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讨胚胎脊髓移植物对成体损伤脊髓运动功能修复的效应,取妊娠14天胚胎大鼠脊髓组织,移植到成年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术后进行联合行为记分(CBS)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结果发现,移植组CBS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移植术后4周以内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移植组MEP早期反应(P1,N1)的峰潜代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胚胎脊髓移植对成年宿主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胚胎脊髓移植并应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能否促进半切洞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方法 将成年大鼠分为3组,A组:单纯脊髓半切洞损伤组;B组:脊髓半切洞损伤+胚胎脊移植组;C组:脊髓半切洞损伤+胚胎脊髓移植+MK-801组。手术后应用联合行为评分(CBS)、感觉诱发电位(SEP)、运行诱发电位(MEP)检查。结果 3组CBS得分A组〉B组〉C组;SEP和MEP  相似文献   

3.
甲基强的松龙预防牵张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索甲基强的松龙(MP)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防治作用,选用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B)、实验组(C、D)。实验组于伤前30分钟一次静脉缓慢推注MP30mg/kg;伤后15分钟开始,每1小时静脉滴注MP5.4mg/kg,持续5小时。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治疗。采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CEP)监护、组织形态学、脊髓组织生化测定、运动功能评定等方法评价。结果表明,C组、D组较A组、B组SCEPP1波波幅恢复快速、稳定;伤后8小时及14天运动功能评定其障碍率低于A组、B组(P<0.05);脊髓前角灰质神经元体积密度及100μm白质范围内有髓神经纤维数高于A组、B组(P<0.05);丙二醛含量低于A组、B组,过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高于A组、B组(P<0.05);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变性、坏死,灰质出血范围及脊髓微血管痉挛程度明显轻于A组、B组。认为,在脊柱畸形矫正术前应用大剂量MP,具有预防牵张性脊髓损伤的作用;伤后及时给予MP,可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移植胚胎脊髓促进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提供血运的胚胎脊髓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作为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应用单纯胚髓组织、胚胎脊髓+大网组织、胚社以半切洞损伤的脊髓中,手术后1、2、4、12周进行联合行为发,感觉诱闰(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并与一言堂3组为单纯损伤线比较。结果:联合行为评分,单纯移植级和胚胎脊髓+大网膜组织移植组优于单纯损伤组,SEP和MEP潜峰时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采用pSVP0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脊髓内移植,观察其对损伤脊髓再生的影响。将SD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pzDSV0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A组)、SC移植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行示踪技术及体视学计量法,检查移植术后脊髓的再生能力。结果:(1)A、B两组的HRP标记细胞在近损伤区上段、红核、动眼神经核等中脑水平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细胞内Ca^2+变化及其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内Ca2+([Ca2+]i)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Alen's法致伤大鼠脊髓,于伤后1、4、8、24、72和168小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La3+阻断技术测定伤段脊髓[Ca2+]i含量,参照Konrad的方法记录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应用斜板试验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结果:SCI后伤段脊髓[Ca2+]i显著升高(P值<0.05或0.01),与脊髓MEP的变化和大鼠运动功能的损害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SCI后,伤段脊髓[Ca2+]i超载可能在SCI的病理发展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胚胎脊髓组织移植促进成年宿主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组织移植促进成年宿主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成年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移植胚胎大鼠脊髓组织,术后进行联合行为计分(CBS)、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性行为及生育机能检查。结果 移植组CBS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移植术后4周以内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移植组SEP、MEP早期反应的峰潜伏时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75%的雌鼠阴道涂片检出精子并能正常生育。结论 胚胎脊髓移植能促进成年宿主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尼莫地平(ND)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90只Wistar大鼠半切洞脊髓损伤后,随机分为3组:⑴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A组),⑵移植+NGF组(B组),⑶移植+NGF+ND组(C组)。观察组织形态学、运动诱发电位及行为学变化。结果:C组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在早期比A组、B组皆有明显缩短(P〈0.05)。以后肢运动功能的Tarlov评分看,B组  相似文献   

9.
采用pSVP0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脊髓内移植,观察其对损伤脊髓再生的影响。将SD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pSVP0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A组)、SC移植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及体视学计量法,检查移植术后脊髓的再生能力。结果:①A、B两组的HRP标记细胞在近损伤区上段、红核、动眼神经核等中脑水平均有发现,A组多于B组,C组损伤近端未发现HRP标记细胞。②损伤区脊髓前角灰质神经元密度及100μm白质范围内有髓神经纤维计数:A组>B组>C组。提示,pSVP0Mcat微基因修饰SC脊髓内移植有促进损伤脊髓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体和异体神经组织联合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组织联合移植对成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能力。方法:成年雌性Wistar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损伤T1-3脊髓左后柱,移植孕14d胚胎脊髓(FSC组15只)或带血管正中神经加胚胎脊髓(V+F组15只),另6只做对照组。术后8周行体感诱发电位、光、电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V+F组胚胎组织体积增长速度、神经纤维和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FSC组(P〈0.01),细胞大多分化较好,有少数类似运动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能显著减轻脑外伤及中风动物模型脑水肿,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探讨AG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脊髓水肿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150只(体重230~255 g),分为对照组(A组,25只)、假损伤组(B组,25只)、SCI后未治疗组(C组,25只)和SCI后AG治疗组(75只);AG治疗组按给药剂量分为AG 75 mg/kg组(D组,25只)、AG 150 mg/kg组(E组,25只)和AG300 mg/kg组(F组,25只)。A组未行任何处理,B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但不治疗;C、D、E、F组制备静压型大鼠SCI模型后,C组腹腔注射5%DMSO,D、E、F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AG。于造模后0、12、24、48 h用干湿重法检测受损脊髓组织含水量以筛选最佳剂量,进一步用伊文思兰(Evans blue,EB)法评测血-脊髓屏障功能,用RT-PCR检测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s 4,AQP4)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QP4蛋白表达。结果脊髓组织含水量检测示,E组在造膜后12、24、48 h对SCI后脊髓组织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选择该剂量组用于后续实验。造模后12、24、48 h,E组EB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降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RT-PCR检测结果示造模后12、24、48 h,B、E组AQP4 mRNA表达明显低于C组;Western blot检测示造模后24、48 h,B、E组AQP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造模后48 h,B、E组AQP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指标各时间点B、E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CI后大鼠经150 mg/kg AG治疗后,能降低AQP4表达,改善脊髓水肿,减轻损伤。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方法:自行设计一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以一恒定的外力和打击时间,以观察35只大鼠在不同的打击深度下的运动功能和病理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苏醒后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正常;打击深度为0.5mm时,动物苏醒后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正常,打击度为0.8mm 时,动物出现不瘫,数天后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破坏较轻;打击深度为1.0 mm时,动物出现全瘫,4周后不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破坏,打击深度为1.5 mm时,动物出现全瘫,4周后不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破坏严重。结论:以打击深度为参数建立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重复性好较  相似文献   

13.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9例外伤后颈椎骨折脱位者进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 ,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分析颈椎骨折脱位的损伤机制 ,总结病变特点 ,提出治疗原则。 9例全部采用颈前路椎体复位术。结果 完全复位 8例 ,部分复位 1例。全部患者术后获得随访 1~ 3年 ,症状明显好转 2例 ,完全恢复 7例。未发现有神经症状加重 ,均可从事日常工作。结论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 ,发病机制特殊 ,采用手术治疗颈椎固定稳定、脊髓致压因素去除彻底 ,不易引起迟发性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的治疗方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几种弛缓性膀胱的治疗方法。结果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清洁间断导尿、加压排尿、药物治疗及重建逼尿肌功能等治疗方法相比,建立人工反射弧能实现膀胱的可控性排尿。结论人工反射弧的建立为脊髓损伤所致的弛缓性膀胱提供了一种新的膀胱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胚胎脊髓细胞悬液在大鼠损伤脊髓中的突触发育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分析胚胎脊髓细胞悬液在损伤脊髓移植区中的突触发育过程。 方法 对 4 2只 Wistar成年大鼠以改良 Allen法 (10 g× 5 cm)打击脊髓 ,3天后将孕 14天 (E14 ) 5只胚胎脊髓细胞悬液 (FSCS) 2 0 μl植入损伤空腔 ,移植后 2、4、6、8、10和 12周 ,以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移植物成活、分化及其与宿主之间关系。 结果 移植区成神经细胞最先展示了胞质突起 ,随之出现了低电子密度的突触前后膜 ,突触前、后膜电子密度逐渐增高形成良好的致密突起。突触小泡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 ,突触小泡有圆形清亮小泡、椭圆形小泡、颗粒状小泡和扁平小泡 - f型。突触的连接方式由单个的胞体 -树突突触 ,出现多个的胞体 -树突和树突 -树突突触。同时 ,移植成神经细胞、成少突胶质细胞及成星形细胞的细胞器日渐完善 ,细胞功能活跃。血脑屏障也随之出现。移植区可见神经微丝 (NF)、组织胺 (5 - 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纤维。 结论 胚胎脊髓细胞悬液在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内可发育为成熟的突触 ,显示了 FSCS与宿主脊髓重建突触方式的信息交换的潜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新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SCs生物学特性、移植治疗SCI的实验研究、移行机制、治疗机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MSCs移植治疗SCI已有很大进展,移植治疗后,移植细胞能向损伤部位移行,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和分泌神经营养物质,具有促进损伤脊髓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结论MSCs移植治疗SCI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尼莫地平(ND)增强胚胎脊髓移植修复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的效果,缓解脊髓继发性损伤。方法:采用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分为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移植加NGF组,移植加NGF和ND组,术后移植部位脊髓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并比较各组死亡率,结果:移植加NGF组较单纯移植组,MDA明显下降,SOD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差别不显著(P>0.05),移植加NGF和ND组更有效地升高SOD浓度,降低钙离子浓度和MDA含量,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加NGF和ND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GF和ND能较好地改善继发性脊髓损伤,明显降低经胚胎脊髓移植术皇的成年大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防止成年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Wistar成年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五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损伤组;C组为损伤+移植组;D组为损伤+移植+椎旁肌组;E组为损伤+移植+大网膜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元的大小,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均可以防止老年鼠脊髓轴突损伤引起的神经元萎缩,图像分析发现其作用为E组>D组>C组>B组>A组,尤以E组效果最好,可以完全恢复损伤神经元的形态,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鼠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能维持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椎管减压在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对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为把握后路手术的椎管减压指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经后路手术治疗的1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9例,女51例;年龄17~68岁,平均42.7岁。骨折部位:T1122例,T1230例,L157例,L261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标准:压缩型65例,爆裂型44例,屈曲分离型25例,脱位型3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8d,平均4.4d。根据术前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20%为A组,32例;21%~40%为B组,68例;41%~60%为C组,37例;≥61%为D组,33例。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各组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与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的相关性,以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率40%以下有神经症状者后路椎管减压与未减压的手术疗效差异。结果各组脊髓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无正相关性。17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1个月,平均23.5个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未作后路椎管减压且无神经症状的28例患者,术后随访期内未发现有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有神经症状者中,行椎管减压的65例神经功能改善和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提高情况均明显优于未行椎管减压的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后路椎管减压的相对指征是椎管内骨折块占位<40%且术前有神经症状者,以及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无论术前有无神经症状者。  相似文献   

20.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生物医学发展较快的领域,其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都表现出巨大的前景,但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现以脊髓损伤为代表,介绍基因治疗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研究现状和前景。目前,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基本策略是将神经营养因子转至一定的受体细胞后移植到损伤区,让其在体内表达并发挥生物学效应而刺激轴索再生。转基因载体以病毒载体转染率高而常用。受体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肌母细胞等。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