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更泄论辩     
五更泄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以其泻在五更而得名 ,故又以晨泄名之。患者常见晨起腹泻、腹痛 ,泻后痛减 ,深以为苦。一般中医认为是肾阳虚衰而致 ,治以四神丸加减 ,其疗效却往往不尽人意。通过临床观察及翻阅文献 ,发现其病机复杂 ,笔者不揣浅陋 ,对 1985年以来的有关文献 ,作一探讨 ,希有益于临床。1 从肾论治1 1 肾阳虚证王淑华等〔1〕通过四神丸与痛泄泻方合用 ,治疗本病属顽固性病例共 4 2例 ,1月内痊愈 36例 ,1月内症状明显减轻、 3月内痊愈 5例 ,3月内无好转 1例。郭立忠等〔2〕用四神丸加减治疗五更泄 30例 ,治愈 2 1例 ,好转 9例 ,疗…  相似文献   

2.
五更泄始见<寿世保元>,又称晨泄、瀼泄.指黎明前作泄.五更泄是临床常见的病,以其泻在五更而得名,故又以晨泄名之.患者常见晨起腹泻、腹痛,泻后痛减,深以为苦.一般中医认为是肾阳虚衰而致,治以四神丸加减,其疗效却往往不尽人意.通过临床观察及翻阅文献,发现其病机复杂,笔者不揣浅陋,对1985年以来的有关文献,作一探讨,希有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周世章治五更泄经验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鞠建伟潘承业关键词周世章五更泄老中医经验五更泄是一种发生在黎明之前腹部隐痛、肠鸣腹泻、泻后则安的病症。古代医家及现代中医均认为五更泄属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之证。周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此症不纯属命门火...  相似文献   

4.
王俊 《国医论坛》2012,27(6):42-43
五更泄又称"肾泻",时医认为五更泄多为脾肾阳虚、运化失常所致,常以四神丸、理中丸等方加减治疗,然临床上五更泄的病因病机远非仅脾肾阳虚,五脏六腑皆可令五更泄.五更泄亦非纯属虚证,也有实证.故同是五更泄,中医治则也不尽相同,现整理有关文献,结合临证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升降散合痛泻要方治疗五更泄泻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更泄泻是指泄泻发生于五更黎明之时,或有腹痛、泻后痛减,或无腹痛、泻后舒适。笔者以升降要方加减治疗五更泄泻30例获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男,45岁。1991年8月24日诊。患者夜间小腹刺痛,黎明痛甚而泄下粘冻便,泄而不爽,泄后痛减已两年,病情加重三月,曾服四神丸,痛泻要方而效果不显。刻诊:面色晦黯,神疲纳呆,舌边有瘀斑,脉细涩。系瘀血阻滞之五更泄。治当化瘀健  相似文献   

7.
陈××,男,48岁。1988年10月28日诊。患者半年来,每天黎明之时腹痛,肠鸣,即泄。泄下溏薄不爽,挟泡沫。泄后腹痛,肠鸣即安。舌苔薄白,脉弦缓。此乃肝气乘脾之五更泄。治以抑木扶土止泻,宗草窗痛泄要方加减。处  相似文献   

8.
余在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在导师陈亦人教授诊疾经验的启蒙下,屡用乌梅丸治疗五更泄,每获良效,现介绍于次,谨供临证参考。一般资料男19例,女9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26岁。1年以内者6例,5年以内者14例,10年以内者6例,10年以上者2例。审证要点以腹疼,痛则即泻,泻有定时,肛坠,矢气,口苦为辨治要点。检查:或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或经乙状结肠镜  相似文献   

9.
五更泄辨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阳 《新中医》1995,27(4):6-7
五更泄辨治探讨杨主题词腹泻/中医药疗法五更泻以其泻时在五更而得名,又名晨泻、鸡鸣泻、肾泻,临床多从肾虚论治。笔者认为,五更泄除肾阳虚衰外,尚有其他因素可以导致,现将其辨治略述于次。1肾虚火衰治以温肾健脾《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相似文献   

10.
五更泄小议     
五更泄,首见于明代《寿世保元》一书,又名晨泄、瀼泄,是指黎明前作泄的一种证候。五更泄之发病,历代医家多责之于肾阳虚,如赵献可言“肾既虚衰,则命门之火熄,火熄则水独治,故令人多水泄不止”。张景岳亦曰“肾中阳气不足,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而汪昂释之更为简要“肾之阳虚,不能键闭”。故此,一般又认为五更泄即肾泄,其临床表现为:黎明前腹部冷痛或胀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相似文献   

11.
泄泻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中慢性泄泻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我们临床运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结合辨证治疗慢性腹泻取得满意效果。1 脾虚肝郁型 杨××,男,41岁,大中麦芽厂工人。 96—4—24初诊,腹泻十余年,胃脘部胀闷,嗳气,泻后痛缓而不除,每遇劳累或食油腻而加重,食欲不振,短气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无力,证属脾虚肝郁,治拟香砂六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潞党参15g、炒白术10g、白茯苓10g、广陈皮6g、制半夏10g、老木香8g、  相似文献   

12.
许凤莲 《光明中医》2006,21(2):36-37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在治疗五更泄中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四神丸与痛泻要方合方治疗,对照组单用四神丸的主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结论:痛泻要方合四神丸治疗五更泄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四神丸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恒有其效。于临证中倘若抓住证治要点,常可推其用而广之。兹将临证几例四神丸证治及体会列下: 一、治五更泄泻: 四神丸治五更泄泻具慢图缓收之功,若改为汤剂,又有力骏速达之效。现举一例,以阐其用: 1980年仲秋,甄氏媪,年可花甲,罹五更泄年余,西医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始服四神丸有效,近服其效不著,放来乞治。诊其舌脉,断为脾肾虚寒,遂为疏四神丸改汤:补骨脂20克、煨肉蔻10克、五味子10克、吴萸5克、红枣10枚、生姜10克、  相似文献   

14.
王恒苍  白钰  陈永灿  杨益萍 《新中医》2018,50(10):272-274
近代名医范文虎临证治疗胃痛病性常分虚实,善用理中汤、保和丸加减;治疗经年久泄常用单方干荔枝、海参缓图,疑难泄泻常选复方麻杏石甘汤、补中益气汤救治;治痢疾或选经方、或选时方,用经方遵原旨而不泥,采时方善变通以应证。范氏处方用药,审慎果敢,当机立断,对古方、单方灵活运用,变化多端,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5.
五更泻从脏腑辨证,分为肾虚火衰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湿困证、肺失宣肃证、肠络瘀阻证、胃肠积滞证,分别选用四神汤与附子理中汤加味、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加减、二陈汤或平陈汤、华盖散、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合小柴胡汤加减、膈下逐瘀汤或少腹逐瘀汤治疗。  相似文献   

16.
刘家义  王时灿 《中医杂志》2002,43(5):388-389
认为痛泻的成因不囿于食积胃肠和肝脾不调两个方面,凡肠道积滞不畅而腹泻者,皆可出现痛泻,而且泻后腹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五更泄不独见于肾阳虚,肝郁乘脾、酒积伤食等也可泄在五更;湿是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淡渗法是治疗腹泻常用而有效的方法,车前子、茯苓是利小便实大便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关于泄泻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痛泻的成因不囿于食积胃肠和肝脾不调两个方面 ,凡肠道积滞不畅而腹泻者 ,皆可出现痛泻 ,而且泻后腹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五更泄不独见于肾阳虚 ,肝郁乘脾、酒积伤食等也可泻在五更。湿是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 ,淡渗法是治疗腹泻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车前子、茯苓是利小便而实大便最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痛泻要方与乙酰胆碱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泻要方出自《景岳全书》,由白术、白芍、陈皮和防风组成,功效为疏肝利脾,是治痛泻证的主方。临床医家在应用本方时多主要是围绕着“痛、泻”为主证而加减应用。肠易激综合征(IBS)即是以“痛、泻”为主要临床表现,故本方是中医治疗IBS最常用的基本方。有文献报道,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读《吉林中医药》1983年第3期吴化林同志之《试析五更泻泄之机理》一文后,深受教益。但临床上五更泻泄不仅为脾肾阳虚所致,也有肝火炽盛者,如《医医小草·医精汇通》中所云:“故纸、豆蔻、吴萸、五味,四药合丸,治食后脾泄,五更肾泻,神效。殊不知脾肾之泄,有命火虚者,有肝火炽者,徒以为神,即有增病速死之神矣”。吾师马志院长甚赞此  相似文献   

20.
“五更泄”指黎明之时腹痛泄泻,是慢性腹泻中的一种。笔者应用加味四神丸治疗五更泄患者2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18例,女3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1岁;病程最长10余年,最短3周。患者症见:在黎明时即泻,且日泻2~8次不等,腹部隐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泻下物多为水样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2治疗方法治拟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选加味四神丸。药用:补骨脂10g,煨豆蔻6g,五味子9g,吴茱萸9g,黄芪30g,白术10g,附子6g,炮姜6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mL,分早晚2次服用。兼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