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在治疗中低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 :将 2 2 6例44 0眼分为三组 ,A组≤ -6.0 0D ,B组 -6.2 5D~ -10 .0 0D ,C组为 >-10 .0 0D ,均采用Lasik治疗 ,随访 3~ 6个月 ,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约在 1~ 3月趋于稳定 ,术后三个月裸眼视力均大于术前乎均矫正视力 ,三组视力为 1.0 2± 0 .16、0 .94± 0 .17和 0 .67± 0 .2 1,平均屈光度分别为 -0 .3 1D±0 .3 3D、-0 .3 2D± 0 .5 6D和 -0 .71± 1.2 2D ,其中在± 1.0 0D以内者分别为 10 0 %,93 .85 %和 88.64 %。结论 :Lasik是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理想手术 ,对手术技巧和激光治疗程序的不断改进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230例(460眼)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随访1 a,根据术前屈光度分为3组,对各组术后裸眼视力及其影响因素、术后剩余屈光度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400眼(86.96%)达到预期的最佳矫正视力.Ⅰ、Ⅱ、Ⅲ组达到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92.62%、87.45%、77.11%,切削区中心偏离瞳孔中心的距离>0.5 mm对术后裸眼视力有影响;术中多区域切削使达到最佳视力的百分率下降(72.11%);术后3月屈光度趋于稳定,实际矫正度在预期矫正度±1.00 D内的百分率为85.32%.结论 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可靠,手术预测性及稳定性强.偏中心切削及多区域切削可影响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因其具有疗效明显,矫正量大,屈光稳定,无明显不适症状和近视回退率低的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所接受。我中心于2007年1月至8月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患者756例,使近视患者轻松摘掉沉重的眼镜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10D以上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LASIK手术对-10.00 D以上高度近视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0 D以上高度近视67眼接受LASIK手术,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度(-15.18±4.85)D(-10.00~-29.00 D),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占83.58%(56/67),低于0.5占16.42%(11/67),达到或超过术前最好矫正视力的眼占48.39%(33/67).屈光度在±1.00 D以内,占35.82%(24/67),其余均大于±1.00 D,主要为欠矫,未发生严重损害视力的并发症.结论:虽然LASIK术对-10.00 D以上近视眼治疗的预测性不尽人意,但大多数眼术后后获得较满意的裸眼视力,并且手术比较安全,是一种可选择的高度近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147例(289眼)屈光度在-1.00D~-20.00D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LASIK治疗。结果:对289眼随访6~1O个月,92%的患者术后裸视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10%的裸视达2.0,89.6%的术后屈光度在±1.00D之间,欠矫25眼,欠矫率仅为8.7%,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ASIK手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优于PRK手术,是一种更加准确、有效和安全的屈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残余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残余近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Keracor116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2例 3 5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病人行二次LASIK手术 ,两次手术间隔 3~ 2 0个月。术后平均随访 12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二次LASIK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0 1) ,UCVA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近视屈光度均在± 1 0 0D以内。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二次LASIK治疗残余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是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一大进展,同PRK相比,它具有更高安全性、稳定性和术前可预测性,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Lasik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稳定屈光度,但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激素性高眼压,甚至造成类固醇性青光眼,因此术后眼压监测非常重要,我们对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160例做了术前术后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干眼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84例(168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等,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至2个月干眼症状明显加重(P<0.01),直至3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仍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至3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1周至2个月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而术后1周有56眼(33.33%)达到干眼症诊断标准,术后1个月为61眼(40.39%),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高度近视LASIK术后发生干眼症为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应采取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干眼症发生率,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为了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 (PRK)的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VISX2 0 -2 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 6 8例 133眼近视患者行PRK治疗。结果 :3~ 6个月 ,残余屈光度为t0 0 8± 0 2 9D ,裸眼视力≥ 0 8者占 94 2 % ,≥ 1 0者占 90 4% ,术前屈光度在 - 1 5 0~ - 6 0 0D者术后 3~ 6个月后裸眼视力≥ 0 8者占 95 2 % ,≥ 1 0者占 94 2 % ,术前屈光度在 - 6 2 5~ - 12 0 0D者术后 3~ 6个月后裸眼视力≥ 0 8者占 91 7% ,≥ 1 0者占 6 5 4%。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测屈光度± 0 5 0D范围者占 84 6 % ,0 8%术眼有 2级以上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无 1例用药后眼压增高者 ,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1行者占 6 8%。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对低中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 ,对低中度近视效果更佳 ,对高度近视的预测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行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000例(7963眼),分析术前临床检查及术后1年随访情况。结果 68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超过46.00 D;100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低于40.00 D;750例为薄角膜,其中央厚度检查低于470 μm;16例眼压>21 mmHg,但视神经纤维层早期分析正常;870例眼底检查中发现病变,其中826例为视网膜变性,40例存在视网膜裂孔,14例为视网膜浅脱离。1450例为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6.00 D)。术后1年随访,未发现新的视网膜病变、圆锥角膜和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飞秒LASIK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极为重要,可避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屈光手术安全性,改善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近视眼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进行近视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参考组(40例).其中参考组实施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联合组给予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及Q值,距角膜顶点1 mm范围4个位点后表面高度.结果 ... 相似文献
14.
采用LASIK手术治疗-10D以上近视303眼。术前平均裸视力0.1±0.05(0.005~1.0),平均屈光度(-15.25±5.25)D(-10.00D~-26.00D),散光度数(-4.25±2.12)D(-0.75~-6.25D),术前平均屈光力(K)值43.60±1.52。随访8~12个月,平均裸眼视力升至0.52±0.25(0.25~1.0),平均屈光度降至( 0.85±2.59)D,K值降至37.53±1.73,散光度数降至(0.00±1.52)D(0.00~-3.00D)。结果表明LASIK治疗-10D以上高度近视效果可靠,预测性强,手术精确度高,优于PRK。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近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85例746只眼行LASEK手术,术前球镜屈光度-0.75-16.0D,柱镜屈光度0~-6.0D以下。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屈光回退者16眼(2.14%);出现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者6眼(8.04%);术后裸眼视力〉t1.0者709眼(95%),〉0.5〈1.0者40眼(5%)。结论:IASEK既解决了LASIK手术禁忌的部分病例,也弥补了PRK手术的不足。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Intralase和Ziemer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的改变.方法 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 d、1周、1 个月应用Konan FA-3709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心区的单位面积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percentage of hexagonal endothelium,6A).结果 两组术后1 d、1 周、1 个月CD与术前比无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两组CV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 d、1 周及1 个月两组间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1 周、1 个月两组6A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Intralase组和Ziemer组的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3±0.71)D和(-0.04±0.56)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02).结论 Intralase及Ziemer飞秒激光LASIK手术术后早期单位面积内的CD未见明显改变,但CV较术前轻度升高,且6A较术前略有下降.但是,两种飞秒激光术后组间CD、CV及6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再次手术的时机、方法、效果、安全性和手术设计的注意事项。方法:综合首次手术后的时间、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瓣厚度、治疗光区的大小和目前屈光回退的度数,采用瓣下切削(原瓣下或再次超薄瓣下切削)和瓣上切削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对43例79只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28例54只眼行瓣上切削,15例25只眼行瓣下切削。二次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视力和屈光度基本稳定。瓣下切削者无并发症发生,瓣上切削者中有2例2眼出现0.5级HAZE。结论:再次手术矫正屈光回退和欠矫是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但术前精确的角膜厚度测量、屈光度的确定、患者首次手术资料的获取对手术设计中手术安全性、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例93只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患者行二次LASIK手术,全部采用掀瓣的手术方式,两次手术间隔(7.18±3.56)个月.术后平均随访超过6个月.结果 二次LASIK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屈光度在±0.5 D以内者为90只眼(96.8%),20只眼(21.5%)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