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2,(36):217-218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期间常见临床症状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治疗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化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针对常见症状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回顾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不良症状率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焦虑、抑郁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白血病化疗常见症状开展相应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使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韩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03-40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急诊心肌梗死介入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门诊静脉滴注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门诊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有焦虑情绪者7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采用Zung SAS(焦虑自评量表)和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对干预前后焦虑水平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SAS总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与中国老年常模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SAS总分值差异显著(P<0.05),与中国老年常模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系统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门诊静脉滴注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术联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分组,两组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0 min TIMI血流分级为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关脉注射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患者良好预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理问题,行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以促进康复。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工作,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采用心理状态测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将两组数据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后心理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能显著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卡波肉瘤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市东升医院门诊就诊的卡波肉瘤患者3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问卷测评、心理干预,并检测心理干预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结果 30例卡波肉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干预前后SCL-90、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卡波肉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配合适当的临床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2例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乳癌患者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接受心理干预对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入住的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模式将其分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基础临床指导,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条件开展心理干预,比较2组不同干预阶段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睡眠状况。结果 干预后第3、6周末,观察组测评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效率(1.67±1.15)、睡眠时间(1.32±0.57)、睡眠质量(1.72±1.2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出现入睡障碍、梦魇等不良睡眠事件的患者总占比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并且对改善其睡眠质量也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9.
魏承发 《中国基层医药》2009,17(10):1658-1659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再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溶栓后继续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40例,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再发性心肌梗死5例,占12.5%;对照组再发性心肌梗死9例,占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7.5%)明显高于治疗组(50.O%)(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的发生,明显减少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魏承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658-1659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再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溶栓后继续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40例,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再发性心肌梗死5例,占12.5%;对照组再发性心肌梗死9例,占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7.5%)明显高于治疗组(50.O%)(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的发生,明显减少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早期序贯治疗在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6例经PIC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观察组行阿托伐他汀早期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TG、TC、HDL-C、LDL-C)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TG、TC、HDL-C、LDL-C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及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序贯治疗可有效改善经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许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41-4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0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6h和治疗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治疗期间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h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够降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评价采用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微循环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以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1.5h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有l例患者术后10d出现再梗死,给予再干预后最终死亡,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观察组发生牙龈出血者4例,对照组牙龈出血3例,两组均未见颅内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术后观察组凝血因子TF与vWF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PT与AFTT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能够争取更多时间以防止大量心肌细胞发生永久性坏死,有效解除心肌微循环障碍,明显降低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就诊安阳市人民医院的行急诊PCI的AMI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连续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实验(6MWT)以及心血管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两组LVEDD、IVST、LVM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3个月、6个月观察组LVEDD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IVST、LVM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治疗3个月、6个月,两组6MWT、LVEF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6MWT、LVEF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为8.77%,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15.
张敏 《中国医药科学》2012,(10):150+15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患者术前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80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于术前2d,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值、血压、心率变化等指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的术前焦虑值(51.4±9.5)比较,经过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值为(39.8±7.3),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过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前SBP、DBP和HR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术前焦虑情绪,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春霞 《北方药学》2013,(6):183-18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9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记录两组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张晓斌 《北方药学》2022,(9):188-190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的效果,总结其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奇偶数分组方式,奇数组接受噻氯匹定治疗,偶数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组间33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前血栓素B2、血小板聚集率及治疗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栓素B2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可有效控制血栓素B2及血小板聚集,对心血管不良事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后并发焦虑症患者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后焦虑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治疗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措施,判断临床疗效,测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7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CL-90评分和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介入治疗后心理疏导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治疗后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宁新艳  魏娟 《贵州医药》2023,(10):1665-166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心内科进行康复的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两组康复观察时间为28 d。结果 两组干预后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抑郁与焦虑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心肌耗氧量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在组内与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的心功能LVEF值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路径化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还可促进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救治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的意义。方法 120例伴有抑郁情绪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8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之上加以理干预。结果 2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SDS评分、HRS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抑郁指数明显下降(P<0.05),躯体症状明显缓解(P<0.05),心律失常、病死率及住院天数显著减少(P<0.01),心功能明显好转(P<0.05)。结论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抑郁情绪,而且有利于患者躯体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