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预防中耳乳突手术面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放式中耳乳突手术(0MT)治疗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取耳后切口,完成乳突腔“骨骼化”,磨低外耳道后壁面神经嵴,磨去鼓窦入口及上鼓室外侧壁,清理各部病变组织,探查咽鼓管,根据术中鼓室情况行听骨链重建,颞肌筋膜修复鼓膜穿孔。结果OMT手术远期听力较术前听力气导提高30dBHL的为18%。20dBHL的为52%,10dBHL的为18%,保持原有听力的为12%。远期复发率为6%。结论OMT手术暴露好,病灶清除彻底,术后大部分可提高听力,远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联合切口在中耳乳突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5~1990年共收治43例,因中耳孔突手术后引流不畅而再手术病人,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43例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7~51岁。乳突手术后至再手术时间,最长18年、最短10天。术中所见病变情况①引流不畅,包括耳道狭窄5例、鼓窦狭窄31例。②病灶清除不彻底(胆脂瘤、肉芽、气房未敞开等),其部位为上鼓室28例、鼓窦31例、乳突腔19例、后鼓室隐窝11例。再手术后,平均住院10天。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1980年1月—1992年6月行乳突根治术87例,共88耳。现就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87例(88耳)中,男56耳,女32耳。年龄9—64岁,平均27.7岁,其中10—39岁年龄段73耳(83%)。左45耳,右4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66耳(75.0%),骨疡型19耳(21.  相似文献   

7.
李梅生  梁群英 《中原医刊》2006,33(13):25-26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原因、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总结1990~2004年中耳乳突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病例17例。结果15例为不完全性面瘫,2例为完全性面瘫。1例术后14h出现面瘫,2例术后第2天发病,第3~7天发病者11例,第9、11、13天发病者各1例。均保守治疗,一般在发病后1~2周即开始恢复,4~6周达恢复高峰。完全恢复12例,均在8周内完成,不完全性恢复5例,3~6个月仍有恢复现象。全部病例随访1年,超过6个月未恢复者,未再见有恢复迹象。结论中耳乳突手术后迟发性面瘫多发生于术后第2~13天,一般为部分麻痹,大部分完全恢复。多数难以肯定确切的致瘫原因,有可能与填塞物的压迫和刺激,鼓索神经受过度牵拉、撕裂或刺激,面神经骨管先天性缺损,术中术后各种不良刺激、血管收缩剂的影响、手术操作技术方面等因素有关。预防的方法是避免上述可能的原因。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预后较好,但也有恢复不全者,临床上还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哌替啶、异丙嗪在中耳乳突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鹏  耿宛平  李龙英  彭月坤 《华夏医学》2007,20(6):1264-126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哌替啶、异丙嗪在中耳乳突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36例乳突手术患者在局部阻滞麻醉下,术中肌注异丙嗪 哌替啶强化麻醉并对镇痛效果加以评定。结果:在136例中,有131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在局麻下中耳乳突手术中联合应用哌替啶、异丙嗪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对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中耳乳突手术面神经误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云 《铁道医学》1996,24(1):54-54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院自1965年4月至1981年3月行中耳乳突手术750例,其中双耳61例,左耳343例,右耳346例,共811耳。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男505例,女245例,男:女约2:1。10岁以下者107例,11~20岁305例,21~30岁185例,31~40岁91例,41岁以上者62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1岁。其中11~30岁490例(占65.3%),以青少年患者最多。二、病程:耳流脓史在2年以内者87例,3~5年130例,6~10年186例,11~15  相似文献   

12.
<正> 我科自1955年至1982年底,收住院行中耳乳突手术者(资料完整者)计924例,占同期耳鼻喉科住院病人10.3%。现统计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本组924例中,男582例,女342例,各占总数的63%和37%。年龄见表1,其中最小者仅2岁,最大者71岁,绝大多数病例存40岁以下,约占91%,  相似文献   

13.
中耳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耳不同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中耳良性及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胆脂瘤:肿物多为单发,中心多位于上鼓室或鼓窦入口区,常破坏鼓室盾板,骨破坏区边缘多清晰硬化,常见听小骨受压移位表现。(2)炎性肉芽肿:肿物呈多发结节状或斑片状,病灶常相连并紧贴鼓室或鼓窦壁附壁分布伴边缘清楚的骨破坏。(3)中耳癌:肿物及骨破坏区形态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可累及中耳结构以外的骨结构;骨破坏区达乳突或岩骨边缘者,CT横断层面示乳突或岩骨边缘骨壁呈“多点中断”表现。结论:听小骨移位及鼓室盾板骨破坏为诊断胆脂瘤最可靠和重要的依据;骨破坏区边缘模糊,乳突或岩骨边缘骨壁呈“多点中断”表现为中耳癌的特征性CT征象。  相似文献   

14.
鼓室镜在鼓室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耳鼓室镜在鼓室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鼓膜麻醉下,利用直径1.7mm、30度鼓室镜,观察了34耳包括慢性中耳炎、临床耳硬化症、分泌性中耳炎等病变的鼓室结构。结果:在28耳鼓膜穿孔耳中,24耳能全部观察到听小骨、圆窗、卵圆窗和咽鼓管鼓室口,6耳中的5耳发现有病变。结论:鼓室镜检查简单、易行,对鼓膜穿孔耳或鼓膜正常耳的鼓室病变的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中耳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螺旋CT中耳仿真内镜的检查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及15例耳部流脓、耳部外伤、外耳道闭锁和听力下降的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层厚1mm,螺距1.0~1.5,对两侧颞骨用高分辨骨算法小视野重建,重建间隔0.2~0.3mm,利用Navigator软件对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中耳仿真内镜图像。结果:螺旋CT中耳仿真内镜能清楚显示外耳道以及中耳腔内、外、前、后内表面,还可从不同角度观察听骨链,但是不能区分内表面密度差异。结论:螺旋CT中耳仿真内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中耳的结构,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我院1977年5月~1984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外耳道及中耳癌20例,应用单纯放射治疗,其三年生存率为55%,五年生存率为40%。文中重点讨论外耳道及中耳癌的放射治疗方法,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单纯放射治疗最适宜剂量以60~70Gy/6~7周为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检测54例(57耳)中耳胆脂瘤和22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CA的表达.结果:CA在中耳胆脂瘤上皮和正常外耳道皮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25%和63.64%,中耳胆脂瘤组织CA的表达较正常外耳道皮肤高(P<0.05).CA在胆脂瘤上皮各层细胞均有阳性表达,角化物为阴性表达.正常外耳道皮肤CA主要分布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基底细胞层和角质层表达较弱.广泛性胆脂瘤和局限性胆脂瘤C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可能与胆脂瘤破坏骨质的脱矿物质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5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型的临床及 X 线分析,对 X 线漏诊原因进行了探讨,当平片诊断困难时,中耳体层摄影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性激素对中耳粘膜的作用及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在正常中耳粘膜的表达,将 40 只大鼠分成 4 组,1 组为对照组,另 3 组分别给予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以观察其中耳粘膜的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在中耳粘膜的表达。结果表明,应用激素组的中耳粘膜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但中耳粘膜雌激素受体阳性。证实中耳粘膜分布有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可能对中耳粘膜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163例肺中叶、舌叶病变的病理类型、发病率及其X线特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6.6%,其次为炎性病变33.1%。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团块型、不张型。通过支气管镜、CT及经皮针吸活检、恶性肿瘤诊断率达83.9%。并强调对肺中叶综合征应行支气管镜、CT、痰细胞学检查,因其恶性肿瘤发生率达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