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腋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研究所完成。选取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研究所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16具,男11具,女5具,共32侧。常规解剖显露三角肌、肩袖、四边孔和腋神经,观测腋神经及其分支的体表投影、直径、起始、走行、分布和肩袖的解剖关系。结果:腋神经出四边孔处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肩峰平面下方3.8~7.2cm,平均(5.0±1.5)cm、三角肌后缘前方2.7~5.6cm,平均(4.0±1.4)cm处。小圆肌支入肌前长约0.8~2.6cm,平均(1.6±0.8)cm,支配小圆肌;后支入肌前长约1.0~4.2cm,平均(2.5±1.5)cm,后支横径为1.3~2.1cm,平均(1.7±0.3)cm,支配三角肌后部和肱三头肌长头附近的皮肤。前支入肌前长约2.0~4.2cm,平均(3.1±0.8)cm,横径为1.7~2.9cm,平均(2.1±0.7)mm,支配三角肌前份和三角肌区下部的皮肤。结论:腋神经内在的解剖因素是肩袖损伤合并腋神经损伤的基础,肩部外伤是肩袖合并腋神经损伤的直接原因,临床应注意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性腋神经损伤的神经肌电图诊断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998-08/2005-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腋神经损伤患者22例,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定性定位诊断腋神经损伤。结果纳入患者2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④肌电图检测结果:臂丛神经上干支配肌群中,只有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有异常电生理改变,其他肌群均正常。22块三角肌有失神经电位者18例,异常率81.8%(18/22);22块三角肌运动单位电位减少17例,异常率77.3%(17/22)。②神经电图检测结果:潜伏期在正常范围13例,延长5例,消失4例,异常率40.9%(9/22);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消失4例,衰减18例,异常率100%(22/22)。完全损伤4例,不完全损伤18例,其中严重损伤2例。患侧腋神经的潜伏期为(1.27&;#177;1.16)ms,高于正常值0.6ms,差异显著(t=2.18,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10.17&;#177;1.96)mV,高于正常值(4.3&;#177;0.5)mV,差异非常显著(t=16.13,P〈0.01)。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是腋神经损伤早期定性、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性腋神经损伤的神经肌电图诊断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998-08/2005-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腋神经损伤患者22例,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定性定位诊断腋神经损伤。结果纳入患者2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肌电图检测结果:臂丛神经上干支配肌群中,只有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有异常电生理改变,其他肌群均正常。22块三角肌有失神经电位者18例,异常率81.8%(18/22);22块三角肌运动单位电位减少17例,异常率77.3%(17/22)。②神经电图检测结果:潜伏期在正常范围13例,延长5例,消失4例,异常率40.9%(9/22);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消失4例,衰减18例,异常率100%(22/22)。完全损伤4例,不完全损伤18例,其中严重损伤2例。患侧腋神经的潜伏期为(1.27±1.16)ms,高于正常值0.6ms,差异显著(t=2.18,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10.17±1.96)mV,高于正常值(4.3±0.5)mV,差异非常显著(t=16.13,P<0.01)。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是腋神经损伤早期定性、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背景:跟下神经损伤和受累可致足跟疼痛综合征。熟悉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走行和分布,可避免足部手术时损伤跟内侧神经及跟下神经。目的:了解人体下肢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沈阳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2-08/2004-10在沈阳医学院解剖实验室进行。观察对象为自愿捐献及有关部门支援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6条,常规防腐固定。方法:自小腿中段1/3段开始解剖胫神经,至其分成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观察并测量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其分布。以内踝中心与足中心连线作参照点,神经经过连线处为“0”点,以上为正值,以下为负值。主要观察指标:成人下肢跟内侧神经及跟下神经的来源、行程、分支及其分布。结果:36条标本中均存在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①跟内侧神经来源:来自胫神经27条(75%);来自足底外侧神经7条(19%);来自胫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2条(6%)。②跟内侧神经的分支情况:有2个主要分支的29条(81%)。多数分支位于木展肌浅层脂肪垫内及皮下。③跟下神经来源:来自足底外侧神经的31条(86%);来自胫神经3条(8%);来自足底内侧神经的2条(6%)。④跟下神经发出部位:在0点下方(1.7&;#177;4.5)cm。⑤跟下神经分支及分布:有2个主要分支的24条(67%),跟下神经大部分分布于足底方肌内侧缘的浅层。结论:跟内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较恒定,跟下部手术时应在外侧进路,当需下方进路时,应尽量靠后,避免损伤两神经。 相似文献
5.
背景跟下神经损伤和受累可致足跟疼痛综合征.熟悉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走行和分布,可避免足部手术时损伤跟内侧神经及跟下神经.目的了解人体下肢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沈阳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2-08/2004-10在沈阳医学院解剖实验室进行.观察对象为自愿捐献及有关部门支援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6条,常规防腐固定.方法自小腿中段1/3段开始解剖胫神经,至其分成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观察并测量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其分布.以内踝中心与足中心连线作参照点,神经经过连线处为"0"点,以上为正值,以下为负值.主要观察指标成人下肢跟内侧神经及跟下神经的来源、行程、分支及其分布.结果36条标本中均存在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①跟内侧神经来源来自胫神经27条(75%);来自足底外侧神经7条(19%);来自胫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2条(6%).②跟内侧神经的分支情况有2个主要分支的29条(81%).多数分支位于木展肌浅层脂肪垫内及皮下.③跟下神经来源来自足底外侧神经的31条(86%);来自胫神经3条(8%);来自足底内侧神经的2条(6%).④跟下神经发出部位在0点下方(1.7±4.5)cm.⑤跟下神经分支及分布有2个主要分支的24条(67%),跟下神经大部分分布于足底方肌内侧缘的浅层.结论跟内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较恒定,跟下部手术时应在外侧进路,当需下方进路时,应尽量靠后,避免损伤两神经. 相似文献
6.
7.
腕部尺神经损伤常见漏诊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在临床广泛普及及应用 ,对神经损伤的一期修复和早期功能恢复问题被日趋重视。尺神经在腕部因其走行、分支解剖关系复杂 ,在急诊复合伤的抢救过程中 ,极易漏诊。尺神经损伤漏诊后 ,肌萎缩严重 ,预后效果差 ,由此引发医疗纠纷日趋增多。本文就尺神经在腕部的损伤常见漏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3~ 2 9岁 ,刀砍伤 6例 ,玻璃切割伤 1例 ,摔伤 1例 ,均有不同程度漏诊而造成治疗延误。2 解剖特点尺神经起自臂丛内侧束、颈 7、8胸 1神经根 ,在腋动脉、静脉之间下行 ,在臂上半部尺神经位于肱动脉后… 相似文献
8.
9.
10.
背景:腋神经损伤临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不尽一致,效果也各不相同。多要牺牲相邻一条神经功能来进行神经修复。目的:介绍用肱三头肌长头支转位修复腋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和临床应用效果。设计:以神经干走行方向纵向观察研究。地点和对象:资料收集于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采用灌注成人尸体标本16具及本院收治的6例患者。方法:采用灌注成人尸体标本16具,常规解剖显露腋神经和肱三头肌长头支,主要观察腋神经和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的分支数量、毗邻关系以及测量各神经支的口径。根据解剖学特点,前瞻性地应用于临床6例,术后进行随访,定期检查腋神经肌力。主要观察指标:解剖观察结果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肱三头肌长头支与腋神经相隔于长头本身,转位方便,其横径与腋神经前、后支横径相近,便于吻合。临床应用6例,术后经随访6~16个月,4级以上肌力5例,3级肌力1例,伸肘无影响。结论: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转位修复腋神经,术式简便,容易操作,适用于臂丛部分损伤、肱三头肌正常的腋神经瘫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肩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患者微创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确诊为肩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患者4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左肩18例,右肩28例。运动损伤32例,交通伤8例,牵拉伤6例。受伤时间平均6个月(1.8~12个月)。年龄18~45岁,平均(38.6±2.4)岁。术前均行肩关节X线检查和MRI检查,并经关节镜探查明确肩关节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采用关节镜下肩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修补术42例,关节镜下肩Bankart损伤修补术与小切口辅助下肩袖缝合固定术4例。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训练组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5.6±2.3)岁;对照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6.2±2.6)岁。对照组采用短波、脉冲磁疗、低能量半导体激光、冷疗和基础康复训练以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康复训练组在短波、脉冲磁疗及低能量半导体激光、冷疗以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基础上,进行内容包括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控制、灵活性、协调性和运动能力的训练。分别在术后4周、8周、12周、16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UCLA)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训练组术后4周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康复训练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16周康复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针对肩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特点,设计一套科学、安全、有效的肩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微创术后康复计划,并依照康复计划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超声在腋神经闭合损伤中的应用及神经损伤的分型。方法收集临床诊断腋神经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6例,将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可清晰显示腋神经损伤情况,并可按照损伤形态分型。分为肿胀增粗型6例,瘤样增粗型25例,神经断裂型5例。超声诊断与术中所见基本相符。结论超声可以清楚显示腋神经损伤的类型、位置、评估神经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做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对照组做关节镜下单纯肩袖修复术。采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肩袖强度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术后较术前,肩关节外旋、前屈、外展、内旋均提高(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前屈、外展、内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外旋、前屈、外展、内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UCLA、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CLA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两组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肢外旋、前屈、内旋的肌肉力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QO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纯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相比,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做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对照组做关节镜下单纯肩袖修复术。采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肩袖强度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术后较术前,肩关节外旋、前屈、外展、内旋均提高(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前屈、外展、内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外旋、前屈、外展、内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UCLA、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CLA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两组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肢外旋、前屈、内旋的肌肉力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QO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纯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相比,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治疗肩袖损伤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肩袖损伤16 例16肩,用利多卡因和醋酸曲安奈德的混合液对其肩关节支进行阻滞,并结合功能锻炼。随访时间6~27(平均9.5) 个月。结果:优6 例,良7 例,可3 例,优良率为81.2%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肩胛上神经肩关节支阻滞为治疗肩袖损伤较为有效且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程红山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5):105-105
肩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脱位之一,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等。男性多于女性。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石油工人,骑摩托车不慎摔伤后20min就诊。查体:患者体格强壮,疼痛重,患侧(右侧)肘关节屈曲,肘尖不能紧贴胸壁。右肩压痛(+),方肩畸形,并弹性固定于肩外展位,达肩试验(+),腋窝处可触及肱骨头。X片示:右肩关节脱位。立即行徒手牵引足蹬法复位,经三次复位,未成功。休息几分钟后,采用暴力立位杠杆整复法(在局部麻醉下,患者坐位,第一、二助手分别立于患者前后, 相似文献
18.
肩袖损伤是肩部损伤的常见病,但在临床中极易漏诊、误诊,对肩袖损伤的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是维持肩关节软组织平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MRI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对33例X线片无骨折但临床怀疑肩袖损伤或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用1.5 T MRI机检查,观察肩袖损伤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MR上的影像特征,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与手术结果对比,计算准确率。结果 33例中肩袖损伤20例(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5例(合并肩袖损伤10例)。肩袖损伤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术前MR诊断准确率分别约为95.0%、71.3%。结论肩关节MRI扫描对肩袖损伤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肩袖损伤者中至少半数合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和影像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患者作为骨质疏松组,另收集34例骨密度正常的肩袖损伤患者作为骨密度正常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肩关节镜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术后并发症与末期随访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6个月VAS评分均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12个月ASES评分均显著低于骨密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5,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末期随访前屈、外展、体侧外旋、外展90°位内旋与外展90°位外旋水平均显著低于骨密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合并肩袖损伤会影响肩关节镜的治疗效果,易造成术后并发症,并影响远期肩关节活动度,从而降低远期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