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总结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对肿瘤免疫的认识和进展,分析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对未来中医药免疫治疗肿瘤方面进行展望。方法在系统总结中药有效成分对肿瘤治疗以及中医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国内外文献,特别是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萜类等中药有效成分对肿瘤的治疗作用的报道基础上,分析中药肿瘤免疫治疗机制及临床效果。结论中医药免疫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早、中、晚期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机制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免疫治疗与中医"扶正抗癌"理念相契合,基于机体免疫调节机制阐述抗肿瘤中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探讨了增强机体免疫屏障,从源头遏制肿瘤生长,逆转利于肿瘤生存的微环境;采取引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减少肿瘤浸润、转移及复发的概率;通过减轻治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宿主的生活质量。中医扶正抗癌理念的核心在于调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机制,深入探索抗肿瘤中药免疫治疗将赋予肿瘤治疗新生机。  相似文献   

3.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肿瘤免疫学治疗的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肿瘤疫苗、免疫导向疗法、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基因疗法和综合治疗。特别是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的发展潜力特别大,目前很多相关实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可以预计综合治疗在今后的肿瘤免疫治疗中会占到很重要的位置。本文就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发展现状及展望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医是否可以通过下调Treg细胞的数量而对肿瘤治疗起到增效作用。方法:从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并分析Treg细胞与肿瘤的关系以及中药、针刺、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对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结果:Treg细胞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医治疗可通过下调Treg细胞的数量、活性等避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提高机体免疫力。结论:中医可通过下调Treg细胞数量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肿瘤免疫治疗可有效抑制免疫逃逸、延长生存期,但其所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已成为新的临床挑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为典型的不良反应,具有病程隐匿、病情危重等临床特点,与中医“伏毒”相似。据此,本文基于“伏毒”理论,探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认为肿瘤患者正气亏虚、脏腑失调,“伏毒”藏匿积累,外加药毒侵袭,损伤气阴、阻滞气机、耗伤肾精,以致脾肾亏虚而发生糖尿病,并提出补行兼施、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健脾益肾等治法,以期为中医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及其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度最高的亚型,预后较差。研究发现TNBC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针对TNBC的免疫治疗干预措施具有很大的前景,但临床疗效存在一定争议。通过恢复机体免疫能力来消除肿瘤的机制,与中医“养正积自除”的理念一致。中医药应用于TNBC患者疗效较好,其作用与调节机体免疫,参与肿瘤免疫生态系统调控相关。本文总结了目前中医药调控肿瘤免疫生态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机制探索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以优化联合策略。  相似文献   

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是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目前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免疫治疗药物的中药化属性、免疫治疗相关肺炎易感人群的特征及其临床表现等,探讨免疫治疗相关肺炎的中医病机及治法.免疫治疗药物的中药属性为性阳热、升浮,味辛,归肺、脾、胃、肝经,易伤阴而生内热.免疫治疗相关肺炎的病机以...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免疫治疗成为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法的大背景下,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因其尤为复杂的成分,成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机体正常的免疫微环境可以在免疫监视的作用下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肿瘤免疫微环境由于其酸性、缺氧环境以及代谢产物堆积导致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或耐受表型,形成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干扰免疫系统正常的监视、效应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多个方面作用于全身免疫系统有效缓解免疫抑制状态,其中扶正类中药可以对机体起到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的作用,从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改善机体免疫水平以及细胞状态,促进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目前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TM)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免疫治疗为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然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较为局限。中医药在干预治疗抵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中医认为胰腺归属于五脏中“脾”的范畴,胰腺癌免疫治疗抵抗的关键机制为免疫激活不足和免疫过度抑制,与中医“脾不及”理论高度契合。笔者认为“脾不及”实为脾功能不及,其内涵既包括脾实,又包括脾虚,更能体现胰腺癌免疫治疗抵抗的中医内涵。脾功能不及体现为脾运化不及与脾升降不及,免疫激活不足和免疫过度抑制与之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笔者提出泻脾实、补脾虚以求脾和、脾平的策略,以此应对胰腺癌免疫治疗抵抗的发生,以期为后期研究中医药联合免疫治疗胰腺癌提供理论基础,为胰腺癌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为止最具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但是还需要寻找新的策略以提高临床疗效。枸杞多糖是中药枸杞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调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的作用。文献报道该多糖可以通过TLR受体激活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而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基于此,人们发现将该多糖应用于多种动物肿瘤模型治疗有良好效果,并发现其在人体肿瘤放化疗中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枸杞多糖对小鼠肾细胞癌和肝癌的免疫治疗具有增效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多糖通过调节免疫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医延绵发展数千年,在古代就有了关于癌病的认识,只是没有划为一类统一论述,这是由中医数千年来的散在和自由的发展模式所决定的,但这足以证明中医早已认识到癌病的存在并加以研究探索。肺癌是癌病的一类,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治疗是世界性难题,至今仍未攻克。手术、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效果局限,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来控制其发展。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热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也存在药物副作用,肿瘤天然耐药等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医药可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起到抗肿瘤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免疫治疗现状,探讨中医治疗肺癌的免疫机制,并进一步提出新的治疗思路,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两大治则。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中医“养正积自除”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黄芪是扶正类的代表药物,有扶正祛邪、利水消肿、活血通络之效,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疾病的治疗。黄芪主要通过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活性成分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瘤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等。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等以黄芪为主药的经方以及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贞芪扶正胶囊、康艾注射液等中成药常被用来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在肿瘤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兼证中,黄芪的用量及配伍也常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中医药治疗肿瘤中扶正祛邪与免疫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和归纳相关文献资料,从中医理论中的免疫思想、中医扶正祛邪治则与肿瘤患者的免疫学关系、扶正祛邪方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中医药治疗肿瘤,如能切中病机、准确辨证、恰当用药,能够起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结论:对肿瘤治疗中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中医在肿瘤治疗中提高免疫的理论基础,可用以指导临床,有利于中医药抗肿瘤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免疫治疗作为新兴的抗肿瘤疗法被逐步运用。人体中的肠道菌群,通过代谢转化或移植,依附于肠道黏膜表面,分泌抗体形成保护屏障,或者激活免疫信号传导通路,释放免疫细胞,菌群辅助免疫疗法消杀肿瘤。而菌群失调,特别是有益菌与致病菌或者条件致病菌分布失衡,则会诱发炎症反应,错误性攻击正常免疫细胞或组织,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导致病邪入侵积聚成瘤。现基于正邪消长平衡,从肠道菌群在肿瘤免疫治疗作用的两面性出发,剖析其诱发肿瘤增长或者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因素,即菌群比例与免疫系统的相关平衡,同时从扶正祛邪观点出发,提出以脾肾为中心,清补兼施为法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御邪能力,力求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药对肿瘤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人体存在着由体液和细胞免疫表达的肿瘤免疫机制。肿瘤的存在能诱发肿瘤免疫反应,包括T细胞和(或)产生抗体的B细胞,还包括LAK、TILs、CTL细胞等。故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先前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到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等过继免疫治疗方法。同样,中医药对肿瘤免疫影响的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国内外不少学者正在不断地探讨研究中医药对肿瘤的免疫调剂作用。中医药对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1 单味药的研究 许多学者通过实…  相似文献   

16.
肿瘤屏障以及肿瘤组织微环境的改变导致肿瘤免疫疗法的治疗受限,不良反应增多。近年来,纳米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对于调控免疫缺陷、改善肿瘤组织微环境、增强免疫疗效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笔者主要对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肿瘤微环境因素进行阐述,并对纳米制剂用于重塑肿瘤微环境的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肿瘤免疫治疗正得到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与之相关的免疫不良反应也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以扶正抗癌为治则的中医药抗肿瘤疗法,与传统的以去除肿瘤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坏死的疗法(类似于中医理论中的"驱邪")相结合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确切疗效.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肿瘤免疫治疗类似于中医理论中的...  相似文献   

18.
以程序性死亡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正在以雷霆之势改变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路径,并使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理念从西医角度得到了完美诠释,同时为重新研究和阐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本文将结合肿瘤特异性免疫级联反应环这一肿瘤免疫核心机制,讨论中医扶正祛邪理论的现代医学内涵,并进一步结合免疫检查点、调节T细胞以及肿瘤血管新生在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为免疫治疗新时代中西医结合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方向设想,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夯实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IL-2作为与恶性肿瘤免疫状态与免疫治疗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已被广泛用于肿瘤的免疫研究与免疫治疗,本研究探讨了中药益气养血颗粒对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血中IL-2水平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肿瘤细胞在形成瘤体前(超早期)是干预最佳时期,但限于该时期肿瘤细胞数量,当前主要针对其本身的检测(如CTC,ct DNA等)难以实现肿瘤细胞与免疫力的量化,这不仅无法实现该时期精准预防,也影响中医(肿瘤)治未病深入测知、干预、评价。鉴于当前检测局限性,该评价体系转而检测与肿瘤细胞直接相关的、经其激活、增殖至高数量级的肿瘤新生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aCTL),免疫组有效性多样性(TCR/BCR/HLA在递呈、识别肿瘤新生抗原上的有效多样性),并引入免疫检查点(check point)、中医病证(治未病)信息等,运用多种数据分析及相关算法,建立免疫正常化多维统计模型。该体系充分放大肿瘤超早期信息,同时,深度融合中医整体观、平衡观思想与扶正祛邪基本治则,为机体免疫正常化及中医(肿瘤)治未病提供量化测知、评价新方法,也为中医证候科学内涵与中药复方药效评价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