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是当前人类疾病中较难治愈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对正常人体细胞造成损伤。针对抗肿瘤药物的时辰药理学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以时辰疗法治疗肿瘤可提高患者的耐受剂量并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就抗肿瘤药物的时辰药理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抗肿瘤药物时辰药理学的相关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肿瘤细胞生物节律及不同抗肿瘤药物的时辰药理学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肿瘤细胞生长有着节律性,因此合理应用时间治疗学的原则和方法,采取节律性给药,从而达到降低化疗药物毒性、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抗肿瘤药物的时间药理学给药方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5,(2)
正常组织的细胞周期存在着日周期节律,例如,人骨髓细胞的DNA合成在8:00~20:OO时最多,0:OO~4:00时最外人的直肠上皮细胞DNA合成在白天较多,夜间较少。骨髓和消化道是抗肿瘤药物容易发生副作用的器官,根据这类细胞周期节律给药,可减少副作用;有些肿瘤细胞存在着日周期节律。Smaaland等发现非何杰金淋巴肉瘤的DNA合成在睡眠初期最多,与正常骨髓细胞的日周期节律相反。因此,当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细胞日周期节律不同时,则在肿瘤细胞感受性最大的时间内给予抗肿瘤药物,会使治疗效果更好。未分化或坏死性恶性肿瘤通常没有… 相似文献
4.
时辰药理学与最佳给药时间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论述人体生物节律与时辰药理学的关系,选择最佳给药时间,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参考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用药经验,进行分析汇总.结果 药物具有最佳服药时间.结论 临床上应按照人体的生物节律和时辰药理学特性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以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介绍时辰药理学对临床给药时间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从人体生物节律及药理学角度.分析和阐述根据时辰给药的重要性。结果药物具有最佳使用时间性。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结论根据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与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来指导临床制定最佳用药方案,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用药量,提高药效,减轻毒副作用.充分体现时辰用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抗肿瘤药物的腹腔给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肿瘤药物腹腔给药作为腹腔恶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人们对此已探索了40余年。所幸的是,在过去10年中获得的资料可确定某些病人群体可能适合使用这一局部治疗方法。除此之外,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供的初步证据也证实,腹腔化疗对卵巢癌病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本文论述了药物时辰药理学与生物节律性变化的关系,旨在为临床选择最佳用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用药实际,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从疾病用药的角度充分体现出时辰药理学对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性。结果同一药物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给药,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均不同。结论药物时辰药理学的研究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均具有优越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狄维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29(2):111-113
腹膜内直接给予抗肿瘤药物治疗癌症,其药代动力学优于目前抗肿瘤药物的全身给药,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资料表明,腹膜内给药可增加肿瘤部位的抗肿瘤药物浓度,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I/Ⅱ期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方法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该方法对于卵巢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尚需充分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以评价该法作为临床治疗标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正>生物节律性(biological rhythms)是指机体内部从分子细胞,器官以及行为的各种水平的生命活动均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有规律地循环往复周期性运动。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存在生物节律性,它通过协调机体的生理、生化和代谢过程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1]。在哺乳动物中,生物钟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前部的视交叉上核(SCN),生物钟通过眼睛的特殊光感受器感受昼夜光强度的 相似文献
12.
时辰药理学与新型药物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根据时辰药理学和疾病发作的时间节律点而研究开发的新型药物。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从时辰药理学角度来阐述脉冲给药系统、智能给药系统。结果:脉冲给药系统能按最佳给药时间来释放药物,既可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研究开发新型智能型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时辰药理学一吃药的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律是生物的基本特性,人体节律周期有昼夜、一周、一个月、一年等,其中对昼夜节律研究得最多。大家都知道,生物活动表现出昼夜节律,这是指某一生物指标在为时约24小时内的有规律波动。已知的有体温、血糖含量、基础代谢率、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及尿钾排泄等。这种生物中的周期规律生物学上称为“生物钟”现象,并认为一些周期性疾病的复发,包括人类的衰老与生物钟的状态有关。最近的发现表明,可以利用生物钟的现象来提高医疗效果,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医生用药的盲目性。就是在临床治疗中,选择最佳用药时间,进行治疗。国外称这门新兴科学叫做“时间治疗学”也称“时辰药理”。根据时辰节律的研究可以看出,对任何药物都采取固定每日几次的用法,显然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4.
15.
16.
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脉络从乳头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等容易沿脑脊液转移播散,其中高级室管膜瘤脑脊液播散的发生率高达80%;颅外肿瘤也易侵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脑膜癌病(癌性脑膜炎),其中白血病、淋巴瘤有5%~15%发生脑脊膜转移,其他实体瘤的发生率为4%~15%[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法 及护理.方法 正确的给药途径、配药方法 及护理措施. 结果 上述措施与方法 可使化疗反应降到最低,使化疗达到最佳效果.结论 了解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原理、毒剧作用及合理的给药方法 ,方可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的昼夜节律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综合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都有昼夜节律性,且多发于凌晨和上午。结论:临床用药需根据疾病发作的昼夜节律,选择最佳用药时机,确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率,同时能减少药物用量和药品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纳米微粒作为小分子抗肿瘤药物靶向传递系统的研究正在快速的发展和进行中,将抗肿瘤药物用各种不同材料的纳米微粒包裹,可以有助于提高其水溶性,增加肿瘤组织中的药物分布,以及加强抗肿瘤活性,同时减小对其他组织器官的非特异性毒性。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使得抗肿瘤药物在靶向肿瘤组织部位释放传递以及限制其对健康组织器官的影响,本文从当今常见纳米载药系统的类型以及肿瘤细胞靶向、肿瘤微环境靶向以及肿瘤转移灶靶向等多方面综述载抗肿瘤药物纳米微粒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