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能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及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对旋毛虫病及其它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及其它寄生虫感染的动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试纸条检测旋毛虫病患者与旋毛虫感染的小鼠、大鼠、兔、猪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97.87%(92/94)、100%(5/5)、100%(5/5)及100%(25/25),15min内肉眼可观察结果;其它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囊虫病及包虫病等)患者及正常人血清、其它寄生虫感染动物及正常动物血清均为阴性。试纸条和ELISA对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3%(21/23)和95.7%(22/23)(χ2=0.36,P>0.05),两种方法对2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71/71)。试纸条对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亦均为100%。试纸条在4℃可保存13个月,检测结果在室温可保存3个月。结论该试纸条可用于人体旋毛虫病和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诊断,也可用于其它种旋毛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4个不同地理株旋毛虫(S,D,Y,W)及伪旋毛虫(P)在快应答(NIN)、慢应答(C57B1/10)(根据初次感染后从肠道排出成虫的快慢)近交系小鼠中的感染力和抗原性作了比较。抗原制备:根据Lee等(1982)的方法制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旋毛虫感染昆明小鼠的最小剂量, 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7组, 每只鼠分别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 25、 20、 15、 10、 5及3条, 感染后6周剖杀。取完整膈肌, 压片、 镜检、 计数虫荷。小鼠全身肌肉经人工胃液消化后计数肌肉虫荷。结果, 压片镜检法和人工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 感染30、 25、 20、 15及1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均为100% (10/10); 感染5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 两种方法幼虫检出率分别为70% (7/10) 和100% (10/10); 感染3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 两种方法均未检出幼虫。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膈肌和肌肉虫荷与感染剂量均呈正相关(r=0.759, P<0.05; r=0.638, P<0.05)。旋毛虫经口成功感染昆明小鼠的最小剂量为5条幼虫。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小鼠总IgE、特异性IgE及依赖IgE的嗜酸性粒细胞(Eos)介导的ADCC效应的动态观察,进一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7、14、21、28、35、60d小鼠外周血中总IgE水平,用间接ELISA法测定特异性IgE水平;分别在96孔细胞培养板的板孔中加入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提取的嗜酸性粒细胞。感染鼠血清及感染鼠的旋毛虫肌幼虫与含10%灭活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37℃条件下培养,分别在12、24、48h显微镜下观察小鼠Eos对旋毛虫肌幼虫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总IgE水平增高,在感染后14、21d达到高峰(P<0.01),之后呈逐渐下降;特异性IgE阳性率在感染后14和21d为88.9%,对照组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单纯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无杀伤作用,在免疫血清参与下,Eos对幼虫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灭活IgE和补体后,Eos的杀伤作用明显减弱,与单纯Eos组比较肌幼虫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杀伤的过程需要免疫血清的参与,免疫血清中介导上述效应的物质为IgE和补体。  相似文献   

5.
肥大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鼠总IgE、特异性IgE及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动态观察,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动态检测总IgE、特异性IgE,以直接法进行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然后采用体外CO2培养法观察免疫血清存在下肥大细胞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结果在免疫血清存在时,感染鼠和正常鼠肥大细胞对旋毛虫幼虫均有杀伤作用,48 h时杀虫数分别为31.5和17.5条(χ2=13.146,P<0.01);χ2=28.543,P<0.01),以感染鼠肥大细胞杀伤作用更强。结论在IgE类抗体依赖肥大细胞介导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ADCC中,肥大细胞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6.
以旋毛虫成虫感染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旋毛虫成虫为感染期感染小鼠获得成功。用200条旋毛虫成虫经口感染小鼠,在鼠的肠内发现成虫,肌肉内发现幼虫。因此,可以认为在旋毛虫生活史过程中,旋毛虫成虫亦能起感染期作用感染宿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旋毛虫成虫为感染期感染小鼠获得成功。用200条旋毛虫成虫经口感染小鼠,在鼠的肠内发现成虫,肌肉内发现幼虫。实验结果显示,2日龄成虫感染的10只鼠肠内幼虫数6~57条,平均30.8条,肌肉内幼虫数17~73条,平均38.1条。7日龄成虫感染的10只鼠肠内检获成虫数2~34条,平均18.4条,肌肉内幼虫数0~55条,平均25.4条。15日龄成虫感染的10只鼠肠内成虫数0~8条,平均2;2条2只鼠的肌肉内有幼虫,分别是2和3条。30日龄成虫感染的小鼠肠内和肌肉内未见成虫和幼虫。因此,可以认为在旋毛虫生活史过程中,旋毛虫成虫亦能起感染期作用感染宿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大鼠随即分为7组,观察免疫血清(原血清、经56℃30 min灭活补体和56℃4 h同时灭活补体及IgE血清)存在时血小板介导的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结果 1)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总IgE为(132.53±12.45)mg/L。感染组大鼠感染旋毛虫后1周,血清总IgE水平开始升高,为(202.70±11.60)mg/L,第3周达高峰,为(275.93±14.44)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感染组大鼠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以第2周和3周为最高(均为88.89%),与对照组(11.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3)感染鼠和正常鼠血小板均能介导对旋毛虫幼虫的杀伤作用,以48 h时的作用更强。结论血小板介导的ADCC参与了大鼠旋毛虫病早期的抗虫免疫;无论是感染鼠还是非感染鼠血小板介导的ADCC均有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但以感染鼠血小板介导的ADCC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比较了旋毛虫与伪旋毛虫幼虫抗原的免疫化学特性。 两种毛线虫均取自以200条幼虫感染的ICR小鼠,以消化法自肌肉中分离幼虫后,以超声波降解法制备体抗原,或由RPMI1640体外培养的幼虫制备排泄/分泌抗原。旋毛虫培养时间为24,96小时及5天,而伪旋毛虫  相似文献   

10.
旋毛虫病和血吸虫病都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动物实验发现,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能产生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抵抗力,用旋毛虫肌蚴抗原免疫小鼠亦能产生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彭飞等研究表明,旋毛虫和日本血吸虫之间存在交叉抗原。近来经动物实验证明,感染旋毛虫的母鼠产下的小鼠也具有对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为了解该交叉抗原所引起的保护性能否经血清被动转移给受体动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单核细胞(Monocyte,Mon)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检测总IgE、特异性IgE、总IgG和特异性IgG,然后取IgE和IgG高检测值时相的血清为免疫血清,以CO2培养法观察免疫血清对Neu、Mon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影响。结果大鼠感染旋毛虫后2周和3周,血清特异性IgE最高,感染后5周,特异性IgG阳性率最高。在免疫血清存在时,无论感染鼠还是正常鼠的Neu和Mon对旋毛虫幼虫均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但感染鼠Neu的作用更强。孵育48 h时,Neu和Mon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率分别为42.1%和23.0%。结论大鼠感染旋毛虫后,血清总IgE与特异性IgE、总IgG与特异性IgG同步增加;在免疫血清存在的情况下,Neu和Mon均有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但感染鼠Neu的作用更强;Neu和Mon发挥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时主要依赖的是IgG。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为了观察甲苯咪唑和苯硫咪唑(芬苯咪唑Fenbendazole)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各阶段的作用,用3~4周龄的小鼠进行了下述的5批实验。两种药物的剂量均为每公斤体重50毫克,每次以胃管投药。实验一:15只小鼠,每鼠经口感染400条旋毛虫幼虫。分为3组,每组5只小鼠。第1组不给药作对照,第2组在感染后7小时  相似文献   

13.
小鼠实验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300条幼虫,感染后1~6周每周尾部静脉采血,6周后每2周尾部静脉采血,至感染后20周,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中抗旋毛虫IgG抗体水平。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感染后第8周达高峰,此后旋毛虫和乡土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缓慢下降,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迅速下降;小鼠感染伪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第16周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和动态变化不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作者使用两种抗蠕虫药物研究了小鼠肠道中旋毛虫成虫及移行的 L_1幼虫对特异性IgE 产生的影响。实验用的旋毛虫肌肉幼虫按 Sanmar-tin-Duran 等人(1986) 方法分离获得。按Kennedy 等人方法从感染肌肉幼虫后6天  相似文献   

15.
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larvae per gram diaphragm,lpgd)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将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每只分别感染50(A组)、100(B组)、300(C组)、500条(D组)旋毛虫幼虫,感染后42d剖杀,收集血清及肉汁,观察膈肌虫荷并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及肉汁抗体。另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500条幼虫,感染后42d剖杀,观察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结果感染旋毛虫的A、B、C、D4组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P<0.05),每组小鼠的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也均具有相关性(P<0.05)。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无相关性(P>0.05),但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具有相关性(P<0.05)。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和肉汁抗体水平(P<0.05)。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及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免疫层析试纸条对轻度感染小鼠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经口感染30、25、20、15、10、5、3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后6周用试纸条进行血清及肉汁抗体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25、20、15、1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的小鼠,试纸条与ELISA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10/10),镜检法与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均为100%(10/10)。5条旋毛虫感染的10只小鼠,镜检法和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分别为70%(7/10)和100%(10/10),消化法检查时10只小鼠的每克肌肉虫荷为0.88~3.14条幼虫(平均为1.58条),试纸条与ELISA检测时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10/10)。3条旋毛虫感染的10只小鼠,4种方法检测时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试纸条检验肉类中旋毛虫的敏感性与ELISA和消化法相同,且明显高于镜检法(P<0.05)。低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6周的肉汁抗体水平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P<0.05),肉汁与血清抗体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每克小鼠肌肉仅含0.88条旋毛虫幼虫时也可被试纸条检出,试纸条可用于轻度感染肉类中旋毛虫检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河南株、云南株和黑龙江株旋毛虫感染小鼠后IL-2水平变化及肌幼虫分布的差异。方法取昆明株雄性小白鼠120只,体重18~22g,随机分成河南株、云南株和黑龙江株感染组,每组30只,每鼠分别感染相应旋毛虫幼虫200条。另设1个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小鼠感染旋毛虫后第1、2、3、4、5、6周血清IL-2含量;第6周处死小鼠,做肌肉压片,镜检,观察不同组感染鼠肌肉中的旋毛虫幼虫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组同一部位肌幼虫分布的差异。结果小鼠感染河南株、云南株和黑龙江株旋毛虫后血清IL-2分泌量均增加,其中感染后第1周达到峰值,第5周时下降至正常水平,第6周时IL-2含量略低于正常水平;不同地理株旋毛虫感染均可导致宿主肌幼虫数量的增加,但是不同虫株感染后小鼠肌幼虫数不同,以河南株感染鼠肌幼虫较多。结论不同地理株旋毛虫感染后小鼠血清IL-2变化趋势相同,同一时期河南株感染鼠IL-2含量最高,云南株感染鼠略低,黑龙江株感染鼠最低;感染鼠同一部位肌幼虫分布有所差异,感染度以河南株感染鼠最重,云南株感染鼠次之,黑龙江株感染鼠最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旋毛虫幼虫抗原免疫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交叉保护作用。方法:用4种不同的旋毛虫幼虫抗原制剂经颈部皮下多点免疫小鼠,然后用日本血吸虫尾蚴30条或100条攻击感染,攻击后45d剖杀小鼠,收集成虫、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并计数。结果:4种不同制剂均可诱导不同程度的保护性免疫效应,以旋毛虫幼虫匀浆上清可溶性抗原(TsSA)效果较好,减虫率为21.3%,加用福氏佐剂时,其减虫率为29.3%,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减少率分别达48%和58.5%,平均每鼠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EPG减少率分别为41.7%和48.9%;当抗原剂量为10000条旋毛虫并加用福氏佐剂时,其减虫率达39.6%。结论:旋毛虫抗原免疫小鼠能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9.
旋毛虫肌蚴抗原诱导小鼠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旋毛虫幼虫抗原免疫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交叉保护作用。方法:用4种不同的旋毛虫幼虫抗原制剂经颈部皮下多点免疫小鼠,然后用日本血吸虫尾蚴30条或100条攻击感染,攻击后45d剖杀小鼠,收集成虫、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并计数。结果:4种不同制剂均可诱导不同程度的保护性免疫效应,以旋毛虫幼虫匀浆上清可溶性抗原(TsSA)效果较好,减虫率为21.3%,加用福氏佐剂时,其减虫率为29.3%,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减少率分别达48%和58.5%,平均每鼠肝组织和粪便中的虫卵EPG减少率分别为41.7%和48.9%;当抗原剂量为10000条旋毛虫并加用福氏佐剂时,其减虫率达39.6%。结论:旋毛虫抗原免疫小鼠能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诊断早期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Western blot对旋毛虫感染后6~11d的小鼠血清及19d的早期旋毛虫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并与感染后35d的晚期旋毛虫病人和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肌幼虫ES蛋白中的2条蛋白带(41.5、55kDa)可被旋毛虫感染后7~11d的小鼠血清识别,6条蛋白带(41.5、44.1、45、55、61和65.2kDa)能被早期和晚期旋毛虫病人血清识别,阳性反应率均为100%(15/15);这6条蛋白带与裂头蚴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但与其他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棘球蚴病及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具有明显的交叉反应(19.12%~38.23%)。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中的41.5kDa~65.2kDa蛋白带可与旋毛虫感染早期血清反应,但与其他蠕虫病患者有明显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