内漏、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可在CTA严密观察下,首先进行降压、止痛、镇静为主的药物治疗,若血肿增大或伴发主动脉溃疡等情况,则应及时行腔内修复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间血肿(AI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排MSCT诊断、并经临床/或DSA证实的13例AI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AIH64排MSCT表现特点。结果 13例AIH中,64排MSCT轴面平扫4例主动脉壁呈新月型增厚,9例环形增厚,其中7例增厚动脉壁密度不均,可见内膜钙化并钙化片内移;CT增强所有病例动脉管腔直径变小,均未发现内膜撕裂破口,增厚主动脉壁不强化。结合三维重建后表现,本组病例按Stanford法分型,B型12例,A型1例。9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 64排MSCT平扫和增强可以反映AIH的特点,并能准确区分主动脉夹层与AIH,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s)与主动脉壁间血肿(variants intramural hematoma, IMH)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心脏血管外科诊断为IMH的患者88例为试验组。对照组由88例同期年龄匹配的胸痛患者且经主动脉增强CT证实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组成。所有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检测外周血ANAs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NAs,滴度>1∶100为阳性。结果 88例对照组受试者中,16例(18.18%)ANAs阳性,3例(3.41%)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阳性,88例试验组中,48例(54.55%)ANAs阳性,12例(13.64%)ANCA 阳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粥样硬化(OR=7.439,95%CI=1.319~41.965,P=0.023)、白细胞计数(OR=2.907,95%CI=1.812~4.663,P=0.001)、D-二聚体(OR=2.942,95%CI=1.406~6.154,P=0.004)、ANAs(OR=13.618, 95%CI=2.437~76.085,P=0.003)和ANCA(OR=0.064,95%CI=0.005~0.839,P=0.036)是IM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NAs阳性患者在IMH患者中的比例高于在对照组患者中的比例,且 ANAs为IMH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IMH重要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4例正常人体腹主动脉内血流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计算获得血流动力学参数,讨论腹主动脉内复杂的血流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关系,为临床的预防与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择的临床增强C T图像数据为D icom格式,层间距为0.5 m m,每片图像的平面分辨率为512×512,像素大小为0.5 m m。应用医学图像后处理软件对临床获得的C T医学图像数据进行处理重构,并转化为可用于数值计算的真实的人体腹主动脉三维解剖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 FD)方法基于三维解剖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获得了正常人体腹主动脉分叉内在心动周期内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论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为在个体腹主动脉内进行仿真模拟血流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可靠方法。腹主动脉分叉内复杂的血流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产生与发展存在一定联系,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  收集4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和2名健康志愿者的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图像,建立主动脉三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使用流体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 结果  健康志愿者主动脉内血流近似层流。夹层真腔的血流近似层流,位于破口附近的真腔和被假腔压迫的真腔会在局部形成湍流。真腔的壁面压力高于假腔。心脏收缩期,假腔的壁面压力峰值位于夹层第一个破口处,被假腔压迫的真腔和假腔破口处出现较高的壁面剪切力且破口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相比于单一破口的夹层,有2个破口的夹层其破口周围的壁面剪切力更低。 结论  个体化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可以为主动脉夹层的个性化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血流动力学的相关知识,对人胸主动脉血管内的血液流场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研究。方法计算出在抛物型初速度下,正常人的胸主动脉内血液流动在心动周期内不同时刻的壁面压力、速度和速度矢量分布。结果血流速度受到胸主动脉血管锥度角、弓状弯曲及分支血管的分流的影响而发生明显的差异,主动脉弓与分支血管交界面远心端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近心端的血流速度。主动脉弓段内外壁血流压力差异明显。结论血流速度和压力变化剧烈区域与临床主动脉夹层易发区域相吻合,血流速度和压力对该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AA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型AAS51例,占44.0%,B型AAS65例,占56.0%,二型发病率相似(P>0.05)。高血压病为最常见的病因(占68.1%),其次为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与糖尿病。AA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者101例,占87.1%,临床表现与分型有关。螺旋CT及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AAS最快速的方法,准确率为100%。A型AAS病死率明显高于B型AAS(P<0.05)。AAS中伴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梗、心包积液、晕厥、休克、急性胰腺炎、急性肠坏死、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并发症者住院期间病死率(64.9%)较总病死率(38.8%)明显增高(P<0.05)。主动脉腔内治疗技术(TEVER)为治疗B型AAS有效的方法。结论 AAS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与分型有关,急性期螺旋CT及CTA优于其他检查,A型AAS病死率明显高于B型AAS,合并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性心梗、心包积液、晕厥、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并非罕见病,诊断并不困难,但3种疾病同时存在,它们相似的临床表现往往造成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此类病例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渐起胸骨后反复憋闷,于外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术后间断服药(具体不详),除偶感胸骨后不适外,未见其它异常。入院前3h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自服救心彤无效。急诊科测血压 195/130mmHg,予硝酸甘油、心痛定舌下含服,杜冷丁肌注,疼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比较和分析确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和误诊病人的发病特点、临床过程和实验室检查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1995年1月至2004年9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北大深圳医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人33例。所有病人均经X线或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疑诊AD的病人进一步经MRI、CT或DSA确诊,确诊标准为发现假腔或游离瓣。AD病人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5.8±11.4)岁。误诊病人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6.2±10.8)岁。结果 确诊AD和误诊病人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胸痛、心脏异常杂音、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肌酸肌酶及同工酶和DeBakeyⅢ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周围大血管杂音、肢体血压不对称、ST段异常改变、心律失常、DeBakeyⅠ型、Ⅱ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较确诊AD病人ST段改变的幅度、心律失常、白细胞计数、肌酸肌酶有明显差异(P<0.01),而肌酸肌酶和肌钙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D病人初始症状、发病过程、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改变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需要与该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吴静  杨莉 《新疆医学》2009,38(8):62-64
主动脉夹层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指主动脉内血液渗入并分离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纵向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容易误诊,急性期病死率高,本病是最常见的且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一种临床急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主动脉夹层血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影像学诊断及内科治疗。结果  86.1%的病例有高血压史和现症高血压 ,其中合并冠心病 7例、糖尿病 4例、高脂血症 17例 ;88.9的病例有胸、腰背或腹痛并呈游走性 ;经治疗病情缓解出院 2 8例 ,占 77.8% ;死亡 8例 ,病死率为 2 2 .2 %。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发现内膜撕裂口、钙化的内膜内移或真假腔 ,是确诊主动脉夹层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段丽春  李晓光  朱莉 《吉林医学》2011,32(13):2695-2696
<正>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经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使中层与外膜剥离,主动脉夹层撕裂死亡率很高。血柱在主动脉壁内形成假内腔,通常从撕裂口向远端伸展,较少向近端延伸。夹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