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冯超  尹乐平  顾毅  刘彤 《西部医学》2011,23(12):2361-236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3例恶性肿瘤并发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痊愈(62.26%),20例有效(37.74%),随访6个月,49例LDVT患者无复发,4例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7.5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应高度警惕LDVT的发生,同时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实施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获得性危险因素。方法对益阳市中心医院和益阳医专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诊断的117例LDV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例患者中有明确诱因者115例(98.29%),未发现明确诱因者2例(1.71%)。LDVT较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93.16%)、手术(39.32%)、吸烟(34.18%)、创伤(22.22%)、糖尿病(21.37%)、高血压(19.66%)、静脉曲张(18.80%)、卧床或少活动(18.80%)、恶性肿瘤(14.53%)、冠心病(11.97%)、血栓病史(6.84%)、超重或肥胖(5.98%)、产后1个月内(4.27%)等;4例患者经肺血管造影确诊存在肺血管血栓形成。结论高龄、手术、吸烟、创伤、糖尿病、高血压、静脉曲张、长时间制动、恶性肿瘤、冠心病、血栓病史、超重或肥胖、产后1个月内是LDVT的重要危险因素。LDVT是一种多因素协同参与的疾病,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和早期预防可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恶性肿瘤并发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抗凝溶栓治疗,36例痊愈(58.1%),25例有效(40.3%),1例无效(1.6%),最终发生肺栓塞死亡,其余随访6个月,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无复发,5例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8.2%).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应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诊断以无创方法为首选,同时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实施溶栓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高危因素、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妇产科术后并发LDVT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 高龄、肥胖、高血脂、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妇科恶性肿瘤等是发生LDVT的高危因素.13例利用肝素、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妇产科手术后对有LDVT高危因素的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7~2002年间37例LDVT病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LDVT患者中,具有危险因素者占97.3%,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手术创伤(40.5%)、高血压病(29.7%)、恶性肿瘤(27.0%)、糖尿病(18.9%)和长期卧床(16.2%)。随着年龄的增长,危险因素数量相应增多。LDVT的临床表现以下肢肿胀和疼痛最常见。LDVT的累及部位以股静脉最多见。37例中4例出现肺栓塞。LDVT的诊断以无创方法(多谱勒超声结合D-二聚体检测)为首选,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有效率达90.9%。结论:认识LDVT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以血栓形成为早期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854例肿瘤合并血栓的住院患者,筛选出43例血栓确诊早于肿瘤的患者,根据血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选取相关临床指标,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另外将43例患者列入A 组(即以血栓为首发症状的肿瘤患者),另将811例患者列入B组(即肿瘤合并血栓患者),分析比较2组患者基线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数据。结果 A 组患者(43例)经 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40~60岁占53.5%,肺癌为例数最多的瘤种,为20例(46.5%);43例患者中,Ⅳ期患者超过半数,为31例(72.1%);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肿瘤确诊时间大多是在确诊血栓1个月内。60.5%患者均为多个部位血栓形成,其中,下肢部位血栓发生率最高,为20.9%。数据分析结果显示,A 组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D-二聚体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如遇不明原因的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尤其是年龄40~60岁,多个部位血栓形成,且红细胞、血小板、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者,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可考虑进行肿瘤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CT肺血管造影(CTPA)在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并发肺栓塞(PE)中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行CTPA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左下肢LDVT,n=58)、B组(右下肢LDVT,n=30)、C组(双下肢LDVT,n=17),均行CTPA检查,比较三组PE检出率,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CTI)并比较CTI≥40%患者所占百分率。结果 A、B、C三组的PE检出率分别为41.4%(24/58)、53.3%(16/30)、76.5%(13/17),C组PE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肺血管造影在不同LDVT患者中的应用对并发PE的诊断具有较大评估价值,尤其对于双下肢DVT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LDVT患者435例,据血栓形成类型的差异,从腹部疾病术后LDVT、骨科创伤后LDVT、恶性肿瘤术后LDVT、血管疾病治疗后LDVT 4个角度进行亚组分析,探索不同类型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下肢水肿(OR=0.202,5% CI:0.043~0.948,P=0.043)和糖尿病史(OR=12.615,95% CI:2.374~67.039,P=0.003)为腹部疾病术后LDVT的危险因素。麻醉方式(OR=2.260,5% CI:1.086~4.702; P=0.029)为骨科创伤后LDVT的危险因素。手术史(OR=45.778,5% CI:5.308~394.837,P=0.001)为恶性肿瘤术后LDVT的危险因素。血管疾病LDVT主要与抗凝治疗药物服用(OR=5.984,5% CI:1.070~33.468,P=0.042)有关。结论下肢水肿、糖尿病史是腹部疾病术后LDVT的危险因素,麻醉方式、手术史别为骨科创伤后LDVT以及恶性肿瘤术后LDVT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药物服用是血管疾病治疗后LDV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4例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可查找致病原因者占37.5%(9/24),以手术(6例)、外伤(2例)和分娩(1例)等因素为主;无明显诱因占63.5%(15/24).经治疗16例患肢肿胀完全消退;好转6例,患肢仍有轻度肿胀、疼痛等,活动不便;无效2例,患肢仍有明显肿胀、疼痛.结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大多无明确病因,在病因明确的患者中,以手术、分娩和外伤等因素为主,常规应用药物溶栓抗凝治疗,可以使LDVT治愈率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形成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06-06间收治的21例恶性肿瘤术后LDVT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LDVT占同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4%(21/392),左侧13例,右侧8例,经治疗后都有所好转。结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防治措施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08-06间我科收治的21例恶性肿瘤术后LDVT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LDVT占同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4%(21/392),左侧13例,右侧8例。21例均经治疗和加强护理得到好转。结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及时治疗和正确的护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分析作者医院肾移植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8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断依据、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依据病史、超声确诊的38例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在3~20d(平均6d)内,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广泛侧枝循环建立:结论肾移植患者有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较多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最佳诊断措施,规范及时的抗凝、祛聚、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对高危患者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分析作者医院肾移植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8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断依据、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依据病史、超声确诊的38例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在3~20d(平均6d)内,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广泛侧枝循环建立。结论肾移植患者有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较多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最佳诊断措施,规范及时的抗凝、祛聚、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对高危患者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卿  罗开元  马春林 《医学综述》2009,15(9):1316-1317
近年来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及其术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是多因素的,对其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并要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发病原因、诊断及其防治措施作了系统的阐述,为今后更好的预治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0例急性脑梗死并发LDVT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脑梗死并发LD—VT患者中,65岁以上占55%,血清纤维蛋白原增高者占65%,红细胞压积升高者占45%。瘫痪侧肢体LDVT发生率为75%,健侧肢体为10%。左侧LDVT占60%,右侧LDVT占25%。脑梗死后1周内LDVT发生率最高(55%)。LDVT发病3d内的4例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LDVT发病3~14d的14例患者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两组治愈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VS57%,P〉0.05)。结论高龄、血液粘滞度增高、长期卧床及解剖因素等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LDVT的重要原因。溶栓与抗凝治疗疗效类似,均为治疗LDVT的有效手段。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防治LDVT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易发因素及治疗预防原则。方法回顾12例经临床确诊为LDVT患者的资料,分析LDVT的病因及高危因素,结合文献,总结该病的预防、治疗原则。结果孕妇于妊娠期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为LDVT发生的基础病因,手术、高龄、肥胖、少运动及妊高症、贫血等合并症均为诱发LDVTT的高危因素。规范的基础治疗及对证处理,辅助中药制剂,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剖宫产术后LDVT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正确预防及早发现、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方日  颜娇贵 《河北医学》2014,(4):620-62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疾病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43例确诊的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列入实验组,取同期诊治的43例恶性肿瘤且未发生血栓并发症患者43例列入对照组,对比分析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治疗和预后。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复发率高,患者生存率低;该病高发于肿瘤确诊后2个月内,治疗前红细胞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明显变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地塞米松用药、手术刺激、输血、化疗、感染等。结论:及早发现,正确诊断,积极预防、治疗血栓性疾病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何艳梅  杨婉恩  孙强  李怡 《中国病案》2010,11(10):30-31
目的了解≥60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就医状况。方法分析某院1989年-2008年收治的老年恶性肿瘤病例资料。结果共收治恶性肿瘤36112例,≥60岁老年人恶性肿瘤12209例(33.81%),其中男性8504例,女性4155例,男女之比为2.05:1;前10位恶性肿瘤9305例(76.21%),依次为食管癌1980例、大肠癌1869例、肺癌1556例、胃癌889例、贲门癌782例、鼻咽癌625例、肝癌609例、皮肤癌408例、膀胱癌311例、恶性淋巴瘤277例;前10位恶性肿瘤年龄以60岁~69岁高发,占63.03%;前10年收治老年恶性肿瘤3744例,后10年8465例,前、后10年相比,增长126.10%。结论老年恶性肿瘤病例呈逐年增长趋势,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主,应加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高"三早"和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