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用于膝外翻畸形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膝外翻畸形4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后的KSS评分、FTA角等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进行(47.95±1.52)个月随访,治疗后FTA角度(5.14±0.62)度小于治疗前(22.62±1.21)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S评分(88.54±2.61)分大于治疗前(26.54±2.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该种手术治疗膝外翻畸形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其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可将其视为膝外翻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36膝)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常规行外侧软组织松解,酌情调整截骨角度.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外翻角度,并采用HS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9例(30膝)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膝外翻的平均角度由置换前的16.80°±4.33°降低到6.57°±1.70°,膝关节活动度由76.33°±10.25°提高到117.56°±9.86°,HSS评分由术前(38.30±6.65)分提高到术后(85.23±6.3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注意软组织平衡和适当截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伸屈间隙软组织平衡的方法。方法:17例(22膝)因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伸屈间隙的软组织平衡采用针对软组织的不平衡模式,有针对性地对挛缩软组织进行松解。结果:90.9%的膝关节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伸屈间隙内外侧平衡,伸屈间隙相等,优72.7%,良18.2%。结论:松解挛缩组织可以较好地解决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伸屈间隙软组织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改善骨关节炎患者膝外翻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探讨。方法临床选取在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68例,分两组,其中一组实施粗隆间外展截骨术治疗,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TA角(4.5±2.14)°要比对照组的(27.0±3.57)°明显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KSS评分(88.7±2.38)分要比对照组的(28.9±5.95)分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同时有助于减少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应用髌旁内侧入路、骨赘清理、常规截骨、选择性软组织松解与平衡技术矫正膝外翻畸形,术后采取常规抗凝及对症的康复治疗。术前及术后摄取X线片测量患者股胫角(femor-tibial angle,FTA),复查假体位置。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TA、疼痛评分及膝关节评分系统(knee scoring system,KS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随访14~36(22.40±11.88)个月,无失访。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13 (7.73±1.58) d;手术时间58~110 (81.80±16.85) min,显性失血量140~600 (337.30±143.65) mL。置换术后有2例术后出现伸膝迟滞,经过功能锻炼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3例术后出现膝前痛,予以塞来昔布止痛治疗,术后3个月疼痛逐渐缓解。其中1例术后切口出现溢液、红肿,经换药后愈合。复查X线片,全组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末次随访FTA(8.1±1.8)°,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7.33±9.61)°,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分别为(74.7±14.5),(75.3±2.7)分,疼痛评分(2.5±0.9)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优良率达到80%。结论:通过恰当的术中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平衡,采用髌骨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外翻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7.
朱明雨 《中外医疗》2021,40(7):67-69
目的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便利抽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28例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患者,选用随机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组别名称为观察组(n=64)及对照组(n=64),对观察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畸形的疗效.方法 针对73例不同膝关节畸形全膝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应用伸屈间隙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对挛缩软组织进行松解.结果 术中93.1%的膝关节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伸屈间隙内外侧平衡,伸屈间隙相等,术后一年随访65例,优良率90.8%.结论 针对不同膝关节畸形行相应的软组织松懈,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人工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身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2例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依据奇偶数抽签原则,抽到奇数的为观察组,抽到偶数的为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  相似文献   

10.
吕东维  兰爽  宁波 《中外医疗》2023,(10):80-84
目的 分析髌旁外侧入路与髌旁内侧入路在严重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6月—2021年5月东营市人民医院进行严重膝外翻畸形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实施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76例)和研究组(74例)。参照组患者行髌旁内侧入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经髌旁外侧入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膝前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膝前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股胫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旁外侧入路在严重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不仅可以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且在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因外伤致使创伤性关节炎后期常需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前患者若出现严重膝关节屈曲挛缩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带来一定困难。为使患者获得一个稳定、具有良好活动范围并能伸直的人工膝关节,必须在术前对患者软组织状况作仔细评估、术中进行恰当的软组织平衡,同时,在术后做好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骨性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前膝关节屈曲(95.45±8.42)°,术后膝关节屈曲(114.09±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HSS评分为(37.73±4.05)分,术后HSS评分为(77.27±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例出现延迟愈合,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无感染病例和深静脉血栓病例发生。结论应用后稳定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通过良好的软组织松解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9月萍乡赣西医院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治疗总费用均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环境功能、综合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环境功能、综合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SOD、NO、TNF-α水平比较,差...  相似文献   

14.
陈成亮  宋树春  邹士平  魏瑄 《中外医疗》2010,29(34):66-66,68
目的探讨膝屈曲内翻畸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针对性的软组织平衡程序对186例225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软组织松解。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畸形程度、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后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等。结果 225膝中,192膝仅靠软组织松解即可在手术中基本矫正关节的屈曲畸形,术中需行股骨远端2次截骨者不到15%,且均为屈曲挛缩〉40°的患者。术后X线片见假体位置良好,0.5~8年随访,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分46分增加到术后的95分。结论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使畸形的膝关节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明显的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预松解"在预防重度膝外翻畸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神经麻痹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骨科重度膝外翻畸形的患者20例(22膝)。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股骨远端外翻3°~5°截骨、腓总神经预松解、常规置换髌骨。检查和评估术后不同时间点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LSUHSC评分)及相关肌肉的肌力情况,统计和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胫股角(FTA)、髋-膝-踝角度(HKA)、髁-髋角(CHA)、平台-踝角(PAA)。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本组患者获得18~55个月的随访,平均(38±8)个月。Krackow分型均为Ⅱ型。所有患者术后1 d、3 d、7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小腿外侧、足背、第1趾蹼区感觉无减退或缺失,LSUHSC评分均为5分;胫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肌力无减退,均为5级。末次随访VAS评分、KSS评分、HSS评分、ROM、HKA、CHA、PA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口老龄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逐渐增多,目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较理想的方法。2001年10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行膝关节表面置换21例29膝,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21例重度膝外翻患者常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3年,膝关节外翻畸形均完全矫正,膝关节HSS评分达83~97分,膝关节活动度提高至850~1100,外翻度数(股胫角)降至00~100,全部病例未发生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髌骨脱位,未发现假体松动。结论重度膝外翻畸形患者常用常规截骨,正确的软组织松解及选择合适的假体植入,可很好的矫正外翻畸形,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20例22膝骨性关节炎和3例4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的资料,对术前畸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和术后功能恢复问题进行讨论.男7例8膝,女16例18膝;年龄55~83岁,平均67.8岁.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7°~50°,平均(13.6±2.2)°;以正常股胫角外翻6°为标准,术前膝内翻角度为8°~23°,平均(12.5±1.9)°.术前膝关节HSS(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为30~66分,平均(39.0±2.8)分.结果 术中23膝关节完全伸直,3膝残留5°屈曲挛缩;术中并发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髌韧带部分撕裂1例.术后23膝股胫角外翻角度3.5°~7.4°,3例残留股胫角内翻角2°~5°,术后平均膝内翻角度(1.7±0.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1例切口脂肪液化,均无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8个月,23膝关节完全伸直,3膝残留5°~10°屈曲挛缩,术后平均膝屈曲(0.9±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为73~92分,平均(85.0±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组织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合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是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和畸形得以矫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全面系统检查、详细评估并积极纠治内科病症后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接受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86.7±5.2,95.1±15.2)均明显优于治疗前(37.7±3.4,34.6±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杨家有 《右江医学》2009,37(2):187-188
我科自2005年1月至今共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35例,共45患膝,其中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1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