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厌恶疗法治疗酒依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酒依赖患者长期反复饮酒 ,对酒有强烈渴求和经常饮酒的强迫体验。采用呋喃唑酮厌恶疗法治疗酒依赖 ,配合心理治疗 ,戒酒成功率高达 73.7%。本文对 15例行厌恶疗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探讨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一、临床资料1996年 1月至 1998年 6月出院病人符合CCMD- - R诊断标准 ,诊断为酒依赖 2 5例 ,行呋喃唑酮厌恶疗法 15例 ,全部为男性 ,年龄 2 8至52岁。职业 :农民 10例 ,工人 4例 ,干部 1例 ;婚姻 :已婚 13例 ,未婚 1例 ,离婚 1例 ;文化程度 :文盲 1例 ,小学 3例 ,初中 10例 ,中专 1例 ;饮酒史 :3至 30年 ,平均 16 .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酒依赖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酒依赖患者采用厌恶疗法合用改善脑功能药物与单用厌恶疗法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疗程6周,采用戒断症状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有关实验室等检查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实验组(厌恶疗法合用改善脑功能药物)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用厌恶疗法)(x^2=4.329,P<0.05),两组副反应均很少且轻微。结论:对酒依赖的治疗重在改善患者机体代谢功能,在此基础上戒酒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呋喃唑酮厌恶疗法戒酒的临床表现,探讨提高戒酒成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3例酒依赖患者进行呋喃唑酮厌恶疗法,同时加强各阶段的护理干预。结果:一年随访戒酒成功率为87%。结论:患者有戒酒的愿望、家属的积极配合、全面的生活护理及适时的心理暗示是戒酒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家庭护理干预对戒酒患者复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饮酒者越来越多,由此而带来的酒依赖、酒中毒、酒精所致的精神病也逐年增多,到医院戒酒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但戒酒患者出院后复饮率较高,有资料表明一年内复饮率可达34%~98%[1-5].为提高戒酒成功率,作者探讨了家庭护理干预在预防戒酒患者复饮方面的作用,以期家庭护理干预能够作为戒酒的辅助治疗手段.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獉獉:探讨家属康复知识教育对酒依赖患者复饮率的影响。方法獉獉:60例酒依赖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性戒酒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则对酒依赖患者家属增加康复知识教育,时间为8周,出院后1年,采用家庭环境评定量表中文版(FES-CV)、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及复饮率/再住院率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獉獉:(1)入院时,两组FES-CV与(FACESⅡ-CV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2)出院1年后,研究组FES-CV与FACESⅡ-CV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研究组复饮率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獉獉:对酒依赖患者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教育能够改善患者家庭环境,降低复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致酒依赖患者复饮的原因,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避免或减少复饮.方法:应用自设问卷对85例酒依赖患者进行调查,对常见复饮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复饮原因有:应激事件占90%;诱惑占82%;负性情绪占75%;戒酒决心动摇占72%;愉快情绪占70%;睡眠障碍占67%;心理渴求占52%;错误的认知占34%;空虚无聊占28%;躯体不适占15%;侥幸心理占10%.结论:酒依赖患者复饮的原因较多,其中应激事件、诱惑、负性情绪、戒酒决心动摇、愉快情绪、睡眠障碍、心理渴求为主要原因,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以减少复饮.  相似文献   

7.
蔡经宇 《北方药学》2013,(8):158-159
目的:研究心理疗法对有酒依赖症的患者的戒酒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戒酒治疗的患者63例,均为住院治疗,将其随机分组,分别为33例实验组和30例对照组。对对照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疗法。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治疗,在其后的随访中了解两组酒依赖情况和复饮率,比较分析。结果:在其后的随机访问中实验组有1例未获得成功随访,对照组有4例发生此类情况。故实际纳入对比分析的病例为32例实验组和26例对照组。随访中调查的复饮率数据:对照组为77%,实验组为2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疗法对酒依赖患者戒酒有较好疗效,值得在实际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的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心理渴求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戒酒治疗,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戒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会心理干预,共6周。干预前后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渴求视表(VAS)进行评价。干预后6月末随访,并评价两组患者的复饮情况。结果:干预6周后干预组的SCSQ各因子分、PSSS总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对照组仅V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CSQ各因子分、PSSS总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月末随访,研究组患者的复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能够改善酒依赖患者的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心理渴求状况,降低复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是否可以有效提高酒依赖的戒断率,降低复发率。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即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7例男性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4)接受为期4周,每周5次,共20次高频(20Hz)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n=53)同样接受为期4周,每周5次,共20次的伪刺激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结束后出院,随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随访,在每次访视中了解患者是否饮酒,以及饮酒的具体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2周末、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复饮率、日均饮酒量、饮酒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6、8、10、12、及2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复饮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所有访视节点较对照组均显示复发后饮酒量更小;治疗结束后2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首次复饮间隔天数、累计戒酒持续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高频(20Hz) rTMS治疗对男性酒依赖患者安全有效,可延长操守时间、改善治疗效果,以及降低1个月内复发率,提示康复期维持治疗对降低远期复发率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0.
失眠是酒依赖病人戒断期间经常伴有的症状 ,也是酒依赖患者戒断后复饮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用于改善失眠症状的药物很多 ,对酒依赖患者最常用的是阿普唑仑与安定 ,但因为酒依赖病人转变为药物依赖的可能性很高 ,这些药物只宜少量 ,短期使用 ,并短时间内逐步减量到停止为止。本文对 43例有失眠症状的酒依赖病人和4例震颤谵妄病人应用阿普唑仑与安定不同途径治疗 ,对其效能与不良反应等内容进行了观察。一、对象和方法(一 )对象选择本院戒酒科 1 999年 1 1月~ 2 0 0 0年 1月住院病人中有失眠症状的病人 43例 ,全部男性 ,年龄 3 0~ 45岁 ,…  相似文献   

11.
姚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16-16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配合痢特灵治疗戒酒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酒依赖患者分为教育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口服痢特灵厌恶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健康教育。两组分别在治疗后分阶段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复饮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对酒依赖患者戒酒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44-245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酒依赖者患者复饮率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住我院的酒依赖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5),干预组进行心理治疗,并对家属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单纯药物替代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复饮率。结果干预组复饮率(26.7%,8/30),低于对照组(74.3%,26/3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酒依赖者患者进行家庭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复饮率。  相似文献   

13.
厌恶疗法治疗酒依赖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慢性酒精中毒者逐年增多。由于长期反复饮酒者可以导致酒依赖,使其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所以许多酒依赖者试图采用各种方法戒酒,但均以失败者居多。我院采用厌恶疗法治疗酒依赖2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的生活事件刺激量与复饮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599例戒酒治疗出院后1年的酒依赖患者进行随访,按其过去1年内的饮酒情况根据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The Alcohol Use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AUDIT)分为低风险饮酒组、高风险饮酒组、有害饮酒组、酒精依赖组。分析比较四组间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生活事件与复饮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低风险饮酒组18例,高风险饮酒组92例,有害饮酒组103例,酒精依赖组386例。四组的正性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负性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正性家庭生活事件刺激量、负性家庭生活事件刺激量、负性工作学习生活事件刺激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负性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负性家庭生活事件刺激量是酒依赖患者复饮严重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而正性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和正性家庭生活事件刺激量为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生活事件对酒依赖患者复饮及复饮严重程度的影响相当重要。负性生活事件,尤其是与家庭生活相关的事件刺激量过大,其复饮程度越容易增加,而正性生活事件可以降低其饮酒程度加重的风险。通过改善家庭关系、提高患者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可降低复饮严重程度,帮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851例住院酒相关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酒依赖和酒相关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方法 :收集 1991年 - 2 0 0 1年北京安定医院全部诊断为酒依赖和 或酒相关精神障碍的住院病历 ,制定调查记录表格 ,对调查纪录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诊断为酒依赖和 或酒相关精神障碍的住院病历 85 1份 ,占我院总住院人数的 3 33% ( 85 1 2 5 5 4 0 )。自 1996年 ,住院构成比有所增加 ,分别为 :1997年 4 2 7% ( 93例 ) ,1998年 4 0 8% ( 90例 ) ,1999年 3 89% ( 82例 ) ,2 0 0 0年 4 0 2 % ( 94例 )和 2 0 0 1年 4 0 3% ( 10 3例 )。男∶女 =93 4 5∶1。发病年龄为 4 1 38a±s 8 5 6a。诊断为戒断综合征4 5 8例 ( 5 3 82 % ) ,震颤谵妄 12 5例 ( 14 6 9% ) ,伴幻觉 2 85例 ( 33 4 9% ) ,伴妄想 2 14例 ( 2 5 15 % )。治疗措施主要为 :地西泮替代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抑郁治疗和匿名戒酒互助 12步法治疗。临床完全缓解的占 6 0 % ( 5 16例 ) ,好转占 35 % ( 2 91例 ) ,死亡 1% ( 5例 )。结论 :酒相关精神障碍住院比率近 5a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住院诊断以戒断综合征、酒相关幻觉妄想症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酒依赖者自知力和复发的影响。方法:把首次入院的男性酒依赖者62例随机分为给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和未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各组数均为31例,利用(Hanil酒精自知力量表》(HAIS)了解两组入院当时和出院时的自知力,通过跟踪调查了解两组出院5个月后的复饮与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当时的HAIS分数各为-14±1.21分和-14±1.15分,两者之间无差异,但出院时的分数各为11.10±3.31分和-4.90±5.06分,和入院时相比各增加24.90±3.34分和9.74±5.57分,两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13.001,P〈0.0001)。两组出院5个月后,受试组中复饮者为0例。而对照组中复饮者为28例,占90.32%。结论:健康教育明显提高酒依赖者自知力和降低复饮,健康教育是戒酒治疗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验证中药戒酒解毒汤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抽签法,分为中药戒酒解毒汤治疗组与呋喃唑酮对照组,共观察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疗程6周.治疗期间采用自行设计量表进行症状评分,通过减分率来评定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治疗6周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为(2.7±0.2)分,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症状为(2.7±0.1)分,总有效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坟学意义(P>0.05).(2)病情症状评定:2组有酒精厌恶反应,但对照组作用强度及起效速度大于治疗组(P<0.01);但在改善营养不良器官的损害及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总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戒酒解毒汤是治疗酒依赖疗效可靠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不愿住院治疗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提高酒依赖患者的住院依从性。方法:应用自设问卷对78例不愿住院治疗的酒依赖患者进行调查,对其拒绝住院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拒绝住院的原因有:"否病拒医"占69%,"低戒酒动机"占31%,"病耻感"占29%,"对住院管理模式不适应"占27%,担心住院经济花费占23%,担心住院会耽误工作占15%。结论:酒依赖患者不愿住院戒酒的原因很多,其中"否病拒医"、低戒酒动机、病耻感和对住院管理模式不适应是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有可能提高酒依赖患者住院的依从性,提高戒酒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同伴教育对酒依赖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2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另引入同伴教育。在干预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出院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复饮率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住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01),随访半年后复饮率,干预组复饮率11.53%,显著低于对照组复饮率53.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结论:同伴教育能有效促进酒依赖患者的康复,降低复饮率,帮助其更好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血液透析 (HD)治疗的临床应用 ,提高临床医师对ARF血液透析治疗的认识 ,使更多的患者获得治愈。方法 :对ARF患者 85例 ,行HD治疗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治愈 48例 ,好转 6例 ,治愈好转率 6 3 5 % (5 4/85 ) ;无变化占 16 5 % (14/85 ) ;死亡率 2 0 0 % (17/85 )。结论 :早期、充分血液透析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合并多脏器衰竭者预后不良 ;积极预防和处理血透并发症也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