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移植配型实验室现状及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我国目前移植配型实验室现状,找出差距,积极缩虎离,提高我国移植配型水平。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结果:发现我国移植配型实验室目前在建控制,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环节上尚无标准可循,造成移植分型和配型结果的异同,影响了非亲缘HLA移植前,不同骨髓,脐血库供受体的组织相容组织相容性匹配选择,结论:我国移植配型实验室现状和移植配型结果对移植存活的影响,已经得到移植界同仁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1990年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UNOS)制定了应用于肾移植的HLA(HLA)六抗原无错配标准(Zero HLA-A,B,DR,Anti-gen Mismatch,0Ag MM),按0Ag MM标准选择移植供受者的肾脏移植获得了理想的肾存活率[1].但由于HLA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目前A抗原特异性达86个,B抗原185个,DR特异性高达197个[2].如此近500个抗原特异性的排列组合,使得在无关供者中找到六抗原无错配的供肾十分困难,临床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早在90年代初,许多临床研究发现:同样是供受者HLA错配,有些错配明显影响移植物存活,而有些错配并无显著影响甚至有益.因而提出“有益错配、中性错配和有害错配”之分的假说[3].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更为实用、临床可行的配型策略.1996-03,Terasaki提出了新的配型策略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M),又称交叉反应组配型(CREG),并于第11届国际临床器官组织相容性会议上一致通过,该配型策略可以提高组织配型的配合率,使其能够更广泛的适合于临床的需要[4,5]。1标准及方法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是根据1996年Terasaki等[6]提出的I类R...  相似文献   

3.
晏强  眭维国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584-1584,F0003
良好的HLA配型对移植肾成功及长期存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传统配型HLA-A、B、DR位点O错配(MM)的绝佳肾移植效果已收到绝大多数学者的公认,但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布存在高度多态性,要在无关人群中找到两个HLA表现型完全相同的个体概率非常低,据美国国立网络器官分配中心(UNOS)统计,在1987-10~1995-08的12536例尸肾移植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严格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交叉反应组(CREG)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82例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较高的患者进行严格的HLA和CREG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配型筛选,并辅助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结果本组移植的成功率90%(72/82),死亡率1%(1/82)。超急排斥、加速排斥和急性排斥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4%、6%、28%及21%。广泛致敏(PRA〉50%)、Ⅰ类抗体阳性、术后HLA抗体阳性和供体特异性抗体组其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致敏、Ⅱ类抗体阳性、术前HLA抗体阳性和供体非特异性抗体组(P〈0.01)。按HLA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8例(10%)、20例(24%)和54例(66%);按CREG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38例(46%)、26例(32%)和18例(22%),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P〈0、01)。适时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PRA水平(p〈0.01)、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结论致敏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HLA配型和CERG配型可提高致敏受者肾移植的成功率。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出血性膀胱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探讨感染与出血性膀胱炎的关系,从而指导对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3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与非合并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性别、感染因素包括巨细胞病毒、内毒素、真菌G试验结果.结果 HLA配型不完全相合者出血性膀胱炎(HC)相对高发,而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巨细胞感染有相关性(P=0.038);与内毒素感染(P=0.5)、与真菌感染均G试验无相关性(P=0.301).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出血性膀胱炎的患者,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很大相关性,应做好预防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在肾移植高致敏受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淋巴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应用单抗干板进行供受者HLA-I类抗原分型;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Micro-SSP)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对14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选择供者,观察其供受者相配情况及移植效果。结果: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供受者HLA CREGs DR0,1和2错配(MM)分别为4例(28%)、6例(44%)、4例(28%),无3-6错配;而按传统的HLA-A,B,DR抗原配型原则,其0,1,2,3和4MM,分别为1例(7%)、3例(21%)、5例(36%)和5例(36%),无4-6MM者,其中0-1错配仅有4例。肾移植术后仅有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OKT3治疗逆转,所有受者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HLA CREG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减少致敏受者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s,HLA)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包括多个基因座位,每个基因座位上有多个等位基因。HLA复合体在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器官移植配型、自体免疫和某些疾病关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HLA基因分型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群体遗传多态性研究、实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组织相容性配型、某些疾病的关联和人类遗传进化等[2-3]。本文在常规的实  相似文献   

8.
最近,深圳市输血医学研究所率先发现3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并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命名。专家认为,该发现将有效提高我国骨髓和组织器官移植的存活率。 人类白细胞抗原英文简称HLA,实际上是人类血型中的一种,它比通常所说的ABO血型复杂得多。HLA为一种组织相容性抗原,在骨髓及组织器官移植中,如果HLA不配合,就会引起排斥反应。因此在骨髓及组织器官移植中,通过HLA配型选择配合的供者,供者和受者  相似文献   

9.
1 年龄对于各种类型白血病和移植而言,病人年龄的增长是其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年长病人的主要危险在于移植相关死亡率,因此,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来说,选择供者的异体移植所达到的临床结局与同胞供者没有很大的不同。相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的平均年龄为55~60岁,因此,给予异体移植病人因年龄大而不安全。2 疾病分期这是组织相关性抗原(HLA)完全相同及HLA匹配的无关供者移植的移植结局的惟一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结局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低致敏患者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移植后10年生存率的差异。方珐通过对97例肾移植术前HLA配型结果的观察,将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的低致敏患者与PRA阴性患者分为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在肾移植10年后生存率是否有差异的随访比较。结果在97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中,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之间的有23例,占23.71%;另外,有74例移植术前为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占76.28%;目前移植肾10年后,有47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有8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术前检测PRA为10.71%~32.14%,占28.57%;计算肾移植患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与肾移植术后10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移植10年后,47例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其中,有8例PRA阳性检测为10.71%~32.14%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l~2个抗原;有20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1~2个抗原;有19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_A、B、DR、错配3个或以上抗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HLA配型可提高移植肾的10年生存率,在良好的HLA配型的基础上PRA阳性百分率为10.71%~32.14%的低致敏受者与PRA阴性的受者10年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移植治疗老年白血病的效果及护理技术。方法选取6名符合条件的老年白血病患者,其供者均为患者亲生子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均不相合,给予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6例患者其中5例给予小剂量化疗后,1例未进行化疗直接输注亲缘外周血干细胞进行微移植,注意观察效果并给予细致周到的护理。结果 6例老年白血病患者微移植后血常规检查显示造血恢复好,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少,效果理想。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取得供患者双方积极配合,并做好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及输注等专科护理是微移植治疗老年白血病取得良好效果的护理工作关键。  相似文献   

12.
蒋卫桃 《现代医院》2006,6(11):74-75
皮肤移植抗宿主病(GHVD)是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CBSCT)的主要及最早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其HLA配型有关。根据皮肤GVHD的临床表现,着重阐述了成人脐血移植术后并发皮肤GVHD时皮肤皮疹的护理、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眼部的护理、口腔粘膜的护理、会阴部护理、肛周皮肤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田野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0):1044-1046
近半个世纪以来 ,人类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因此在 1990年 ,诺贝尔医学奖被授予了肾脏移植和骨髓移植的开拓者墨莱和托马斯医生 ,以表彰他们为人类医学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同时也标志着器官移植已成为了一种成熟的现代医学手段。现就移植工作所取得的进展简要介绍一下。1 组织配型工作的进展现已知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是一组编码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等有核细胞表面蛋白分子 (抗原 ) ,高度密集且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在人类位于第 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 ,编码的抗原称之为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在肾移植受者 ,尤其在致敏受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0例肾移植受者采用微量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LA -I类抗原和HLA -Ⅱ类抗原 ;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结果  (1)对 70例受者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 ,供、受者 0、1个位点错配分别为 10例 (14 .3% )和 2 4例 (34.3% ) ,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P <0 .0 5 ) ,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率 ,两种配型方法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2 ) 70例受者中女 2 4例PRA阳性 9例 (37.5 % ) ,男 4 6例PRA阳性 5例 (10 .9% ) ,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 (P <0 .0 5 )。 (3) 70例受者中 30例术前输血者PRA阳性 12例 (40 % ) ;4 0例无输血者PRA阳性 2例 (5 % ) ,术前输血组PR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 (P <0 .0 0 1)。 (4)PRA阳性组尤其是阳性率≥ 5 0 %的受者 ,其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高于PRA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反复输血、妊娠是PRA阳性的危险因素 ,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和免疫吸附 ,对减少PRA阳性者肾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份非血缘关系脐血移植(UCBT)治疗成人慢性苯中毒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4例成人慢性苯中毒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2)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1例、CML-急变期1例]进行双份UCBT,其中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配型全相合1例,516位点相合2例,4/6位点相合1例.输入的单个核细胞数(MNC)为5.5×107~6.8×107/kg,CD34+细胞数为2.6×105~4.8×105/kg.预处理方案:在经典的白消胺(BU)/环磷酰胺(CY)预处理方案基础上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应用环孢素A(CsA)、赛尼哌、霉酚酸酯(MMF)+短程氨甲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肝素联合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肝静脉闭塞病(HVOD).结果 3例植入成功,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恢复至≥0.5×10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5、30、18 d,血小板数≥20×10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31、65、40 d;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DNA-STR)分析显示,仅有1份脐血植入,另1份被排斥,未发生GVHD.至今3例患者分别长期无病存活达69、70和39个月,其中1例HLA配型4/6位点相合、CML-急变期患者于移植后42 d恢复自身造血.结论 双份UCBT治疗成人慢性苯中毒性白血病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PCR—SSP基因分型与血清学抗原分型两种HLA分型方法的应用结果。方法对62例已进行HLA血清学分型的肾脏移植患者,应用PCR-SSP法进行HLA—I类(A、B位点)、Ⅱ类(DR、DQ位点)基因进行扩增分型。结果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一致者52例,基因分型能明显判断而血清学分型无法判断者10例,其中B位点6例,DR位点3例,DQ位点1例。结论 PCR-SSP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的特点,特别是对HLA-I类的B位点及II类的结果判定比血清学分型方法更准确,能满足组织配型的需要。血清学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但存在一定错配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梅 《医药与保健》2003,11(1):18-18
看了这则新闻,大家很可能要问,什么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建立脐带血库有什么意义?了解这些问题,首先从脐带血谈起。脐血或称脐带血是婴儿娩出断脐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绒毛血管内的血液。研究表明,脐血中含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由于其来源丰富,脐血作为干细胞移植的又一来源愈为重要。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简称脐血移植,是将原本丢弃的脐血进行废物利用,经过采集、冷冻、配型后通过静脉输给白血病或恶性血液病患者,重建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是继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根治…  相似文献   

18.
HLA抗原     
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移植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指存在于有核细胞(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及各种组织细胞)胞膜上的一些同族抗原,但不出现于无核的红细胞上。HLA是代表人的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或人的淋巴细胞抗原(human lympbocyte antigen)的简称。本世纪中期发现HLA抗原使脏器移植获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在我国开始于60年代、成功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目前全国每年移植3000例左右,以尸体肾为主,亲属供肾所占比例极少,这种情况与国外器官移植情况相仿;在免疫抑制剂应用上经历了硫唑嘌呤时代、环孢素时代,直至目前的多种可选择的免疫抑制剂时代;在供受者配型上由ABO配型、淋巴毒配型,进入了HLA配型时代.肾移植的技术水平基本上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在我国开始于60年代、成功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目前全国每年移植3000例左右,以尸体肾为主,亲属供肾所占比例极少,这种情况与国外器官移植情况相仿;在免疫抑制剂应用上经历了硫唑嘌呤时代、环孢素时代,直至目前的多种可选择的免疫抑制剂时代;在供受者配型上由ABO配型、淋巴毒配型,进入了HLA配型时代.肾移植的技术水平基本上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